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技产业园区运营与管理

科技产业园区运营与管理

时间:2022-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科技迅猛发展,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高技术成果的应用与商业化,形成了高技术产业。“硅谷”科技工业园问世之后,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引起世人瞩目。1985年科委专题召开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座谈会。1992年以后,国务院又批准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使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数达到了54家。

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科技迅猛发展,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高技术成果的应用与商业化,形成了高技术产业。具有产业集聚效应的高技术产业园区即科技园区也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

“硅谷”科技工业园问世之后,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引起世人瞩目。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开始建设类似的园区,但名称上五花八门,如Science Park、Research Park、Hi-tech Park、Research & Technology Park、Research Triangle等等,国内也有科学城、科学园、科技工业园、高技术产业园等多种称谓。在我国比较通用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字面上看,科学城、科学园应该侧重研发,科技工业园、高技术产业园侧重高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园区似乎可以两者兼顾,但实际上,多数情况下并没有严格的划分,比如斯坦福工业园有时也被称为斯坦福科学园。

科技园区和科技工业园在概念使用上基本没有差别。国际科技园区协会(IASP)对科技园区的定义是:“科技园区是由专家组成的管理机构,其宗旨是鼓励相关的企业及科技机构通过文化创新及竞争机制创造社会财富。”为实现这些目标,科技园区刺激及组织大学、研发机构、企业和市场之间知识和技术的流动,它通过孵化及结蚕吐丝的过程帮助以创新为背景的企业的创立及发展,同时提供其他的高素质的场所及设备等增值服务。

(1)有一所以上的名牌大学或者科研机构为依托。如美国“硅谷”依托斯坦福大学、德国海德堡科学园依托海德堡大学和欧洲生物研究所、英国剑桥工业园区依托剑桥大学、中关村依托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

(2)有一片具有必要基础设施的园区场地。比如法国索非亚安第波利斯科学园区占地2300公顷,园区己建成180万平方米的建筑,其中102万平方米已租赁或出售,包括8个宾馆、5个学生公寓等。除了商业和科研用房,区内还建有高尔夫球场、30个网球场、2个体操中心、1个健身中心以及6000多平方米的购物、服务中心等。

(3)有一个好的园区规划。主要包括园区战略目标与功能定位,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内部功能分区、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规划等。

(4)有一批科技创业人才。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本,所有成功的科技园区都是人才的聚集区。科技园区通过为创业型人才提供各种便利与服务,帮助他们走上成功的创业之路。

(5)有一批高技术企业,其产品以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为特征。以美国“硅谷”为例,园区内有谷歌雅虎、惠普、英特尔、太阳微、思科、甲骨文、安捷伦、苹果等著名高科技企业,占领着全球IT产业的上游。

(6)园区内有一个新型、高效、精干的管理机构和咨询、服务机构。不同科技园区管理模式不同,管理机构的设置也各异,多数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咨询与服务机构也是科技园区必备的机构。

(7)有一个以上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孵化器对于园区内高科技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渐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8)与园区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并对其有促进作用。科技园区具有集聚和扩散经济的效应,一个成功的科技园区往往能带动周边乃至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印度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园区班加罗尔,成功带动了印度南部马德拉斯、海得拉巴“金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

(9)不破坏周围环境,相反带动周围环境质量提高。科技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资源的消耗相对较少,同时为了吸引人才的聚集,需要构建和谐的生态和人文环境,因此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10)具备必要的资金包括建设基础设施和进行高科技项目风险投资的资金。各国政府一般都对科技园区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而风险资本对于哺育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健康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1. 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背景与历程

1)孕育阶段(1983—1985年)

1984年,中科院的科学家赵文彦等提出“充分开发中关村地区智力资源,发展高技术密集区”的设想,经济学家宦乡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并作了较为详实的论述。1984年6月,国务院批转《新技术革命与我国对策研究的汇报提纲》中,以及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都提出要在全国选择若干智力资源密集区,采取特殊政策,逐步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5年科委专题召开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座谈会。

2)起步阶段(1985—1991年)

我国大陆第一个高技术科技园区——深圳科技工业园于1985年7月诞生;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1988年10月,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创立;同年,沈阳南湖科技开发区开始建设。这几个是我国最早建立起来的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区。

1988年8月,经我国政府批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开始组织实施火炬计划。建设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了对科技园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推动了科技园区未来的蓬勃发展。

3)发展阶段(1991年至今)

1991年,国务院批准全国27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给予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为其未来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政策环境。1992年以后,国务院又批准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使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数达到了54家。国内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建设了各种类型的一批科技园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包括占地和税收流失问题,这些问题开始引起重视。在2003年到2004年的清理整顿中,全国的开发区数量由6866个减少到2053个,规划面积由3.86万平方公里压缩到1.37万平方公里。这有助于避免和减少科技园区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促进地方科技园区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目前我国科技园区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世界上也占有了一定的地位,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诞生出了一批较为成功的科技园区,例如北京中关村、上海漕河泾等。科技园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越出单纯的外向型工业区的狭小天地,与国际、国内经济日益交融,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开始发挥更大作用。

2. 国内大学科技园区整体发展状况

2000年,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制定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试行办法,同年成立了中国大学科技园协会和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指导委员会。根据出台的管理办法,教育部和科技部组织专家对一批大学科技园进行了认真的考核评估。2001年5月科技部、教育部决定首批认定清华大学等22个大学科技园为“国家大学科技园”。2002年4月,科技部、教育部为又进行了第二批大学科技园的评审,批准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等21家大学科技园。

我国科技园区正在经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国家级科技园区科技和经济稳定发展;地方开发区数量大大压缩,走上规范化发展的轨道:大学科技园依托大学的科研实力,不断探索中国的“产——学——研”科技园区发展道路;民营科技园区顺应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于我国以大学为主导的科技园行政化色彩明显,效果不佳,反观以企业为主导、与大学或科研院所结合较好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则发展较好,值得推广,如漕河泾高科技产业园等。

1. 国外高新技术园区管理体制的经验借鉴

国外比较成熟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部分随着自身的高度市场化程度,将开发与管理也转换为采用商业化模式,在行政管理体制中引入企业管理机制。

这种商业化管理模式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管理机构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明确行政管理职能的范围,管理职能重点集中在加强园区市场环境经营与发展上,对企业的直接干预不多。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机构把管理程序一一制度化与透明化,有利于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稳定发展,规划长线以及巨额的投资项目。

另外,这种商业化的管理模式使管理权利与利益风险挂钩,使责、权、利三者有效统一起来,既有利于各方作用的充分发挥,也便于各方利益的协调。

第一是法定管理机构必须具有权威性。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般直接由中央政府通过法定授权,成立一个直接对中央政府负责的管理机构,形成一元化的决策机制。第二是以市场为导向转变行政管理职能。第三是从地区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管理体制模式。

2. 国内高新技术园区管理体制的经验借鉴

第一种类型为管委会一级管理体制。国内大部分功能比较单一的中小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采取这种管理结构。有的采取的是管委会加开发公司管理体制模式。

第二种类型为决策和经营两级管理体制。国内的许多“一区多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适用这种管理体制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一个负责总体政策和规划的决策管理机构,下属的各园区则设有具体的管理和经营机构。

第三种类型为三级管理体制,即采取决策、管理和经营服务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模式也适用于分散的“一区多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增加了领导层的权威性,便于统一协调和规划。这类型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管理机构收入功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财税收入功能的,即高新区管理机构作为一级管理和服务部门,可获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的税收分成,用来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另一类是没有财税收入功能的。

建立综合服务平台,下设多个分中心(见图10-1)。

图10-1 科技产业园服务中心组织机构

1. 科技产业园组织机构

一般包括办公室、企业发展部、招商部、人事部、财务部、园区事业部、园区技术部等(见图10-2)。

图10-2 科技产业园组织机构

2. 科技产业园管理思路

(1)实行“两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管委会办公室、财务部、人事部与集团公司领导集体办公室、财务部、人事部为一套人马。

(2)按照“两培植”(培植龙头产业、培植支柱产业)。“四引进”(引进技术、引进资金、引进管理、引进机制)的思路,尽快实现科技产业园的产业化目标。

(3)按照“四跨”(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跨国)。“三高两低”(高技术、高效益、高附加值、低成本、低投入)的思路,迅速形成一定规模;实现区域发展目标。

(4)对入驻企业的限制。入驻企业必须按规定缴纳入园保证金,以保证投资计划的实施。

(5)经专家评测小组鉴定为具有极好发展前景而非一般发展前景的产品或项目,且又有资金困难企业,公司方考虑对其实行参股或控股。

(6)园区内严格按照市场机制运作,尊重一切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做到跨所有制运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