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降低金融排斥程度的具体对策之一

降低金融排斥程度的具体对策之一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小额信贷或称为微型融资,是在客户无力提供担保(抵押)品的情况下,以不同于一般正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技术,为那些被金融排斥的客户提供额度较小的金融服务,尤其是小额贷款服务。由于小额信贷主要是针对农户的,因此其对于降低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程度有重要的作用。三是对于小额信贷而言,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信贷风险的管理。

小额信贷(microfinance)或称为微型融资,是在客户无力提供担保(抵押)品的情况下,以不同于一般正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技术,为那些被金融排斥的客户提供额度较小的金融服务,尤其是小额贷款服务。从1971年在哥伦比亚成立的带有宗教色彩的非营利组织“机遇国际”(Opputunity International)、1993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萨默维尔开始的所谓“小额”金融服务的非营利组织ACCION International,到1976年著名的孟加拉乡村银行(Granmeen Bank,GB)后,小额信贷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快速地发展。

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小额贷款形式有多种多样,既有非(半)政府组织、社区合作金融组织,也有非银行金融中介、商业银行形式;同时,各种类型的小额信贷也广泛存在,如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银行担保贷款模式、社区银行模式、合作社模式、信用联盟模式、小组贷款模式、个人贷款模式和村银行模式等,如表9.1所示。

表9.1 小额信贷主导模式的基本特征

资料来源:Jonathan Morduch.The microfinance promise[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9,Vol.XXXVII:1569-1614.转引自:焦瑾璞、杨骏.小额信贷和农村金融[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从最初的小额信贷设计而言,其运行机制可以表述为:通过利用社会担保和连带责任,以及客户自愿结合而成的信贷小组,使小额信贷自动瞄准贫困人口,保证还款和贷款的透明度,筛选不良的贷款户,增强还贷动力(郭沛,1999)。小额贷款的特点就体现在它通过独特的运行机制,较好地解决了信贷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有效地减少了坏账的发生。因此,小额信贷机构赖以成功的关键要素,是在不同于传统的金融服务合约的方向上,重新整合各种价格和技术要素,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相关的风险控制手段,以兼顾扩大目标客户到达率和保障资产质量的二元目标。

在小额贷款的主流模式中,主要以缓解交易成本问题和解决信息问题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主要有:不同形式的团体贷款机制、以借款额度为主要标的的动态激励制度、整借零还的分期还款制度、不同形式的担保替代安排、以及对妇女客户的特殊关注等(焦瑾璞等,2006)。从目前小额贷款的发展趋势来看,其已经从由非政府组织操作走向了正规金融机构,因而小额信贷的正规化[1]将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与国外小额信贷发展不同,中国小额信贷实践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政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1999年开始在农村信用社领域试点并大力推广的农户小额信贷业务(1999年7月《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出台),2000年开始发放农户联保贷款,2001年颁布《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2005年“商业性小额信贷”在5个省试点开始实施… …这些都在客观上促进了小额信贷与正规金融的结合,对于金融排斥程度的降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小额信贷主要是针对农户的,因此其对于降低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程度有重要的作用。在农村金融体系中,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主要以服务较低层次的小额信贷需求为主,例如贫困户、一般传统种养业农户、微型小型企业的信贷需求,而这些对象往往正是被一般正规金融机构所排斥的,所以,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同时,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供给的主体,由其进行运作,可以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的主体特征,在其实现合理利润目标的基础上,以小额信贷产品为载体,实现信贷资金在供求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较好地缓解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问题。

当然,在目前,基于农村信用社等正规农村商业信贷市场机制的小额信贷运行也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概括而言,主要有两点(何文广、李莉莉, 2005):一是中低收入农户和农村新建企业缺乏抵押品;二是小额度信贷在获取信息、监控、收集和处理成本等方面的固定成本较高,限制了农户小额金融合同与交易。因此,这些需求又最终被非正规金融渠道所取代。

总之,我国的小额信贷虽然发展迅速,但在实践中仍出现了一些问题,小额信贷还需要不断完善。

一是在继续加强政府的激励作用基础上,要加强发挥主体的主动性。从现实的效果看,政府的积极推动确实促进了小额信贷的快速发展;然而,从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的运行主体看,其运作的主体应该是正规金融机构,而服务的客体是以农户为代表的中低收入人群。因此,其在发展过程中,虽然需要政府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适当的引导和促进其发展,但关键还是在于建立起正规金融机构与农户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也就是说,正规金融机构要着眼于农户的信贷需求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提供适合其需求的小额信贷产品;同时,农户要通过小额信贷产品的特殊运行机制,逐步建立起与金融机构的信用往来关系,形成良性循环,这才是解决金融排斥问题的根本,而在这方面,目前还是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

二从运作机制而言,要进一步增加农户还款的激励。从连续贷款的激励机制来看,降低违约不还债可能性的途径是建立在惜贷者对未来长期贷款可得性预期的基础上的,尤其对于中国广大农村地区,长期以来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关于信贷服务的金融排斥问题。所以,对于那些第一次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的农户而言,对未来贷款的再一次获得和获得更高额度贷款的预期成为促使其还款的最大激励。从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显然这种激励作用还是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如,在现行的管理办法中,例如对正常还款的激励有时候不能实现或实现不明确、对贷款户提前还款没有激励等(何广文、冯兴元等,2005)。这些显然制约了小额信贷的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对农户的贷款激励机制,提高偿还率,增强农户金融机构发放无担保信用贷款的信心。

三是对于小额信贷而言,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信贷风险的管理。就目前中国农户信贷的情况而言,主要来自于社会压力和对信誉的珍惜使其在信贷合同执行中非自愿违约的情况较普遍,这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何文广、李莉莉,2005)。因而,在农户小额信贷的风险管理中,如何降低这些风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仅仅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一些基本的知识普及,改善信息收集和信息披露技术以降低农户放款的中介成本;同时也可以引入第三方的风险补偿机制,即引入第三方和农村信用社共同进行风险的分担,从而做大这一蛋糕,真正降低金融排斥的程度。

因此,尽管我国目前正规金融的小额信贷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其成功的运行,不仅仅较好地体现了为那些低收入、经济较为落后、基础设施条件并非很好的一些地区服务的理念,同时也以其灵活方便的特点,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来灵活设置放款和还款的具体条款,具有较强地适用性。因此,正规金融小额信贷的开展,将为改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做出系统性的跃进,避免了直接对存量机构进行系统性改革可能引起的体制风险和震动,直接解决农户的金融排斥问题;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增长和消减贫困,从而提高农户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缓解农户的金融排斥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