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环鄱阳湖优势产区棉花生产现状与发展潜力

环鄱阳湖优势产区棉花生产现状与发展潜力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环鄱阳湖优势产区棉花生产现状与发展潜力杨磊 孙平秀 张晓元[摘 要]环鄱阳湖区是江西省棉花生产优势区域集中分布的地区,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国家已将其列为全国棉花生产优先发展的优势产区。

环鄱阳湖优势产区棉花生产现状与发展潜力

杨磊 孙平秀 张晓元

(江西省棉花研究所 江西,九江332105)

(湖口县城山镇农技站 江西,湖口332500)

[摘 要]环鄱阳湖区是江西省棉花生产优势区域集中分布的地区,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国家已将其列为全国棉花生产优先发展的优势产区。本文通过对该区域的棉花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等进行分析,提出环鄱阳湖区域棉花生产发展的几点建议和措施,以保障江西省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鄱阳湖区域;棉花生产;现状;发展潜力;可持续发展

1江西省棉花生产基本情况

1.12002~2007年棉花面积、单产、总产情况

江西省是全国棉花主产省份之一,棉花是江西省的主要经济作物,在江西省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棉花市场的开放,正如全国各产棉省份一样,植棉面积出现了较大幅度波动,由于受棉花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江西省棉花生产一度滑坡,农民种棉积极性受挫,面积在逐年缩减,由“八五”期间年均127千公顷,下降到“九五”期间年均103.8千公顷,而此后的2002年为76.7千公顷、2004年为81.3千公顷、2005年为87.3千公顷、2006年为88千公顷,2007年有所上升,为93.3千公顷;表1所列七个主产棉县(区)面积占江西省面积的比例分别为62.6%、63.9%、64.9%、64.4%、65.7%。2002年棉花单产为1218千克/公顷、2004年为1222.5千克/公顷、2005年为1225.5千克/公顷、2006年为1222.5千克/公顷、2007年受8月下旬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影响,只1160.4千克/公顷;5年间的总产分别为9.34万吨、9.94万吨、10.7万吨、10.76万吨、10.83万吨,其中江西省七个主产棉县(区)总产占江西省总产的比例分别为72.4%、73.4%、74.2%、73.8%、73.4%。

表1 棉花主产县调查表单位:千公顷、万吨(皮棉)

img4

续表

1.2生产区域布局

江西省将环鄱阳湖棉区的彭泽、九江、都昌等县(市、区)和赣中丘陵粮棉兼作棉区的新余市渝水区、高安、丰城等县(市、区)划为两大棉花生产区域。

1.2.1赣北棉区

该区主要集中在沿长江及环鄱阳湖的九江市彭泽、九江、都昌、永修、湖口、德安、星子县、瑞昌市等县(市),重点建设所述8个生产规模较大的县(市)。

1.2.2赣中棉区

该区主要集中在新余市的渝水区,宜春市的高安、丰城市,抚州市的临川区、崇仁县,南昌市的进贤县等县(市、区),重点建设所述6个生产规模较大的县(市、区)。

1.3棉区生态条件

江西位于我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在北纬24°29'14″~30°04'41″,东经113°34'36″~118°28'58″之间,与浙、粤、皖、闽、湘、鄂六省交界,与“长三角”毗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江西属亚热带气候,为湿润季风型气候区,光、热、水等资源丰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江西棉花主产区分布在九江市、新余市、宜春市、上饶地区等,4~10月:平均气温21℃~24℃,≥15℃活动积温5500℃,≥10℃总积温6500℃,无霜期>300天,降雨量800毫升~1200毫升,日照时数1200小时~2400小时;6~7月份雨量较集中,常有伏、秋干旱,这一独特的气候因子比较适宜植棉和生产优质棉。

江西省植棉历史悠久,广大群众尤其是长江沿岸、环鄱阳湖区的农民素有种植棉花的习惯与经验,广大棉区培养出一批植棉能手和技术骨干,总结和积累了许多高产栽培技术和先进经验,近几年,高产高效的典型植棉户不断涌现,有的农户单产籽棉达7500千克/公顷以上,这是江西棉花生产获得高产基础。

江西省沿江滨湖州地棉区土壤类型以油沙土、马肝土为主,保水保肥能力强,有利于棉花及其他经济作物的生长;丘陵棉花区以红黄壤为主,土层较薄瘦,需增施有机肥不断改良。在农业部的安排和支持下,已建有9个优质棉基地县(市),其植棉面积和皮棉总产占江西省的70%以上;建设的4个良种繁育基地。江西省旱涝保收的棉田面积达到70%左右,因此,江西棉花生产的总体条件较好。

1.4棉区经济条件

江西省棉地主要是以油棉连作为主,而植棉主要是以棉纤维效益为主,提高棉田效益是棉农增收的重要手段。棉区年人均收入2400元,棉花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75%,劳动力价格为30元/天,植棉生产资料成本为5531.25元/公顷,用工量为273天/公顷,植棉收益为14906.25元/公顷,人均、户均种植面积分别为0.16公顷、0.396公顷。

1.5原棉品质结构构成

江西省棉花生产以中长绒陆地棉和中绒陆地棉为主,其中中长绒陆地棉约占21%左右,中绒陆地棉占79%左右。

1.6棉田种植制度

江西省棉地主要是以油棉连作为主,油棉连作棉田约占75%,冬闲棉田约占20%,近城郊瓜果蔬菜间套作棉田约占5%。种植密度由以群体增效向发挥个体优势发展,由2002年的30000株/公顷到2007年的18000株/公顷~24000株/公顷,改双行为单行种植。

1.7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

江西省农业厅自2000年起,征集10个左右的新品种在江西省布点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经比较和专家考察确定,每年对推广品种都提出了较准确的定向意见,主要推广中棉所29、赣棉11号、湘杂棉3号、南抗3号、泗抗3号、楚杂180、赣棉杂1号等优质高产品种,并推出一批示范新品种。

近年来,棉农对科学植棉的意识进一步增强,通过对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棉花地膜覆盖、棉花配方施肥、化学调控、宽行窄株适度密植等植棉新技术的大力推广,棉农应用新技术能力大大加强,科学植棉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表2 棉花关键技术调查表

img6

续表

img7

1.8主要病、虫及旱、涝、冰雹、低温等灾害常年发生面积及损失

随着近几年抗虫杂交棉的推广应用,枯萎病、黄红叶枯死病成为江西省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枯萎病发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0%以上,黄红叶枯死病发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0%以上,并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主要害虫由原来的棉铃虫、红铃虫发生为害严重转变为斜纹夜蛾、棉红蜘蛛、棉盲蝽、甜菜夜蛾等害虫发生为害加剧的趋势,棉红蜘蛛发生面积达100%,斜纹夜蛾发生面积达70%以上,棉盲蝽发生面积达40%以上,棉铃虫发生面积达40%以上,因虫害减产10%以上。江西省棉区灾害性天气以7月份的高温干旱和8月份的阴雨天气以及涝灾为害为主,旱灾面积占30%左右,涝灾面积占20%左右,因灾害性天气减产10%以上。

表3 棉花灾害调查表面积:千公顷

img8

续表

img9

1.9棉花生产成本效益情况与同地区竞争性替代作物的比较优势分析

棉花生产是投入较大(5550元/公顷左右)、投工较多(300个工时/公顷)且需要较为精工细作,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而江西省农业大宗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的投入为1500元/公顷左右、投工为75个工时/公顷,且国家早已进行了粮食补贴。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第二、三产业转移,许多有知识、有文化青壮年劳力纷纷迈出农门,到城市里谋生,留下中老年人和妇女、儿童在家务农,劳力不足且弱,土劳负担加重的情况下,虽然除了老棉区以外的农民较为愿意选择种植水稻,但从某些意义上看,植棉仍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第一,比较效益较高,植棉收入为21000元/公顷左右,双季水稻收入为15750元/公顷左右;第二,棉花的收获期长,较为适宜中老年人和妇女、儿童从事生产,而水稻的季节性强,收获时劳动强度大;第三,棉副产品利用价值较高,棉秸秆、棉子壳、棉籽油、棉子饼和棉子蛋白等均可加工增值。

表4 棉区经济条件调查表

img10

2江西省发展棉花生产潜力分析

在不与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争地的情况下,应该说江西省棉花生产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第一,可适度增加植棉面积。江西省最大植棉面积为1994年的160千公顷,且目前有近20千公顷的旱地种植收入较低的其他经济作物,如果有好的政策和合适的棉花价格,江西省今后的植棉面积可增加到106.67千公顷以上;第二,提高单产上还有一定的空间。江西有60%丘陵棉区,平均单产较低;沿江滨湖平原洲地棉区单产水平较高但不平衡,有的乡镇皮棉单产达2000千克/公顷以上,有提高单产的空间。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遏制棉花品种“多乱杂”现象、推广优良品种、恢复健全农技推广网络、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管等措施的落实,可达到提高单产的目的。第三、可进一步提升棉花质量。通过规划区域种植的棉花品种,采取措施做好棉花收获的“四分”、控制“三丝”、分级分收分贮分轧等,使棉花生产在一定的区域内原棉品质一致。第四,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应用配方施肥、基质育苗无土移栽、病虫害综合防治、简化栽培等新技术,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第四,增加植棉效益。通过应用间套作、棉花优质高产简化节本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棉副产品综合利用等,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3发展环鄱阳湖区域棉花产业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3.1加强宣传

使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充分理解棉花在江西省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3.2主攻品质

从新品种选育、品种区域布局、做好“四分”、控制“三丝”等方面入手,提升江西省的原棉品质和质量。

3.3节本增效

积极开展棉花优质高产高效简化节本栽培技术的研究并加以示范推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植棉效益。

3.4规范市场

农业行政执法要坚决到位,切实规范棉花农资市场,让广大棉农能及时买到合适、放心的农资。

3.5提高效益

开展多种形式的间作套种,可以因地制宜采取棉-瓜-菜套种等形式,提高棉田效益。

3.6搞活流通

加强市场预测能力和市场分析能力,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以此来指导棉花生产,避免盲目性,争取主动权。

3.7专业化生产

在一个或几个自然村集中100亩以上的棉田,进行规模经营,在提高规模区域内单产水平的同时,带动周边的棉农提高植棉水平,增加植棉效益,从而整体提升江西省的棉花生产能力。

3.8产业化经营

扶持几个大的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棉花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生产模式。

3.9成立棉农协作组织

通过成立棉农专业合作组织,走合作社之路,提高棉农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使千家万户的生产个体与龙头企业对接起来,与市场联结起来。

3.10加强棉田水利基本建设

解决好沿江滨湖平原洲地棉田防洪排涝和丘陵旱地棉田的灌溉抗旱问题,使江西省旱涝保收棉田面积的比例进一步加大,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棉农植棉的自然风险。

参考文献

[1]卢耀章.江西棉花[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2]杨磊,田绍仁.江西省棉花产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棉花学会2005年年会暨青年棉花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2005,45-48.

[3]柯森保,黄文新.目前棉花产销形势及2005年江西棉花生产对策[J].江西棉花,2005,27(3):3-6.

[4]毛树春.中国棉花景气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

[5]杨磊,柯兴盛.无土育苗移栽技术在江西棉区的应用[J].江西棉花,2008,30(1):25-27.

[6]聂太礼,杨磊,张先锋,等.赣北棉区棉花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J].江西棉花,2005,27(5):34-36.

[7]郝良光.抗虫棉扩行降密的增产效应[J].江西棉花,2007,29(2):8-11.

[8]鲁速明,田绍仁,张允昔,等.必须进一步重视和改进棉花质量问题[J].江西棉花,2006,28(5):7-10.

[9]何旭平,纪从亮.现代中国棉花育种与栽培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

[10]聂太礼,杨磊,吴香华,等.赣北棉区无土育苗移栽比较试验[J].江西棉花,2007,29(5):22-25.

[11]詹成佳.赣北棉区棉花生产成本与效益分析[J].江西棉花,2007,29(6):23-24.

[12]鲁速明,田绍仁,刘水仙,等.赣北棉区棉瓜菜套种的实践[J].江西棉花,2008,30(2):34-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