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设模式和标准

建设模式和标准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建设模式和标准(一)建设模式建设全面小康和新农村,原则上按以下六种模式实施:1.资源型农村。(二)建设标准建设全面小康和新农村实现“产业优化、生活富裕、充满活力、环境优美、乡村和谐”的标准:1.产业优化是农村小康和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四、建设模式和标准

(一)建设模式

建设全面小康和新农村,原则上按以下六种模式实施:

1.资源型农村。所谓资源型,就是在具有丰富矿产、水力、电力等资源的农村,加强能源消费管理,搞好节能工作,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资源集约型农村经济。在一些具有丰富资源的农村,充足的能源有力支撑了整个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2.工业型农村。所谓工业型,就是以发展乡村工业为导向,推进农村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型转变,增强工业对农业的拉动力。以工业经济实力为基础,整合农村的土地、人力等资源,实现共同发展,这是一个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也是一个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平衡发展的过程。

3.生态型农村。所谓生态型,就是发挥特有的生态优势,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以生态型农业为重点,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农村发展道路。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农村生态能源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成为关系到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从根本上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保障人民生活质量长久可持续的提高。

4.城镇型农村。所谓城镇型,就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引导农民向城镇集聚,加速资本和产业转移,加快建设城镇型新农村,促进农民职业和空间转移,形成新型的城乡产业结构和城镇体系。

5.农庄型农村。所谓农庄型,就是充分利用农户庭院空间以及周围的鱼塘、树林、菜地等农家资源,增设耕地种菜、现场采摘、任意“点宰”、自选自做等服务项目,让游客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大力发展农家休闲娱乐旅游经济。投资少、收益好、见效快是农庄型新农村建设最为显著的特点。

6.第三产业服务型农村。所谓第三产业服务型,也即城郊型新农村,就是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致富农民”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城郊乡镇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围绕休闲、生态、观光、旅游农业以及名优农产品进行项目包装,积极开展各类相关招商活动,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二)建设标准

建设全面小康和新农村实现“产业优化、生活富裕、充满活力、环境优美、乡村和谐”的标准:

1.产业优化是农村小康和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就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不断延伸,各产业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种植业和养殖业基本实现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的提高,农村经济得到新的飞跃,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2.生活富裕是农村小康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就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农民收入得到提高,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民能充分享受科技进步、生产发展带来的成果。

3.充满活力是农村小康和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就是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新风尚,农民普遍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生活方式科学健康,农村社会风貌文明向上,农民人人有活干,家家能致富。

4.环境优美是农村小康和新农村建设最基本要求和最直接体现。就是房屋整齐,绿树环绕,建筑风格与自然风貌和谐一体,凸现地方特色和文化风格,一户一个景,一村一幅画,家家户户干净明亮,院里院外整洁卫生,禽畜圈养,垃圾粪便集中处理,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营造出整洁、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5.乡村和谐是农村小康和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体现,是农村和谐社会的标志。就是经济上繁荣,政治上民主,农民安居乐业,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多方面、多层次满足,农民的生活条件和农村的整体面貌明显改善,社会环境安定祥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