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两岸三地广播电视语言背景

两岸三地广播电视语言背景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两岸三地广播电视语言背景按通常的理解,两岸三地是指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大陆、港澳、台湾三地。在广播电视中,国语也是规定的标准语言。港澳地区的广播电视以粤语、英语为主,与大陆普通话广播和台湾国语广播没有直接的关系。

一、两岸三地广播电视语言背景

按通常的理解,两岸三地是指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大陆(或中国内地)、港澳、台湾三地。“两岸”是指台湾海峡两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管理的“中国大陆”以及由台湾当局管理的“台澎金马”;“三地”指两岸的“中国大陆”、“台湾”,和曾由英国殖民管治而于1997年主权移交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香港,有时,“三地”也包括曾由葡萄牙殖民管治的“澳门”。这样第三地即为“港澳地区”。

长久以来,在两岸三地的地域格局下,中国的语言状况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在中国内地,沿用自20世纪初确定的语言标准,一直是以北京音作为标准音。在20世纪50年代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和以汉语拼音标音的《新华字典》出现后,这种认识逐渐强化。经过50年的推广,以北京音为标准的普通话已经成为流行全国的通用语。尽管许多方言地区的民众在发音上还有各种缺陷,但普通话标准是明确的,而广播电视播音通常被认作是普通话的具体发音标准。

中国内地很早就将广播电视视为传播语言规范、推广普通话的最重要工具,对广播电视语言,尤其是播音员的语言进行严格约束,同时还在大学开设相关专业,专门培养掌握标准发音的播音员。20世纪80年代之前,在内地的广播电视节目中,很少听到一般民众的声音,即使出现一些现场的声音,也多转成文稿,由播音员用普通话代播。这种普通话“一统天下”的状况,虽然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但也使得广播语言更多向书面语和朗读靠拢,逐渐脱离一般民众的日常口语。

台湾的情况与大陆不同。从历史上看,台湾并不是国语的领地,当地的民众方言主要是闽南话,殖民时代的正式语言是日语。国语的主导地位是在日本战败,台湾光复之后才确立的。1945年台湾光复,回归中国,台湾民众爱国热情高涨,大力倡导国语,使用国语还被赋予了爱国意义。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抽调了最好的语言人才到台湾推广国语,其中包括后来参与中国内地语言文字改革的魏建功先生。正是由于这场与反日爱国相关的新语言运动,确立了国语在台湾的主导地位。1949年后,国语名正言顺地成为台湾通行的语言。在广播电视中,国语也是规定的标准语言。一些国民政府时期从事广播工作的播音员,到台湾后,仍然从事播音工作。

作为另一方的港澳地区,当地的方言是粤语,官方语言以英语、葡萄牙语为主,国语在这一地区并无太大的影响力。港澳地区的广播电视以粤语、英语为主,与大陆普通话广播和台湾国语广播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1949年前后,大陆和台湾在语言上似乎还没有多大区别,而港澳地区广播与大陆和台湾广播相比,由于使用的语言和方言不同,在语言上也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而后的几十年中,情况发生变化。大陆和台湾进入长期隔绝时期。港澳地区与大陆的关系也进入相对隔绝。在长期隔绝的条件下,两岸的人员交流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在大陆很难看到有台湾来的人,台湾也很难找到大陆民众。语言是依靠人来传播,语言的融合也是要依靠人们之间的接触和影响。在缺少人员接触的状况下,海峡两岸原本一致的语言会随着自己依存的环境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在短时间内不明显,但是经过几十年,这种变化就会清楚地显露出来。

台湾国语从源流上看,与大陆的普通话应为一脉相承。在1949年前,两者同为一家。当然,那时既没有普通话之名,也无台湾国语之说,都统称为国语。

1949年后,台湾的语言政策仍然是推行国语,大陆的语言政策改为推广普通话,双方的语言基础仍然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相互隔绝,普通话和国语在词汇和语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同样的东西,双方会有不同的叫法,例如大陆称为“光盘”的东西,在台湾称为“光碟”,有些一方特有的词汇,另一方不能理解。除了词汇,语音上的变化也十分明显。从语音系统来看,双方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是一致的,但是在有声语言中,表现语音面貌的不仅是标示如何发音的声、韵、调,还包括了贯穿语句的语调。即使存在语音规范,人们的发音尺度也不相同,具体声音存在着差别。更何况那些并无标准可言的音高、音色、语调、节奏等语音要素了,它们的发展在摆脱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更多是遵循语言自身发展规律,受语言环境的制约。

大陆的普通话受到北京话的影响和制约,始终保持着以北京音为标准的状态,当北京音随着时间推移和一代新北京人出生而发生变化时,普通话的北京音也会发生变化,北京音实际上处在一个相对稳定,实际上是缓慢变化的动态标准中。中国大陆的普通话有实际的北京音作为比照依据,它与北京音是同步的。

台湾国语虽然也是以北京音作为标准,但在长期的隔绝中,由于缺少人员交流,它极少受到北京音的影响,不能够与相互隔绝的北京音同步变化,而留在当地使用标准国语的人并不多。尽管台湾推行国语,但这种主要由教育而得来的发音规范,肯定要受到方言发音习惯的影响,成为带有方言痕迹的不够标准的国语。当各种不规范随时间推移,大多数人都能接受,并且使用的时候,事实上原有的语言标准已经发生变化,标准语逐渐演变成了带有地方特点的方言。台湾国语就是在原有国语基础上,受到台湾本地和其他方言影响形成的地方语言。台湾的广播电视语言在20世纪50、60甚至70年代,还保持老北京音的国语腔调,但在80年代后,随着台湾新生代的更替,广播电视语言国语的本地味道越来越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