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正”动亚洲

“正”动亚洲

时间:2022-08-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台湾,蔡明忠家族的富邦是最有影响力的超级企业之一,也是对台湾人生活渗透率最高的服务企业。在中国香港及大陆,富邦则是知名度最高的台资金融品牌。2014年1月,台北富邦银行与富邦金控正式取得华一银行80%控制性股权,随后更名为富邦华一银行。富邦华一银行已于12月正式发行借记卡业务,同时,陆家嘴旗舰行也于11月完成筹建并开业。

在台湾,蔡明忠家族的富邦是最有影响力的超级企业之一,也是对台湾人生活渗透率最高的服务企业。全台湾,近一半的人是富邦金控的客户,约1/3的人是富邦集团旗下台湾大哥大的用户,逾1/3的人是富邦集团旗下momo购物的客户。

在中国香港及大陆,富邦则是知名度最高的台资金融品牌。从参股厦门银行,到并购华一银行,再到产险、基金业务顺次平稳落地,短短数年间,富邦将构建“大中华地区最完整金融平台”,由概念转化为现实,成为大中华市场最为全球金融同行瞩目和尊重的民营金融力量。

不断改写历史的领跑者

近年来,本就不喜欢公开露面的蔡明忠愈发低调。面对舆论,他总是三缄其口,很少表露自己的规划或是远景。但这并不妨碍这位金融领袖始终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自2009年起,连年登顶台湾金控获利王,两岸布局大幅领先业内,产业横跨金融、电信、营建、有线电视甚至文创事业,掌舵富邦集团的过程中,蔡明忠“跑”得又快又稳。

2014年1月,台北富邦银行与富邦金控正式取得华一银行80%控制性股权,随后更名为富邦华一银行。至此,富邦金控成为与花旗、汇丰、渣打一样,在两岸三地都设有银行子行的金融巨舰,而在华人银行里,富邦则是唯一。

在大多数台湾金融机构仍停留在于大陆设立分行或是子行的阶段,富邦无疑已跨出了一大步。成立于1997年的华一银行,是经国务院及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首批由中外合资的大陆全国性银行。对于富邦的银行体系而言,华一所提供的远不止一线城市的14家分支行那样简单。富邦华一银行的据点分布与业务核心,同富邦既有的两岸三地银行布局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将是富邦深耕大陆市场的重要金融服务平台,也是富邦领先同业发展大陆的关键布局。

富邦华一银行已于12月正式发行借记卡业务,同时,陆家嘴旗舰行也于11月完成筹建并开业。如今,富邦华一银行共设有14个营业据点(4家分行与10家支行),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的一线城市,2014年年底前预计再筹设南京分行、1至2家上海同城支行,2015年并将持续开设5至7家分支行。未来富邦华一银行将更充分发挥跨境领先优势,强化跨境人民币存款吸收、台资银行联贷业务、财富管理业务等多元化业务。

富邦华一银行也是唯一加入大陆银行间通汇体系的台资银行,下一步可望尽速取得人民币零售业务执照,进度将遥遥领先其他台资银行子行。目前富邦是唯一拥有两岸三地银行子行的金控公司,中港台的银行平台,具有高度战略性意义;无论对大陆内保外贷、外保内贷等金流需求,或争取台湾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都比同业更具竞争力。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蔡明忠和行业始终未处于同一节奏。似乎当舆论仍在消化富邦的举措时,他已经准备好了下一个惊奇。“别人都只看到结果,但富邦早已做好准备。”蔡明忠如此阐述他接连不断的前瞻之举。

实际上,早在2001年,蔡明忠便规划将富邦金控的版图扩张到大陆,意图构建“大中华区最完整的金融平台”。遵循着这一目标,他不断创造新的里程碑,让富邦飞得又高又稳。

2004年,SARS危机刚过,蔡明忠便主导富邦金控“危机入市”,并购香港港基银行,创下台湾金融机构跨海至香港并购银行的首例,并于2005年4月正式更名为富邦银行(香港)。港基银行的更名,代表的不只是名称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从单纯一家香港地方性银行,成功转型为富邦金控服务大中华市场客户的区域金融平台。此一重要转变,不但为富邦金控的区域化发展取得最佳的战略位置,且使富邦银行(香港)也成为富邦金控前进大陆的重要跳板。

2014年,富邦金控及台北富邦银行共同取得华一银行80%股权,成为唯一在“两岸三地均拥有银行子行”的台资金融机构,并更名为富邦华一银行

2008年年底,富邦金控通过富邦银行(香港)成功参股厦门银行(持股19.99%),成为首家登陆的台资金融机构。立足厦门银行,富邦金控成功开辟了一条服务两岸三地客户的崭新道路。厦门银行与台北富邦银行、富邦银行(香港)展开横向合作,探索两岸三地的银行业务合作,为大陆台商、台北富邦银行及富邦银行(香港)客户在大陆的分公司,提供量身订做的融资及便利的结算、现金管理等全方位金融服务。

短短5年间,蔡明忠便通过厦门银行向业界展现了“富邦式”管控的成效。发展至2014年6月,厦门银行不良贷款控制率在1.09%,拨备覆盖率达到285%,2014年上半年税后净利达3.9亿元人民币。

同时,厦门银行跨区域经营的网络布局也逐步完善,陆续在福州、泉州、重庆、漳州、南平成立分行。目前,厦门银行共计有49个分支行,将服务触角从厦门延伸至福建省其他城市,以及福建省外台商聚居的地区,全力打造“海西金融门户”的市场定位,服务台商并深耕所在地市场。

厦门银行与富邦华一银行的成功,不仅吹响了台资金融机构落地大陆的号角,也为大陆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提供了范例。自“躺着都能挣钱”的时代结束后,多年以来,大陆的中小银行一直挣扎于大型金融机构的阴影之中,虽然“差异化”发展的问题已经提出多年,但是仅有极少数几家可以在特色化服务中寻得出路。

蔡明忠与富邦金控,以台商银行为背景,从服务台商起步,在产品、价格与服务内容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且藉此创立口碑,首先取得台商的认同。“(台商们)甚至介绍他们的大陆朋友来我们银行,所谓‘利基’就是这样去寻找。”蔡明忠说。

相较银行业的大张旗鼓,提出打造“大中华最完整金融平台”概念的蔡明忠,还在悄无声息间将“金融百货”的平台复制到了大陆。

2010年10月,富邦产险大陆子公司富邦财产保险于厦门开业,成为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生效后,第一家进入大陆开业的台资保险公司;2011年7月,富邦投信与大陆方正证券合资组建的“方正富邦基金管理公司”在北京揭牌,成为第一家两岸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此外,富邦人寿保险公司与南京紫金投资集团的合资项目,也正等待核可。

在同质化竞争严重、大量保险公司赔钱的年代,富邦的战略一度被认为并不稳妥,但是蔡明忠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以利基型项目和产品为主,在放弃“拼网点、拼规模”式传统竞争的策略之下,富邦的其他金融产品发展丝毫不逊色于银行业务。

2001年,富邦金控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台湾首家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

以富邦财险为例,通过“业务在地化,商品服务特色化”的策略,富邦财险97%的保费来自在地业务,只有3%保费来自台商,这样的业务在地化,帮助富邦财险随着大陆经济起飞而成长。虽然是只有4年的新公司,但其车险理赔服务被当地保监局评价为“与平安、人保一样最优等”。

至2014年年底,富邦财险在大陆已经拥有30个据点,服务范围遍及厦门、福建、重庆、大连、辽宁,且在各地屡获服务大奖,专业服务深受肯定。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11月,富邦财险成为台资第一家、外资第二家获得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交强险)经营许可的财险公司;2013年1月,富邦财险成为外资第一家获得电销车险商品经营许可的财险公司,取得了开拓大陆汽车保险市场的关键突破。

至此,当大多数对手仍思忖大陆金融改革开放的前景时,蔡明忠已经多管齐下,带领富邦成为金融改革最大的台资受益者。

横纵并举 稳健飞跃

在金融产业已经发展至接舷战的今天,每一个突破都极为困难。顶着诸多“第一”光环的蔡明忠,背后更是充满艰难险阻,自他决定布局两岸三地之始,挑战便不断升级,但蔡明忠并未因此而畏首畏尾。

他说:“去大陆发展,不免面临许多竞争,但是我们不怕竞争。只要服务做得好,做到以诚信、亲切、专业、创新取胜,生意自然会好。”

实际上,自青年时期,蔡明忠便见惯了挑战。1979年,蔡氏分家时,蔡明忠的父亲蔡万才分得的国泰产物保险(富邦产物保险前身),仅是家族产业中较小的业务。彼时,台湾的产险业仍由中国产物保险、中央产物保险等公营产险公司主导,富邦产险的起步并不乐观。但在蔡万才的领导下,短短数年间,富邦产险便实现了飞跃成长,不断主导着市场格局。

1981年,25岁的蔡明忠接受父亲蔡万才的召唤,从美国返回祖国台湾,同一年,富邦产险超越“中国产物保险”等公营保险公司,成为台湾第一大产险公司。严谨、踏实的蔡万才带领富邦打下了长远发展的深厚根基,年轻的蔡明忠与弟弟蔡明兴则为富邦带来更多冲劲。

1987年起,台湾金融市场逐步开放,父子三人的目标是要让富邦成为金融百货,让客户能一次购足所需金融产品。除了原本产险之外,集团陆续成立投顾、证券、银行、投信、人寿、票券、期货,都以“富邦”命名,三人各司其职,蔡万才逐渐交棒,只负责大决策。

此后30余年的时间里,在两代管理层的领导下,富邦逐渐成长为大中华地区,乃至亚太地区最完整的金融服务旗舰企业。第一个引入海外投资、第一个发行海外可转债、第一个设立金控公司……在台湾金融界,富邦一直以引领者的姿态改写历史。

“五十多年来,富邦一直深耕台湾,我们清楚,台湾金融市场已经饱合,金融业若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走出去。”蔡明忠说。

在金融百货的基础上,蔡明忠为富邦设立了清晰的前进路线:先在制度与质量方面向国际看齐甚至超越;后通过并购向外发展;最后则是进军大陆甚至前进亚洲,复制台湾的成功模式。

2000年,富邦证券完成“七合一”合并案(并购环球、中日、金山、世霖、华信及快乐六家证券商),创下台湾证券史上最大合并案。同年,富邦集团与花旗集团正式宣布策略联盟,花旗集团以7.5亿美元入股富邦银行、证券、人寿、产险与投信各15%股权,富邦集团国际化的脚步进入新的里程。2002年,富邦金控合并台北银行,为台湾第一件成功的官股银行并购案;2005年1月,台北银行与富邦银行正式合并为台北富邦银行,成为台湾最大的民营银行之一。

除上述外,蔡明忠主导富邦两次危机入市则更令人惊奇,其一便是SARS期间,富邦出价净值的1.2倍,从阿拉伯银行手中买下香港港基银行。而SARS过后,香港的银行便迅速涨价,例如,中国招商银行并购香港永隆银行时,就花了净值3倍的价格。

2008年,金融海啸重挫全球金融市场,富邦在两周内便决定以6亿美元从荷兰ING集团手中并购ING安泰人寿,这不但是亚洲保险业当年最大的并购案,也是近年来台湾寿险业最大的并购案。2009年,安泰人寿与富邦人寿合并,市占率排名台湾第二大人寿。

危机过后,舆论对于蔡明忠的并购举措迅速从“冒险”转变为“高瞻远瞩”。富邦银行(香港)成为富邦进军大陆最重要的桥头堡,而富邦人寿的业务也不断成长,并向海外扩张。

在不断横向并购的同时,蔡明忠还引导富邦集团纵向深入。从2000年起,他就将富邦集团的触角扩及金融以外的领域。如今,全台湾有超过1000万的富邦金控客户、740万台湾大哥大用户、逾750多万富邦momo全通路客户,在2300万人口的台湾,富邦对民众生活的渗透已是无孔不入。在向“服务百货”纵深的过程中,蔡明忠也不断刷新着台湾多行业的标竿,将优质的服务带入台湾各个领域。

横纵共进的发展模式下,富邦金控的每一步冲刺都无比稳健。在金融同业集体低迷的2009年,富邦依旧保有出色的经营成果,并且顺势登顶台湾金控产业获利王。在此后的5年时间里,他们再没有让这一名衔旁落。2014年1月至9月,富邦金控税后盈余已达536亿元新台币,每股盈余(EPS)为5.24元,双双再创历史新高。

发展至今,富邦已经拥有近4万名员工,总资产于5兆元新台币,相当于1,700亿美元,为台湾第二大上市金融控股公司,其影响力更是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2014年,《福布斯》杂志依据年营收、获利、资产、市值,公布全球2000大企业,富邦金控排名台湾第四。

蔡万才总裁率子明忠、明兴共同创立富邦集团版图,三人脚步相随,举措相持,父子情谊随着富邦集团的茁壮而同步成长

东西方管理相结合的“金融创业家”

随着富邦的强势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秘“蔡氏管理”成功的秘诀,并且从中发现一种奇特的结合。

作为台湾家族企业的代表,富邦的做法悖于传统。从最早引入外资入股、最早延聘外部董事,到大力引入有国际企业背景的高管,富邦在公司治理上一步步脱胎换骨,与国际接轨,并不以家族的掌控度为唯一指标。

自2000年与花旗携手后,富邦便蜕变为台湾最国际化的本土金融集团。目前,富邦金控一共有13名董事,其中外部董事过半,更包含4席独立董事,占全体董事的比例达30%以上。

“这几年我们一直希望将富邦institutionalize (机构化)。”蔡明忠说,董事会可以将家族基业传承和公司治理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做任何决定前,蔡明忠都必须要考虑清楚,并且全面说服13位董事。这种现代化的企业制度保证了富邦的决策必须从公司的角度出发,而不再局限于家族的利益。

在勇于突破家族企业模式、不断西化企业制度的同时,蔡明忠却在某些方面始终保留东方的味道。在西化主导的金融界,并购之后的裁员是数见不鲜的常状,但是“并购超人”蔡明忠却展露了东方式的宽厚。

在台北银行、富邦银行合并的前两年里,他主导两家银行各自独立存在、营业。蔡明忠自己则亲自到台北银行担任董事长,深入了解其运作,每个细节,他都让富邦银行尽量迁就台北银行。

“前两年里,两家银行完全不谈合并,整个富邦集团只有我一个人去台北银行。我花了非常多的时间,慢慢和对方建立互信,并且调整制度,到正式合并时,双方可以马上接轨。过程中有很多‘眉角’,真的是只能从经验中学习。”蔡明忠回忆说。

ING安泰人寿同样如此,并购后,不仅ING安泰员工不被裁员,薪资福利还有所上调。这类并购后的管理方式成了蔡明忠之后纵横捭阖的缩影。从港基银行、台北银行到ING安泰人寿再到华一银行,每一次并购,蔡明忠都要花费很多的资源和心力,放在两边的磨合上,通过亲身投入子公司的每个角落,在熟悉后找出融入富邦管理体系的方法,才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综合效益,并且将之反映到经营业绩上。对于这一法则,他说最关键在于“真心实意”。

蔡明忠的“全心”式管理已经延续了很多年。在他身上,很容易感受到其对伦理道德的重视,这促使他有一种强迫感,在责任心的敦促下投入每一件事情的始终,不只管结果,也管过程。

富邦银行刚成立时,蔡明忠曾负责富邦银行的管理工作。7家分行起家的富邦银行,草创工作非常繁忙,蔡明忠每月都会到各分行开月会,从台北、台中到高雄,他全部跑遍;他亲自面试每一个新进员工,能叫得出八九成同事的名字。从招考行员、选址设分行、建立制度等,蔡明忠全都亲自参与,对银行大小事都了如指掌。

正是这种统领全局却又日复一日深入基层的苦工,帮助富邦银行每一天都持续前进,陆续成立了国外部、信托部等,并且发展成为台湾最大的私营银行之一。而蔡明忠本人并不觉得疲惫,他说:“每天都在设法求进步,会很有成就感。”

责任心同样导致了蔡明忠偏执于客户服务。直到今天,如果有客户直接向他投诉,不管多忙,他都会亲自处理,并且追踪进度。“客户为什么会不满意,我们出错的环节在哪里,我很在意这些外面的人是怎么评鉴我们的。说起来客户服务是细节,但却是最重要的事。”他说。

蔡明忠以身作则的行为催生了富邦独有的向心力,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他并不喜欢喊口号,但是富邦却从不缺乏这种共同使命与愿景之下的凝聚力。即使富邦现在已经大到无法让他再和每个员工开定期会议,他和弟弟蔡明兴透过富邦内部专栏“大二董轻松谈正事”,定期与员工分享。2013年起更开始举办“大二董轻松面对面”,以town hall meeting的方式,和数百位基层员工面对面交流,和员工轻松谈话,更倾听员工的心声。

在东西方制度结合、家族与现代化企业管理并举的基础上,蔡明忠还充分发挥了优秀企业家热衷创新的基因。对于企业的紧迫感,使得蔡明忠畏惧重复昨天或是在巅峰上停留。在他看来,领导者的关键就是找到和其他企业的差异性,而差异性就在于创新能力,一天没有创新,就可能被复制,甚至被超越。

“天下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蔡明忠时常引用《易经》的话告诫同仁,不只是新的企业要创新,越老的企业越需要创新。群策群力之下,富邦的创新接连不断。富邦是两岸三地最早实施交叉营销制度的机构,现在大陆的平安保险、招商银行也正效仿。当时台湾多数人寿保险公司都是业务员招揽业务,但富邦人寿却双管齐下——除了业务员,也善用银行卖保险,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此后,在跨界、跨地区的经营中,富邦的创新举措不断,以此为动力飞跃向前,被认为是台湾最有勇气和魄力进行变革的企业之一。对此,蔡明忠说:“让外界认为富邦是一家相当勇于突破现状的企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在客观环境上,富邦成立之初,从一开始就是处于规模较小或后进者的位置上,逼使我们必须想出创新的做法,才有可能追上领先者。其次,金融业是一个被高度监理的行业,也就是主管机关会给予许多行政指导或法令限制,这也迫使我们常常必须发挥高度创意,才能在符合法令规范的前提下,落实各项战略。”

透过定期举办的“大二董轻松面对面”活动,蔡明忠以town hall meeting的方式,和数百位员工轻松对谈

领导富邦常年进行创新与变革,使得外界很难定义蔡明忠:他是继承家族事业的第二代企业家,但在守业的过程中,他做得却比创业家还要多。蔡明忠自诩为“第1.5代企业家”,但和他打过交道的花旗银行总裁,却比他要前进一步,他称蔡明忠为“金融创业家”。

“富邦”的真义

1992年,富邦集团总裁蔡万才取“富国安邦”之意,亲自将企业命名为富邦,而蔡明忠则坦陈,自己直到近些年才真正了解富邦应该代表的涵义。

“最初是年少不更事,加入富邦的经营,只是想要得到父亲的肯定。后来十年,富邦慢慢成长壮大,我也成为CEO,脑子里想的则都是股价,要的是投资人肯定我的经营能力。”蔡明忠说。如今,他早已超越了旧时对于自己的要求,但是随着富邦版图扩大,蔡明忠却觉得自己的责任愈发重大,这份责任,不仅是对家族、对投资人,更是对全社会。

实际上,富邦之于社会公益事业上的付出由来已久且成就卓著。多年来,企业以集团内的“富邦慈善基金会”“富邦文教基金会”“富邦艺术基金会”以及“台北富邦银行公益慈善基金会”“台湾大哥大基金会”“台北文创基金会”为公益平台,积极投入不同领域的公益活动,常年实践“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公益精神。

早在1988年,富邦金控便成立了集团公益事业的第一个运作平台——富邦慈善基金会。该基金会长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旨在帮助他们改善经济窘困,提供包括生活、教育、医疗、丧葬等多方面的直接或间接援助,长期赞助“用爱心做朋友”助学活动以及发展“富邦爱心志工社”。

为了从根源上推动台湾社会进步,关怀青少年身心健全发展,1990年,富邦旗下第二大慈善公益平台——富邦文教基金会正式启动。彼时,台湾社会在经济高度繁荣的同时,也弥漫着崇尚金钱的风气,再加上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力日趋松散,青少年的犯罪率日渐升高。富邦文教基金会旨在通过行为教育的推展,有效防范青少年犯罪,进而协助他们培养健全的身心,树立健康的理财观念及正确价值观,以备将来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在“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基础上,富邦开始进一步推动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并为此创立了“富邦艺术基金会”与“台北富邦银行公益慈善基金会”,分别致力于分享艺术体验与关怀社会弱势群体。

经过26年来的发展,富邦旗下各基金会的公益平台随同集团共同成长,裨益了难以计数的民众,对推动社会稳定与进步做出了深远的贡献。

蔡明忠认为,在“富国安邦”领域,富邦还有能力做得更多,也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为了团结集团上下最大的“正”动力,他以身作则,不断增加直接投身公益活动的次数,并愈发享受其中。

走进学校当讲师、参加马拉松比赛、上山植树、与残障人士互动……蔡明忠以慈善者进入公众的次数,已逐渐超越了其以富邦金控董事长身份露面的次数。但是他仍觉不够。

如同2013年4月份,蔡明忠与员工们分享了一篇名为《正向的力量,美好的未来》的撰文,其中他详细阐述了自己近期多次参加公益活动的收获与感悟,并且写道:“施比受更有福”是一句老话,有人可能还以为此说“老掉牙”。然而,其在古今中外能流传数百甚至上千年,显见其中有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蔡明忠全力的言传身教之下,富邦的公益行为正与其经济规模形成正循环,且有不断加快之势。集团上下的公益举动,也持续累积着富邦的正面形象,为集团在台湾、大中华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良好声誉。

2014年度,富邦金控以运用策略性并购拓展金融版图及广纳人才的竞争优势,荣获《天下》杂志“标竿企业”金控产业龙头,为2009年以来第五度荣登金控业的“标竿企业”第一名,并连续三年跻身“跨产业总排行”前十名。

2009年至2014年,富邦连续6年荣获《亚洲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 Asia)》杂志颁发的“亚洲地区最佳公司治理”殊荣。蔡明忠则在2010至2014年连续5年荣获《亚洲公司治理》杂志颁发的“亚洲企业领袖成就奖”,以表彰其对于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等相关议题的贡献。

2014年,富邦金控也在《天下杂志》“天下企业公民奖”评比中,第三度进入大型企业组前十名,富邦金控也是该调查举办八年来,连续八年均入榜的12家企业之一。2011年至2014年,富邦连续四年获《亚洲公司治理》杂志颁发“亚洲最佳企业社会责任”奖项。2011年至2014年,富邦连续四年获《财资(The Asset)》杂志评选为“公司治理白金奖”。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不断刷新历史的蔡明忠有了更大的责任:将引领富邦的能力,转化为更强劲的、推动社会前行的“正动力”。在构建大中华地区最完整的金融平台、迈向亚洲一流金融机构之后,蔡明忠的目标,是让富邦“最受尊敬”。

2013年“希望小富翁前进校园”理财教育巡回讲座,蔡明忠亲自担任讲师,教导“国中”学生理财观念

附录:

缅怀一代金融传奇——富邦集团总裁蔡万才

2014年10月5日,富邦集团创办人暨总裁蔡万才安详辞世,享年86岁,台湾政商界集体为之哀悼。

作为台湾第一代企业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经历逾50年的奋斗,蔡万才引领富邦从10人规模的产物保险公司起家,稳健发展成为台湾首屈一指且产品线最完整的金融集团,经营触角亦由金融延伸至不动产、电信媒体、文创等领域。

亲自为“富邦”命名的蔡万才,一生都在践行其“富国安邦”的企业理念。从修身到兼济天下,蔡万才谆谆期许富邦成为“社会发电机”,因其非凡的事业成就与社会贡献,他也享有“台湾最后的第一代金融家”“最会治家的第一代金融掌门人”等美誉,是台湾乃至亚太地区的金融家典范。

从“10人企业”到台湾首富

出生于1929年的蔡万才,是台湾第一代企业家中罕见高学历的领导者之一。1954年,他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随后便随同哥哥蔡万春、蔡万霖闯荡台北,凭着超人的勇气和智慧,兄弟三人在台北崭露头角。

1961年,台湾当局开放设立产险公司,蔡万才在大哥蔡万春的授意下研究申请事宜,这是其辉煌金融生涯的开端。国泰产物保险(富邦产物保险前身)刚成立时,员工一共10个人,几乎一切事宜都需要蔡万才亲自操办。彼时,台湾的产险市场仍被公营的寡头企业所垄断,申请执照殊为不易,聘请专业人才和抢夺市场份额更是难上加难。

在狭小的缝隙间,蔡万才“杀出了一条血路”,他先是带领富邦产险站稳了脚跟,后又顺利筹备国泰寿险。

1979年,蔡氏三兄弟分家。蔡万才取得国泰产物保险,是当时国泰集团内规模最小的一家公司,但是独掌门户的蔡万才迅速展现了领导者的才华。他以汽车保险业务为根基,凭借远超同行的服务质量,带领富邦产险迅速发展。到1981年,国泰产险已经超越其他公营保险公司,成为台湾第一大产险公司。

富邦集团总裁蔡万才2014年10月辞世,华人政商界同感哀悼

“勤劳的美德是富邦赢过其他公营产险公司,跃居为市场龙头的关键。”在富邦50周年访谈中,蔡万才总结说,“台糖、中钢等国营事业的产险,都要向公营产险公司投保,‘瘦肉都被他们拿走了,我们只能吃肉末’,富邦产险又没有特殊背景,要壮大真的很不容易。结果我们靠着员工苦干实干、勤劳开拓业务,化不可能为可能,让富邦产险的保费收入规模终于超越了公营产险公司。”

富邦做大产险业务的同时,台湾在金融自由化改革风潮的席卷下,陆续开放各种金融机构的申设。蔡万才看准政策开放的有利时机,迅速申请成立了各类金融机构。这其中包括1988年成立的富邦证券,1992年成立的富邦银行与富邦投信。

亦是1992年,蔡万才宣布将“国泰产物保险公司”更名为“富邦产物保险公司”。富邦,意为“富国安邦”,并确立了“诚信、亲切、专业、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与经营理念。在某种意义上, 1992年可称为“富邦元年”。站上全新起点之后,为配合政策开放的脚步,富邦又陆续于1993年成立了富邦人寿、1997年成立了富邦票券、1998年成立了富邦期货等金融机构。

2001年10月1日,台湾准许银行、保险、证券三大金融业跨业经营,并设立金融控股公司。蔡万才立即整合旗下产险、证券、银行、人寿、投资信托五大公司,成立富邦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并挂牌上市,成为台湾第一家上市且产品线最为齐全的金控公司。

领跑金控的同时,蔡万才还指引富邦不断投入新行业,如建设、电信业台湾大哥大、momo购物、文创等。虽然集团版图已逐步多角化,但是蔡万才始终认为金融服务不仅是富邦的根本,更是富国安邦的责任所在,他说:“我们经营金融服务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民所得的提高,民众对财富管理有强烈的需求和期待,我们尽力去协助民众照顾他们的钱财,这是很大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亏待大众,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

站在“利他”的角度,前瞻却又谨慎的蔡万才带领富邦于多行业创造了历史。2009年,《福布斯》公布年度全球富豪排行榜,蔡万才以33亿美元身价跃居台湾首富。而5年后的今天,富邦的总资产已经接近1700亿美元。

诚信、勤俭、谦和成就富邦大业

拓展集团版图卓然有成的同时,蔡万才于事业传承与社会责任方面的成就亦为人所称道。蔡明忠与蔡明兴兄弟年少时,蔡万才便经常和他们分享经营企业的甘苦、可能遭遇的问题,耳提面命分享商界的故事。

蔡万才喜欢读书,他也将这份爱好传递给了下一代。父子三人都是台湾大学的高材生,蔡明忠和父亲一样毕业于台大法律系,蔡明兴则毕业于台大商学院,是台湾有名的书香门第。兄弟俩在获取学士学位后,蔡万才又鼓励他们去美国研读硕士学位,并且留在美国实习与工作,加强他们对于金融事业的认知。

兄弟俩回到台湾后,蔡万才维系父子三人时刻保持沟通,通过集体的力量保证富邦不犯错误。两个儿子长期保持着周一中午必须和父亲共进午餐的习惯,因为蔡万才不希望“只有在看报纸时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父亲三人也利用这个时间探讨一星期的工作,当两兄弟意见不合时,谁能争取到蔡万才的票,才能算数。久而久之,蔡家父子“周一约定”已成台湾商界一桩美谈。数十年间,三人脚步相随,举措相持,父子情谊随着富邦集团的茁壮而同步成长,凭借严谨而优良的家风,成为台湾家族企业中令人艳羡的组合。

2014年富邦“爱心志工日”,富邦集团总裁蔡万才伉俪在动物园内与弱势孩童同乐

在培养兄弟俩接班时,蔡万才言传身教,他提及最多的,一是风险的掌控,二是为社会贡献的恒心。“我的经营理念是:做生意宁可少赚,不能赔钱。”蔡万才说,“赔钱就像‘狮子受伤’,带伤不但跑不快,还得停下来疗伤,因此得加倍努力才可以挽回原来的业绩表现,而且即使努力,有时未必能挽回。过去数十年来,我一直奉行这个信念,我经手的事业都没赔钱,只有赚得少,但不会亏钱。”

蔡万才经常告诉同仁,要做好风险管理,接下案子的第一时间便要了解风险的可能性,若克服风险有困难,不如不做。他的这一理念成了富邦在50年间平稳发展的缩影,一路走来的并购案背后都有蔡万才挑选时机并牢牢掌控风险的身影。也正是出于这份谨慎,富邦集团不仅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中独善其身,更成为其后“赢得最大”的台湾金控企业。

传递事业的同时,蔡万才教育后代最多的,是“富国安邦”的真义。在他看来,企业做大后,便不再是个人、家族的事业,更应对社会、国家有所责任。他亦身先士卒,常年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社会公职方面,1977年至1982年间,蔡万才担任台北市体育会理事长,1983年至1987年间出任台北市商业会理事长,1972年至1983年间,他担任台湾“立法委员”,其后成为“行政院”顾问至2000年,2000年至2004年,蔡万才出任“总统府”资政,并曾任“中华民国警察之友总会理事长”。

另一方面,蔡万才主导富邦集团旗下六大基金会长期从多元面向回馈社会,实践“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公益精神;更不忘饮水思源,个人捐赠台湾大学法律学院“万才馆”回馈母校。

将“诚信、勤俭、谦和”奉为圭臬的蔡万才,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他说:“50年前,我何其幸运,开创第一家本土产险公司,命运给了我很好的机会,让我能跟随着金融自由化的脚步,顺利申设一家家金融机构,成就今天的富邦金控。回顾这50年一路走来,中间虽然不免有一些挫折,但如今有这样的成就,我很高兴也很满足。”

饮水思源回馈母校,蔡万才总裁个人捐赠二亿六千万元新台币兴建台湾大学法律学院“万才馆”,2009年正式启用

而在富邦50周年的访谈中,蔡万才则寄语了与经济利益无关的愿景,他说:“我对于富邦下一个50年的期待,与金钱无关,并不是在想赚钱的事,因为一个人要用的钱有限,连子孙要用的也够了。富邦发展至今,我们与数万名员工之间彼此有承诺,员工需要更大的舞台来发挥,因此富邦要持续发展下去,员工才有前途。”

秉持着家国大业的观念,蔡万才成就了富邦传奇。在其与世长辞后,他的精神财富,仍旧照亮与指引着富邦持续向前。

何耀棣 中国香港何耀棣慈善及公益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是律师界的风云人物,叱咤香港法律界三十余年,并以前瞻性眼光拓荒内地法律业务,推动中国房地产自由市场的启动;他是眼光独到的商界精英,在国际市场屡创投资佳绩,展现令人叹服的商业智慧;他是慈善界的“愚公”,以“助人自助”的慈善理念,为推动教育、医疗、扶贫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

父亲给他取名“何耀棣”,希望他以后能“光耀门第”。从香港到内地,再到海外,他都以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和坚定不移地执著精神,在多个领域卓有建树。为社会作出无私奉献之时,也让自己实至名归,成为深孚众望的爱国华商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