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组织危机感对战略选择的效应模式和机制

组织危机感对战略选择的效应模式和机制

时间:2022-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问卷研究分析了企业高管的组织危机感对战略选择的影响模式。采用学生样本可有效控制背景、经历、年龄等变量干扰,更好地检验研究假设,许多战略选择的实验研究也是采用学生样本。参加实验的有效人数为119名,平均年龄27.83岁,平均工龄5.22年

问卷研究分析了企业高管的组织危机感对战略选择的影响模式。但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一方面,虽然运用方法设计和理论设计尽量排除了干扰变量以保证研究效度,但仍然可能由于忽视了重要的干扰因素而减弱结论的可信性;另一方面,问卷研究难以揭示组织危机感影响战略行为的内在机制。为了进一步清晰地揭示组织危机感对战略选择的效应模式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实验方法进行了研究。

此外,从行为决策与选择的角度,正如前文所论述的,以往情境框架效应研究存在以下局限:①假定威胁和机会之间是绝对的二分;②仅分析了确定情境信息对模糊情境解释的影响;③采用的情境与决策情景不存在任务关联。本研究将在扩展组织危机感概念结构的基础上,探讨高度任务关联的确定和不确定情境的情境框架效应,试图回答以下问题:①在控制干扰变量情况下,组织危机感对战略选择有没有影响?②组织危机感对战略选择有何效应模式?③组织危机感对战略选择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

按照组织危机的情境观点,组织危机对企业高管而言是一种决策情境。问卷研究已证明,企业高管在威胁组织目标实现的情境下采取的行为策略(即组织转型策略选择)受到了情境认知(即组织危机感)的影响。本研究将基于情境与行为选择的相关理论分析这种影响效应模式和机制。

Highhouse等(1996)认为情境信息可起到两种功能:①作为解释框架,将导致同化效应;②作为参考框架,将导致对比效应。两种功能都存在理论支持:解释框架效应受到社会认知研究的支持,而参考框架则受到社会判断研究的支持。

以往研究认为,情境信息到底起何种功能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已经探明的有:①情境—靶子类似性,指刺激所属类型的接近性。当情境和靶子问题属于相同类型时,情境将被视作参照框架,导致对比效应;而当情境与靶子问题分属不同类型时,情境将被视作解释框架,导致同化效应。相对于对象属于不同类型,对象属于同一类型时更可能导致比较过程(Kahneman和Miller,1986)。Stapel和Koomen(1998)和Stapel、Koomen和Van der Pligt(1997)等证实了情境—靶子相似性在对比效应产生中的重要性。②独特性(Distinctness),被作为比较标准的情境需要具备独特性,不能提供不同知觉的刺激不会被作为个人的比较标准。独特信息包含清晰的目标边界,而抽象的信息则不太容易被用作清晰和特定的锚定点。③尺度关联性(dimensional relevance)。情境刺激对后续情景刺激的影响条件是前一个情境刺激影响了后一个情境刺激判断的尺度,比如有关大小、颜色和重量的情境刺激将影响靶子刺激中大小、颜色和重量的判断。Stapel和Winkielman(1998)认为情境作为参考框架导致对比效应的三个必要条件是情境—靶子类似性、独特性和尺度关联性,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将不太可能作为决策的参考框架。

本研究认为决策者对危机的威胁—机会之间的转化度理解也是决定情境是被作为解释框架还是参考框架的重要影响因素。延续前面的研究,本研究将转化度称作转机识别(考虑到可控度难以在实验中有效模拟,因此未纳入研究)。根据研究一,转机识别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威胁和机会的复合性,即同时包含着威胁和机会的程度,两者并非互斥的;二是威胁向机会转化的“转机”程度和机会向威胁转化的“转危”程度。转机识别反映企业高管对威胁—机会之间矛盾对立与统一关系的认识,这种矛盾统一关系的认识反映了威胁和机会本身的不稳定性,说明情境的目标边界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根据社会判断研究的观点,不稳定、不清晰的信息难以作为决策线索进行参照比较,使得情境难以作为参照框架,更可能作为解释框架影响决策判断,引起同化效应。而低转化(不可转)的威胁和机会判断反映了情境的独特性,存在清晰的目标边界,因此可以作为决策者的参考框架,从而引起对比效应。因此,本研究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9:组织危机感中的转机识别维度影响了威胁识别维度对战略选择的影响效应模式;

假设9a:高转机识别条件下,威胁识别导致同化效应;

假设9b:低转机识别条件下,威胁识别导致对比效应。

当威胁情境导致对比效应时,决策者将倾向于将靶子情景判定为机会,从而采纳冒险方案;当威胁情境导致同化效应时,决策者将倾向将靶子情景判定为威胁,从而采纳保守方案;当机会情境导致对比效应时,决策者将倾向将靶子情景判定为威胁,从而采纳保守方案;当机会情境导致同化效应时,决策者将倾向将靶子情景判定为机会,从而采纳冒险方案。基于此,本研究推理出如下假设。

假设10a:高转机识别和高威胁识别的决策者倾向保守;

假设10b:低转机识别和高威胁识别的决策者倾向冒险;

假设10c:高转机识别和高机会评价的决策者倾向冒险;

假设10d:低转机识别和高机会评价的决策者倾向保守。

假设9和假设10可用图5.2概括。

图5.2 实验研究的研究框架图

根据以往研究,决策者并不是完全根据决策任务情景提供的损益度及其概率信息来进行决策的,而是寻找决策的社会线索,依据社会线索对信息形成理解后作出选择。据此,决策者对决策选项信息的理解直接影响了决策结果,对情境中的组织危机感则是通过影响决策者决策选项信息的理解间接地影响决策结果,决策者对决策选项信息的理解在情境框架效应中起到中介作用。因此,本研究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11:组织危机感通过影响决策者对决策选项的评价间接影响战略选择。

关于决策过程的研究一般采用情景案例加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张文慧、张志学和刘雪峰,2005),有关框架效应的研究也是如此,目前为止,有关情境框架效应的研究全部是通过这种方法进行的。本研究延续了这一方法,通过设计情境案例配合问卷调查检验理论假设。

实验样本为某高校MBA学员。采用学生样本可有效控制背景、经历、年龄等变量干扰,更好地检验研究假设(张文慧、张志学和刘雪峰,2005),许多战略选择的实验研究也是采用学生样本。参加实验的有效人数为119名,平均年龄27.83岁,平均工龄5.22年,其中男性68名(57.14%),女性50名(42.86%)。中层以上管理者96名(80.67%),其中51名为男性(53.13%),45名为女性(46.88%)。

实验设计参照Stapel和Koomen(1998)发表在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杂志上的情境框架效应研究报告。按照组间设计,将被试分成3组:机会组(n=30)、威胁组(n=30)和危机组(n=59)。设计了2种确定情境(机会情境和威胁情境)刺激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1种危机情境刺激材料,危机情境的机会和威胁转化度很高。情境刺激材料由Highhouse等(1996)设计的原始情境改编。通过刺激材料控制决策者的危机感水平。靶子情景根据措辞框架效应的相关研究改编,为控制语义框架的影响,按照损失框架和收益框架两种框架对备选选项进行了描述。3种情境刺激材料和靶子情景材料列举如下。

机会情境:假设你是一家医药企业的负责人。你们在参与A地区大型药品招标的竞标,预期你们竞标成功的可能性很高。A地区在某药物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竞标成功意味着你们将成为A地区该药物的唯一供应商,这将保证你们未来几年对这一重要市场的持续占有,并大大巩固你们在该药物细分行业内的地位。

威胁情境:假设你是一家医药企业的负责人。你们在参与A地区大型药品招标的竞标,预期你们竞标失败的可能性很高。A地区在某药物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竞标失败意味着你们会失去成为A地区该药物的唯一供应商地位,未来几年你们将会完全失去这一重要市场,并严重危及你们在该药物细分行业内的地位。

危机情境:假设你是一家医药企业的负责人。你在参与A地区大型药品招标的竞标,你们大概很有可能竞标成功,也很有可能竞标失败,最终的结果很难预料。A地区在某药物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如果竞标成功,意味着你们将成为A地区该药物的唯一供应商,这将保证你们未来几年对这一重要市场的持续占有,并大大巩固你们在该药物细分行业内的地位;如果竞标失败,意味着你们失去成为A地区该药物的唯一供应商地位,未来几年你们将会完全失去这一重要市场,并将严重危及你们在该药物细分行业内的地位。

靶子情景:在竞标结果出来之前,你需要对有关引进新药的方案立即进行决断。

方案a:引进新药,新药有一半的可能获得市场成功,从而开辟新业务,获取相当于原有业务利润2倍的利益(若原有业务年利润为1000万,则新药市场成功后公司年利润将增加2000万);新药有一半的可能导致市场失败,并会拖累原有业务,导致相当于原有业务利润2倍的损失(若原有业务年利润为1000万,则新药市场失败后公司年损失将达到2000万);

方案b:不引进新药,获得原有业务利润。

实验以纸笔材料进行,首页用空白面覆盖,每页包含一个处理,在班级课程开始后发给被试,主试宣读指导语,确认被试掌握实验程序和要求后,要求独立作答,完成后回收。每组先阅读情境信息,然后完成靶子情景的决策任务。具体操作流程如图5.3所示。

图5.3 实验程序图

威胁识别和机会评价量表摘选自Highhouse和Yüce(1996)、Jackson和Dunton(1988),各包括3个测量问项。其中,机会评价是对靶子情景所提供的方案a的评价,量表采用8点量表。转机识别也采用3个测量问项,根据其含义设计,包括“您认为上述情境的威胁和机会的双重性”、“您认为将威胁—机会之间的转化度”、“您认为威胁或机会的绝对性(反向计分)”。战略选择指在风险项与确定项之间的抉择。“0”代表选择“确定项”,“1”代表选择“风险项”,直接来自被试的选择结果。在进行数据分析前,将反向计分进行了转化。

首先检查了机会情境、威胁情境和危机情境三种操作的有效性。威胁识别的a系数为0.95,转机识别的a系数为0.91,机会评价的a系数为0.72。方差分析表明:机会情境的威胁识别均值(2.49)显著小于威胁情境的威胁识别均值(6.08),f(1,58)=592.44,p<0.001;危机情境(高转机情境)的转机识别均值(5.50)显著大于威胁情境和机会情境(低转机情境)的转机识别均值(2.49),f(1,117)=1140.81,p<0.001。说明三种情境操作有效。

1.组织危机感对战略选择的效应模式分析

按照被试对危机情境的威胁识别结果,将危机情境组被试分成了低威胁组(n=24)和高威胁组(n=35),与机会情境组和威胁情境组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如表5.18所示。

分析结果显示:①机会情境组和②低威胁组对情境的威胁识别显著低于③高威胁组和④威胁情境组;①机会情境组和④威胁情境组对情境的转机识别显著低于③高威胁组和②低威胁组;①机会情境组和③高威胁组对靶子情景中风险方案A的机会评价显著低于②低威胁组和④威胁情境组。

表5.18 危机评价的方差分析结果

注:括号内数字为标准差。

图5.4清楚地表述了上述结果:①在机会情境下,被试对情境的威胁识别较低(威胁识别均值=2.98),他们倾向将靶子情景中的风险方案视为威胁(机会评价均值=3.31),而在威胁情境下,被试对情境的威胁识别较低(威胁识别均值=6.57),他们倾向将风险方案视为机会(机会评价均值=4.22),说明两种情境成为决策者的参照框架,用以判断靶子情景,导致了对比效应;②在危机情境下,将危机情境视为机会(威胁识别均值=2.69)的被试倾向将风险方案也视为机会(机会评价均值=4.39),将危机情境视为威胁(威胁识别均值=6.25)的被试倾向将风险方案视为威胁(机会评价均值=3.43),说明此时情境被用作解释框架,用来理解靶子情景,导致了同化效应。假设9、假设9a和假设9b得到支持。

图5.4 对比效应和同化效应图

三种情境刺激下被试的战略选择比较分析结果参见表5.19。卡方检验表明,三种情境下的战略选择存在显著差异:在机会情境下,被试选择确定方案的比例更高(76.7%),说明被试倾向于保守;在威胁情境下,被试选择风险方案的比例更高(56.7%),说明被试倾向于冒险;在危机情境下,被试选择确定方案的比例更高(61.0%),说明被试倾向于保守。假设10b和假设10d得到支持。

表5.19 不同情境下被试战略选择百分比、频次与卡方检验

危机情境下的低威胁组和高威胁组的战略选择比较分析结果如表5.20所示。卡方检验表明,低威胁组和高威胁组的战略选择存在显著差异:低威胁组被试选择风险方案的比例(70.8%)高于选择确定方案比例(29.2%),表现出冒险倾向;高威胁组被试选择风险方案的比例(17.1%)低于选择确定方案比例(82.9%),表现出保守倾向。假设10a和假设10c得到支持。

表5.20 组织危机感与被试选择

2.组织危机感对战略选择的效应机制分析

为了检验情境框架效应机制,先对情境的威胁识别、转机识别和靶子情景风险方案的机会评价以及战略选择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见表5.21。从结果看,风险方案的机会评价与风险方案的选择高度相关,由于实验控制的原因,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不显著。

表5.21 危机评价与战略选择描述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

接着对实验中情境评价与战略选择等各变量间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目的是:①检验情境评价对靶子情景风险选项机会评价的影响效应;②检验情境评价对靶子情景战略选择的效应机制,即情境是否是通过靶子情景风险选项机会评价的中介间接地影响战略选择。

首先对靶子情景风险选项机会评价进行了回归分析。采用SPSS中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第一步将情境威胁识别纳入回归分析,第二步将威胁识别、转机识别纳入回归分析,第三步将威胁识别×转机识别交互项纳入回归分析。

对风险方案机会评价的回归分析结果参见表5.22。从分析结果看,在第一步回归分析中,威胁识别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回归方程不显著;在第二步回归分析中,威胁识别和转机识别的回归系数都不显著,回归方程不显著;在第三步回归分析中,威胁识别和转机识别的回归系数都不显著,威胁识别×转机识别(β=-0.65,p<0.001)的回归系数显著,威胁识别和转机识别的交互效应显著,引起R2变化42%。

表5.22 风险方案机会评价的逐步分析结果

接着对战略选择进行了回归分析。由于战略选择是二分变量(选择风险项方案A=1,选择确定项方案B=0),因此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中的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第一步将情境威胁识别和转机识别纳入回归分析,第二步将威胁识别×转机识别交互项纳入回归分析,第三步将风险项机会评价纳入回归分析。

对战略选择的回归分析结果参见表5.23,报告了Chi-square、-2 Log likelihood、Cox&Snell R2 和Nagelkerke R2。Chi-square是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零假设为方程对数据拟合良好,显著性大于0.05说明不足以拒绝零假设;-2 Log likelihood越大,说明拟合度越不理想;Cox & Snell R2 和Nagelkerke R2的值越大说明拟合越理想。

表5.23 战略选择的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从分析结果看,在第一步回归分析中,威胁识别和转机识别的回归系数不显著,Chi-square显著性小于0.05,说明回归方程不显著;在第二步回归分析中,威胁识别(β=2.00,p<0.001)、转机识别(β=2.30,p<0.001)和威胁识别×转机识别(β=-0.50,p <0.001)的回归系数都显著,Chi-square、-2 Log likelihood、Cox & Snell R2 和Nagelkerke R2等拟合指标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在第三步回归分析中,威胁识别、转机识别和威胁识别×转机识别的回归系数由显著变为不显著,风险项机会评价(β=5.02,p <0.001)的回归系数显著,Chi-square、-2 Log likelihood、Cox & Snell R2 和Nagelkerke R2等拟合指标说明回归方程显著。说明被试对风险项的机会评价是情境与战略选择之间的完全中介。假设11得到验证。

本研究将在扩展组织危机感概念结构的基础上,探讨高度任务关联的确定和不确定情境的情境框架效应,回答了以下问题:①组织危机感对战略选择有没有影响?②组织危机感对战略选择存在什么样的效应模式?③组织危机感对战略选择的效应机制是怎样的?

研究假设验证情况可参见表5.24和图5.5。对上述三个问题作简要回答如下:①组织危机感对战略选择有重要影响;②组织危机感对战略选择存在两种效应模式:对比效应或同化效应,起到哪种效应取决于组织危机感的转机识别水平;③组织危机感通过影响决策者对决策选项的理解来影响战略选择。

表5.24 实验研究研究假设验证情况总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