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项目管理中的协同论

项目管理中的协同论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项目管理协同论项目管理协同论是管理协同论在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2 在项目管理中协同论的体现与运用项目和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尤其是项目集、项目组合的管理系统这一特点更为凸显。项目集可能包括在项目集中各单个项目范围之外的相关工作。

1 协同论简介

(1)关于协同

协同,是基于元素对元素的相干能力,而要求元素在整体发展运行过程中协调与合作的性质。结构元素各自之间的协调、协作可以形成拉动效应,推动事物共同前进,对事物双方或多方而言,协同的结果使个个获益,整体加强,共同发展。其中导致事物间属性互相增强、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相干性即为协同性。

从中国语言文字的角度来认识,协同有多种意思:同心合力;互相配合。谐调一致;和合共同;协助;会同等意思。[13]

协同现象在宇宙间一切领域中都普遍存在,没有协同,人类就不能生存,生产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能前进。在一个系统内,若各子系统(要素)不能很好协同,甚至互相拆台,这样的系统必然呈现无序状态,发挥不了整体性功能而终至瓦解。相反,若系统中各子系统(要素)能很好配合、协同,多种力量就能集聚成一个总力量,形成大大超越原各自功能总和的新功能。研究事物的协同性,便形成协同理论。

(2)关于协同论

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提出了统一的系统协同学思想,并在1973年创立了协同论。

协同论(Synergeticstheory)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新兴学科。协同论认为:自然界是由“许多系统”组织起来的“统一体”,其中的“许多系统”就称为小系统,这个“统一体”就是大系统,其中的许多小系统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在某个大系统中普遍存在有序、无序的结构,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序和无序之间会相互转化,无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协同,大系统可以由旧的结构转变为新的结构,其中是有一定规律的,研究这种规律的科学就是协同论。协同论着重探讨的是各种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时的相似性、从旧结构转变为新结构的机理的共同规律。

协同论的目的是建立一种用统一的观点去处理复杂系统的概念和方法。协同论的重要贡献在于通过大量的类比和严谨的分析,论证了各种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都是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相互影响又协调一致的结果。它的重要价值在于既为一个学科的成果推广到另一个学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人们从已知领域进入未知领域提供了有效手段。

(3)协同论的主要特点

通过类比对从无序到有序的现象建立了一整套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案,并推广到广泛的领域。它基于“很多子系统的合作受相同原理支配而与子系统特性无关”的原理,设想在跨学科领域内,考察其类似性以探求其规律。哈肯在阐述协同论时讲道:“我们现在好像在大山脚下从不同的两边挖一条隧道,这个大山至今把不同的学科分隔开,尤其是把‘软’科学和‘硬’科学分隔开。”

(4)协同论的主要内容

1)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是指:复杂开放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协同而产生的整体效应或集体效应。任何复杂系统,当在外来能量的作用下或物质的聚集态达到某种临界值时,子系统之间就会产生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能使系统在临界点发生质变产生协同效应,使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从混沌中产生某种稳定结构。协同效应说明了系统自组织现象的观点。

2)伺服原理

伺服原理是指:从系统内部稳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方面描述了系统的自组织的过程,快变量服从慢变量,序参量支配子系统行为。即系统在接近不稳定点或临界点时,系统的动力学和突现结构通常由少数几个集体变量即序参量决定,而系统其他变量的行为则由这些序参量支配或规定——此时序参量以“雪崩”之势席卷整个系统,掌握全局,主宰系统演化的整个过程。

序参量(order parameter)是指在系统演化过程中从无到有的变化,影响着系统各要素由一种相变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相变状态的集体协同行为,并能指示出新结构形成的参量。序参量是协同论的核心概念。

在项目管理中,尽管影响管理系统的因素很多,但只要能够区分本质因素与非本质因素、必然因素与偶然因素,关键因素与次要因素,找出从中起决定作用的序参量,就能把握整个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因为序参量不仅主宰着系统演化的整个进程,而且决定着系统演化的结果。这也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的唯物辩证法的具体体现。

3)自组织原理

自组织是相对于他组织而言的。他组织是指组织指令和组织能力来自系统外部,而自组织则指系统在没有外部指令的条件下,其内部子系统之间能够按照某种规则自动形成一定的结构或功能,具有内在性和自生性特点。自组织原理解释了在一定的外部能量流、信息流和物质流输入的条件下,系统会通过大量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而形成新的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结构。

(5)项目管理协同论

项目管理协同论是管理协同论在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项目管理协同论特指:应该把项目和项目管理看作是一个“大系统”,关注和研究其中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协同效应,趋利避害,获取1+1>2的积极效果;关注大系统中可能产生的“序参量”的支配行为,因势利导,掌握全局,主宰有利于实现项目预期结果的系统演化的整个过程;在注意处理好项目和环境关系的同时,关注和利用项目和项目管理这一大系统中通过大量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而形成新的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结构的自组织功能,以确保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

2 在项目管理中协同论的体现与运用

项目和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尤其是项目集、项目组合的管理系统这一特点更为凸显。如:PMI认为:项目集(Program)是经过协调管理以便获取单独管理这些项目无法取得的收益和控制的一组相关的项目。项目集可能包括在项目集中各单个项目范围之外的相关工作。[15]这一切都离不开协同。IPMA认为:大型项目(Program)是为了达到某个战略目标而设立的项目。大型项目包括一系列相关的项目、必要的组织改变、达到战略目标和既定的商业利益。[16]其管理的重点也是协同。

可见项目集管理的最重要追求就是希望获得把多个有相互关系的子项目放在一起的协同管理而增加收益,项目集的生命期需要遵从企业对项目治理的需要,保证期望的收益可预测、可协调和保证实现。项目管理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方,项目管理知识领域中专门设有利益相关方管理,其主要内容就是对各利益相关方的协同,以达到项目的结果得到他们的认可与赞赏。协同在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项目管理的主要模式——建造总承包(如EPC)和项目管理总包(如PMC),其中要求处理好的最重要管理内容都是协同。项目的高层管理者必须关注和协调好复杂总包系统中,在外来能量的作用下或物质的聚集态达到某种临界值时,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能使系统在临界点发生质变产生协同效应,总包单位的重点工作关注点就是趋利避害,使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从混沌中产生某种稳定结构,保证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健康发展。

IPMA在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ICB3.0)对项目经理人的要求中,有许多与协同论相关的能力要素,如:项目需求和目标,范围与可交付物,团队协作,采购与合同,沟通,协商、谈判,冲突与危机,项目、大型项目、项目组合的实施,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