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在又好又快发展中强化创新驱动

在又好又快发展中强化创新驱动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需要在确定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南京城市发展的现实状况,确定南京创新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二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管理体制创新,推动南京实现新一轮大发展。
在又好又快发展中强化创新驱动_科学发展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四、在又好又快发展中强化创新驱动

从城市特点和产业发展特点出发,“创新南京”模式可以概括为:“完善五大系统、突出六大重点”。“五大系统”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应用系统、教育培训系统、中介服务系统,以及微观调控系统。“六大重点”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立创新体系;加快培育技术力量,建设创新中心;按照制造业国际化的标准,提高创新能级;遵循市场经济体制准则,增强创新活力;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营造创新环境;面向世界集聚优秀人才,形成创新热潮。从南京的发展现状来看,要从根本上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在具体工作方面,建议加快以下十大“工程”建设:

1.城市创新规划制定工程

根据国际发展形势,紧密结合当前的发展态势,科学地制定符合南京实际的创新驱动的规划纲要。首先,明确南京城市已进入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从改变城市发展方式和观念着手,将工作重点由投资等驱动为主过渡到以创新驱动为主上来。其次,明确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需要在确定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南京城市发展的现实状况,确定南京创新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目标。第三,进一步明确创新驱动的内容。在高度重视、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同时,关键在于破解制约技术创新的非技术因素,要在观念、管理、制度、组织、服务上实现创新和突破,在综合发展环境的创新上下工夫,作为南京新一轮发展的核心动力。第四,明确创新驱动推进的重点。从资金支持、人才建设、政策激励、平台搭建、资源配置等各方面,确立近期南京创新驱动的工作重点,通过有重点的推进,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五,建立创新驱动的推进体制机制。健全领导工作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创新驱动工作;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成立创新驱动领导小组,着力解决事关全市创新驱动的重大问题;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创新驱动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加强绩效考评。第六,明确重点支持的产业类型。通过选择不同时期的重点产业领域,选择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创新战略,有针对性地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关键行业和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并带动其他行业和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2.创新政策体系完善工程

在做好与已出台有关政策的有效对接和深度联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市创新政策体系,各区(县)政府和市各有关单位要尽快依据相关政策,结合自身职能,制定贯彻落实创新政策的实施细则,并重点在这几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创新投融资政策。实施适度的财政激励政策、适当的金融支持政策,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二是平等、公开的政府采购政策。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在支持新兴产业和企业发展上的作用,建立政府采购审核制度,不断提高政府采购中本市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比例。三是建立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政策。出台打破条块分割的政策,加强创新系统的整体集成,抓紧出台鼓励跨区域合作创新的政策。四是提高创新资源配置能力。支持企业组建技术联盟,推动各类企业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五是积极利用海内外科技资源。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创品牌的高新技术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开展国际合作,或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积极引进一批高新技术重大项目、国内外知名企业。

3.城市创新平台构建工程

创新驱动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着城市系统多因素的创新,特别是各因素之间的整合和协同作用。南京要以推进创新驱动建设为目标,在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指导下,立足集成创新,以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即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为重点,做好创新型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等,创建必要的基础条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以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借鉴日本政府的经济资助与协调组织经验,以及美国政府的收购、合作等支持做法,充分发挥政府协调组织功能,优化配置资源要素,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切实提高城市的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把市民的各项学习活动融入创新、创业、创造、创优中来,为城市的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活力、智力源泉和动力支持。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文化观念创新,形成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新时期市民精神和城市精神。

4.科教优势深化推动工程

把工作重心转向统筹科技规划、完善宏观调控和环境的营造上,倡导部门联合、产业互动,有效解决科技与经济相分离的问题。加强产学研紧密合作,引导和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机构,组建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基地,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研发、技术咨询和成果转化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支持企业与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设立产学研合作资金,用于支持和鼓励企业与境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研发或共建研发机构,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

5.体制机制优化引领工程

良好的制度安排可以降低创新过程中的交易费用,从而增加创新者的预期收益,增强产业创新、城市创新、科技创新的作用。一是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从深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有能力、负责任、高效率的服务型政府。二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管理体制创新,推动南京实现新一轮大发展。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进一步理顺部门分工,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设置。稳妥推进职能部门的调整和优化,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扁平化”的要求,逐步对全市的职能部门进行调整。探索以开发区带动行政区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开发区“事权集中、管理统一、高效精简”的优势,推动开发区与所在行政区的资源整合,建立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开发区带动辐射行政区,以行政区支持促进开发区,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型运行机制。三是把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把现代科技转化为现代生产力的创新机制,降低内生交易费用,构筑区域创新网络。

6.人才高地建设与拓展工程

以提升南京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提高全市人才队伍素质为核心,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形成有利于人才培养与发展的良好环境。明确促进创新人才工作思路和措施,借鉴世界一流的人才运作模式,以增强南京自主创新为目标,根据全国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人才走势,提出南京新一轮发展人才工作的整体思路和推进措施。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进行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人才教育模式,大量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综合管理人才、高级技工等南京经济发展紧缺人才。积极利用“入世”开放机遇拓展与国外大学、科研院所的合资合作与交流,加快稀缺人才培养。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以科学的人才评价为依据,制定和推行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绩效量化考核办法,建立起知识、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推进知识产权入股、期权奖励、技术有偿转让等要素分配形式。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两种人才资源,尽快形成一支符合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完善配套服务,大力发展为各类人才服务的中介机构,创建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人才中介集团公司,增强国内人才中介组织的竞争力。

7.区域创新系统营造工程

整合区域尤其是南京都市圈的创新资源,着力营造基于都市圈的区域创新网络。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南京聚集了众多的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是推动都市圈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新的经营管理模式,这为构建基于南京都市圈的创新系统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南京要发挥自身人才科教优势,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使南京能够成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另一方面,要在企业组织、管理和城市管理体制等方面不断创新观念,使南京成为新观念、新思想的诞生地,新体制、新机制的发祥地,通过中心城市的各种创新活动,对周边城市产生的较强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从而不断增强南京对都市圈城市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8.市场驱动创新导向工程

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市场因素是区域创新活动的驱动力。区域内企业之间的活动,以市场价格为行为的信号,以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行为目标。因而,任何妨碍市场价格形成或干扰企业实现其最终目标的行为,都不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都会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创新也就无从谈。因此,南京在推进创新活动中,要由政府推动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市场导向为主的运行模式。当前,由于全市区域创新体系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还需要通过政府的直接参与来建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通过政府的规划、扶持与促进,最终形成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市场导向为主、政府推动为辅的新的创新体系运行机制。

9.新型产业集群链接工程

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够产生创新效应。这种创新具体体现在观念、管理、技术、制度和环境等许多方面,它促进了区域创新系统雏形的形成,营造了良好的区域创新氛围。当前,南京市要以国家、省级开发区为核心,以平板显示、光伏、风电、集成电路等工业十大产业链为重点,着重推进十大工业组团建设。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目标,从抓单个企业、单个项目向抓产业链、产业群转变,引导企业入园进区,推动企业集群发展,尽快形成“纵向延伸成链,横向积聚成群”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选择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相融合的发展政策,营造适宜于创新的环境,建立共同学习的机制,促进企业、金融机构、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的合作互动,从而完善区域创新系统。

10.生态要素持续集聚工程

优化南京城市空间的结构布局,通过创新城市形态,带动产业的战略性调整,从而较快地推动全市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构建集聚创新要素都市发展空间,坚持“多中心开敞、轴向组团”的网络型空间格局,要按照资源节约、结构紧凑的原则优化城市发展格局,促进城市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大限度地聚集各种创新要素。积极完善城市功能结构,把握南京城市发展阶段目标和新一轮发展的主要特征,按照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增创城市功能新优势,为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构建设施完备、功能完善、服务一流的基础设施系统,为全市创新发展搭建基本的平台。

总而言之,城市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创新政策要和市场力量充分结合起来,以政府的政策来弥补市场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失误,避免趋同,突出个性,构建有活力和有生命力的城市创新驱动体系。无论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内核的创新驱动体系建设,应该是我们解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诸多发展矛盾、不断提升发展水平的“牛鼻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