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有色金属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分析

有色金属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分析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整个有色金属产业链中,中国的终端消费品制造潜力十分巨大。图12.25表明,我国的有色金属产业基本上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左端,高附加值部分则集中在国外完成,中国的有色金属产业是国际有色金属产业的初级加工厂,中国有色金属产业表现为生产总值增加而发展质量十分落后。由于国产铸造装备难以满足有色金属产业的升级需求,国内有色金属企业只好花费巨资从国外引进,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升级的步伐。

12.5.1 有色金属产业的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概念[1]是由哈佛商学院教授Porter(1985)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企业的这种关系所反映的是产业结构的价值链体系。对应于波特的价值链定义,产业链企业在竞争中所执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仅从价值的角度来界定,称之为产业价值链。

除了能够为企业产生价值的产业链的一般环节(实体经济)外 ,以金属期货交易市场为中心的“虚拟经济”也能为有色金属产业创造价值。有色金属产业的产业链主要环节包括矿产勘探、矿产开采、选矿、冶炼、金属加工(粗加工和精加工)、终端消费品生产。“虚拟经济”中不存在金属现货的流动,只有产业内相关企业及产业信息流和各大基金组织的资金的流动。企业可以利用“虚拟经济”中期货和现货市场相结合的运作模式有效地降低风险,并使得企业可以预期其未来收益,充分利用其资金。

图12.24 有色金属产业价值链

(1)上游采选业包括矿山资源勘探与采矿,首先利用各种手段对矿山进行勘察以确定储量,然后对其进行开采与筛选,其目的是为中游冶炼工业提供冶炼原料。矿山地质勘察业是有色金属产业经济的起点,矿产资源是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柱,在有色金属经济产业链中具有显著的“传递效应”和“辐射效应”。(2)中游冶炼工业是指企业通过焙烧、熔炼、电解或使用化学药剂等方法把矿石中的金属提取出来,以减少金属中的杂质或在其中增加某种成分,炼成所需要的金属。(3)下游加工制造业是指以中游的冶炼产品为原料加工成各行业需要的有色金属产品(零部件等)的部门。

在产业价值链中,整个产业基础价格的形成中心主要包括“金属冶炼”、“材料粗加工”和“金属期货市场”,其中,供求关系和有色金属期货市场上的投机作用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有色金属产业价格形成后,产业链上游的供给和下游的需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动。

在产业链中,有色金属原材料增值主要来源于材料加工,它同时也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由于加工(尤其是深加工)通常依赖于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中国缺乏在这个环节上做大做强的实力,因此材料加工是中国有色企业最为薄弱的环节。

在整个有色金属产业链中,中国的终端消费品制造潜力十分巨大。然而,中国的有色金属型材加工技术水平落后,使得这些终端消费品制造商只能大量进口高价有色金属精加工型材,只能维持较低的盈利水平,这对中国制造业和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国际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自从上世纪有色产业链开始进行空间转移,其特点是随着发达国家有色金属产业逐步向产业链中增值最大的下游环节(型材加工)转移,而增值较小、污染较为严重的产业链上游部分则逐步向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转移。[2]

在整个有色金属产业链上,越靠近下游环节的部分对技术和资本的要求就越高,其产业增值也越高。发达国家具有技术、资本的比较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只有劳动力和矿产资源的比较优势,产业链的空间转移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充分发挥和利用其比较优势的结果。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争夺也体现了有色产业链的空间转移。随着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资源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一些发达国家的重视,资源储备被纳入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美国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是政府仍然鼓励美国的有色企业进口有色金属资源;日本更是将大量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储存起来作为战略储备。

12.5.2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产业升级现状

(一)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Z”字形难题

改革开放后,国际有色金属产业的上游环节逐渐向中国转移,带动了中国的采矿冶炼行业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有色金属出口国。但在近几年,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扩大了国内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另一方面,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有色金属的大量出口迅速减少了中国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储备, 中国正面临着产业链升级的难题。[3]

中国的有色金属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典型的“Z”字形难题 (见图12.25)。从整个有色产业链来看,采掘、冶炼、材料初加工、零部件组装和终端消费品制造附加值低、资源消耗高,而材料精加工、复杂表面和连接件处理以及终端消费品的销售具有价值增值相对较高而能源消耗较低的特点。图12.25表明,我国的有色金属产业基本上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左端,高附加值部分则集中在国外完成,中国的有色金属产业是国际有色金属产业的初级加工厂,中国有色金属产业表现为生产总值增加而发展质量十分落后。产业增值低、能耗高是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图12.25 有色金属产业的“Z”字形难题

(二)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升级乏力的原因

20多年来,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升级缓慢乏力,“Z”字形难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其原因主要有:

1.计划经济体制和政府考核制度的错误导向影响产业升级

在中国,矿山基本上是国有,大型采掘冶炼装备一般也是国家和集体所有,因此在中国的有色金属企业中,国有企业占绝大部分。在这种体制下,国有有色金属企业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地方政府大多只关注经济总量而忽略经济质量,结果是它们只关注总量增长见效相对较快的“Z”字形的左边部分,而不重视需要大量前期研发投入、见效相对较慢的高附加值部分。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刚刚起步,卖资源是扩大出口最便捷的方式,各级地方政府纷纷扩大原材料出口,使产业升级问题进一步恶化。

2.研发投入不足是产业升级的技术“瓶颈”

中国压铸业发展了几十年,压铸技术门类比较齐全,但是相关技术却十分落后。中国在压铸装备的研发制造上投入不足,导致其制造在自动化水平和装备的铸造效率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国产铸造装备难以满足有色金属产业的升级需求,国内有色金属企业只好花费巨资从国外引进,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升级的步伐。中国在复杂表面和连接件处理技术的研发投入方面比发达国家少得多,关键技术的缺乏使得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升级有心无力。

3.政府对民营有色金属企业扶持和引导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有色产业的升级步伐

近几年,中国的民间资本开始陆续进入有色产业,但是政府对民营企业不够重视,融资政策上仍有很多门槛,致使有色金属产业升级乏力。

总之,体制的束缚、研发投入不足和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不足是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升级乏力的主要原因。

12.5.3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升级解决方案

从人均拥有的有色金属资源来看,中国仍远远落后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然而发展中国经济需要大量以有色金属型材为原料的消费品,由于我国在有色精加工、变形型材压铸及复杂表面和连接件的处理工艺上十分落后,国家每年花费巨资进口精加工的有色金属产品,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制订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目标,明确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通道,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鉴于目前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面临“Z”字形难题,制订发展规划首先要解决“Z”字形难题:一方面,对我国相对比较丰富的镁、锂等有色金属资源,选择“L”字形的发展道路,利用资源和市场优势整合整个产业链;另一方面,对于相对比较稀缺的铜、镍等有色金属资源,则选择“C”字形发展道路,通过关键技术的开发来控制整条产业链中增加值最高的部分。21世纪是资源和能源紧缺的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L”字形的发展道路最终都要向“C”字形转变。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中国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的生产环节也要开始向国外转移,这也是美国、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国家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模式。

图12.26 “L”字形和“C”字形发展道路

[1] 武音茜、方维萱、韩润生:《云南省铜产业结构分析与对策建议》,《矿物学报》,2008年第1期。

[2] 张文宣:《以全球价值链视角看我国的产业升级》,《商业时代》,2007年第33期。

[3] 长城战略咨询:《有色方略》,http://www.gei.com.cn/control/show Report?id=GEI-QY-2004-15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