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积极开展对部分正规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降低金融排斥程度

积极开展对部分正规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降低金融排斥程度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个间接金融占主导地位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银行业在金融业中占主导。因而,下文中所指出的“部分正规金融机构需要积极创新、降低金融排斥程度”主要也是针对诸如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社区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相对较小的正规金融机构而言的。

作为一个间接金融占主导地位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银行业金融业中占主导。从1994年开始,四大国有银行开始了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艰难历程,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质性突破。1998年,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裁减分支机构,纷纷从经济不太发达的市、县、区大规模撤退,而把赢利性放在第一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又不愿意涉足这些地区,因而造成了这些地区一定程度的金融空白和银行体系的缺失,形成了需求与银行机构服务的失衡。

相对而言,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程度会更严重。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曾经作为农村地区三大主要的金融机构,肩负着农村地区金融命脉的使命。然而,由于历史包袱,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明确、管理机制僵化、效率低下、不良贷款率高等。从这个角度上而言,金融机构的改革正是利润导向下理性的选择,对于提高银行效率、向现代产权企业制转变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呈现出了积极的改革效果。然而,其也造成了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程度加深这一问题,因此需要深化改革、提高治理水平,同时,也需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开发出新的产品,来满足部分被排斥的人群的金融服务需要,减少贫富差距。

同时,我国各地区的金融排斥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特征。在国有商业银行成立之初,主要按照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来承担一定的政策职能,同时通过分支机构的增多,来加剧金融机构间的竞争程度,提高全社会金融服务的水平,因而各地区间的分布是均衡的;然而现在,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县同时设立众多分支机构的背景条件已经不复存在了,它们也应有计划地从市、县撤出。

从提高效率的角度看,国有银行的改革在促进银行提高效率、提高与外资银行竞争的实力上,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其行为也同时引起了中西部部分地区金融服务的缺乏,金融排斥程度加深,因而,也同样需要在现有的环境中,寻找新的契机与载体,来积极降低金融排斥程度。

所以,正规金融的上述改革与发展,尽管从决策角度而言是“理性人”的行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在效率和利润的指引下,这些大的金融机构纷纷“弃乡进城”,寻求大的目标客户群和大的市场,以追求一定的利润空间,这本身并不可厚非;但是不管如何,如上文所说的,其在结果上却直接引起了金融排斥程度的加深,尤其是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偏远地区。此时就需要认真对“正规金融”进行特征以及组织上的分类考虑,通过合理的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来积极降低金融排斥程度。具体而言,大的正规金融机构,如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其具有较大的运营规模和市场定位,因而对其撤离效率低下的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行为,是理性的;但是对于诸如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等相对较小的正规金融机构、乃至于由其发展改制而来的社区银行,由于其具有“土生土长”的性质,若对其也采取一味的寻求高利润客户、撤离一些边远的分支机构等措施,并不具有一定的效果,而相反,其更应该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创新服务产品,扩大服务的客户对象,从而来降低金融排斥程度。

因而,下文中所指出的“部分正规金融机构需要积极创新、降低金融排斥程度”主要也是针对诸如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社区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相对较小的正规金融机构而言的。这些正规金融机构在追求效率的前提下,也要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努力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新型组织和新的产品,积极提高对所有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程度,这也是包容性增长所要求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