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基本过程

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基本过程

时间:2022-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有特殊性,也有一般性,对此加以研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活动,满足需求,扩大销售。企业管理者和营销人员除需了解影响消费者的各种因素、消费者购买模式之外,还必须弄清楚消费者购买决策,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认识需求是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起点。

不同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有特殊性,也有一般性,对此加以研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活动,满足需求,扩大销售。那么消费者是怎样做出购买决策的,购买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同时在购买中又是如何进行角色分配?这些问题都是营销人员重点研究目标顾客时最关心的问题。

1)参与购买的角色

首先描述一下购买中不同角色的参与程度。就许多产品而言,识别购买者是相当容易的。一般来说,烟草制品是男性选择的,紧身内裤是女性选择的。然而,另一方面,另外一些产品所涉及的决定单位往往由不止一人所组成。以家用汽车的选择为例,也许购买新车的提议出自长子,购买何种类型的汽车来自朋友的推荐,汽车的结构由丈夫提供选择,妻子则对汽车的外表有明确的要求。在妻子的赞同下,也许由丈夫做出购车的最终决定。然而,新车的最终使用者可能是妻子而不是丈夫。因此,区别人们在一项购买决策过程中可能扮演的不同角色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消费者消费虽然是以一个家庭为单位,但参与购买决策的通常并非一个家庭的全体成员,许多时候是一个家庭的某个成员或某几个成员,而且由几个家庭成员组成的购买决策层,其各自扮演的角色亦是有区别的。人们在一项购买决策过程中可能充当以下角色:

(1)发起者:发起者是指首先提出或有意想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的人。

(2)影响者:影响者是指其看法或建议对最终决策具有一定影响的人。

(3)决策者:决策者是指在是否买、如何买、哪里买等方面购买决策中做出完全或部分最后决定的人。

(4)购买者。购买者是指实际采购人。

(5)使用者。使用者是指实际消费或使用产品或服务的人。

企业管理者和营销人员除需了解影响消费者的各种因素、消费者购买模式之外,还必须弄清楚消费者购买决策,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了解每一购买者在购买决策中扮演的角色,并针对其角色地位与特性,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就能较好地实现营销目标。比如购买一台空调,提出这一要求的是孩子;是否购买由夫妻共同决定,而丈夫对空调的品牌作出决定,这样空调公司就可以对丈夫作更多有关品牌方面的宣传,以引起丈夫对本企业生产的空调的注意和兴趣;至于妻子在空调的造型、色调方面有较大的决定权,公司则可设计一些在造型、色调等方面受妻子喜爱的产品……只有这样了解了购买决策过程中的参与者的作用及其特点,公司才能够制定出有效的生产计划和营销计划。

2)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类型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因商品价格、购买频率的不同,而投入购买的程度不同。西方学者根据购买者在购买过程中参与者的介入程度和品牌间的差异程度,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分为四种类型。

(1)复杂的购买行为。当消费者初次选购价格昂贵、购买次数较少的、冒风险的和高度自我表现的商品时,则属于高度介入购买。由于对这些产品的性能缺乏了解,为慎重起见,他们往往需要广泛地收集有关信息,并经过认真地学习,产生对这一产品的信念,形成对品牌的态度,并慎重地作出购买决策。

对这种类型的购买行为,企业应设法帮助消费者了解与该产品有关的知识,并设法让他们知道和确信本产品在比较重要的性能方面的特征及优势,使他们树立对本产品的信任感。这期间,企业要特别注意针对购买决定者做介绍本产品特性的多种形式的广告

(2)减少不协调感的购买行为。当消费者高度介入某项产品的购买,但又看不出各种品牌有何差异时,对所购产品往往产生不协调感。因为消费者购买一些品牌差异不大的商品时,虽然他们对购买行为持谨慎的态度,但他们的注意力更多地是集中在品牌价格是否优惠、购买时间、地点是否便利,而不是花很多精力去收集不同品牌间的信息并进行比较,而且从产生购买动机到决定购买之间的时间较短。因而这种购买行为容易产生购后的不协调感:即消费者购买某一产品后,或因产品自身的某些方面不称心,或得到了其他产品更好的信息,从而产生不该购买这一产品的后悔心理或心理不平衡。为了改变这样的心理,追求心理的平衡,消费者广泛地收集各种对已购产品的有利信息,以证明自己购买决定的正确性。为此,企业应通过调整价格和售货网点的选择,并向消费者提供有利的信息,帮助消费者消除不平衡心理,坚定其对所购产品的信心。

(3)广泛选择的购买行为。又叫做寻求多样化购买行为。如果一个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品牌之间差异虽大,但可供选择的品牌很多时,他们并不会花太多的时间选择品牌,而且也不专注于某一产品,而是经常变换品种。比如购买饼干,他们上次买的是巧克力夹心,而这次想购买奶油夹心。这种品种的更换并非对上次购买饼干的不满意,而是想换换口味。

面对这种广泛选择的购买行为,当企业处于市场优势地位时,应注意以充足的货源占据货架的有利位置,并通过提醒性的广告促成消费者建立习惯性购买行为;而当企业处于非市场优势地位时,则应以降低产品价格、免费试用、介绍新产品的独特优势等方式,鼓励消费者进行多种品种的选择和新产品的试用。

(4)习惯性的购买行为。消费者有时购买某一商品,并不是因为特别偏爱某一品牌,而是出于习惯。比如醋,这是一种价格低廉、品牌间差异不大的商品,消费者购买它时,大多不会关心品牌,而是靠多次购买和多次使用而形成的习惯去选定某一品牌。

针对这种购买行为,企业要特别注意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企业的广告要强调本产品的主要特点,要以鲜明的视觉标志、巧妙的形象构思赢得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青睐。为此,企业的广告要加强重复性、反复性,以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熟悉程度。

3)购买决策过程

每一消费者在购买某一商品时,均会有一个决策过程,只是因所购产品类型、购买者类型的不同而使购买决策过程有所区别,但典型的购买决策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需求。认识需求是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起点。当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感觉到或意识到实际与其企求之间有一定差距、并产生了要解决这一问题的要求时,购买的决策便开始了。消费者的这种需求的产生,既可以是人体内机能的感受所引发的,如因饥饿而引发购买食品、因口渴而引发购买饮料,又可以是由外部条件刺激所诱生的,如看见电视中的西服广告而打算自己买一套、路过水果店看到新鲜的水果而决定购买等。当然,有时候消费者的某种需求可能是内、外原因同时作用的结果。

市场营销人员应注意识别引起消费者某种需要和兴趣的环境,并充分注意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了解那些与本企业的产品实际上或潜在的有关联的驱使力;二是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强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动,并且被一些诱因所触发。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要善于安排诱因,促使消费者对企业产品产生强烈的需求,并立即采取购买行动。

(2)收集信息。当消费者产生了购买动机之后,便会开始进行与购买动机相关联的活动。如果他所欲购买的物品就在附近,他便会实施购买活动,从而满足需求。但是当所需购买的物品不易购到,或者说需求不能马上得到满足时,他便会把这种需求存入记忆中,并注意收集与需求相关和密切联系的信息,以便进行决策。

消费者信息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

①个人来源。从家庭、亲友、邻居、同事等个人交往中获得信息。

②商业来源。这是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其中包括广告、推销人员的介绍、商品包装、产品说明书等提供的信息。这一信息源是企业可以控制的。

③公共来源。消费者从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体所获得的信息。

④经验来源。消费者从自己亲自接触、使用商品的过程中得到的信息。

上述四种信息来源中,商业信息最为重要,从消费者角度看,商业信息不仅具有通知的作用,而且一般来说具有针对性、可靠性,个人和经验来源只能起验证作用;而对企业来说,商业信息是可以控制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商业信息的渠道了解本企业的产品,进而购买本企业的产品。

(3)选择判断。当消费者从不同的渠道获取到有关信息后,便对可供选择的品牌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对各种品牌的产品作出评价,最后决定购买。

消费者对收集到的信息中的各种产品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分析产品属性。产品属性即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特性。消费者一般将某一种产品看成是一系列属性的集合,对一些熟知的产品,他们关心的属性一般是:

照相机:照片清晰度、速度、体积大小、价格。

电脑:信息存储量、图像显示能力、软件适用性。

牙膏:洁齿、防治牙病、香型。

计算机:储存能力、图像显示能力、软件的适用性。

轮胎:安全性、胎面弹性、行驶质量。

手表:准确性、式样、耐用性。

这些都是消费者感兴趣的产品属性,但消费者不一定对产品的所有属性都视为同等重要。市场营销人员应分析本企业产品应具备哪些属性,以及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分别对哪些属性感兴趣,以便进行市场细分,对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具有不同属性的产品,既满足顾客的需求,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生产不必要的属性所造成的资金、劳动力和时间的耗费。

②建立属性等级。即消费者对产品有关属性所赋予的不同的重要性权数。当消费者被问及如何属性时,在非特色属性中,有些可能被消费者遗忘,而一旦被提及,消费者就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市场营销人员应更多地关心属性权重,而不是属性特色。

③确定品牌信念。消费者会根据各品牌的属性及各属性的参数,建立起对各个品牌的不同信念,比如确认哪种品牌在哪一属性上占优势,哪一属性相对较差。

④形成“理想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只有通过购买才能得以满足,而他们所期望的从产品中得到的满足,是随产品每一种属性的不同而变化的,这种满足程度与产品属性的关系,可用效用函数描述。效用函数,即描述消费者所期望的产品满足感随产品属性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的函数关系。它与品牌信念的联系是品牌信念指消费者对某品牌的某一属性已达到何种水平的评价,而效用函数则表明消费者要求该属性达到何种水平他才会接受。每个消费者对不同产品属性的满足程度不同,形成不同的效用函数。比如,某一消费者欲购买一台摄像机,其满足感会随着功能的齐全、图像的清晰、操作的方便等而得以实现,但也会因价格的上升而使满足感减少。把效用的各最高点连接起来,便成为消费者最理想的摄像机效用函数。

⑤作出最后评价。消费者从众多可供选择的品牌中,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对各种品牌进行评价,从而形成对它们的态度和对某种品牌的偏好。在这一评价过程中,大多数消费者总是将实际产品与自己的理想产品进行比较。也就是说,偏好和购买意图并不总是导致实际购买,尽管二者对购买行为有直接影响。表明了一项特别具有典型意义的最终购买行为。

⑥购买决定。在对100名声称年内要购买A牌家用电器的消费者进行追踪研究以后发现,只有44名实际购买了该种产品,而真正购买A牌家用电器的消费者只有30名。因此,只让消费者对某一品牌产生好感和购买意向是不够的,真正将购买意向转为购买行动,其间还会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他人的态度。消费者的购买意图,会因他人的态度而增强或减弱。他人态度对消费意图影响力的强度,取决于他人态度的强弱及他与消费者的关系。一般说来,他人的态度越强、他与消费者的关系越密切,其影响就越大。例如丈夫想买一台大屏幕彩色电视机,而妻子坚决反对,丈夫就极有可能改变或放弃购买意图。

二是意外的情况。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形成,总是与预期收入、预期价格和期望从产品中得到的好处等因素密切相关的。但是当他打算采取购买行动时,发生了一些意外的情况,诸如因失业而收入减少,因产品涨价而无力购买,或者有其他更需要购买的东西等等,这一切都将会使他改变或放弃原有的购买意图。

⑦购后行动。产品在被购买之后,就进入了买后阶段,此时,市场营销人员的工作并没有结束。消费者购买商品后,通过自己的使用和他人的评价,会对自己购买的商品产生某种程度的满意或不满意。

研究和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及其购买过程,是市场营销成功的基础。市场营销人员通过了解购买者如何经历引起需要、寻找信息、评价行为、决定购买和买后行为的全过程,就可以获得许多有助于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有用线索;通过了解购买过程的各种参与者及其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就可以为其目标市场设计有效的市场营销计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