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海社会管理创新的特征之四

南海社会管理创新的特征之四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从解决问题到谋求发展:南海社会管理创新的特征之四政府管理的直接目的是规范社会生活、协调利益格局,维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任务中,党始终处于核心地位,社会管理也不例外。

四、从解决问题到谋求发展:南海社会管理创新的特征之四

政府管理的直接目的是规范社会生活、协调利益格局,维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一条轨迹:政府服务的比重日益增多,而管制的成分则正在减少。从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首次把“公共服务”确立为政府的基本职能到2004年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施政目标再到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对于服务政府的系统论述:“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设施建设。”[39]再到党的十七大从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三个角度,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当下,南海区正处在从初步小康向全面小康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就业与再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需求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及早转变政府职能,在“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尽快建立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现阶段解决社会矛盾的内在要求,也是创新社会管理这一时代命题中的应有之义。从现实的情况看,南海区正处在社会的极速转型期,相当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都和利益问题纠缠、叠加到一起,强大的集体经济在年底分红过程中引发了不同利益主体的出现和形成,因此,合理、正当的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开始成为广大村(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公共需求。为此,尽快转变执政思路,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对于化解社会矛盾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从静态管理到动态服务:南海区的三个转变

近年来,南海区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抓手,积极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集体经济组织为支撑、公众参与为路径的共建共享基层社会管理新机制,建成“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具有南海特色的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随着改革的持续推进,南海区已经跳出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问题式的发展模式,而是更多注重通盘与全局的考虑,在体制与机制上创新,在谋求发展方面做文章。

1.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之一:政府管理理念的深刻变化

政府管理理念是指指导政府处理公共事务的基本原则和观念,政府管理理念在某种程度上规范着政府的行为取向,决定着政府的职能范围,影响着公共政策的走向。与“重权力、重限制、重支配”的管制理念不同,服务型政府秉承“重权力、重限制、重服务”的管理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说到底是要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维护和增进公民的正当利益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就像胡锦涛同志2011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的一样,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对人的主体地位的确认,对人的权益的尊重,最终实现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这即是最根本、最核心的社会管理理念。

2.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之二:政府职能重心的重新定位

自国家将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之后,政府工作的重点就长期放在经济领域,与此相关,政府也主要在行使经济职能。近年来,随着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向纵深推进,中央政府明确要求各地政府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南海区紧跟中央的步伐,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职能重心的转变,意味着政府职能重心的重新定位,改变过去政府过于注重经济职能而忽视社会职能的做法,促进政府由偏重经济方面向体现公共精神的方向转变。

3.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之三:政府施政方式的再度变革

伴随着政府管理理念的更新和职能重心的转变,各级政府在实践中纷纷探索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的施政方式,推进政府施政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南海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过去那种以行政命令为核心的自上而下单向式的施政方式,逐步向政府与公民对话沟通双向互动式的施政方式转变;二是由过去行政审批内容复杂、审批层级多、程序烦琐、审批时间不确定的做法,向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简化行政审批层级和程序,方便、快捷、高效运转转变;三是由过去施政注重上级满意向注重人民群众是否满意转变;四是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等等。[40]

(二)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将党的神经末梢延伸至最基层

根据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完备的社会管理格局是:坚持党委领导,在强化核心中凝聚力量;实行政府负责,在统筹发展中协调利益;组织社会协同,在为民服务中改善民生;发动公众参与,在完善机制中化解矛盾。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任务中,党始终处于核心地位,社会管理也不例外。只有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才能保证社会管理的正确方向。加强和坚持党在社会管理中的领导地位,需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各级党委“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格局,集中精力抓住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把握政治方向、决定重大事项,有效地实施党对社会管理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第二,进一步理顺党政之间的关系,形成党委全面领导、党政职能分开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执政机制;第三,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体制创新;第四,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员对党内事务的了解和参与,健全党内党外相联系的监督机制,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第五,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基层党组织要从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把执政为民真正落到实处。

南海区农村党员占全区党员人数的70%,其中,党员人数在50名以上的行政村有209个。针对这一特点,南海区将224个行政村党支部全部升格为村(居)党总支部,全面理顺村(居)各种组织关系,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在村(居)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党组织、自治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创新民主决策平台;完善社区党总支部领导下的村(居)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小组和辖区内的企业中分别设立党支部,将党的神经末梢延伸至最基层。通过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村(居)党组织统揽全局、服务社群的领导核心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