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营与管理

运营与管理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本身是一个自发形成的产业,而在我国却变成了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产业运动。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知识产权三项内容。通过市场化运作谋求发展,从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就业机会,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活动。

它改变了以往公司吸引人的模式,改由创造力的人吸引公司,公司将会搬到有创造力的人乐意居住的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将按照此规律集聚。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通常位于市区,由老工业基地改造而来,在不改变原用地性质的状态下,开发建设成以创意产业为主体的新型产业综合体,如上海的1933等。

文化创意产业本身是一个自发形成的产业,而在我国却变成了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产业运动。随着本轮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红利期”的行将结束,文化创意产业到底走过了什么?又将何去何从?如何将“输血机制”转换为“造血功能”?这是特别值得我们加以反思的。文化创意产业在高速发展下存在的问题有:①市场过剩与短缺并存;②产品制作胜于内容;③产业发展倾向硬质化;④盲目开发文化创意资源制造产业泡沫。

1.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知识产权三项内容。

世界各国在规划和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因侧重点、落脚点、开展的范围、发展的路径不同,对“文化产业”的概念理解不同,使用了譬如“版权产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内容产业”等不同的称谓

(1)版权产业。一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二是有产业金融支持;三是重视应用文化产业理论的研究和文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2)创意产业。1998年,英国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具体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品与古董市场、工艺、设计、流行设计与时尚、电影及录像带、休闲软件与游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及计算机服务、广播电视等行业。为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英国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包括: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创意产业的出口政策与做法、创意产业教育培训、创意产业个人扶持及创意生活提倡。同时,政府为企业和个人搭建资金支持和服务平台,积极支持那些有创新能力的个人或业者,为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英国专利局制定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并设立了一个独立的知识产权网站,提供使用者和创作者关于版权、商标、专利及设计等信息,促进资讯的自由流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也使用这一概念。

(3)内容产业。在日本、韩国、芬兰等国家,文化创意产业被称为“内容产业”,既包含了原有模拟时代的文化形式,也包含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采用数字技术的各种文化产品,更着眼于应用最新的科技、开发最新表现手段的新领域。内容产业主体由从事销售、出版、发行、播放、信息传输等流通业务的传媒企业以及负责制作创意内容的制作公司、创作者组成。文化创意企业都有各自的发展规划、独立的市场及营销体系,特别是强烈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市场化运作谋求发展,从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4)文化产业。2012年我国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及相关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统计范围包括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等十个方面。

国外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和界定更多地体现了各国各自的战略思考和政策导向,但无一例外都将“创造力”和“知识产权”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都将“内容”和“人才”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立足的根本,因为这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本源

2.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1)高知识性。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如电影、电视等产品的创作是通过与光电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媒等相结合而完成的。

(2)高附加值。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创意产品价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

(3)强融合性。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它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其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文化创意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3. 文化创意产业包含的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含: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文化用品、设备、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九大行业。

4.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要建造模式

(1)“推土机”式。即完全褪去历史痕迹,建立新的城市功能。这种推土机式的改造,是过去几十年里最常见的改建方式,它彻底摆脱了旧有格局的束缚,激活新生的创意能量。但是这种方式适合在大型商务聚集区、金融区推行,比如上海陆家嘴、北京金融街,不能一概简单照搬。

(2)“整旧如旧”式。即保留原有的区域特色,保护性地修缮翻新。比如上海的文庙老街,完全保留了旧日的建筑风貌,老城的喧闹格局让人仿佛感受到昔日的海派风情;上海新天地对该地区进行保护性开发,保留了代表上海市民阶层文化的石库门建筑,改造成为国际化水平的餐饮、商业、娱乐、文化休闲步行街。

(3)“旧瓶装新酒”式。即在旧壳里放入全新的内容,往往出现在较为发达的城市。由于开发过程中土地供给有限,房子无法拆迁,在传统历史文化基础上,加入新的创意元素进行改造,使旧区重生。如上海泰康路的田子坊,完全在旧石库门建筑格局中,开发出各式创意小店、设计工作室、艺术画廊。

(4)“就旧建新”式。即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质,建造与其人文内蕴相匹配的新建筑。比如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苏州古城的历史风貌,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风格,整个建筑与古城风貌、城市肌理相融合。行走在博物馆内,令人有在苏州园林般的移步怡情之美。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就是在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域中,由众多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文化创意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建立起来的,并在一定区域集聚而成的产业组织,它包括了文化创意产业链上的所有上、下游企业。

1.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基本条件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消费需求、生产资源、支撑产业和环境因素四个方面。

1)消费需求

公众对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有效需求能够不断刺激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创意服务的有效供给,进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萌芽和成长的阶段,因此产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巨大。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居民闲暇时间的大大增加等都成为扩大文化创意市场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

2)生产资源

(1)文化资源:文化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历史性和民族性。各地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文化产品开发并促进某些特定文化创意产业的自发形成提供了潜在的可能。

(2)人才资源: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的特性,要求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与提供者首先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同时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实现又要求能适应多种产业融合需求的文化资本营运人才。

(3)资本资源:资本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具有活力和穿透力的因素,它总是为利润所驱使,流向最能盈利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是现代经济各部门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产业之一,不断吸引着资本的流人。在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相互作用下,拥有完善融资渠道和资金充裕的地区更能吸引文化创意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

(4)设施资源:文化创意的形成往往需要轻松的氛围、经常性的沟通、相互激发的灵感,因此良好的工作和沟通环境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尤为重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提供便利的交通、舒适的工作环境、轻松自由的交流场所,也包括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剧场等成为激发当地文化需求的有效手段。

3)支撑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相关辅助产业群的强大支撑。当前,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和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发展的手段和载体,促进了文化创意新理念、新技术、新运作方式、新经营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催化剂。

4)环境因素

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的发展过程中,环境特别是良好的投资软环境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稳定吸引投资的一系列优惠措施、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以及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等方面,特别是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运转有效的市场环境对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也非常重要。集群所在地应有与主导产业和产品相关的要素供给、产品销售的环境,使本地成为国内较主要的专业产品流通中心,不但发挥出流通与生产相互促进的作用,而且保障本地产业能够获得最前沿的专业信息,受到最新潮流的推动,保持产业的领先地位。

2.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分类

文化背景不同,地理区位有别,政府作用各异,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类型也有所不同。一般认为,按形成原因、集群结构、产业关联方式等可以将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不同集群类型。总的来看,一般分类包括以下四种:

1)文化趋同型集群

文化趋同型集群是指创意产业的集群源于共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或制度环境,这不但使集群内的企业成员具有较强的归属感,而且使彼此之间有较好的信任关系,易于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及产品的创作和交易。文化趋同是产业集群形成和稳定发展的粘合剂,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尤其如此。

纽约SOHO艺术创意集群的发展就属于文化趋同型。纽约SOHO艺术聚集区原址是大量残破不堪的空置厂房。20世纪60年代末,一些艺术家和雕塑家利用这里廉价的房租,把空置的厂房变成艺术工作室。相同或相近的当代艺术趣味和美学审视方向使这里的艺术家逐渐呈群落发展态势,艺术聚集区逐渐发展而成。这里诞生了许多美国当代艺术大师。鼎盛时期,在这块面积人口不到纽约1%的地方,居住着占纽约全部当代艺术家群体的30%左右。

2)区位因素型集群

区位因素型集群是指创意产业的集聚源于特定的地理区位,或靠近特殊的创意群体,或靠近目标消费群体,或靠近交易市场,这种特定的地理区位促进了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百老汇戏剧创意集群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岛中心地带,38个营利性的剧场集中在纽约五大道至七大道、第四十二街至四十七街的繁华商业区内,周边还分布着120多家非营利剧院。由于地处纽约最繁华的闹市区域,创意戏剧的发展拥有广阔的市场。该地区聚集着众多的剧作家和各类艺术家,有千余家专业公司提供各种配套服务,分工明确、结构严密,每年专为到百老汇看演出而来纽约的人数有500万人,各种消费额达到18亿美元。

3)垂直关联型集群

垂直关联型产业集群是指在多层次产业集群中,上、下游企业间存在着原材料供应、成品或半成品生产和成品销售的投入产出联系的复合型产业群体。这种类型在创意产业中的影视行业尤为常见。

例如,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的入驻将带动几千家上、下游企业如电视制作、广告代理、出版、印刷、广告、动漫、网游等相关文化产业公司纷纷迁往北京CBD功能区或其周边地带,从而带动节目制作、大型活动策划、广告传媒、教育培训、影视经纪人等各类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以影视、传媒服务为主要特色、庞大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该区域以中央电视台为核心,在其周围形成许多与核心企业上、下游相关联的配套企业集群,沿着价值链上、下游以及水平方向多方面展开合作关系。

4)水平关联型集群

水平关联型产业集群实质上是同一产业群体,这种产业群体的最大特点就是集群企业生产或经营的产品大致相同,面对共同的市场和用户,企业仅以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来避免同质竞争。

从产业关联方式来看,百老汇戏剧创意集群也属于水平关联型。158家剧院集中分布,剧作家、艺术家比邻而居。又如东京动漫产业集群,至2006年,日本的卡通制作公司约有739家,其中83%以上集中在日本东京都,特别是JR中央线、西武新宿线及西武池袋线等各铁路沿线尤为集中,成为著名的卡通产业集聚地。数百家公司面对着同样的市场和竞争。

3.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特点

综合来看,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在区位选择、创作过程、创意产品、环境支撑等四个方面有着共同的表现特征,而又催生出不同的集群特点。

1)集群发展具有区位性、根植性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雏形在三种环境中得到了发展:一是大城市的近郊区(如北京通州宋庄画家村等);二是大都市中的旧厂区(如上海泰康路200号原食品机械厂等);三是新园区(如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等)。上述三种地区外部环境宽松、可塑性强,既在一定程度上靠近目标消费群体,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具有很强的吸引同类企业集聚的能力和良好的成长性。

此外,作为现代文化产业的高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区域性人文环境有密切的关联性,历史传承和人文环境氛围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奠定了社会环境基础。文化创意企业集群的形成必须立足于本区域独特的文化积淀和氛围,并对其进行创造性开发和利用。也正因为如此,文化创意企业集群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2)集群生产具有关联性、科技性

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产品往往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质产品,而是一系列的活动过程,大多具有同步性、不可分割性和不可储存性。因此创意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往往是同步发生、同时进行的,并且在此过程中创意产品的消费者直接参与,与生产者发生关联,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此外,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智力和科技内涵。在一定意义上,科技已经成为主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的消费领域,尤其是精神文化消费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同时也使文化的生产、传播、流通发生深刻的变革。

3)集群创造具有创新性、风险性

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是一种创造性的生产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品的生产活动,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财力和创造者的知识、能力积累。而且,相对物质产品,文化创意产品及其创造过程具有“难开发、易复制”的特点,这使得文化创意产品的创造活动带有更大的风险性。因此,只有通过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确认和切实保护文化产品组织者和创造者对于智力成果的合法权益,创造健康、稳定、竞争、有序的外部市场环境,文化创意产业才能得以维持并不断地发展壮大。良好的法制环境,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健全是对产品的原创性的承认和保护,是尊重和承认个人创造力的价值、鼓励创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也是文化创意企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发展文化创意企业集群不可或缺的平台。

4.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效应

外部经济效应、协同发展效应、网络创新效应,是一般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的三个因素,在集群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外部经济效应

外部经济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中,由于外部服务容易得到,交易成本低,大量文化创意企业往往实行专业化发展,共享当地专业化服务、相同的基础设施以及劳动力供给和培训所带来的成本节约,建立相互依存关系,并建立信誉和道德机制约束,从而大大减少机会主义(如盗版等知识产权问题)等行为对企业间联合的负面影响。此外,还可以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建立共同的销售中心,形成零售、批发市场,降低集群内部企业产品的运输和库存费用,使企业的平均成本降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不断输送到区域外的市场,从而使整个产业聚集区域内获得一种来自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外部规模经济效率。同时,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区域内,大量的企业组成一条完整的生产链,而企业又大都分布在其中的某一个生产功能区,中间产品全部在企业集群中生产和销售,大量的企业创造不同的中间产品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范围经济。

2)协同发展效应

所谓协同发展效应,是指企业从资源配置和经营范围的决策中所寻求到的各种共同努力的效果。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利用群内的资源、品牌、资金、信息等要素进行优势互补,群体的效益大于联合之前各个成员企业的个别效益之和,即实现1+1>2的协同效应。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内知识信息的协同表现为“累积效应”的形成。在集群内高度专业化的技能和知识、机构、竞争者、相关企业及客户在区域上的集中,能产生较强的知识和信息“累积效应”,为企业提供实现创新项目的重要来源及所需的物质基础。同时,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内拥有大量的院校和公共研究机构,这也为创新提供了重要的高素质人力资源。

3)网络创新效应

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主体而言,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沟通网络平台。正式的交流方式如展览、讲座、电影节等和非正式聚会等为文化中的隐性知识传播提供了途径,为创意火花的碰撞和激发提供了机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制作主体而言,与前后项关联企业的紧密联系,保证了其技术创新的方向性与持续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为制作主体提供了与创意主体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在技术创新时以创意主体的原创为基础,生产各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同时,创意者也会了解制作过程的难点,保证其创意的可实操性。

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播主体、服务主体和延伸主体而言,能够通过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这个网络架构,纵向延伸到销售渠道和客户,第一时间获取市场信息,对需求变化做出调整市场经营战略的反应;同时,横向延伸到关联行业的企业,进行组织创新,形成战略联盟,共同抵御市场风险、金融风险、技术风险和战略风险。此外,他们还与政府和其他机构建立相应的联系,如高校、研究机构、咨询机构、培训机构和金融机构等。这种产业网络(上、下游企业之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式的合同关系网络)和非产业网络(区域内企业与政府、研究机构或中介服务组织等区域内行为主体之间的合作和联系)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中的创新网络。

1. 产业

从路径上来说大体上是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丰富,丰富原有的产业内涵,进一步丰富经营内涵和品牌内涵;第二种方式是转化,比如像798这种方式,完全是一个转化方式,原来的功能没有了,转化成新的功能;第三种方式是创造,完全是新的。所以归纳起来说,文化产业的方式是无中生有,有中生好,好中生优,优中生特,最终是要创出差异来。

2. 园区

一般的思路首先是要把企业聚集过来,实际上更本质的是要把人才聚集过来,要把创意的构想聚集过来,这才能够真正构成一个文化产业聚集园区。我们习惯于盖房子,这都是按工业开发区的思路来搞,如果按开发区的思路来搞文化产业聚集园区,有点南辕北辙。所以顺序要倒过来,聚集构想,聚集人才,聚集企业。怎么聚集呢,第一是内容,应形成相应的主题内容。第二个是环境,一定要有一流的公共服务。

总体来说文化产业聚集园区和工业开发园区的区别在于我们提供的产品有虚有实,更重要的是我们提供的东西融入生活,直抵人心,也就是说工业开发园区可能更关注产品的实用价值,但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除了实用价值之外,更应该关注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正是通过文化性的开发形成了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文化产业园区才能真正聚集,立得起来。

3. 制度

既然是文化创意产业,软开发胜于硬开发,聚人才重于盖房子。而政府最强势的是盖房子,可是往往政府做的事有场无市,民间干的事有市无场,如果要做到既有市又有场,最重要的是制度环境。尤其是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创业者手里没几个钱,就是有一堆想法,企业的发展需要提供相应的金融配套、风险基金。再加上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市场方面都有一个制度环境问题,一直到这个企业干不好,破产了,怎么办,我们能不能培育出一个好的退出环境,同时再培育一个好的企业的创新环境。有了这些东西就能够聚人气,如果把人才能够聚过来了,比盖房子要重要得多。但是构建一个好的制度环境,对我们来说都是挑战性的,所以这个问题是更重要的问题。

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热涌,我国动漫市场也呈现出一派百家争鸣的火热态势。

1. 动漫产业的现状及机遇

1)动漫产业概述

动漫产业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动漫产业及产业链如图10-15所示。

图10-15 动漫产业园及产业链构成

2)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

(1)全球为美日韩三足鼎立。

目前,动漫产业已发展成庞大的产业集群和消费市场,全球形成了美、日、韩三足鼎立的动漫市场格局。美日韩三国动漫产业发展特点如图10-16所示。

图10-16 美日韩三国动漫产业发展特点

(2)中国存在“四大短板”。自2006年国务院建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开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国产动漫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动漫产业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涌现了一批兼具市场和社会效益的动漫作品,动漫产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然而,中国动漫产业同样存在四大“短板”:管理混乱、监管力度不够;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缺乏;动漫衍生产品开发乏力及单薄;动漫教育与动漫产业相脱节。

3)动漫产业的发展机遇

(1)巨大的市场空间。动漫产品本身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动漫产品的衍生产品市场空间更大。中国目前每年儿童食品每年的销售额为人民币350亿元左右,玩具每年的销售额为人民币200亿元左右,儿童服装每年的销售额达900亿元以上,儿童音像制品和各类儿童出版物每年的销售额达人民币100亿元……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与行销都有赖于动漫这一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以此类推,中国动漫产业将拥有超千亿元产值的巨大发展空间。

(2)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国际惯例,动漫产业市场分三个层次:①动漫本身的播出市场,这一环节主要靠广告来维持,收益较少;②卡通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产品收益较大;③动漫形象的衍生产品,包括服装、玩具、饮料、生活用品等,比前两个层次的周期长,市场反响深远、收益最大。目前中国动漫业只是处于第一、二层次,能完整开发衍生产品的比较少,动漫品牌意识不强,动漫产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动漫产业在我国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

2. 动漫产业园的发展模式

1)动漫产业园概述

动漫产业有高投入、高利润和高风险特性。在经历了全球化、结构调整和重新整合后,文化创意产业尤其是动漫产业正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重新集结,并朝着规模化、集约化、垄断化的方向发展,动漫产业园的出现正是这种发展形态的体现。动漫产业园是以引进动漫及其衍生品的生产和经营为主的企业,促使这些企业在产业园内实现上下游无缝对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等效果的园区。主要有动漫周边市场、动漫主题公园和动漫教育超市三种模式。

2)动漫产业园的发展模式

(1)动漫周边市场——“动漫+衍生品”。园区以动漫为载体,对其周边的潜在资源进行挖掘,包括以动漫为主要概念的玩具、食品、饰品等实物,同时也包括音乐、图像、书籍等文化产品。这些不同形式的产品,在动漫周围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在为动漫厂商带来游戏以外丰厚的利润的同时,也把动漫同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推动着整个园区的发展。

如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金山村的华创动漫产业园,项目总投资80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1118亩,总规划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动漫游戏产业基地。产业园以“全球动漫全产业链平台”为核心定位,以打造“全球动漫制作基地”为远景目标,并以建设动漫创意学院为人才供及基础,逐步承接全国乃至全球的动漫产品制作,推动动漫产业在创意、研发、生产、展示、销售各环节的全面发展,实现产业升级。

(2)动漫主题公园——“动漫+旅游业”。园区以动漫为载体,积极举办动漫节会、动漫大赛等动漫主题活动,借助动漫产品的文化内容优势以及广泛传播所获得的市场优势,搭建各种节庆展示会、旅游平台,举办各类与动漫相关的比赛,突破其原有的产业活动边界,通过技术创新,将其产业活动扩散到旅游业,打破两大产业的隔阂,进而开发出具备动漫主题的景点产品,推动两大产业融合,促进园区特色发展。

国外较为著名的有迪斯尼乐园等,我国这一模式的产业园区相对较少。位于安徽的志高文化科技动漫产业园便采取该模式。园区集文化创意、主题动漫创作、科技梦幻世界、欢乐探险、时尚休闲为一体,建有世界最高山体摩天轮“淮南之眼”、国内首台岛屿式悬挂过山车“急速飞梭”、亚洲首创360度角4D天幕互动影院“2056天幕影院”、结合江淮文化打造的“淮南子”科技展示馆、大型舞台剧“淝水大战”、大型魔幻剧场“淮南轶事”、花鼓灯演绎等,被评为“2011年安徽省十佳旅游项目”,在淮南打造“能源城中的旅游城、旅游城中的能源城”过程中,起到了龙头作用,并为全省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3)动漫教育超市——“动漫+教育业”。园区以动漫为载体,针对园区特定发展的动漫产业领域,在园区内设立相关机构或与相关高校合作,开设相关动漫学习课程及培训课程,并在园区内提供实习或实训岗位,通过知识体系的教学、实践应用的培训及就业实战演练,吸引更多的动漫培训机构及动漫人员在园区集聚,将园区打造成集“学习+实习+就业”三位于一体的动漫教育集中地,通过人才的培养和集聚,打造人才品牌优势,实现动漫教育和动漫产业的有机结合,加快动漫人才培育及园区产业发展。

目前这一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现有动漫产业园的教育培训都只有较少的份额,但园区都在积极探索人才培育及引入模式,如青岛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园便率先尝试“订单模式”,通过与高等院校合作培养动漫人才,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式,能有效解决动漫人才就业难和动漫企业招工难这一供需矛盾。

3. 动漫产业园发展策略

1)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园区功能

日本动漫产业在漫画领域、小说领域、动画领域和游戏领域相互渗透和穿插,形成一个巨大产业链条。日本的ACG产业链已经成为中国发展动漫产业的学习对象。目前中国动漫业已形成了北京、上海两大中心以及长沙、杭州、深圳、成都、常州等动漫生产基地,但大多数地区尚未形成品牌优势。动漫产业园应重视动漫产业的延伸,打造“动漫——衍生品——教育——商贸——旅游”全产业链,积极拓展动漫园区产业功能。

2)打造功能平台,促进产业集聚

动漫产业链由影视制作、网络游戏、图书出版、衍生产品开发、形象授权等几大部分组成。如何从产业链各环节入手寻找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潜在机会已成为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园区可以通过打造创业、成长、孵化平台,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动漫产业电子商务平台,版权交易平台,综合配套服务,金融服务等专业平台,集聚动漫企业、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生产要素,整合现有资源,形成作品原创软件开发、动画设计、教育培训、技术孵化、衍生品生产、动漫体验等集中区域,以实现信息、技术、资源、基础设施共享,降低成本、互惠互利,形成动漫产业集群的“洼地效应”。

3)优化产业环境,提升竞争能力

目前,动漫产业已发展成庞大的产业集群和消费市场,全球形成了美、日、韩三足鼎立的动漫市场格局。园区发展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发展经验,引进一批经济实力强、技术含量高的美日韩印等国际知名动漫企业落户,通过技术引进及龙头企业带动,营造动漫产业氛围;积极为入驻园区的企业拓展营销市场,引导中国动漫企业由“低幼漫画”走向“成年动漫”,拓展动漫产业的受众群及市场领域;采取多样化合作模式,增强区域战略协作及出版社、电视台、动漫公司、衍生品生产商等的多方合作,通过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互动,形成利益共享的共生型运行机制,从而提升动漫产业园区整体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