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各地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普遍呈倒金字塔形。其次,尽快完善缺编人员补充机制,明确要求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空编率不超过2%。合理确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津补贴标准,使其与基层公务员、乡村中小学教师和医护人

王 涛 朱光明 方 华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承担着向广大农民提供农技服务、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基本职责,同时还肩负着宣传落实党的惠农政策、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科学素养等重要使命,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根据对河北、山东、河南3省多个县市的调查,随着新一轮农村改革,特别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日益健全、条件明显改善,农技推广体系得到明显加强。但是,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人员结构老化,人才断档明显。各地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普遍呈倒金字塔形。例如,河北省承德市共有基层农技推广人员860人,其中45岁以上占41%,而35岁以下则不足10%。该市围场县草原工作站有专业人员16人,其中8人已“年过半百”,人才断档显而易见。山东、河南两省也基本如此,有的县竟然连一名30岁以下的在编农技推广人员都没有。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各地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人员招录权高度集中于编制、人社部门,基层农技推广虽有空编但却难以及时补充新人。在调查的各县市中,连续5年未公开招录新人的为数不少,有的县竟已连续9年未招录新人。新人补充渠道不畅,成为制约这支队伍健康发展的瓶颈。

二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亟待提升。调查结果显示,在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占比不足5%,初级职称和无技术职称人员占比则高达51%;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比仅为15%,中专及以下学历者超过40%;退伍军人等非农专业人员占比为25%。三分之一以上人员尚未掌握农产品质量初步检验检测技术,半数以上人员对近年来发生的重大病虫害疫情不能正确应对处置。导致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进入农技推广队伍的门槛过低,缺乏对其职业资格的基本要求;二是基层农技推广继续教育体系不健全,广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缺少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

三是业务经费保障水平和工资待遇较低。北方各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用经费水平,普遍为人均3000—4000元,个别县仅有2300余元。这一水平远不能满足其全面开展科技服务和履行农产品质量监管职责的需要,在边远地区甚至连维持交通工具和信息化设施的正常运转都很难。同时,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不仅低于基层公务员,也低于中小学教师和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工作条件艰苦,工资收入偏低,已成为吸引农业院校优秀毕业生加盟基层农技推广的主要障碍

四是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由于各地普遍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定性为“纯公益”,多数地方政府不支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业余兼职,不允许农技推广机构与市场主体开展有偿合作,不鼓励农技推广人才跨区域开展科技服务活动。个别地方纪检监察部门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有偿技术服务视之为“违规活动”而予以查处。公益服务缺经费保障,有偿服务受限,导致部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无所事事。调查显示,部分县市近3年内3/4人员未曾给涉农企业和生产大户提供过技术指导。

随着适度规模经营的深入推进,农民特别是新型经营主体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日益旺盛。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激活科技等各类农业生产要素,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建议:

(一)尽快制定全国性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一支规模稳定、素质较高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持续营造“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良好局面的基础支撑。有必要制定专项人才规划,对这支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做出系统安排。规划应坚持以人为本、以用为本、能力为本的原则,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今后1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人才的总量规模和层次结构,提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具体步骤、改革对策和保障措施。规划应与国家科技人才发展的总体战略相一致,以实现科技人才资源的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

(二)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强化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技推广人员能力标准,明确不同专业、不同层级人才的职业道德、科研创新、技术服务、组织管理、异常应对等方面的能力要求,作为人才聘用、考评和培训的基本依据。构建多渠道、多层级、多形式、分专业的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体系,在今后3年内对所有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一次系统的知识更新培训。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业务骨干培训,可由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一般人员的培训由地方农业、科技、科协等部门组织培训,并对培训质量进行检测评估。加快实施“万名农技推广骨干培养计划”。建立“全国农技推广人才继续教育培训信息平台”,汇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等优质培训资源,开设网络课堂,鼓励农技推广人员自主选学,探索建立农技推广人才继续教育长效机制

(三)建立农业技术推广职业资格制度,完善缺编人员补充机制。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和生产安全水平,对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首先要严把基层农技人员入口关,实施职业资格准入,确保人才队伍的基本能力素质。今后农技推广队伍的新进人员,原则上都应接受农业相关专业的系统培训并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应尽快制定农业推广职业标准,开展农技推广职业资格考试试点。其次,尽快完善缺编人员补充机制,明确要求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空编率不超过2%。新进人员的选拔应有农业一线管理人员参加,招录条件应强调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严格限制非农专业人员进入。

(四)加大投入,切实提高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经费保障和收入水平。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长年驻守基层,工作条件简陋,生活环境艰苦,承担责任重大。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根据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承担的具体服务职能,科学合理地确定其公用经费标准,尤其应充分考虑其开展工作所需的交通工具、检验检测用品、信息化设施和劳动防护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津补贴标准,使其与基层公务员、乡村中小学教师和医护人员相当。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这支队伍长期稳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

(五)解放思想,破除传统体制束缚,创新农技推广人员利益分配机制。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既是农村科技服务的实践者,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应鼓励而不是限制他们的创业创新激情和活力,允许农技推广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为农业企业和生产大户提供有偿技术服务,支持农技推广人员合理流动、跨区域开展技术服务,让他们合理合法富起来。允许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与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合作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并以适当方式参与分配。对长期坚守基层一线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技推广人员,国家应授予其荣誉称号并给予奖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