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自然演进模式”和“政府建设模式”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自然演进模式”和“政府建设模式”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自然演进模式”和“政府建设模式”1. 自然演进模式自然演进模式是指金融体系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亚洲各国在此方面表现积极,新加坡是采用这一模式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并取得成功的典范。进入80年代,新加坡已成为亚洲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一)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自然演进模式”和“政府建设模式”

1. 自然演进模式

自然演进模式是指金融体系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增长自发产生了对金融业新的需求,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适应这种需求而相应发展变化,金融制度与法规也随之完善,最终,随着金融业务的发展,形成国际金融中心,过程如图3-1所示。

17世纪末18世纪初,伦敦只是英国的国际贸易中心,英国进口商品的80%与出口商品的70%都是经由伦敦进出的。由贸易的发展引起结算与融资的需要,伦敦货币市场由此兴起。到英法战争结束之后,伦敦则利用国际汇票这一机制发展成为对世界贸易进行融资的一个中心。到18世纪末,伦敦作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初露端倪。进入19世纪后,伴随着英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贸易大国,伦敦银行体系日趋完善,各类金融市场逐步健全、发展迅速,国际金融业务也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伦敦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终于得以确立。

img18

图3-1 国际金融中心的自然演进轨迹

纽约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以美国的实体经济发展为支撑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的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又彻底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纽约金融市场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地位也随之逐步加强。

2. 政府建设模式

政府建设模式是指在经济发展尚未达到特定的水平,但是抓住了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调整的某一契机,利用相应城市或地区在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某些优势,通过政府部门的人为设计、强力支持,实行优惠政策,由政府推进、推动,在较短的时间内超前发展和形成的功能性国际金融中心。

此类金融中心多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地区,其经济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金融体系尚不完备,但面对发达地区的竞争,急需发展金融业以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于是便以政府力量来启动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亚洲各国在此方面表现积极,新加坡是采用这一模式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并取得成功的典范。新加坡于1965年独立时,国内经济低迷,失业率高,转口贸易衰退,金融管理法规陈旧,银行经营效率低下,金融市场结构单一,根据需求反应理论,显然不具备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但此时恰逢美国为缓和国际收支逆差,准备在亚洲设立离岸金融市场,新加坡政府利用有利的经济地理与时区条件,有意识地扶植国际金融业务的发展。1968年新加坡政府开放离岸金融业务,以低税收、提供便利等优惠条件吸引和鼓励外资银行在新加坡营业,并宣布废除离岸外币存款利息税,同时新加坡政府还采取政府推进、推动的方式,积极加强国内金融市场的建设,构筑内外分离式的金融管理体制。由此,外资银行纷纷登陆新加坡经营亚洲美元业务,亚洲美元市场及亚洲美元债券市场逐步形成。金融的国际化反过来带动国内金融业的发展,新加坡的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得以完善和发展。进入80年代,新加坡已成为亚洲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另外,马来西亚于1990年10月宣布,纳敏国际离岸金融市场正式成立,并已进入有效的实质运转阶段;泰国于1992年9月16日宣布,在曼谷将设立“曼谷国际银行设施”(BIBF),开发在泰国的国际借贷业务,降低国际贷款的资金成本;韩国也希望汉城能够发展成亚洲地区尤其是东北亚新的国际金融中心,积极筹建其离岸金融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