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杭州市工业和信息化经济发展概况

年杭州市工业和信息化经济发展概况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杭州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更是经济发展全面迈入新常态的重要一年。推动27家企业列入国家两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杭州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更是经济发展全面迈入新常态的重要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加快“一号工程”推进为着力点,以集聚创新动能为支撑点,以深化改革增强体制活力为突破点,以发展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全力以赴推动经济行稳致远。全年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成为全国第十个进入“万亿”方阵的城市,增速重回两位数增长。“十二五”时期,杭州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05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7.6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910.6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855.29亿元,分别增长1.8%、5.6%和14.6%。人均生产总值112268元,增长9.1%。按国家公布的2015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8025美元。2015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497.92亿元,增长5.5%,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2903.30亿元,增长5.4%。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877.35亿元,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086.1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212.60亿元,分别增长9.4%、13.5%和9.8%。新产品产值率由上年的31.2%提高到35.2%。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46%。

“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规上工业增长9.2%,分别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2.8个和5个百分点。

一、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经济发展概况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困难,2015年全市经信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一号工程”为统领,以八大专项行动为抓手,抓投入、稳增长、促转型,全市工信经济稳中有进,以信息经济为代表的新动力、新亮点正在积聚放大,新旧动力转换接续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凸现,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1—12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2903.3亿元,同比增长5.4%;信息经济增加值2313.85亿元,增长25%。

(一)坚持引领发展,信息经济新动力明显增强

信息经济占全市GDP比重从2014年的18.14%上升到2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信息经济已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动力。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经信委两力合一作用,对重点工作任务做好分解落实和督促服务。做好全市实施“一号工程”加快实体经济提升发展大会和领导小组5次全体会议的筹备、召开。二是全面推进战略合作。与阿里巴巴、富士康、比亚迪、中科院、中国工程院、浙江大学、国家“千人计划”团队和甘中学团队等的一系列战略合作全面推进。“五区一体系”为重点的阿里巴巴战略合作成效明显,网商银行、云谷、跨境电商、云计算大数据等12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全力服务云栖大会,2万多名开发者参会,发布了12项新产品和合作项目,大会进一步奠定了杭州在全国云计算领域的中心地位,云栖小镇已成为云计算产业的聚集地。全力推动富士康战略合作,“淘富成真”、创新牧场等重点项目正式落地。与思科、浙江铁塔及中国电子集团等战略合作进展顺利。三是推进重点项目。围绕“六大中心”建设,以云栖小镇、梦想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为引领,扎实推进“两区三城九镇三谷”建设。以产业项目、发展平台、智慧应用等为重点的两批647个信息经济项目有序推进。实施智慧应用专项行动,加大智慧应用推广力度,智慧医疗、农村电商、智慧城镇试点、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旅游、智慧安监等应用实践取得积极进展。四是完善保障机制。统计、考核、法律、人才、政策五大制度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杭州市智慧经济促进条例》颁布实施,人才新政27条制定出台,市级层面设立了20亿元的市信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

(二)加大创新投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12.6亿元、877.3亿元、1086.1亿元,增速分别高于规上工业4.4、5.0和8.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由上年同期的31.1%提高到35.22%。全力推进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有效投入,全年完成工业投资930.01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入630.6亿元;实施“机器换人”项目675个。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比亚迪客车、长江汽车、万向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整车相继投产,万马股份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网络项目开建,吉利集团新能源汽车项目将落户大江东。西子航空获500多架C919大型客机舱门订单,沈阳新松集团智能AGV机器人生产线项目落户杭州。士兰集成以及浙江大学与立昂电子合作的集成电路项目顺利推进。海正药业、华东医药等项目加快推进。实施移动互联网专项行动,制定出台《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组建大数据产业联盟,阿里云、华数云、华三云、海康萤石云取得快速发展,阿里云飞天分布式计算系统全球领先。华数集团云计算产业园与下一代广电融合网工程项目进展顺利。海康威视桐庐安防产业基地、大华智联富阳监控设备生产基地等一批物联网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积极推进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细化部省市战略合作工作任务,切实加强行业运行分析和业务指导,鼓励和支持企业申报国家“核高基”项目,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软件产品收入保持副省级城市第三和第二的地位,有5家企业入围2015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9家企业入围2015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名单。制定时尚名城工作方案,推荐省第一批10家重点培育时尚企业、20个重点培育时尚品牌以及一批历史经典产业丝绸品牌,举办多场大型时尚活动,“丝博会”成功转型市场化运作并得到李强省长的肯定。

(三)突出专项行动,两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

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以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快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一是深入推进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杭州市智能制造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市级智能制造应用试点项目,确定全市首批智能制造应用试点项目30项。推动27家企业列入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8家企业通过贯标认证。积极推动工业设计发展,4家、25家企业分别申报国家、省级特色工业设计中心,累计认定省级设计中心42家。完成50家骨干企业实行CIO(首席信息官)试点。二是实施工厂物联网专项行动。组织召开全市工厂物联网推广应用工作现场会16次,全市100余家企业实施工厂物联网项目建设,已认定76个;认定物联网推广应用示范项目44个。三是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3500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保持4G移动通信全国领先地位,光网覆盖率达到98%;室外公共场所Wi-Fi免费向公众开放站点数近5000多个,累计注册用户320万户;互联城域网出口扩容到3.6T,全市通信行业互联网宽带用户384万户;4G网络商用户656万户;互联网国际通信专用通道通过工信部审核。

(四)加大结构节能,绿色发展取得成效

深入实施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持之以恒地坚持管理节能、结构节能、技术节能,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3季度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城市通过国家现场考核并获得优秀。一是推进重大转型项目。全力协调推进杭钢转型发展,年底前关停半山基地全部生产线。半山电厂、萧山电厂燃煤机组已关停。加快实施节能和清洁生产,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35个,年节能13.85万吨标准煤。二是加大淘汰改造力度。实施高污染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累计完成10蒸吨/小时以下高污染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3180台,提前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完成淘汰落后产能426项,腾出用地2155亩,腾出用能49万吨标煤,减少用水6718万吨,减少COD排放1797吨,减少SO2排放875吨。全市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986家。三是加大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全年共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1053辆,累计已推广22131辆。建成公交车充换电站15座、充电桩1130个,出租车充换电站92座、充电桩777个,主城区基本实现充换电站的网络化。四是加快太阳能光伏推广应用。加强政策培训和引导,组织兑现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并网的光伏发电项目补贴资金。2015年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224.56MW,年发电能力超过2亿千瓦时。五是实施园区再提升专项行动。初步建立产业平台数据库,排摸产业平台2015—2017年建设项目426个;提出重点产业园区名单,排出40个市重点建设信息经济产业平台。以投资和建设进度完成情况为要素,提出信息经济产业平台考核办法。牵头抓好工业和信息经济类特色小镇的指导、建设和服务工作,分别有6个、13个工信类特色小镇列入第一批省级、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完成标准厂房建设107.23万平方米,“三改一拆”旧厂区改造400.81万平方米,完成目标任务的200.4%。

(五)体现精准有效,服务企业卓有成效

围绕稳增长、促发展,坚持精准发力、精准服务理念,深入实施精准对接服务企业专项行动。一是开展长效服务。市领导分别于6月、11月带队开展走访调研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专题活动,深入企业一线,破解发展难题,营造浓厚氛围。建立经信系统干部和283家重点工信企业“一对一”、“面对面”的精准对接服务专员制度,加强走访联系,实施服务周会制度,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完善市、区县、乡镇三级多部门联动服务机制,协调项目建设、梳理发展难题353个。市长效办以交办单形式对120个跨地方、跨部门问题进行交办和跟踪督查,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反馈”。二是完善政策扶持。市政府制定实施《推动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十条措施》。全面实行工业和科技统筹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进一步提高政策绩效。落实“零土地”技改审批改革措施,涉及经信委管理的“零土地”技改项目审批全部放开,实行目录“零清单”、备案“零前置”、能评“零审批”,全市完成“零土地”技改立项备案253项,计划总投资423亿元。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完成580家“小升规”,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三是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日”,通过“面对面交流、一对一诊断”的形式,组织开展专场活动6场,参加企业725家,收集融资需求200余份,企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100余家,促成银企成功对接信贷企业40余家。发挥中小企业转贷引导基金作用,支持1411家企业完成转贷1788笔,转贷金额120.9亿元,帮助企业节省转贷成本1.48亿元。

二、2016年杭州工业和信息化经济发展思路和举措

“十二五”时期,杭州工信经济增长动力加快转换,传统工业旧动力减缓,信息经济新动力持续加大,为新常态发展打下新基础。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国家“互联网+”“双创”战略部署以及杭州“两区”“两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推进,都将深刻影响杭州产业结构调整演进的路径和进程,为杭州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为此,2016年要抓住历史性机遇,用好“十二五”先发优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为“十三五”工信经济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做好2016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行动指南,按照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布局要求,以办好G20峰会为圆心,以“一号工程”为主线,创新举措,精准发力,加快培育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保持工信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结构优化、发展转型,实现“十三五”杭州工信经济发展良好开局。

预期发展目标:

——信息经济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

——单位GDP能耗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2016年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战略合作为重点,着力增强发展新动力

发挥“一号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加大牵头协调、跟踪服务、考核督查力度,重点实施企业战略合作推进专项行动,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一是推动项目落地。以六大中心建设为目标,在2015年两批647个项目的基础上,2016年再新增一批“一号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深入推进阿里巴巴战略合作,围绕阿里巴巴提出的新一轮战略合作24个重点项目,做好精准对接,加强跟踪协调,服务阿里云发展,深化阿里电商平台应用,扩大支付宝场景应用,协调推进大数据对接开放。深入推进富士康战略合作,紧抓“淘富成真”、富士康(杭州)系统工程中心、云栖基金等项目关键环节的突破,推动富士康钱塘科技工业产业园改造,积极争取富士康相关次集团发展项目落户杭州。二是培育产业生态。继续办好2016云栖大会,推动大企业与小企业的协作互动,提升产业链配套能力。积极推进《智慧经济促进条例》贯彻实施,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发挥信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作用,推动大项目实施。三是推动示范应用。支持我市企业全面参与智慧杭州建设,为本地制造企业参与智慧应用建设牵好线、搭好桥。研究信息经济产品“首台套”和招投标制度政策建议,组建智慧应用供应商产业联盟。开展智慧应用典型案例推广,组织企业开展应用模式和产品输出。四是深化产业合作。发挥市政府与经济顾问单位、战略合作单位的资源优势,重点推进中国电子、中国电科、清华紫光、中国中车、中船重工、北汽等央企国企开展一对一的合作洽谈,以“强链、补链、延链”为目标,推进全产业链合作,加快产业集聚。

(二)以产业升级为导向,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对接“中国制造2025”,以构建产业新体系为目标,编制实施《中国制造2025杭州行动纲要》,大力推动核心基础产业发展,着力提升杭州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推动核心基础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以华东医药、海正药业、贝达药业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建设。依托阿里、富士康,实施云积富计划,打造自主服务器产业链;支持阿里与富士康、台积电合作,推动应用于云计算大数据的高端服务器芯片的研制生产,花大气力招引16nm芯片生产线项目落户杭州;支持士兰集成、立昂电子、大和热磁等集成电路项目和中电海康新型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等项目建设。支持华烯新材石墨烯产业化应用项目建设。实施新能源汽车发展专项行动,以G20峰会为契机,优先推进新能源公交、物流快递和租赁汽车,力争完成新能源汽车年度推广10000辆。实现主城区5公里、郊区10公里的充换电设施网路,使其布局更加合理、标准进一步统一、充电更加便捷。推进新能源汽车乘商并进,推进西湖比亚迪二期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万向新能源汽车、吉利新能源汽车落地和建设,形成整车、动力电池、基础设施制造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零部件等相关产业项目建设。二是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以时尚产业特色小镇、重点企业为抓手,推动纺织服装、化妆品、食品饮料、婴童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支持丝绸等经典产业发展。借助峰会,整合各种宣传资源对外展示杭州品牌形象,做好本地产品采购对接工作,推动产业走出去。三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贯彻工信部《推进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大力拓展智能制造、协同制造、绿色制造等服务制造新模式,大力发展工业设计、集成总包服务产业,推进生产性服务功能区和服务平台建设。

(三)以互联网+为抓手,着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贯彻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继续深化“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深化“互联网+”制造业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一是加快打造中国软件名城2.0版本。以工业互联网和自主可控软硬件产品为主要支撑,以推广应用为主要抓手,以健全部、省、市合作机制为重要保障,利用软件名城的部、省、市协商会议工作机制,整合资源,示范带动,促进应用,加快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整体实力以及在纺织、化纤、食品、化工、机械制造等优势传统产业领域的应用,树立一批标杆企业和典型应用成果,将杭州打造成为中国软件名城2.0版的先行示范区。二是推进工厂物联网。组织实施工厂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专项行动,组织100家企业开展工厂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试点,认定示范企业20家。重点在机械制造、轻工、纺织等行业开展工厂物联网推广应用试点,树立行业示范样板企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工厂物联网标准、规范。鼓励工厂物联网实施企业依托阿里云平台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应用,深化企业大数据开发利用,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培植工厂物联网技术服务企业,支持和鼓励本地骨干物联网技术服务企业积极创建工厂物联网技术标准、工厂物联网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工厂物联网产业联盟,促进行业间协同发展。三是推动企业上云。组织实施企业上云专项行动,实施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支持“阿里云”飞天操作系统、华数“媒体云”、海康“萤石云”“华三云”、恒生电子“金融云”、城云科技“中小企业服务云”等公共云服务平台建设。成立杭州企业云服务供应商联盟,编制《杭州市云计算与大数据产品和服务目录》,组织开展“云计算走进企业”,举办20场以上培训和宣传活动,提供符合企业需求的各类云服务。四是推进智能制造。贯彻落实《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杭州市智能制造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出一批智能制造应用试点项目,创建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城市。推进云栖小镇等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分行业、分地区、分专业组织召开智能制造集成应用企业与传统制造业企业技术推广会,组织专家组深入制造业企业开展诊断咨询服务。全面实施信息官制度,全年在50家大中型企业完成首席信息官(CIO)试点,累计达到100家,组建杭州市CIO协会。抓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推进,争取更多的企业列入工信部试点并通过体系贯标认证。五是推进车联网试点。实施车联网试点专项行动,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合作框架协议》要求,协调推进西湖区以云栖小镇为核心开展车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以智能汽车、智慧交通等应用示范、平台和场景建设等项目实施进度要求,重点协调推进阿里云与云栖小镇的项目合作,推进阿里云、中控、银江、海康、数源、吉利等龙头企业进行与车联网相关的技术、项目以及智能网联终端和设备的研发,带动我市车联网产业的发展。六是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深化推进全国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积极推动智能家庭等以信息技术应用及服务品质提升为内容的消费升级。大力推进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升级改造,完成互联网国际出口专用通道建设。加快Wi-Fi在公共服务场所、公共区域的广泛覆盖和有效开放。争取杭州成为5G应用先行区。深化与铁塔公司的战略合作,加快通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试点,建设2000个移动通信基站,实现移动通信基站共建共享率65%以上,为国际峰会做好保障,为“两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环境。研究推进下一代互联网项目工作。推动中国电子与我市在信息安全产业和保障领域的合作。

(四)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着力加大有效投入

积极引导投资方向转变,加快创新要素集聚,着力增强发展新动力。一是推进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加强协调服务,加快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机器换人”专项行动,以部分环节机器换人、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机联网、厂联网等五类机器换人为工作切入点,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力争实现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技改投入同比增长5%;实施“机器换人”重点项目500个。以提质量增效益、推动产品升级为主要目的,选择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工作,促进块状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重点推进萧山化纤、余杭装备制造和家纺、富阳电子信息等行业“机器换人”工作。开展“机器换人”示范应用企业和工程服务公司的培育工作,并将取得明显实效的案例汇编成册,以点带面加大在行业中的推广。全年完成省、市、县(区)三级组织的“机器换人”现场会、指导会等30场(次)以上,并抓好“机器换人”先进适用装备的示范推广。通过召开“零土地”技改现场会、培训会等形式,加大“零土地”技改审批改革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缩短“零土地”技改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的时间,有效激发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全年完成“零土地”技改立项备案300项以上。二是抓好园区提升。组织实施“互联网+产业平台”专项行动,调研产业平台存量资源,服务于互联网企业与产业平台的有机链接,以“阿里云+”和“阿里云创客+”平台项目为服务重点,打造1—2个“互联网+”产业平台示范点。深化工信类特色小镇建设的专题服务,树立1—2个省市级产业特色小镇建设典范,推进工信类特色小镇发展。优选一批重点扶持产业平台,以培育产业平台龙头骨干企业和推进重大产业项目为抓手,构建产业平台发展梯队。加强产业平台精准服务,围绕“服务平台、服务产业、服务企业”宗旨,开展相关专题活动5场(次)。建设重点产业平台网上数据申报系统,完善重点产业平台网上数据申报工作,研究制订重点产业平台考核评价体系,推进重点产业平台建设发展。

(五)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切实提升环境保障

扎实推进G20工业企业环境保障专项行动,加快“引导、淘汰、倒逼”,推进结构性节能,促进产业转型,确保G20峰会期间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任务,确保完成2016年省、市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一是严格落实环境保障方案。以“减少污染源排放”为核心,以“环境保障、安全生产、有序生产”为重点,排出全市重点管控企业和管控计划,做好重点管控企业停产、限产方案。以有序用电为手段,确保企业执行到位,确保峰会期间环境质量。峰会结束后,立即组织企业有计划地恢复生产,确保稳增长。二是扎实推进节能工作。继续实行能耗强度、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三控”行动,分解、落实“十三五”节能规划和2016年能源“三控”目标任务,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原煤消费总量比上年下降1.5%。加强节能技术推广应用,继续开展企业和工业园区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宗旨的清洁生产行动,完成100家以上清洁生产审核、30家以上电平衡测试和50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开展能效“领跑者”活动,在印染、造纸、化工(化纤)、热电、建材、数据中心六大行业中各树立2家能效“领跑者”企业。加大外购电比例,全面推进直供电试点,全市共推进直供电企业99家,年节约能源成本约1.5亿元人民币。加快热电企业的提标改造,2016年年底前基本完成热电企业的清洁化排放的改造。建立建全市场驱动机制,出台区域能评管理办法,继续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二是推进“腾笼换鸟”。以“四换三名”“亩产效益”为导向,完善企业分类评价工作,2016年在萧山、余杭、富阳等地开展分类评价工作。以印染、造纸、化工、建材、节能灯为重点,加大落后产能、过剩产能和低端产能淘汰力度。2016年淘汰落后产能200家、整治提升“低小散”问题企业500家。继续推进高污染小锅炉淘汰改造工作,确保2016年6月底前全市基本完成小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化改造工作。做好工业领域治水工作,创建50家节水型企业,2016年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废水排放量同比下降3%。完成标准厂房年度目标100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年度目标200万平方米。四是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实施分布式太阳能光伏推广应用专项行动,研究制订新一轮光伏推广应用政策,以园区和用能大户为重点开展推广应用,2016年全市新增光伏装机容量200MW。以光伏和LED产业为试点,加强产业链合作,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引导关联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加大本地优质产品宣传推广力度,组织集成企业优先选用本地配套产品。2016年推广应用半导体照明产品35万盏、智慧能源站等先进节能环保技术5种。关注支持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

(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着力开展精准服务

围绕企业需求,明确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化开展精准对接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分层分类精准对接服务企业,着力加强企业反映困难和问题的协调解决和跟踪服务。一是以深化战略合作为重点,组团服务重大项目。围绕一系列战略合作项目,整合各方资源,扎实开展全产业链、全方位、全天候的组团式服务,全方位无条件做好阿里巴巴、富士康、铁塔公司、中国电子等新一轮战略合作项目服务工作。二是以服务专员活动为抓手,精准服务重点企业。按照三个“第一时间”、三个“全过程”的要求,强化企业服务专员“一对一”常态化联系机制,实现与区、县、市企业服务专员工作一体化,扩大企业服务覆盖面。以“三名”企业培育工程为抓手,积极培育一批重点产业、骨干企业,支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三是以服务平台为载体,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围绕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针对融资、信息、政策等共性问题,充分发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作用,鼓励更多的社会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服务,不断充实完善服务内容。建设“智慧经济”服务企业基础数据库,全年新增2000家以上的企业信息;开展共性技术应用推广对接,完成10个典型服务案例;开展创业创新辅导工作,全年征集和推荐中国企业创新成果5个,综合创业辅导活动10场,个性化诊断20家企业。落实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推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四是以实现有效服务为目标,探索建立企业长效服务新机制。发挥市长效办牵头作用,健全长效服务企业机制,加大问题交办督查力度,全年实施100个长效服务项目。筹备建立企业服务网络系统,逐步实现企业服务工作点对点、端对端无缝对接,对企业的困难问题做到即时反映、即时受理、及时交办、及时反馈。发挥市减负办作用,将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作为2016年企业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各项涉企收费事项的跟踪督查。发挥采取市场化办展模式,推动工艺美术、丝绸女装、工业设计等展会转型发展。顺应信息经济发展需求,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育。五是加强企业服务工作宣传。做好工信领域“十三五”17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发布工作,厘清发展路线图和产业发展导向。继续深化工信专项资金统筹机制,注重资金使用绩效,加大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运用“三博一信”等新媒体,宣传市有关部门和地方企业服务工作典型案例,开展“十佳优秀企业服务专员”评选。

杭州市工业经济联合会

杭州市企业联合会

杭州市企业家协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