首页 百科知识 推进萧山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

推进萧山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推进萧山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程湘虹[摘 要]从分析浙江省萧山区农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存在问题入手,提出推进萧山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目标、原则、体系和对策措施。

推进萧山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

程湘虹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局 浙江,杭州311203)

[摘 要]从分析浙江省萧山区农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存在问题入手,提出推进萧山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目标、原则、体系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萧山;现代农业;发展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运用现代生产工具,全面推行现代管理手段,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紧密结合,贸工农有机连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近几年来,浙江省萧山区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机械化程度高,现代农业初具规模。2007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59.31亿元,同比增长8.4%;农民人均收入11730元,同比增长10.8%。

1萧山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与优势

1.1重规划,引导产业集聚

通过制定都市农业“十一五”和产业带建设规划,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基础和发展潜力的若干优势产业为突破口,形成“围垦、平原、山区”三大农业发展圈,建立起东北部苗木与水产区和蔬菜与畜牧区、中部特禽与苗禽区、南部林特与水稻区的产业格局。至2007年年底,全区已建成112个专业村,专业村中70%~80%的收入来自农业特色产业。农业产业网初具规模,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十分突出的先发优势。

1.2重基地,促进规模经营

全区有粮油、蔬菜、花卉苗木、畜禽、水产等种养大户3457户(家),面积35.3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一半多。有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6个,都市农业示范园区37个,在区外建立各类农产品基地217万亩。是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出口示范基地县(区),萧山白对虾成为出口最受欢迎的产品,萧山鲜食大豆成为出口原料放心基地,萧山酱腌菜出口量占全国10%以上,萧山花木、商品猪也是浙江省的优质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1.3重特色,培育主导产业

着力发展蔬菜、苗木、水产、畜牧和茶果林特等五大特色产业,2007年五大特色产业产值50.6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85.4%。全区蔬菜复种面积47.5万亩,花卉苗木1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5万多亩,生猪全年饲养量167.6万头,生态公益林20万亩,茶果面积6.7万亩。蔬菜、苗木、白对虾、万头猪场、苗禽生产规模浙江省最大、产值最高。蔬菜、花木、水产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畜禽实现规模化经营,茶果向名特优发展。2007年获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区)第一名。

1.4重加工,带动特色产业

全区有上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318家,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6家,其中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8家;有销售额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家,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农业企业。2007年实现农产品加工值187.6亿元,出口交货值76.8亿元、占浙江省的10%以上。出口农产品有日本大萝卜、胡瓜、速冻蔬菜、甲鱼、花木、竹胶装饰板、小龙虾仁、白对虾、羽绒等,远销日本、欧美等国家。

1.5重科技,支撑作用明显

全区建成农业企业研发中心(所、室)3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7家,市级8家。全区良种覆盖率达96%,种苗产值达3亿元。一大批先进适用新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各类科技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农业丰收奖、科技创新奖等项目申报成功率居浙江省前列。全区在蔬菜、花卉、水果、茶叶、水产上应用保温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农机化水平总体上领先于省内其他县(市、区)。通过农民素质培训,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素质。

1.6重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

全区已共制订、修订55个产品111项农业标准。其中萝卜干为国家标准。建有16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6个。全区已编制印发萧山龙柏和无公害钱江野鸭、商品猪、南美白对虾、中华绒鳌蟹、萧山蜜梨、茶叶、单季直播晚稻、辣椒、胡瓜等10张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建立示范基地11个,辐射面积16万亩,提高了农产品质量。

1.7重品牌,打造农业亮点

全区有无公害认证农产品50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6个,国家级绿色食品220种,居浙江省第一。有市级“园林绿化村”29个,“花园式单位”292家。有省级名牌产品8只、市级30只,省级著名商标7只、市级18只,列全市第一;形成“大庄”地板、“紫香”食品、“恒天”面粉、“汇林”炒货、“钱江”萝卜干、“龚老汉”甲鱼等一大批著名品牌。萧山萝卜干、绍兴酒、龙井茶、萧山青梅、杜家杨梅5个农产品分别获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注册保护认证。

1.8重生态,拉长产业链

推广无公害、生态种养技术和种养结合的农作制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5.1万亩和秸秆还田技术55.1万亩,病虫害无害化治理54万亩。推广清洁生产和养殖业污染治理,全区共有66个场(户、企业)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建成8000立方米的处理池和5400平方米的干粪堆放房。建成省、市、区生态养殖示范园区(点)17个,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池29个村(单位),完成15个清洁能源利用示范村的建设。

1.9重休闲,延升发展功能

通过观潮节、杨梅节、花木节等,围绕“做大规模、做精品牌、做强实力、做高档次、做透文化和做美景区”的目标,一批新的景点被开发,延伸了旅游风景线,拓展了农业发展功能。全区已建成各类休闲农业观光点29个,其中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省级农家乐特色点3个,市级休闲观光园区12个。2007年接待游客87.6万人,营业总收入8.71亿元。

1.10重服务,拓展市场空间

强化展销推介工作,通过节展活动,拓展农产品市场。组织参加国家、省、市的大型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并参加了日本、德国等国举办的展销博览会。建立以农民信箱、萧山农业信息网、农技110和《萧山农技与信息》报为主体的沟通平台,形成以区农业信息中心为骨干,26个镇街信息服务站为基础,460个村及社区和156家龙头企业信息服务点为载体的信息网络体系。组建担保公司2家,成立专业合作社159家,农业协会25家。

1.11重执法,确保农业安全

坚持依法行政,重抓农资市场、种养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确保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群防群控,严防有害生物侵袭。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区”创建活动,有效遏制农机事故的发生。通过强化免疫,加强监督,严格检疫,确保全区保持清净无疫状态。打击非法捕猎野生动物行为,加强渔业增殖放流,在钱塘江萧山段、湘湖放流鱼种208万尾。开通“绿色通道”,使农户直接受益150多万元。

1.12重优势,打下扎实基础

利用“长三角经济区域”雄厚的资本优势、互补的经济格局、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积极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全区农田水利、排灌设施、供水供电、交通条件、村庄整治等均在浙江省领先。人才、技术、物流配送、信息化等方面在浙江省也有领先优势。为推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萧山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是可用土地面积逐年减少,农业发展受到空间制约;二是基础设施老化,农业抗灾能力不强;三是生产仍以家庭经营为主,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档次不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四是农业整体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不高;五是农技队伍尚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六是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七是自然灾害、动物疫病、病虫害、环境污染、市场风险等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业依然是投资大、见效慢、风险高、效益低的产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3推进萧山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萧山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增收为目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立足优势,稳定主体农业、调优特色农业、提升加工农业、搞活休闲农业,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的产业格局,加快一、二、三产联动互进,构筑产品型、观光型、科技型、规模型、效益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3.1围绕一个目标

围绕建设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发展目标,到2010年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3.2坚持三项原则

坚持城乡统筹、南北平衡、质量并举的原则,努力建设一个水清、山秀、景美的现代化新萧山。

3.3突出五大重点

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精品农业、出口农业、加工农业和休闲农业,使萧山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具特色。

3.4创新七大体系

要进一步创新农业投入、农业安全、农业产业化、农业组织、农业营销、农业推广和农业科技服务七大体系,为萧山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体系保障。

3.5依托优势,大力推进萧山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3.5.1依托产业优势,大力打造特色农业

按照“稳定粮油业、提升蔬菜业、优化畜牧业、调优水产业、做强花木业、做精林特业”和“效益优先、区域特色、示范辐射、龙头带动”的发展思路,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和布局,发展高档观赏花卉、鲜切花(叶)、观赏植物和草坪,推进现代畜牧业养殖方式转变,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和混养、搭养、生态养殖技术,大力开发精品茶果,使五大特色产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在88%以上。

3.5.2依托龙头优势,大力提升加工农业

实施“强龙兴农工程”,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型、实力型、骨干型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发展一批科技型、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改造一批传统型农业龙头企业,做优蔬菜加工业、做精竹木加工业、做强水产加工业、做大粮油加工业、拓展茶果加工业,努力把萧山打造成为浙江省农产品加工和出口基地、农产品物流配送基地。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3.5.3依托科技优势,大力推进高效农业

全区建设好农业研发中心(所)40个。突出种子种苗工程建设,切实提高良种覆盖率。提高适用技术的转化率,充分发挥农业建设项目的带动作用。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进村入户率。进一步完善区、镇两级农技队伍,努力培养并形成学科带头人。培养和造就一批农村实用人才,把萧山农业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3.5.4依托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精品农业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制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快萧山农业标准化步伐。积极推广“一个农产品一张标准生产模式图”技术。扩大农产品的商标注册量,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继续培育和壮大区“百佳”都市农业示范基地,使之成为萧山现代农业的样板和精品。

3.5.5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建设绿色农业

按照分片收集、分片处理、综合利用的原则,逐步推进农村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减少药物、化肥投入,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继续加强规模养殖场达标排放,推广应用成本低廉、简便适用的污染治理技术。以生态村、生态镇建设为契机,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加快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

3.5.6依托信息优势,大力拓展创新农业

充分利用浙江农民信箱、萧山农业信息网、农技110和《萧山农技与信息》报等平台,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区、镇街、村(企业、基地、大户)三级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按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建设一批信息工作示范站点,发展培养一批农村信息员,提高26个服务站和616个村、企业服务点硬件水平。

3.5.7依托装备优势,大力开发高效农业

加快农机化推广步伐,不断加大对农机化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户购置先进适用的效益农业机械,不断提高全区农机化装备水平。要优先发展农业配套机械,如节水灌溉、农产品冷藏保鲜、养殖机械、加工机械等,力争全区耕作、排灌、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茶叶、畜禽、水产机械化水平达到40%以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

3.5.8依托市场优势,大力培育品牌农业

积极扶持、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实施抱团经营,使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加强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要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大力实施订单农业,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要充分利用浙江萧山花木节、所前杜家杨梅节、浙江省农产品博览会等会展平台,加大推介力度,打响农产品的知名度。

3.5.9依托师资优势,大力提升素质农业

要不断创新培训形式,转变培训方式,拓展培训内容,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完善培训机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户转移就业培训,不断拓宽农民获得科学知识的渠道与途径,努力把广大农民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的新农民,培养和造就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3.5.10依托资源优势,大力构建和谐农业

要针对全区农业的产业结构和农田水利工程的现状,在完成标准塘、标准水库和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围涂治江、标准河道和农村危桥改造,全面实施溪流治理和西水东引工程。加强检测检验体系、市场准入体系和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健全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应急机制,加强森林防火,水政、农机监管等涉农案件的查处力度。要推进农业保险,积极组建农业担保公司,解决企业和农户融资难的问题,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