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黄淮海大豆产区的生态环境与大豆生产现状

黄淮海大豆产区的生态环境与大豆生产现状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黄淮海夏大豆产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产区之一,目前面积约4 000万亩,占全国大豆面积的35%,总产量约400万吨。黄淮海夏大豆产区的北部,包括河北省的长城以南,石家庄和天津以北。黄淮海夏大豆产区的南部,包括河南省的黄河以南,安徽省的淮河两岸及其以北,江苏省洪泽湖和苏北灌溉总渠以北。黄淮海夏大豆产区与东北春大豆产区为我国两大大豆主产区。50年前,黄淮海夏大豆面积和产量均超过东北春大豆产区,位居全国第一位。

第一节 黄淮海大豆产区的生态环境与大豆生产现状

黄淮海夏大豆产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产区之一,目前面积约4 000万亩,占全国大豆面积的35%,总产量约400万吨。历史上面积和产量曾居全国第一,目前是仅次于东北大豆产区的我国大豆第二大产区。

一、黄淮海流域是我国大豆的起源

大豆起源于中国,已为国内外所公认。大豆起源于中国哪一地区,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经过研究、考察和论述,多数学者认为大豆起源于黄河流域,即晋冀鲁豫陕等省份。

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关于大豆的记载,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战国时期的黄豆出土于山西侯马。根据《诗经》的记载,秦汉以前今陕西、山东种植有大豆。栽培大豆是从野生大豆进化而来的。在中国,绝大多数省份都生长有野生大豆。黄河流域的野生大豆无论从类型和数量来看,都比较多,黄河流域栽培大豆的类型和数量也多于其他地区。据徐豹等(1984)用我国不同地区的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为材料,多方研究分析的结果证明:①黄河流域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的开花日数最为接近;②分析全国1695份野生大豆和1639份栽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黄河流域两者蛋白质含量最为接近;③国内不同地区339份野生大豆和104份栽培大豆种子蛋白电泳分析比较,胰蛋白酶抑制剂Ti等位基因的频率,仅黄河流域两者相同,均为100%。以上所述表明,大豆起源于黄河流域的证据较为充分。

大约4000年前(夏朝),大豆首先在我国黄河流域的晋、陕、豫、鲁等地种植。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大豆扩种至长江以南地区。向北到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演化为东北春大豆。

二、黄淮海夏大豆产区的生态特点

黄淮海夏大豆产区南北跨越约8个纬度,东西从黄海渤海之滨到陕甘高原,各地区的气候、土壤肥力和地势存在很大差异。

(一)气候特点

根据2000年黄淮海夏大豆国家区域试验的区域界定范围,黄淮海夏大豆产区分为北、中、南三部分。

黄淮海夏大豆产区的北部,包括河北省的长城以南,石家庄和天津以北。这里的夏大豆生育期一般90天左右。无霜期175~220天,常年≥10℃活动积温3 800℃~4 300℃,年平均气温10℃~12℃,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年日照时数2 000~2 800小时,日照率55%~65%。夏至日照长度14小时左右。本区6月份干旱的频率50%~60%左右,涝的频率10%~20%,7~8月份涝的频率30%~50%,干旱频率20%~30%。

黄淮海夏大豆产区的中部,包括河北省的石家庄和天津以南,山东省全部,河南省的黄河以北,山西省西南部的临汾、运城盆地,陕西省的关中地区,甘肃省的天水地区等。这里的夏大豆生育期一般90~100天。无霜期180~220天,常年≥10℃活动积温4 000℃~4 400℃,年平均气温12℃~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年日照时数1 900~2 500小时,日照率50%~60%。本区6月份干旱的频率50%~60%左右,涝的频率15%~30%,7~8月份涝的频率30%~60%,干旱频率10%~30%。

黄淮海夏大豆产区的南部,包括河南省的黄河以南,安徽省的淮河两岸及其以北,江苏省洪泽湖和苏北灌溉总渠以北。该区夏大豆生育期一般100~110天。无霜期200~220天,常年≥10℃活动积温4 400℃~4 800℃,年平均气温13℃~15℃,年降水量700~1 000毫米,年日照时数1 800~2 300小时,日照率50%~60%。本区6月份干旱的频率30%~50%,涝的频率20%~40%,78月份涝的频率30%~60%,干旱频率10%~30%。

(二)地势与土壤

黄淮海夏大豆产区地势除部分山地较高外,大部分为平原。土壤成土母质多为河流冲积物。

本地区为古老耕作区,是我国农业主产区。土壤主要有褐土、黄潮土、砂姜黑土。

褐土是久经耕作的熟化土壤,分布在山前阶地及黄淮海平原残丘阶地。表土棕黄或褐色,中性至微碱性,pH7.5~8.5。表层有机质含量约1%~1.5%。排水良好,土壤盐分含量少,耕性良好,保水保肥。

黄潮土分布在黄淮海冲积平原,分为沙质、壤质、粘质及夹胶泥四种。其表层色泽较浅,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下,大部分土壤在0.5%左右,全磷含量0.1%~0.3%,全钾含量2.0%~2.6%,碳酸钙含量高,平均在8%~12%之间,呈强石灰性反应,pH值8.5以上。该土壤水分状况不稳定,易旱易涝。

砂姜黑土广泛分布于淮北平原,母质多为冲积物或湖积物。有机质含量约0.5%~1.5%,全氮多为0.05%~0.14%,钙、镁、钾、磷等养分含量较多,并有石灰反应,pH值约8.5。耕性不良,雨季易受涝成灾,旱时出现裂缝。该土壤不发小苗,但发老苗。

因本区地势低平,河流汇集,遇涝年泄水不畅,易出现内涝。盐碱土面积大,但相当面积的盐碱土随着近年地下水位的降低得到改良。

三、黄淮海夏大豆产区的大豆生产及加工利用概况

我国夏大豆在黄河流域、淮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都有较大的种植面积。近十多年来,在辽宁南部和新疆南部,有在收小麦后夏播大豆的新产区。

黄淮海夏大豆是我国夏大豆的主要产区,其区域范围大体在长城以南,淮河以北。包括山东省,河南省,山西省西南部的临汾、运城盆地,安徽省的淮河两岸及以北,江苏省洪泽湖和苏北灌溉总渠以北,京津地区,陕西省的关中地区,甘肃省的天水地区等。

20世纪50~60年代,现在的黄淮海夏大豆产区尚有相当面积的春大豆。随着复种指数的提高,这一地区的春大豆逐步被夏大豆取代,变为一年两熟制的大豆小麦产区。

(一)生产概况

黄淮海夏大豆产区与东北春大豆产区为我国两大大豆主产区。50年前,黄淮海夏大豆面积和产量均超过东北春大豆产区,位居全国第一位。20世纪60~70年代起退居第二位。近年大豆面积维持在4 0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大豆面积的35%。由于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全产区单位面积产量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亩产40多千克增加到近年的约110千克。虽然面积大幅度减少,但总产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300万吨增长到近年的400多万吨。

(二)加工利用

黄淮海夏大豆的主要用途是利用蛋白为目的的豆制品加工,榨油是次要用途。传统的大豆制品除大豆油外,有豆腐、腐竹、豆腐干、豆腐皮、豆浆、豆腐脑、豆芽、豆酱、酱油、豆豉、豆腐乳等。这些食品2000多年来经久不衰,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

最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工业的发展和引进技术的应用,一些高附加值大豆制品涌向市场。

食品方面的大豆制品有豆奶、豆奶粉、豆浆晶、大豆冰激凌、大豆巧克力、大豆蛋白肉、人造黄油、味精、脱脂大豆蛋白(蛋白质含量50%)、浓缩大豆蛋白(蛋白质含量70%)、分离大豆蛋白(蛋白质含量90%)、纤维状大豆蛋白、大豆蛋白肽等。

工业方面的大豆制品有润滑油、人造汽油、人造橡胶、橡皮、肥皂、洗发香波、蜡烛、甘油、喷漆、瓷釉、胶片、大豆干酪胶、大豆干酪素、蛋白羊毛、防火剂、塑料涂料等。

医药方面的大豆制品有磷脂、亚油酸、水解蛋白、软膏、滋补药剂等。

豆粕作为饲料生产的重要原料,在目前畜禽生产日益发展的形势下,以巨大的需求量拉动了大豆生产。

以上新开发的大豆制品与传统大豆制品,一同丰富了大豆商品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