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水泥产业的产能过剩分析

水泥产业的产能过剩分析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4.1 水泥产业的产能过剩现状产能过剩,是指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产能过剩成为当前影响水泥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中国水泥协会根据产能数据分析,2013年,全国新增水泥产能7.5%左右,预测市场需求增长6%,产能过剩的压力有增无减。

5.4.1 水泥产业的产能过剩现状

产能过剩(Excess Capacity),是指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产能,就是生产能力(现有生产能力、在建生产能力和拟建生产能力)的总和。产能过剩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价格相对下滑;二是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度下滑,亏损企业增加;三是行业供给超过了行业需求。

产能过剩一直是困扰水泥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严格控制新增水泥产能,但是新增产能屡禁不止,自2009年9月30日至2012年底全国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达7亿多吨,预计2013年新增熟料产能仍然有1亿多吨。产能过剩成为当前影响水泥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截至2012年底,中国(除台湾地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 637条,水泥产能达29亿吨,总产能利用率不足75%(见图5.17)。中国水泥协会根据产能数据分析,2013年,全国新增水泥产能7.5%左右,预测市场需求增长6%,产能过剩的压力有增无减。

图5.17 水泥产能利用率

资料来源:中国水泥协会、数字水泥网。

对比国外水泥产能利用率,我国水泥产能过剩现象依然严重。金融危机前(2006~2008年),世界水泥产量前20个国家的产能利用率平均水平为73.9%,中国这一阶段的产能利用率(80.6%)虽然大于这一数字,但相对于产能利用率前5个国家的均值(83.2%)来说,还是处于较低水平。而金融危机后(2009~2011年),不论是世界水泥产量前20个国家的产能利用率平均水平(73.1%)还是产能利用率前5个国家的均值(84.12%),都远远高于中国的产能利用率(67.9%)(见表5.5)。

表5.5 世界水泥产量前20个国家的产能利用率 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水泥协会,英国ICR Global Cement Report Edition Ⅶ、Ⅷ、Ⅸ。

5.4.2 水泥产业的产能过剩原因

(一)企业盲目投资

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固定资产投资尤为重要。投资增加造成对水泥需求的增加,并进而导致对水泥投资的增加。由表5.6可以看出投资增长对水泥需求量的增加程度。多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以平均25%以上的速度增长,在市场高需求的引导下,水泥投资也持续增长,并且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速度。2007~2011年的5年期间,水泥建设总投资额6 600亿元,年平均投资增速达到30%。2009年9月到2011年底,全国共新建了460多条生产线,新增有效水泥产能8亿吨以上。

表5.6 2002~2011年全国亿元投资带动的水泥消费量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昆钢水泥建材集团2012年统计资料。

投资冲动带来了盲目投资行为,这是目前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因素。水泥行业的投资程序要求在决策前必须对矿山、运输、市场和环境等投资要素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作出投资可行性评估。盲目投资往往不进行或不完全进行这样的决策程序,建成的生产线会存在各种问题。有些项目没有自备矿山,甚至日产5 000吨熟料大型生产线要依靠人工采料;有些交通不便或运输距离过远,销售成本很高;有些所在地市场较小,不具备消化当地产量的能力;有些工艺不全,特别是环保投入比例很低。盲目投资弊端繁多,后果严重。

盲目投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一是由于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不长,水泥企业更重视生产技术的研究,对市场的研究重视不够,投资也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注重投资回报,以为只要建立生产线,就可以得到良好的预期效益。二是由于企业盲目扩张,追求所谓的大规模。水泥是传统行业,虽然平均利润相对较低,但是作为大宗原材料产品,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特点,因此,企业不断追求规模的扩张,新建生产线、增加生产能力被视为最为有效的发展途径。另一方面,有实力的企业也更容易获得地方政府和资本市场的资金和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从而使得以新建生产线为主的规模扩张成为可能。

海螺水泥作为崇尚市场竞争的典型企业代表,在新一轮的新增产能中明显快于其他企业,以超过7 000万吨熟料和43条线位居水泥行业“第一”。海螺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水泥老大,在规模效益和成本控制方面堪称企业楷模。但是,海螺的强势扩张却并未使竞争对手完全退却。华东地区曾经的价格战使不少水泥企业暂时处于减产或停产状态,但是竞争的最终结果仍然未能使小水泥企业完全退出,一些关停的小企业在市场价格好转时又快速进入市场重新生产。据数字水泥网资料显示,小企业可以以低于大企业30~50元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大企业的规模优势在恶性的竞争中未能显现出来,产能过剩的结果只能是导致市场的竞争环境更加恶劣。

(二)大型企业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

国民经济和水泥行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规模效应使水泥行业中大型企业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都较大,因而吸引了投资者不断地进入。据中国水泥协会统计,近五年来水泥行业的销售毛利率平均为17.5%,而水泥上市公司2011年的平均毛利率高达24.9%。另外,从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最近10年的年报(见表5.7) 可以发现其10年间的平均净利润率高达9.6%。昆钢水泥建材集团2011年的净利润接近4亿元,净利润率超过10%。如此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高的利润空间,必然吸引不少投资者也加入投资水泥的队伍中,这直接导致新增水泥产能不断扩大。

表5.7 2003~2012年海螺集团水泥销售每吨平均价格、净利润及利润率情况 单位:元

资料来源:根据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各年年报统计获得。

(三)同质化竞争严重,规模扩张是主要竞争手段

目前,水泥行业产业链的延伸刚刚起步,还未形成规模。根据十家水泥上市公司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构成(见表5.8)可以发现,其主要收入依次来自水泥、熟料和混凝土,这三种产品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3.4%、13.2%和1.8%;其他延伸产品(水泥制品、石灰石和管桩等) 加起来仅占总收入的1.6%。在此情况下,企业间的竞争主要靠扩大规模,而扩大规模的途径除了兼并重组就是投资新线、增加产能。

表5.8 水泥上市企业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各上市公司2012年年报整理获得。

(四)结构调整的实施偏离预期,造成新的结构矛盾和产能过剩

需求的不断升级变化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针对水泥产业的高能耗、高排放特征,自2006年至今,国家相关部门在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上所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对水泥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但在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过程中,也介入了一些“拔苗助长”式的做法,使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与预期相悖,发生了较大的偏差。通过行政手段短时间内大量关停落后产能以及优先批建新型干法生产线的行为,虽然短期内实现了既定的结构调整目标,但也造成产品更新速度过快以及水泥价格的波动,这些变化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的实际容量和潜在需求,从而导致了市场供求状况的急剧失衡,于是导致新的结构性问题和产能过剩。如东部部分沿海地区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在运行几年后就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这对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另一方面,另一条结构调整的有效方式——并购重组——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可以并购小规模的企业,利用其原有场地兴建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这是淘汰落后水泥生产线的最好方式。由于诸多原因,我国水泥产业集中度不高,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也没有实现优胜劣汰,难以避免投资过度、产能过剩的问题。

(五)地方政府唯GDP论导致产能过剩

最近几年,为缓解水泥产能过剩的困局,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限制产能过快增长的政策文件。不过,在热衷追求GDP和税收冲动之下,不少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导致政策文件几乎沦为一纸空文。尽管地方已经承诺不再批新线,但新的水泥生产线仍然一条接一条地上马,有些地方的小山沟里居然建了4条生产线,有些地方的贫困县几乎县县都有水泥厂,有些地方刚完成水泥企业重组,就继续招商引资,再上新的水泥项目,导致新增产能远远超过淘汰产能,产能过剩压力不降反增(见表 5.9)。

表5.9 2007~2012年水泥行业新增与淘汰产能情况 单位:亿吨

资料来源:数字水泥网。

在水泥产能扩张的乱象背后,从表面上看是市场调节机制滞后、企业盲目投资所致,但本质上却是政府行为所致。多年来,不少地方在唯GDP论成败的狭隘政绩观指导下,长期倚重大项目、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反而忽视了市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正常规律,一味大干快上、重复建设,导致不少水泥产能过剩愈演愈烈。

例如,国务院38号文明确要求2009年9月30日未开工的项目一律停建,但地方政府在执行上不坚决,违规项目不闻不问,诸多地方利益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企业想上水泥项目的帮着想办法上,不想上项目的甚至逼着企业上。地方财政的分灶吃饭、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都成为政府实施新增项目的有力推手。

自2009年9月30日到2012年底,全国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接近600条,形成7亿多吨的熟料产能,其中,四川省、河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增熟料产能位居前三,三年间新增熟料产能达1.68亿吨,约占全部新增熟料产能的24%。虽然四川有灾后重建、新疆有西部大开发背景,但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建设情况,拉动水泥需求的量是有限的,不能因此成为产能过剩的直接理由。从数字水泥网统计的水泥行业2009年9月30日至2012年底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点火项目(见表5.10)可以看到,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越是有着强烈的新建欲望,西部地区成为本次新增产能大军的主力。

表5.10 2009年9月30日至2012年底新增投产点火项目

资料来源:数字水泥网。

不过,这些旨在带动GDP增长的盲目投资,往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导致水泥产能急剧增加,企业恶性竞争和低价倾销,使企业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变成了肥皂泡,最终扰乱了市场,损害了企业。同时,产能过剩也使全行业在调整结构、淘汰落后、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努力付诸东流,更使国家和社会浪费了巨大的资源和能源,付出了惨重的环境代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