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技推广港

农技推广港

时间:2022-03-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帮助区县农业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乡镇政府及村组织设计包装项目,编写项目申报材料,争取国家和市各种计划项目的支持。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产品宣传、技术推广策划等服务,帮助其策划大型的国内、国际论坛,举办技术交流活动和新产品推广推介会等。
农技推广港_农技推广体制改革研究

二、农技推广港

北京市科委自2004年开始启动农技推广港建设,旨在打造一个综合性、基础性的、面向京郊农村地区提供公共科技服务的平台,探索建立科技成果供给与科技需求衔接的有效机制,拓展农技推广的渠道,整合、协调首都优势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农业和农村的优化组合,提高农村公共科技产品的供给效率,为各类基层农技服务组织的基础建设和能力提升服务。

农技推广港依托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组成专门机构,配备一定的服务设施,并建立由各方专家组成的网络,面向全市农村地区开展公共科技服务。农技推广港一端连接政府有关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一端连接区县科委及各类基层农技推广组织,连通技术输送渠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整合全市的科技、人才、信息、资金等各种资源和科技服务手段,为“三农”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1.农技推广港的主要职能

农技推广港作为公益性服务平台,主要是代表政府面向北京农村地区提供公共科技服务,主要服务职能包括以下方面:

(1)调研规划。为区县、乡镇政府提供相关专业的调研、规划咨询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咨询意见。也可为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提供发展战略和产业建设规划等服务。

(2)成果推介。联系在京院所、高校、科技企业等科研成果的所有者群体,建立网络化的科技成果数据库,同时不定期组织实用科技成果的推荐会、网上信息发布会、技术合作洽谈会等,把科技成果通过便捷的方式传递给农村用户,使科研成果与农户、企业直接面对面,让更多的科技惠及农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信息服务。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和各种媒体,建立信息资源库,收集整理农民生产、生活、文化娱乐所需求的各种信息,以网站、声讯电话、传真等各种方式对农民开放,满足郊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民对市场、品种、技术等信息资讯的迫切需要。集聚一批专业的信息服务公司和软件公司,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乡镇及村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如网站建设、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远程培训系统开发、课件制作等。

(4)科技培训。利用已有的分布在郊区各地的星火培训基地、星火培训学校及远程教育网络,面向广大农民开展科技培训。引入企业及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参与农民科技培训,根据农民生产经营需求,制订培训计划,定期举办技能和技术培训活动。通过组织实施“涌泉双百”科技富民工程(即“百名专家服务农村,百项技术富裕农民”)等形式,使专家与农民面对面讲课,手把手指导,接通科技传播最后一公里。

(5)咨询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手段,组织首都农业科技专家为农民进行在线(网络、电话)技术答疑。协调有关科技中介机构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鉴定、价值评估和市场预测。为农业企业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产品设计、企业策划以及其他咨询服务。

(6)项目设计。帮助区县农业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乡镇政府及村组织设计包装项目,编写项目申报材料,争取国家和市各种计划项目的支持。

(7)宣传交流。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产品宣传、技术推广策划等服务,帮助其策划大型的国内、国际论坛,举办技术交流活动和新产品推广推介会等。

2.农技推广港的运作方式

农技推广港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运作方式,具体可以概括为“三个对接,四个通道”等。

(1)实施三个对接。一是做大农技推广港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的对接。拓宽农技推广港与科技成果提供者的接触面,丰富农技推广港的科技资源。二是做好农技推广港与郊区县科技工作的对接。围绕区县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区县科委紧密协作,协调、引导农技推广港所联系的各种创新要素和资源进入区县,促进科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三是做实农技推广港与各类基层农技服务组织的对接。根据各类服务组织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信息、咨询、规划、培训、成果推介等多样化服务,促进其成长壮大。

(2)拓展四个通道。一是以政府农技推广部门为骨干的服务通道。农技推广港通过项目引导,拓展形成“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区县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乡镇农业开发服务中心—村农技协调员”的喇叭形技术推广服务渠道,以发挥公益型推广机构的作用;二是“区县科委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型服务通道。以区县科委为资源协调节点,与各类农村基层专业技术经济合作组织连接,把技术、信息、人才等传到各个组织中,帮助组织发展,围绕区县优势产业构建科技服务体系;三是以市、县行业协会为依托的服务通道。农产品行业协会是一个规模产业中企业、农户、科研单位以及其他产业介入者之间利益关系的主要协调者,通过它提供科技服务,是促进行业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也是科技成果传播到农村基层的有效渠道;四是拓展龙头企业支撑型推广服务通道。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利用自身技术和独特的服务方式,面向农户开展科技服务,并辐射带动农户发展。通过大力拓展这些通道,农技推广港可以畅通地将科技资源和科技服务传送到农村最基层。

3.农技推广港的工作实践

通过上述运作方式,农技推广港大力培育各类农技服务组织,推进建立大桃、肉鸡、西甜瓜、西洋参、玉米种业等京郊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科技服务示范体系,并选择通州、房山等区县开展区域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

(1)区域优势产业科技服务示范体系建设。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造传统农业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持。农技推广港通过推动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科技服务示范体系建设,致力于为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以促进产业的技术升级,提高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以大桃产业科技服务示范体系为例。平谷区是京郊果品生产第一区和享誉全国的“大桃之乡”、“中国优质桃基地区”。大桃种植面积达1.47万公顷,年总产量约1.85亿公斤,占北京市大桃总产量的50%,销售收入3.7亿元。全区共有5万户10多万农民从事大桃生产和经营。现有大桃主栽品种40多个,引选油桃、蟠桃和加工桃品种200多个,基本形成了一年中三季有鲜桃上市,果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大桃产业已成为平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支柱。

为促进平谷区大桃产业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农技推广港策划设计了以平谷区果品协会为依托,北京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等为技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推广机构为载体的大桃产业科技服务示范体系框架,为桃产业提供新品种选育与结构调整、标准化技术推广、配套农资服务、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储藏加工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形成了“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合作组织+农户”的服务模式。主要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建立完善的桃产业科技培训网络。农技推广港为平谷区引进大桃专家,形成一支专为桃生产服务的研发队伍。建立大桃技术咨询专家库,开通了专家热线。开发利用已有的远程教育培训站点、星火培训基地、科技文化大院等培训资源,设置农民欢迎的课程,满足桃农学习技术的愿望,形成多层次、多方面的科技培训体系,提高果农素质。

第二,培育一批组织化程度高、服务能力强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了大桃产业内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合作组织群,提高了平谷区大桃生产、销售、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辐射和渗透能力。依托大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广大桃产业全程技术,提高桃农生产水平和效益。通过大桃销售组织的建立,带领大桃种植户探索市场运作模式,了解大桃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规范鲜桃市场,对果品质量、价格体系、产销量等进行指导和调控,以期达到以销带产,实现订单农业和产销互助。这些合作组织在区大桃协会的统筹协调下,建立了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参与体系的建设。

第三,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参与大桃产业的深度综合开发,努力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2005年,北京市科委通过农技推广港支持北京中科前方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平谷区合作建立健康产业中试与孵化中心,该中心采取“技术中试+市场中试”的方式,上承科研机构,下接生产企业,将来自科研机构对农副产品加工的小试成果进行熟化、二次开发,并将经过中试的新技术、新产品,通过样板市场检验后,转移到企业,以降低企业引进技术的风险,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该中心以大桃、桃花及其副产品等为原料,运用生物技术等进行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首先,是大桃开发体系采用原料。包括桃果、原浆、果渣、桃叶、桃花、桃仁、桃枝等的深度开发,体现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新思路。其次,是大桃开发体系产品方案。主要包括:营养保健产品,如桃花油软胶丸、桃油双降片、桃花口服液、桃花降糖茶、桃花粉维生素组合冲剂、桃花精养颜膏、生血养颜桃晶等;休闲食品,如大桃寿糕、桃香酥脆、桃粉减肥酥、养颜桃花冻等;功能添加剂,如大桃优质膳食纤维素、桃花低温全粉、桃仁粉、桃花香精等;功能调味品,如美味桃酪、养颜桃酱、桃蓉补血膏、系列保健调味产品等;桃木工艺品,如桃枝桃花拼画、手工桃木桃枝工艺品、桃木雕刻、桃花香袋、桃花香熏油等旅游工艺品,桃木剑、桃木梳、桃木杖、桃木符、桃木扇等吉祥物。该中心有效地缩短了科研成果与产业化之间的距离,解决了科研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

第四,开展科技成果推介。围绕提高平谷大桃品质,增强大桃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持续增收。2006年4月,农技推广港专门举办了“新型生物肥料系列成果推介会”,把北京市科委近年来支持的“北京生物肥料研发联盟”开发的系列成果推广应用到大桃生产中。该联盟组织生物肥料企业研发了平谷大桃专用生物肥料,并在平谷区大华山镇后北宫村建设了3公顷多标准化高质、高产、高效的绿色大桃种植示范基地。示范区的农民通过施用新型生物肥料,不仅改善了大桃的营养结构,提升了品质和口味,还切实提高了农民收益。以前,普通大桃的价格每公斤只有2-4元,通过施用有机肥料,现在生产出的有机大桃每公斤价格在6-16元之间。在推广服务中,联盟为农户提供了傻瓜式的“农技套餐”,将配套的植保、栽培管理、修剪、测土配方、培肥地力等实用技术进行整合,使农户更容易接受。

同时,联盟还将示范基地的优质绿色大桃及其品牌推向市场,以质量赢得市场。推介会通过农技推广港搭建一个成果转化推广的舞台,为用户分析示范新成果的使用前景,并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保障,使这些成果在更广的范围得到应用,使科技成果更好地惠及农民。

实践证明,农技推广港把培育优势产业科技服务示范体系作为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切入点,将各类组织以产业为纽带整合在一起,加强各类组织间的协作,为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服务创造了良好环境。与此同时,通过内引外联,农技推广港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市区优势科技资源向郊区农村转移,为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区域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试点。京郊区县发展都市型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及各项社会事业都需要一个功能完善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农技推广港选择基础较好、具有特色的房山、通州两个区,率先开展区域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试点。

以房山区“产业引领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试点为例。房山区是京郊农业大区,近年来,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磨盘柿、食用菌、豆类、休闲观光、奶牛、干果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随着这些特色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各类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如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格瑞拓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鸿顺鸭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红小豆产销协会、神州绿普果菜产销合作社、长阳奶牛养殖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而区种植业服务中心、区林果服务中心等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则发挥了指导和服务功能。各类服务组织围绕着主导产业的整个链条,采取“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合作社(协会)+农户”,“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作社(协会)+农户”等多种科技服务形式,从而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支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雏形。

2005年,在农技推广港的支持下,房山区结合区域特点,围绕食用菌、山区干果、豆类、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以项目为支撑,重点建设“产业引领型”农技推广体系。这是一项区域示范性工作,是在坚持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原则下,围绕农业生产全过程,引导各类服务组织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上提供科技服务,满足产业发展对科技服务的需求。

“产业引领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使公益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各类服务主体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各尽其职、共同发展,形成农技推广良好发展态势。

政府公益性推广服务机构在推进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区种植业服务中心经过充分调研、精心策划,于2005年启动了“百村百名农业协调员”工程。中心结合特色优势产业的需要,在100个村中选拔100名科技能人,组建农业协调员队伍,成立农业协调员协会。以农业协调员为载体,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开展农民培训;协调农业订单并销售农产品;收集、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协调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协助种植业中心进行农业资源调查和生产数据统计;宣传国家关于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业协调员拓展了农技推广的覆盖范围,直接接触和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使科技服务有的放矢,更加切合农村实际。农业协调员延伸了公益型推广机构在基层工作的触角,培育了一批扎根农村的农业技术服务队伍。此外,该中心还着力打造公共基础信息服务网络,即建立一个适合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的信息平台,为农户及其合作组织提供技术、市场等信息服务。

以合作社(协会)为主体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主要是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满足广大农户多样化、小规模的科技服务需求,组织农户学习技术,给农户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如房山区琉璃河镇宏利肉鸭养殖合作社,是成立于1999年的会员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近200户,辐射带动本地及周边11个乡镇共30多个村的农户从事肉鸭养殖。合作社负责培训养殖户,并义务为养殖户提供包括供雏、供料、技术、防疫、出栏、运输、销售、结算在内的相关配套服务,带动了农民科学养殖和增收致富。

涉农企业则通过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创新,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开拓市场,带动农民增收。如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豆类产业研发、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公司自己有30多公顷标准化示范基地,与房山区及周边地区两万多农户签订了4000多公顷红小豆种植订单,农民完全按照公司制定的标准化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统一供种、统一提供有机肥、统一提供生物农药、统一提供播种机械、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收购检测”。公司每年还投资30万元培训农民,技术员根据农时巡回指导。在该企业带动下,房山区红小豆产业已经成为北京市涉及土地面积最大、带动农户最多、农民增收显著的优势产业之一。

房山区“产业引领型”科技服务体系的本质是围绕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利用政府资源来引导整合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科技服务资源,发挥各类主体在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形成围绕产业链的完整服务链,从而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链上多个环节之间的互相协调,降低了产业协作中的交易成本,提高了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实践证明,农技推广港是新时期政府转变职能、创新科技工作管理方式的有效探索,是凝聚和整合农技推广资源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北京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创新举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