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危机事件中的沟通原则

企业危机事件中的沟通原则

时间:2022-08-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危机事件发生得很突然,所以,也堪称是突发事件。这就要求领导需要掌握危机事件中的沟通原则,从而提高自己的危机决策能力。所谓的危机决策能力,就是指领导者在应对危机事件时,所表现出的沟通能力、科学快速的决断能力。某跨国药业公司出品的胶囊因遭下毒,从而导致七位消费者死亡。无论事前的危机预防,事中的危机管理还是事后的恢复管理,都离不开沟通。

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危机事件发生得很突然,所以,也堪称是突发事件。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可能面对危机,即便是短暂的,也需要领导采取有效的策略来遏止。

一般来说,领导在面对企业危机时,最好有备而战,若反应缓慢的话,损失可能会更大。这就要求领导需要掌握危机事件中的沟通原则,从而提高自己的危机决策能力。

所谓的危机决策能力,就是指领导者在应对危机事件时,所表现出的沟通能力、科学快速的决断能力。危机决策与平常决策不同之处就在于,危机决策表现在时间紧迫、信息有限、技术不足、情况复杂等特点,对领导者作出及时准确的决策会造成极大的障碍。领导要想提高危机决策能力,首先要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尽量让自己维持平稳的心态和冷静清晰的思维。因为心态稳定平静、思维冷静清晰,是领导者在危机面前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当企业遇到危机时,你一定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力求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出危机的程度,然后找出“最适度”的处理方式,以最小的代价化解危机。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纷繁复杂,它的运作自然要受到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资料显示,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为40年,跨国公司的平均寿命是12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8年,而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3年,全国的老字号企业已经有70%破产。综观那些破产企业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当企业遇到危机时,领导者没有做好沟通工作,最终导致了企业迅速崩溃、垮掉。

近几年,国内外著名企业接连爆发了多起社会影响重大的危机事件,如安徽阜阳的“奶粉”事件、德隆危机事件、杜邦的“特富龙”事件、“台湾毒蛮牛”事件等,危机事件的层出不穷,严重威胁到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些危机事件的背后,由于大部分企业对危机的预警不到位、不及时,危机处理缺乏经验,导致了企业在危机事件中名声大损。所以,领导要想企业顺利地度过危机,就必须掌握危机事件中的沟通原则。

某跨国药业公司出品的胶囊因遭下毒,从而导致七位消费者死亡。一时之间,这家著名的药业公司被推至舆论浪尖。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董事长认为,公司是为了大众健康而存在,在以消费者利益为优先考虑的前提下,他决定立刻全面回收胶囊。同时,他还让发言人不断在媒体上呼吁消费者停止购买本厂生产的胶囊,工厂也开始重新设计包装,民众可以拿旧产品去更换。另一方面,公司开放了800条民众咨询专线,并悬赏10万美元缉捕嫌犯。正是这一连串的动作,使该公司很快地赢回市场占有率,更为企业做足了正面广告,成为危机处理教科书的必备案例。

由此可见,当企业危机发生时,领导首先应该做好与各方面的沟通工作。特别是当事件涉及群众时,企业应该持续沟通,使群众相信组织是无心之过,或组织也是受害者,将民意的不满转为支持。一般来说,危机处理有个“黄金48小时”的大原则,两天内不出面,就会给人造成不负责的印象,还会让企业形象大损。这就需要企业平时在企业形象及关系管理上下功夫,关键时刻才能获得“雪中送炭”,从危机中全身而退。若组织事先与利益关系人建立良好关系,会使他们较信任企业的危机处理能力;形象良好的企业,也较能搏取大众的支持。

领导在危机发生时最好的反应,就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应对策略,而非满足外界期望优先,从而使外界的指控和批评难以平息,企业必须从外界角度思考才能化解危机,企业要了解外界的观感,并采取适当的沟通方式。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沟通贯穿于危机管理的每一环节,是化解危机最重要的工具。无论事前的危机预防,事中的危机管理还是事后的恢复管理,都离不开沟通。放弃沟通,危机管理也无法继续进行;沟通不善,组织就会在危机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因此,沟通管理是危机管理的核心,一般来说,危机沟通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未雨绸缪

环境变化日益复杂,只有未雨绸缪才能有条不紊、自信沉着地应对无处不在、随时出现的危机。很多企业就是因为没有准备、没有危机管理预案,从而在危机来临时手无足措、惊慌万分。只有具备一整套危机预防系统及危机管理方案,才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2.及时沟通

危机发生后,组织应第一时间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时间是最宝贵的,企业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危机发生后,公众急需组织发出声音、了解事情的真相。及时沟通能够向公众展示自己良好的负责任的形象,同时还能够很好地避免谣言的产生,很多现实案例都表明,谣言的产生是组织没有及时发出声音所导致的。

3.主动沟通

危机发生后,组织应该向外界主动披露信息、主动道歉、主动赔偿,越主动越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和公众的接受。越被动越不能让人信服,也越值得怀疑。

4.适度沟通

主动沟通的同时应该避免“沟通过度”,要保持适度。不要包揽不属于自己的问题;不要口无遮拦引火上身,也不要随便污蔑同行,更不要自爆猛料,否则只会使危机升级,甚至向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5.有效沟通

要想使沟通产生效果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使用有效语言,要使用沟通对象能够理解的、听得懂语言,不要使用专业术语和行业用语;二是要么不说,说出就必须做到,曾有一些企业在危机开始时承诺过度,而后发现根本做不到或者说因成本太高从而没法做到,企业又陷入信任危机。

6.一个声音

一个组织只能发出一个声音,危机发生后,无论是最高层领导还是最底层员工都要发出同样的声音,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都要保持一致的声音,否则公众就认为你不可信。因此危机发生后,要指定特定的新闻发言人与媒体、公众进行沟通,也要对所有的员工进行适当的培训,告知事实的真相,目的就是让员工协助你渡过难关。

7.运用第三方

危机发生后,自己说自己往往是不可信的,要依靠独立的第三方也就是权威人士和意见领袖为你说话。你说一百句的效果不如他们说一两句的效果,因为他们有影响力和可信度,危机发生后,公众更相信他们。

8.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公众利益至上,尊重人的“价值”。善于倾听、换位思考、尊重感受、态度先行,适时表达你的爱心和同情心就能获得公众的理解与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