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对策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对策

时间:2022-06-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对策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需要。这些年来,青岛市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有的还走在全国同类城市的前面。目前青岛市乡镇经济状况尽管各有不同,但是保证“吃饭”是没有问题的。

二、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对策

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需要。青岛是一个大城市带动大农村为特征的沿海开放城市,要建设文化青岛的目标,农村是重点和关键。就当前来看,尤其需要有一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具有坚定信念的农村文化队伍。必须认识到,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是弘扬民族精神,繁荣农村文化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文化更加需要发掘、整理、培植和发扬光大,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一支农村文化队伍是难以奏效的。只有拥有一支数量可观、素质较高的农村文化建设队伍,才能把农村文化的各项活动开展好。由此可见,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一)提高对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重要性的再认识

基层文化服务队伍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群众,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神经末梢”,也是基层文化服务的前哨。当前,必须按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阵地和设施建设。一方面,中央有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先后加大投入,落实编制,基本恢复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和社区的文化活动室等文化服务阵地。另一方面,农民群众有期盼,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文化建设有了更高、更加具体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中央的精神与群众的要求结合起来,在实现统一上做好文章。特别要在深化服务上下工夫,做到服务前移和下沉,在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服务质量与农民群众文化需求之间的不适应、不平衡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工作的着力点。而要解决这个矛盾,根本出路在于必须建立一支爱岗敬业、热心服务,并能够组织和引导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提供丰富多彩文化服务的基层文化服务队伍。

首先,必须有一支相对稳定、能够常态化开展文化服务的专职队伍。没有一支以服务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群众文化需求为主要职能的基层文化队伍,农村文化建设就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这些年来,青岛市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有的还走在全国同类城市的前面。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农村经济体制转型和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基层文化服务仍然面临着队伍难稳定、活动难开展、服务难持续、档次难提升的局面。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必须打造一支扎根农村、面向基层,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相对比较稳定的农村基层文化服务队伍。这是当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提高农民群众素质,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其次,必须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解决好基层文化队伍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稳定农村基层文化服务队伍,不仅要倡导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还必须从体制和机制上解除农村基层文化服务队伍稳不住、扎不下根的后顾之忧。从调研情况来看,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是绕不开,也是必须重视解决的。一是落实经费。目前青岛市乡镇经济状况尽管各有不同,但是保证“吃饭”是没有问题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有经费作必要的保证。区市一级要高度重视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在年初研究各类经费开支时,应像保证其他重点任务一样保证文化队伍的正常经费,一些经济条件好的镇和村应当有所倾斜。要把农村文化工作像经济工作一样同等对待,切实提高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二是稳定队伍。当前,农村基层文化队伍难以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层文化服务队伍兼职过多、调整频繁、人员流失等,希望上级编制等部门重视落实好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编制,编制要到乡镇、到部门、到具体的人头,不得以任何借口借调、临时借用或要求文化专职干部从事非文化职业。如果可能应列入一项年终的检查目标范围,确保把稳定基层文化队伍这一根本要求落到实处。三是提高素质。要保持基层文化工作持久开展,队伍建设十分重要。农村基层文化专职干部工作艰辛,工作强度大,要求大家有耐心、恒心、责任心、事业心。因此,必须把加大业务培训、专业指导,扩大现有人员的专业视野和知识积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制订配套工作计划,落实专门经费保证,尽快提高现有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断增强适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齐心协力把好进人关口,聘用那些受过专业教育、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掌握现代公共文化传播技术的人才从事基层文化工作,通过一些有效培训途径,逐步提高基层文化队伍整体素质。

(二)突出重点,明确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工作措施

1.加强乡镇文化人员机构配备

一是研究制定青岛市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政策措施,广泛吸引有特长、创意新的各类人才,对高层次文化人才实行特殊优待,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到农村基层文化活动中去,为促进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创新思路、多出点子。二是建立开放型选拔任用机制,以乡镇合并为契机,开阔视野,引入竞争,建立聘用、退出和淘汰机制,增强基层文化队伍的生机与活力。选拔一批有思想、有专业知识的年富力强的优秀人员充实到基层文化站长队伍,提高农村文化队伍骨干素质。三是建立人才互动机制,建议通过组织实行市、区市、乡镇文化干部上挂下派制度,增强机关干部的实践能力,拓宽基层干部视野范围。四是调整理顺基层文化部门管理体制,针对当前乡镇和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由区市一级文化主管部门对乡镇文化站实行垂直管理,将乡镇文化站的业务、人事、工资等关系交由文化主管部门管理,实行定编、定岗、定员,明确工作要求,落实责任单位。建议可以先行试点,待取得试点经验后再面上推开。

2.完善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机制

北京市文化局计划用3年时间,对1000名村文化骨干进行分阶段、系统性培训。要认真借鉴他们的经验做法,在完善在职进修等培训制度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选送基层文化骨干到文化艺术类院校或演艺机构进行学习培训,促成基层人才健康成长。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整合培训力量,创新教育形式,组织参加各类专业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文化创新能力。每年举办一次馆、站文化专职干部学习交流活动,市、镇、村文化专职干部每年至少参加两次集中培训。每年组织基层文化干部出外考察学习一次,使其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改进方法。二是注重实践培养。发展文化产业,举办各种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重视在宣传文化重点工作、重大课题项目中培养人才;发挥有专业知识、懂行业管理人员的带动作用,通过传、帮、带等形式,提高基层文化骨干的业务技能。三是抓好个性化培养。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重视培养民间文化能人,促进人才个性化培养。四是加强对民间文化艺人的服务与管理,重视民间文化人才培养和挖掘,对带动作用大、成效明显的应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推动民间文化艺术有序健康发展。

3.鼓励文化艺术院团参与乡村文化事业建设

一是市级专业文化艺术工作者要定期、定点,面对面地指导基层文化活动,组织文艺演出下基层、进村居,提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二是加强对乡村文化协会的业务辅导,组织戏曲、音乐、舞蹈、书法、美术等专业工作者深入村居,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讲座培训活动,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各类活动的主动性。三是充分发挥市级艺术团体、文化培训基地等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长期的培训。建议出台奖励政策,鼓励市级文艺院团下基层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并将专业文化人才职称评定与服务指导基层文化活动挂钩,对达到服务时间、项目、次数等要求的,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达不到要求的取消晋升高一级职称资格。同时,建议设立市“送文化下乡”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充分发挥专业院团服务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4.积极开展乡村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

一是制定乡村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由文化部门与共青团、教育等部门联合推荐,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文化志愿者定期、定点深入到村居开展文化活动指导,充分调动高校及各类专业学校学生为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二是调动乡村文化爱好者积极性,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要求,在乡村组建票友会、秧歌队、合唱团、书画协会等群众性社团,吸引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活动。对于组织活动成效大、群众拥护的,可每年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三是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从事文化工作。大学生作为高学历、高素质的一个群体,具有思想活跃、年轻有活力、创新能力强、信息灵等优势,是农村最好的先进文化传播者。厦门聘用高校毕业生从事基层文化服务和“文化志愿者服务”,在工资待遇、参加文化部门公务员考录或者研究生考试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收到明显成效。研究借鉴他们的有益做法,可以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文化后继有人问题探索新路。

5.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

按照中央规定“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低于地方财政总支出的1%”的政策要求,在编制财政预算时要将文化事业经费打实核足,并逐年有所增长。北京市5年来财政拿出18亿元,建成3859个集电影放映、文艺演出、读书看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行政村多媒体综合文化中心,实现了农村地区文化设施全覆盖。他们还制定了《北京市文化划转事项及资金管理办法》,明确村级文化活动的经费标准:每年拨付每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活动经费5000~15000元;每年拨付每个乡镇文化信息共享维护费1万元。对此,建议青岛设立市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引进、扶持和管理等支出。参照厦门等地在村设立文化协管员的做法,为全市所有行政村配备至少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可由市文广新局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具体办法。

6.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建设领导

要把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列入各级政府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年初有计划目标,工作中有明确分工,有专门机构,有专人负责,一级抓一级,切实把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工作抓深抓细抓扎实。要建立农村文化人才评价体系,对基层文化人才实行“业绩文化”评价,真正形成“重业绩、看能力”的用人氛围,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建议尽快制定出台加强青岛市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制约农村基层文化发展的机构、编制和人员等问题,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单位:青岛市政府研究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