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亚洲美元市场

亚洲美元市场

时间:2022-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亚洲美元市场是指由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美元存、贷业务形成的国际金融市场。亚洲美元市场是欧洲货币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除美元外,也经营日元、港元和人民币等其他离岸货币业务。最终,新加坡超越了东京、香港,一跃成为亚洲美元的离岸金融中心。于是,亚洲美元市场便开始在新加坡正式建立。亚洲开发银行于1991年10月推出总值3亿美元期限7年的龙债券,首开龙债市场。

10.3.3 亚洲美元市场

1.亚洲美元市场的概念

亚洲美元市场是指由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美元存、贷业务形成的国际金融市场。亚洲美元市场是欧洲货币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除美元外,也经营日元、港元和人民币等其他离岸货币业务。其交易中心是新加坡、东京和香港。

2.亚洲美元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亚洲美元市场的形成

由于时差的影响,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不能做到每日24小时不停运转,这就在客观上产生了当伦敦金融市场停业时将交易转至亚太地区继续进行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活动使巨额的美元滞留在亚太地区,为形成亚洲美元市场创造了资金条件。由于日本直到1964年才宣布日元可自由兑换,而且对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日本开业和资本输出入管理十分严格,因而难以在当时形成离岸货币中心。当时的香港和新加坡都处于战略性地理位置,交通通信设施先进,是传统的地区性贸易中心,而且都具有以华人聚居为主、自然资源贫乏、熟练而廉价的劳力充裕、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周围国家或地区等特点,且两地时差仅为半小时,但是,新加坡是独立国家,而香港还是英属殖民地,新加坡元的稳定性超过港元,新加坡金融业务的经营成本低于香港。更重要的是,新加坡政府在充分分析了各方面情况后,对在新加坡建立和发展亚洲美元市场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豁免对亚洲美元存款收益的利息扣税;而香港政府则不愿提供相应鼓励措施,不愿豁免对离岸货币交易所得的15%利息预扣税,并且担心在香港从事离岸金融业务后,香港居民获得收益而政府不能增加收益,担心离岸货币会冲击港元的稳定性。最终,新加坡超越了东京、香港,一跃成为亚洲美元的离岸金融中心。

专栏10.3 亚洲美元市场的建立

建立亚洲美元市场的最初设想是美洲银行(American Bank)提出的。当时美国的越战正打得激烈,国内各种矛盾激化,国际收支面临很大困难,美洲银行想挖掘游离在亚太地区的美元资金。欧洲美元市场存款的最低起点为10万美元,不利于调动众多的小额持有者的积极性,于是,美洲银行提出以2.5万美元作为存款起点(以后有的银行还将非银行客户起点定为5000美元),以争取广大中小客户。1968年美洲银行向新加坡政府申请开办离岸美元业务,获准后于1968年10月1日以20万美元的存款基数开始经营。1969年后,花旗、华侨、渣打、华通投资和汇丰等银行也先后获准开展亚洲美元业务。于是,亚洲美元市场便开始在新加坡正式建立。

(2)亚洲美元市场的发展

亚洲美元市场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1968—1970年为形成阶段,到1970年,新加坡共批准16家国际大银行在新加坡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展离岸美元业务。②1971—1975年为巩固阶段,为鼓励外国银行到新加坡开设分支机构,1973年新加坡颁布《所得税修正法》,把外币经营所得税率由40%降至10%,新加坡金融管理当局还规定亚洲美元存款免缴存款准备金,允许本国居民在亚洲货币账户上开立外币账户,以扩大亚洲美元市场的基础。至1975年在新加坡经营亚洲美元的银行已达66家,其中本地资本银行17家,外国资本银行49家,资产负债总规模已达125.97亿美元。亚洲美元市场占整个欧洲货币市场的比重1968年为0.1%,1971年为1.5%,1975年达6.1%。③1976年以后是稳定发展阶段,亚洲美元业务扩展到香港、悉尼、马尼拉和东京,但业务仍以新加坡为主。亚洲美元市场的资产负债额1990年曾达3903亿美元,但1991年起连续两年衰落,1992年底为3550亿美元,1993年底为3860亿美元,1994年6月底回升至4174亿美元。90年代初的回落主要是因为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导致日本银行一方面忙于应付坏账,另一方面要积极提高自有资本比例来达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不得不收缩其在亚洲美元市场的活动。目前亚洲美元市场上的货币除美元外,还有英镑、德国马克、瑞士法郎、日元、澳元、加拿大元、新西兰元和港币等,但美元占交易总额的90%,其余货币比重很小。

3.亚洲美元市场的资金来源和运用

亚洲美元市场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同业存款、各国中央银行及政府存款、跨国公司调拨资金及暂时闲置资金、各国工商企业存款等。1994年资金来源中81%是银行同业存款或拆放,其中68%来自海外银行,事实上欧洲美元市场长期以来一直是亚洲美元市场资金的主要供应者。

亚洲美元市场资金的主要用途是以亚太地区国家(地区)政府和企业以及跨国公司为借款人的国际联合中期信贷,他们运用亚洲美元资金主要是为了应付国际收支逆差、重要工程项目(香港地铁项目就曾从该市场筹资)、国际贸易和中期投资的资金需要。

美元存单是发行得最多的一种筹集中、短期资金的工具。美元存单不记名,随时可在市场上转让,利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在新加坡等市场上享受免税优惠。美元存单有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之分,但大多是浮动利率,利率通常比新加坡6个月期同业拆放利率高0.125%~0.1875%,期限为1~5年。亚洲美元市场上筹措长期信贷的主要形式是发行亚洲美元债券。这是一种由银团包销的国际债券,银团中至少应有一家银行在新加坡注册,支付代理人必须有新加坡金融机构,债券必须在新加坡证券市场挂牌,债券应主要在亚太地区销售。除亚太地区各国政府、银行和企业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从20世纪70年代起,也利用这一方式筹资。1971年亚洲美元债券创设之初,发行者多采用固定利率。80年代以来,由于通货膨胀率和利率波动引起的风险难以确定,浮动利率为越来越多的筹集者和投资者所接受。到1987年,亚洲债券市场共计发行了171笔美元债券,筹资总额达92.99亿美元。

90年代,亚洲美元市场出现的龙债券引人注目。所谓龙债券,应具备以下条件:①以日本以外的亚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者为对象;②发行债券的包销集团应以亚洲公司占多数,其余只有一小部分为国际包销商;③发行债券至少要在两家亚洲区证券交易所上市;④牵头经办人应是一家总部在亚洲的公司;⑤由亚洲投资者在亚洲地区内交易。亚洲开发银行于1991年10月推出总值3亿美元期限7年的龙债券,首开龙债市场。相隔一年,亚行再次发行3亿美元期限5年的龙债券。我国财政部于1993年10月推出3亿美元期限10年的龙债,颇受投资者欢迎,打破了亚洲投资者不再投资7年期以上债券的习惯。龙债券市场机制与欧洲债券市场大同小异,但由于亚洲结算交割系统尚待发展,龙债券仍需靠欧洲结算所处理交易结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