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有色金属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分析

有色金属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分析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2.4.1 有色金属制造业的产能过剩特点对产能过剩目前尚无统一定义,通常的理解就是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低于成本最低产量或最佳产量,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表现是产品的供给或潜在供给能力大于实际需求。(一)有色金属产业产能总量过剩严重随着有色金属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日趋严重,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越来越重视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

12.4.1 有色金属制造业的产能过剩特点

对产能过剩(Excess Capacity)目前尚无统一定义,通常的理解就是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低于成本最低产量或最佳产量,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表现是产品的供给或潜在供给能力大于实际需求。截至日前,我国关于如何对产能过剩进行定性、定量的科学评价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欧美,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通常被用作产能过剩的评价指标。正常情况下,设备利用率在79%~83%之间,若超过90%则产能不够,若低于79%,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1]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其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的动力,这为高投资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注解,尤其在此次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之所以能成功避免经济的大落和由此带来的致命打击,及时的投资拉动功不可没。但同时,从中国经济运行的实证轨迹来看,投资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往往伴随着产能过剩[2]

为了追求规模效益,长期以来,大量投资涌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使其出现重复建设问题,产能扩张的速度远大于需求扩张的速度。此外,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经济环境恶劣、海外市场疲软、国内要素成本上升都导致有色金属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愈演愈烈。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利润率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价格下行压力上升,经营状况不断恶化。

(一)有色金属产业产能总量过剩严重

随着有色金属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日趋严重,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越来越重视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早在2003 年,国务院就已经公开表示有色金属产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并出台了抑制电解铝行业盲目投资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政策意见。2013年初,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十二个部委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要求淘汰汽车业、钢铁、船舶、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

分析表12.22可以看出,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尤其是近年来,有色金属行业产能利用率处于下降趋势, 2008~2013年平均产能利用率仅有56.92%。2013年上半年,我国有色金属产能利用率为57.98%,远低于美国均值79.53%(见表12.23)。

在整体走势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与我国经济周期保持一致,特别是与经济增速、物价的波动基本保持一致。2000~2002年间,由于我国刚刚经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企改革,经济增速处于下行期,有色行业的产能利用率逐年下降。2003~2006年,经济增速上行,同时通胀仍处于低水平,经济表现出又好又快的增长态势,在此期间产能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达到80.78%的历史最高位。之后经济开始表现过热,产能投放加大,但需求没有跟上来,产能利用率开始下降。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2008年下半年,中国政府推出4万亿元刺激计划,大规模投放产能。受此影响,有色行业产能利用率在2010年降至历史最低点53.69%,并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见图12.20)。

表12.22 2004~2013年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 单位:%

资料来源:中债资信:《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程度的量化判断——基于最优投入决策模型》。

表12.23 中美原材料加工制品产能利用率比较

资料来源:Wind资讯,中债资信。

图12.20 2000~2013年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与中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3]

资料来源:中债资信:《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程度的量化判断——基于最优投入决策模型》。

根据理论分析可知,产能过剩除了直观地表现为产能利用率较低外,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产品高库存现象持续恶化,销售停滞;二是产销率不断减少,供给和需求失衡;三是企业为减少库存,制定较低的出口价格,国际贸易摩擦增多,而进口明显减少;四是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五是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亏损甚至破产企业增加。

观察中国有色金属制造业,我们发现该行业产能利用率在2007年下降后,保持低位震荡,在此期间,库存增速和价格相应地大幅波动。从已有的数据来看,2011年有色金属业价格增速放缓明显,甚至出现了下降趋势,库存增速高企,且有加速趋势,整个行业的资本负债率也在明显上升。

图12.2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及其他经济指标(1)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二)有色金属产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突出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是典型的“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空白”,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同时存在。一方面,初级加工能力过剩,铜铝加工能力的利用率不足50%;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品、高精度产品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的需求。长期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冶炼产品出口额占有色金属产品出口额的比重高达70%左右,而有色金属产品进口却以加工产品进口为主,其进口额占有色金属产品进口额的50%左右[4]。集成电路用框架材料、汽车用铜铝加工材、空调用铜管、印刷电路用铜箔、航空航天用铝合金中厚板、高性能铝合金半固态坯料及零件、涡轮发动机压叶轮材料、镍氢电池用镍粉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有色金属加工产品在相当程度上依靠进口。

图12.22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及其他经济指标(2)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当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低端产能相对过剩、高端产能相对短缺的结构性问题表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总体处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技术落后,生产工艺更新缓慢,高端产品开发能力弱,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短缺。这与我国有色金属产业长期重视规模扩张、忽视结构调整有关,此外还与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不足以及政府结构调整角色的缺失导致大量企业扎堆在产业链低端,造成低端领域产能过剩严重,与此同时,高端领域投入严重不足,高端产业发展受限,高端产品市场上基本空白。

(三)铜、铝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工信部近期提出整治铜、铝等有色金属。从能够获得的数据来看,截至2011年末,我国铜材产能已经高达1 282万吨,当年新增产能183万吨,处于历史高位,2013年6月,铜冶炼企业开工率仅为85.56%,下降明显;电解铝行业,2011年新增产能207万吨,达历史最高值;铝冶炼行业毛利率低位徘徊, 2013年5月仅为4.73%,产成品库存则连年攀升。综合这些信息,我们判断,当前我国铜、铝业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

12.4.2 有色金属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原因

(一)内在原因是基础建设长期性形成的低弹性供给和经济涨落形成的高弹性需求之间的供求不平衡

产能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内在属性不同,变动不同步,容易形成产能过剩。首先,需求弹性高。从上文有关有色金属消费结构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有色金属行业下游产业链非常发达,需求对象面特别广,几乎涉及工业制造的各个领域。而电力、建筑、家电、汽车、军工等下游行业的景气状况往往对上游有色金属产品需求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需求具有高弹性,变化性强。其次,产能变化相对缓慢和滞后。一方面,有色金属冶炼项目从投资决策到产能建成投产往往需要较长时间,且一旦作出投资决策,具有不可逆性,再进行改变或调整的难度很大、成本很高;另一方面,由于资产专用性等退出壁垒,已建成的过剩产能很难随意退出。[5]

(二)直接原因是投资持续过快增长

有色金属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规模效益显著。企业规模大,就会在成本降低中获得好处。而且有色金属冶炼业技术门槛较低,小企业数量众多,这就使得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过度增长,产能扩张加快,而需求扩张速度相对较小,从而使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严重失衡。从图12.23中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人均铜铝消费增长速度。新增供给(投资)持续快于需求(消费)的增长速度,长期必然造成产能过剩。

图12.2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速与人均铜铝消费增速对比

资料来源:《有色金属工业年鉴》。

(三)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

首先,表现在地方政府对投资和经济增长进行干预的能力过强,导致地方间恶性投资竞争,产能扩张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缓解。

在当前政治集权、财政分权的体制环境下,以GDP作为考核晋升指标的地方政府有强烈的投资冲动。一方面, 在现有的以增值税和营业税为主要税种的税收体制下,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地方政府有比较强烈的动机推动投资发展经济,扩大税基,增加财政收入,谋求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在现有的考核体制下,地方政府有强烈的激励扩大投资进而带动 GDP 的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以谋求最大的政治利益。有色金属冶炼项目一般属于地方大工程,拉动地方GDP效应明显,能吸纳大量社会劳动力,因此各地方政府纷纷将有色金属产业确定为当地支柱产业。地方政府利用其大量的资源鼓励企业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比如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综合配套能力的建设来吸引投资,提供优惠政策,减免税收,降低产业进入门槛,提供土地资源以及信贷支持,从而进一步吸引投资,提升地方经济表现。通过表12.24也可以看出,地方投资是有色金属产业投资高速增长的主要来源,其增长过度依赖于政府直接推动,从长期来看,如果这种局面不能根本扭转,投资过度问题就不能得到解决。

表12.24 2004~2012年有色金属业投资额

资料来源:中产经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

其次,体现在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方面。企业的竞争主要依赖于资源投入、产出增长以及价格竞争,而不是集中在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质量的改善上。这导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在市场结构不断变化时,追随式的技术追赶模式导致产业结构调整不能较快适应需求结构升级的要求,从而使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之间出现较大的偏差。大量资本、技术、劳动力、能源、资源都集中在产业链低端领域,使得这些领域盲目投资与重复性建设问题严重,与此同时,投入高端产品领域的资源严重不足,产品结构性供求不平衡矛盾突出。

再次,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较小。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行业的产能高度分散,属于典型的原子型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偏低,规模经济效益不强。此外,长期以来由于中国行政割据型垄断过度,经济集中型垄断不足,导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大且分散。全国共有电解铝厂116家,平均规模214万t/a ,大于10万t/a的企业8家,占总能力的39%。50家铜冶炼厂,平均规模2万t/a,大于10万t/a的企业仅4家,占总能力的34%。大量小规模的企业之间过度竞争,加剧了有色金属行业生产能力过剩。

最后,由于消费者对有色金属产品外观质量要求不高,我国有色金属产品之间差异不大,主要实行同质化竞争。我国生产有色金属加工品大多附加值低,属于低档品,产品差异小,缺乏辨识度,顾客很难对特定企业的产品形成偏好并维持一定的忠诚度,对于有意图进入市场的新企业而言,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进入壁垒,吸引大量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小型加工企业进入。而同质产品生产商只能通过价格战的方式进行竞争,因此其为了降低价格,往往会扩大生产能力,以减少平均成本,增强竞争力,这又加剧了该行业的过度供给和产能过剩。

[1] 百度百科:《产能过剩》,http://baike.baidu.com/view/608669.htm。

[2] 中债资信:《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程度的量化判断——基于最优投入决策模型》。

[3] 由各行业产能利用率加权相加得到。

[4] 朱景和:《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有色金属》,2003年第1期。

[5] 韩国高、高铁梅等:《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测度、波动及成因研究》,《经济研究》,2011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