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融排斥对金融制度的影响

金融排斥对金融制度的影响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本研究中所说的金融排斥,其本身就是由于个人缺乏正规金融服务所导致的,包括被商业银行、城市和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所排斥,于是,这些个人往往会求助于非正规金融。因此,考虑到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的普遍性,本节内容将以农村地区为例,集中阐释金融排斥对于金融制度的影响,尤其是其在诱导非正规金融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来体现其对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双面影响。

正如武巍等(2005)所说的,金融排斥的一个重大影响是产生了地方货币系统(Local Currency system)。所谓地方货币系统,是指地方货币生产、供应、分配、消费的循环,为当地金融提供了便利服务的机构。由于人们有一定的金融服务需求,但又面临着严重的金融排斥状态,因此地方货币系统本身就有非常广泛的实用性(Rowlinson,1994;Dayson et al.,1999);但是,由于这种地方金融系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法律和道德意义上的缺陷,如很多的地方货币系统都是非正规渠道,非常规地设立起来的,并且往往会演变成地下钱庄等,因而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和法律问题(Palmer & Conaty, 2002;Harvey,1973;Leyshon,1997a);当然,该地方货币系统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实际上,该问题也与目前讲的比较多的民间借贷、地下金融有密切关系,当然这三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含义差异,下文中我们以亚洲发展银行(ADB,1990)的定义“不受政府对于资本金、储备和流动性、存贷款利率限制、强制性信贷目标以及审计报告等要求约束的金融部门”称为非正规金融[1]作为统一的表述(附表8.5对正规金融部门和非正规金融部门的界定区别进行了归纳)。

尽管本研究中所说的金融排斥,其本身就是由于个人缺乏正规金融服务所导致的,包括被商业银行、城市和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所排斥,于是,这些个人往往会求助于非正规金融。因此,高程度的金融排斥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出了对非正规金融的需求,而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尽管存在着服务对象目标的差异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正规金融产生一定的排挤作用,从而进一步冲击了正规金融的发展。尤其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其本身金融服务就相对薄弱,再加之金融机构分支机构撤并改革以及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这一切给原本并不丰裕的农村金融服务(正规金融)无疑是进一步增加了供给的限制。因此,许多低收入农民在面临生产或生活所需资金时,由于没有合适的正规金融服务可以接触,因而更多地转向非正规金融借款,对正规金融在农村的发展是一个打击。当然,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本身就是制度演化的内生结果,是符合现阶段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的,有着客观的现实性和必然性,是一项合理的制度安排。

所以,高程度的金融排斥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出了对非正规金融的需求,尽管非正规金融在某些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有着其内在的合理性和客观性,但由于其非合法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金融排斥对金融制度(这里主要是指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比例关系)的影响,成为金融排斥后果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考虑到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的普遍性,本节内容将以农村地区为例,集中阐释金融排斥对于金融制度的影响,尤其是其在诱导非正规金融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来体现其对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双面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