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实施建议

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实施建议

时间:2022-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资优生德育特色课程的实施已规模化、体系化,实施建议不再赘述,可参见已经出版的相关专著和论文。这里主要针对企业考察活动以及结合实践活动开展生涯教育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将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有机融合于社会实践活动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就能促进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生涯规划教育的衔接。

资优生德育特色课程的实施已规模化、体系化,实施建议不再赘述,可参见已经出版的相关专著和论文。这里主要针对企业考察活动以及结合实践活动开展生涯教育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

1.结合企业考察进行的生涯教育活动实施建设

(1)学校要创设一个涉及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的企业群,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更多职业。

(2)在数量上,企业考察活动每一次的考察对象以10个左右为宜,外出学生人数约150人左右。

(3)企业考察活动要与校友进课堂的专题讲座紧密结合,让学生对某一职业的基本状况、未来前景,以及所需的知识储备和学科基础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考察。

(4)企业考察活动实施前,学校事先与校友、企业进行充分的沟通,带队老师与对接校友要实现无缝衔接。

(5)企业考察活动实施前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在征得学生自愿参与的同时,还需要让家长签一份“学生参加企业考察家长知情同意书”,内容参照如下:“某同学家长,学校将于几月几日组织部分自愿报名的学生到企业考察,活动的结束时间大概为几点。我已知道并同意学生参加此次企业考察活动,并督促孩子注意安全,妥善安排好回家的交通。家长/监护人签名:×××;日期。”

(6)每次企业考察活动结束要进行反思、小结,对相应材料进行整理归纳。

2.结合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生涯教育实施建议

(1)找准目标的衔接点。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社会责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基本追求要素。这三个“上位”目标,可以细分为许多“下位”目标。在细分的过程中,就可以将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目标融入其中。譬如,“社会责任”担当,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高中生在“哪些领域”里进行社会责任担当,进行职业生涯选择;创新是分领域的,每个高中生都有自身的优势潜能领域,对“创新精神”培育,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某一职业群或专业领域里尝试进行创新,进而认识自己的创新领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高中生“实践能力”培养,可以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生优势潜能领域、感兴趣领域的实践能力提升。将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有机融合于社会实践活动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就能促进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生涯规划教育的衔接。

(2)探求内涵的衔接点。社会实践活动要求融合有生涯规划教育的自我认识、生涯规划、职业认知、人际沟通等内涵元素,为此社会实践活动就有了生涯规划教育渗透的基本要求。生涯规划,不仅包括对自己的职业认知,也包括对自身在生活中所扮演的所有角色的彻底剖析。既然生涯规划包括对自身在生活中的角色认知,对高中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认识自己的角色,包括领导与组织能力的认识、对该活动中自身优势潜能的认识,对自身可以承担的职业或初步感兴趣的专业有一定的认知。毕竟,任何一个社会实践活动,都可以看成属于某一职业领域或职业群。如高中生进入金融行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就可以对金融这一职业有更为深入的了解;高中生开展“模拟人大”社会实践活动,就可以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管理”等职业领域有更为深入的自我认知。

(3)把握思想的衔接点。促进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生涯规划教育结合,从思想层面寻找衔接点,需要找到两者在理论支撑上的共通部分。高中生开展社会实践的理论支撑往往有社会学、心理学、认知论、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立足于学生的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而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支撑,也是从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生涯发展理论(包括特质因素理论、社会与生涯选择、发展理论或自我概念理论、职业选择与人格理论、行为取向理论等)寻求支持。例如,特质因素理论认为个体的能力、兴趣与大千世界的职业机会可以一一匹配,匹配一旦完成,个体的职业选择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生涯的现代特质因素取向经常被称为个人—环境理论,[3]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价值与社会发展价值的统一。生涯发展理论本身属于心理学与社会学发展的范畴。高中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设计,就要立足于高中阶段教育奠定未来生涯发展基础的视野,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