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时间:2022-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一、汉字的整理汉字的整理主要指汉字的简化,包括减少笔画和精简字数,还包括汉字标准字形的确立。现代汉字标准化就是对现代汉语书面语用字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整理,做到“字有定量、字有定形、字有定音、字有定序”,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简称“四定”。目前极需要研制《现代汉语用字全表》,以准确确定现代汉语用字总量。

第五节 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一、汉字的整理

汉字的整理主要指汉字的简化,包括减少笔画和精简字数,还包括汉字标准字形的确立。

汉字的整理自汉字产生起就开始了,历史上也有过几次大规模的汉字整理,如秦始皇的“书同文”政策,20世纪上半期的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的研究等。大规模的汉字整理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即以汉字简化、异体字淘汰、标准字形的确立等为标志的汉字改革运动。

简化汉字是20世纪后半期汉字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1955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公开征求意见。1956年经国务院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汉字简化方案》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简化字总表》。该总表分为三个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应用第二表所列简化字和简化偏旁类推简化得出来的1754个简化字。三个表实际得出简化字共2236个。1986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时,又对个别字作了调整,总字数为2235个。

由于采用了“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方针,简化汉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首先是减少了汉字笔画数目。《简化字总表》(1986年)共收简化字2235个,平均每字是10.3画。而被替代的2261个繁体字,平均每字是16画。相比之下,平均每字减少5.7画。其次是提高了阅读的清晰度,如简体的“鸾”、“乱”、“龟”、“郁”、“体”、“总”、“灶”要比繁体的“鸞”、“亂”、“膪”、“鬱”、“體”、“總”、“竈”清晰得多。再次是减少了通用汉字的字数,部分字的音符更加准确一些。简化时,由于采用同音替代或两个繁体用一个简体的方法,就减少了字数。如用“后”代替“後”,用“谷”代替“穀”,用“台”代替“臺”,再如“鐘”和“鍾”合为“钟”,“滙”和“彙”合为“汇”。《简化字总表》中采用这两种方法共减少了102个繁体字。另有一些形声字的音符在繁体中已不能准确表音,简体中的音符注意了表音的准确性,如“態”、“證”、“戰”、“護”简化为“态”、“证”、“战”、“护”,音符都能较准确地表音。由于简化字减少了笔画,便于书写和认读,因而自推行以来受到广泛欢迎。

异体字由于音同义同形不同,一字多形,增加了学习和使用的负担,妨碍了汉字规范化。为了减少异体字,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根据“从俗从简”的原则,该表共选用810个字,淘汰了1055个字。之后,又对该表进行了部分调整,实际淘汰异体字1027个。《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发布和实施,有效地减少了汉字字数,给学习和使用汉字带来了方便,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由于印刷体字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给汉字学习、应用以及打字、排字等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规范、统一通用汉字印刷体的字形,1964年文化部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该表共收印刷通用汉字6196个,按照“从简从俗”、“便于学习和使用”的原则,给每一个通用汉字规定了笔画数、结构和书写笔顺。这就消除了印刷用汉字字形上的分歧,同时,这些标准也是手写体的标准,这就大大提高了汉字字形的规范化程度,确立了通用汉字的字形标准。

1955年到1964年间,经国务院批准,35个县级以上地名的生僻字被改为常用字,这实际上也起到了减少汉字笔画的效果。

1959年国务院发布了《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根据这个命令,197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联合发出了《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对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用字作了统一规定。这也在一定范围内对汉字使用起到规范作用。

《简化字总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等文献确定了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使汉字进入了现代汉字的时代。

二、现代汉字的标准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汉字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要求就是实现现代汉字的标准化。

现代汉字标准化就是对现代汉语书面语用字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整理,做到“字有定量、字有定形、字有定音、字有定序”,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简称“四定”。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可为我国的语文教育、对外交流、出版印刷、新闻通讯、各种文字机器、汉字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提供用字的标准和规范。

(一)定量

定量就是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使用总量。

甲骨文时代汉字只有几千个,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演变,汉字积累了相同多的字量。从历时来看,历代字书所收的汉字字数是在不断增加的,如:

说文解字》(汉代):9353个。

《广韵》(宋代):29194个。

《字汇》(明代):33179个。

康熙字典》(清代):47043个。

《汉语大字典》(当代):54678个。

《中华字海》(当代):87019个。

可见,就目前来看,汉字的总量是非常庞大的。但这些字中,有许多是异体字、繁体字,也有许多是历史上曾经使用过,而现代书面语中已经基本不用的“死”字。那么,现代汉语用字总量到底有多少呢?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曾经公布《现代用字统计报告》,认为现代用字是9163个。综合1984年公布的《汉字频度统计》(收字5991个),1986年公布的《汉字频率表》(收字4574个),1992年公布的《现代汉语字频统计表》中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汉字频度表》(收字7754个)的结果,一般来说,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使用的汉字总数大约在1万个。目前极需要研制《现代汉语用字全表》,以准确确定现代汉语用字总量。

这1万个左右的现代汉字,对学习和使用的人来说也还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不同学习阶段、不同使用场合和不同要求的人,使用汉字的数量是大不一样的,如成人扫盲用字,中小学语文教育用字,对外汉语教学用字等,数量不会太多;一般阅读用字跟知识界和新闻界用字会不一样,古代文化研究或汉字研究学者就需要掌握更多的汉字。因而,在汉字定量研究方面,还必须在现代汉字的基础上研制出常用汉字和通用汉字。

为了适应语文教学、辞书编纂以及汉字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等各方面的需要,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该表共收常用汉字3500个,被分为两级,其中一级常用字2500个,二级次常用字1000个。这些字都是使用频率高,构词构字能力强,学科分布广和日常生活中使用度高的字,即属于在日常语体的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使用频率高的字,这些字都具有常用性、能产性、稳定性、简易性等特点。经过对200万字语料的计算机抽样统计检测,该表的一级常用字的覆盖率是97.97%,二级次常用字的覆盖率是1.51%,合计为99.48%。这说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是符合实际的。常用字字表的研制成功,为成人扫盲,中小学语文教育,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以及其他方面的汉字教学和汉字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通用汉字就是书写现代汉语通常要用的字,是指一般报纸书刊上流通使用的记录现代汉语的字,即除去有特定使用范围的专门用字和罕用的生僻字以后留下来的一般要使用的字。据统计,现代汉语通用汉字一般在7000个左右。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在过去通用字研究的基础上,联合公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该表共收通用汉字7000个,包括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3500个常用字。这些字都是使用频率较高、构字能力较强、学科分布较广、日常生活使用度较高的字。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是国家公布的规范字表,它规定了每个通用汉字的规范字形,包括笔画数、笔顺和笔画部件的组合结构等信息。该表的发布为汉字教育、汉字应用和汉字规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现代汉字定量工作已经取得了相当多的成绩,不过,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从语文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教学来看,还需要针对成人扫盲、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习阶段,针对留学生速成、初级汉语、中高级汉语等不同学习层次,研制出合理的汉字教学量,进一步做好现代汉字分级定量的研究工作。

(二)定形

定形就是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

字形是文字符号的物质外壳,是书面语信息的载体,书写者和阅读者是通过字形这个媒介体才能进行交际的。可见,字形清晰、统一、合理、规范是进行书面语交际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书面语交际效率的重要保证。随着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更需要汉字有明确规范的字形。

从汉字整理的历史来看,过去的汉字整理研究也非常注重对字形的规范和整理,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简化字总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文献的发布,就基本上确立了现代汉字的标准形体。这些文献的发布,深受出版界、新闻界、教育界、计算机工作者的欢迎,促进了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不过,汉字的定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需要进一步整理异体字,需要整理同音同义字中的异形字,还需要进一步规范书写笔顺。

在已经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还有个别地方需要修订。如“楞[愣]”条,把“愣”作为“楞”的异体字来处理是不够妥当的。因为“楞”音léng,义同“棱”,而“愣”音lèng,义为“发愣”,可见,“楞”和“愣”音义均不同,不能作为异体字来处理。再如“氛[雰]”条,“氛”和“雰”虽然都有“气”的含义,但“氛”指情况、情景,“雰”则指雾气。可见,“氛”和“雰”意义不同,不宜看作异体字。

汉字的书写笔顺,经《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规范,基本上有了一定的依据。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够统一的地方。如“乃”和“及”,结构相似而笔顺不同,“乃”字的起笔是折笔,“及”的起笔是撇。再如“叟”字的上部是先两边,后中间,而“插”字的下部是先中间后两边。而同样是左中右结构的字(或部件),有的是按左、中、右的顺序来书写,如“谢”、“辩”、“鞭”等字,有的则按中、左、右的顺序来书写,如“兜”字的上部。再如包围结构,一般是先外后内,如“虱”、“厘”,但也有先内后外的,如“幽”、“凶”,还有先写外面的一部分,再写里面的,最后写包围的另一部分,如“区”、“国”。同类结构的这些不统一现象,似乎应该进行修订,使同类结构字的笔顺统一,便于学习和应用。

再者,《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笔顺是隐性的,不仅使用不方便,而且应用中因理解不同会出现部分汉字笔顺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为此,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又于1997年公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逐一显示出7000个通用汉字的笔顺,并调整和明确了“敝”、“脊”、“火”、“叉”、“鬯”、“爽”的笔顺。这使得汉字笔顺的规范进一步具体化了。

现代汉字定形工作,除了上述三个方面外,对汉字笔画的种类、名称和具体写法,对汉字偏旁的数量、名称和具体写法,也需要加以研究,尽快制定出具体的规范和标准。

(三)定音

定音就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是北京语音,需要定音的主要是异读词的字音。

异读词是指表示同一个意义的词中的字有不止一种读音,这属于现代汉语用字字音不确定现象的一种。如“凹陷”中的“凹”字曾有三种读音:āo、yào、wā,“庇护”中的“庇”曾有bì、pì两种读音,“发酵”的“酵”有jiào、xiào两种读音。异读词应该是字音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去在异读词整理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普通话审音委员会于1957年到1962年分三次发表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表》,1963年编辑成《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共计审音1800多条。该表公布后,受到广泛欢迎,对现代汉语的语音规范和普通话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过,随着语言的发展,该表中的一些字音需要重新审定,如“呆板”中的“呆”的读音。另外,审音的结果也需要正式定稿,以利使用。1982年以后,审音委员会又对异读词进行了重新审定,于1985年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广播电影电视部审核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这次审音修订是以符合普通话语音发展规律为原则,以便利广大群众学习普通话为着眼点,采取约定俗成、承认现实的态度。该表公布以后,异读词的读音均应该以此为准,如“凹陷”中的“凹”统读“āo”,“庇护”中的“庇”统读“bì”,“发酵”的“酵”统读“jiào”,“呆板”中“呆”统读“dāi”。

现代汉语用字的定音工作还应该包括人名、地名异读的审定,轻声词、儿化韵的规范等内容。

(四)定序

定序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字典、词典的编写,各类索引的编排,计算机字库的编制等等,都需要汉字有合理的稳定的排列顺序,以便于汉字的查检。可见,汉字的定序工作,主要指规定标准的汉字查字法。

汉字数量很多,查检不便,必须制订出科学、合理、简便的查字法。在汉字研究的历史上曾经采用过多种检字法,如义序法、音序法、形序法等。

义序法是按照字义来排列汉字顺序的,早期的字书如《尔雅》、《释名》以及《方言》等都采用义序法来排列汉字。如《尔雅》把要解释的词语根据意义分为19类,每条下先汇集一组同义词,然后用一个常用词来解释。义序法很难为汉字制订出合理、简便、一致的标准,因为汉字的字义分多少类,各类意义的排列先后,同一意义类别汉字的内部排列先后等等,都很难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标准,存在相当大的任意性,因而检索起来较为困难。后世的字典、词典很少采用义序法来编排汉字。

音序法是按照字音来排列汉字的顺序。古代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都采用音序法。《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前的《汉语词典》、《同音字典》、《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等字典、词典及有关文献,是按注音字母的顺序来排列汉字的。当代的字典、词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以及《简化字总表》(1986年新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等都是按汉语拼音方案的拉丁字母顺序来排列汉字的。新版的许多字典、词典多有汉语拼音检字表。

按汉语拼音方案字母的顺序排列汉字,同音的字排在一块儿,同音的字则按字形的笔画多少以及偏旁的情况来排序。不过,从现行的字典和词典来看,不同的字典和词典对同音字的排列顺序往往不一致。如huà音节的字,《新华字典》的顺序是:化、华、桦、划、画、婳、话,《现代汉语词典》的顺序是:化、划、华、画、话、桦、婳。可见,按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顺序来排列汉字还必须制订更细致的排列规则。

音序法的优点是简明,查检方便,但是如果想查的字不会念,不知道读音,就无法查检了。所以,字典和词典使用音序法时,还需要配合使用其他检字法。

形序法是按照字形来排列汉字的。由于对字形的分解有多种方式,因而形序法又有笔画法、部首法、号码法等几种不同的检字法。

笔画法是根据笔画数和笔形的顺序来排列汉字的,又叫笔画笔形法。一般是先按笔画数从少到多排列,同笔画数的字再按起笔笔形的顺序排列,起笔笔形再相同的字则按第二笔的笔形顺序来排列,依次类推。至于笔形的顺序,对“点”、“横”、“竖”、“撇”、“折”五种较基本的起笔笔画的顺序有不同的主张,一般有三种顺序:

(1)一丨丿丶乛(“札”字法);

(2)一丨乛丿丶(“丙”字法);

(3)丶一丨丿乛(“江天日月红”法)。

目前常用的是第一种方法,如《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以及《辞海》、《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的部首检字表等都采用这种方法。如《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部首检字表”的“一画”顺序是“一丨丿丶乙(乛img118乚)”。不过,遇到同笔画数、同笔形顺序的字,不同的字典或文献在排列顺序上仍可能有分歧,如“勺”、“丸”、“凡”、“夕”、“么”、“及”、“久”等字,笔画数相同,起笔笔形都是“丿”,这时,不同的文献或字典在排列顺序上就不尽一致了。如: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勺、丸、凡、夕、么、及、久。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勺、久、凡、及、夕、丸、么。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么、久、勺、丸、凡、夕、及。

《新华字典》(部首检字表):么、久、丸、及(“勺”、“夕”不在“丿”部)。

《现代汉语词典》(部首检字表):久、么、及(“丸”、“勺”、“夕”不在“丿”部)。

可见,笔画法也还有需要进一步研究并加以规范统一的地方。

部首法是按照部首来编排汉字的方法。最早采用部首法来给汉字归类的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把具有相同表义偏旁的字汇集在一起,建立一个“部”,每个部就用那个相同的偏旁作为代表,放在一部之首,这个字就叫“部首”。《说文解字》把全书的9353个字分为540个部,即有540个部首。《说文解字》首创部首法,这在汉字查检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但这种部首是据义归部的,面对的是小篆字体。后来随着楷书的通行,字体结构有所改变,字义也有所发展,这样,《说文解字》的归纳部首的原则和所立的部就不尽合适了。后代的字典、词典对部首多有变革。如明代的《字汇》及清代的《康熙字典》和旧《辞海》都将部首减少为214个。1979年版《辞海》是250个部首。《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是200个部首,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就只有189个部首了。

可见,不同字典、词典确立的部首的数目很不统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83年成立了“统一部首检字法工作组”,以制订一个统一的部首法方案。工作组在1983年的《文字改革》上刊登了《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共201个部首。《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就采用了这个方案,但一些常用的字典和词典目前尚没有采用这个方案。

部首检字法的不统一给字典和词典的编纂和查检、汉字信息处理、汉字教学都带来一定的不便。今后应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一个科学、合理的部首检字表。

号码法是按字形确定的号码来排列汉字的方法。这实际上是一种从字形着眼的确定汉字字序的方法。这种方法规定一套笔形和号码对应规则,按照规则把汉字的笔形转换成数字,然后再把数字组成代码。把代码由小到大排成系列时,与代码相应的汉字也就排成了序列。

号码法有许多种,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法。四角号码法是1925年王云五发明的,早期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许多工具书都采用了四角号码法。《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1996年版取消)、新版《辞海》和《辞源》都有四角号码检字法。这种方法是把汉字四角的笔形分为10种,用0到9十个数目字来代表。具体方法如下:

0:亠   1:一   2:丨丿   3:丶乀

4:十   5:扌   6:口囗   7:┐└

8:img119八  9:小

四角号码查字法的口诀是“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块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取角的顺序: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为区别同码的字,又增加了“附号”,即取右下角上方的笔形为附号,标以下标形式。例如:

端02127  晋10601  借24261  幢40215

四角号码法的优点是按字形本身,来给汉字定序,避免了音序法、部首法先要了解字音和部首的缺点,也不要像笔画法那样先要数清笔画,因而查检方便、迅速。缺点是笔形和代码之间缺乏理据,需要死记硬背,且容易出错;同时,同码字也较多。

由于汉字字形复杂,字数众多,字形跟字音联系不密切,因而,各种检字法都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字典、词典,往往使用多种检字法,以互相补充,便于使用,如《新华字典》就有“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部首检字表”、“难检字笔画索引”,《现代汉语词典》有“音节表”、“部首检字表”,1983年版还有“四角号码检字表”,《汉语大词典》有“部首表”、“单字笔画索引”、“单字汉语拼音索引”,《汉语大字典》也有“部首检字表”和“笔画检字表”,其他像新版《辞源》、《辞海》都有多种检字法供使用者选择,如《辞海》(缩印本1999年版)就有“部首笔画笔形索引”、“笔画索引”、“汉语拼音索引”、“四角号码索引”。

总之,在现代汉字标准化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成绩,这些成绩对汉字教学和汉字应用及汉字的现代化和规范化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以进一步利于应用。

三、现代汉字的规范化

现代汉字的规范化应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按规范化的字形标准写字

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是楷书,《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及《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规定的楷书新字体是现代汉字印刷体的标准字体和规范字形,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书面交际、印刷出版、汉字信息处理的字形标准。因此,应当了解《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及《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字形跟旧字形的一些差异。如(括号外是新字形,括号内是旧字形):

(1)印刷体力求跟手写体一致,如:教(img120),益(img121)。

(2)笔画和笔势尽量便于横写,如:丰(img122),羽(img123)。

(3)笔画的调整,包括笔画直化,如:直(img124);笔画省减,如:者(img125),吕(img126);笔画连接,如:研(img127);笔画延伸,如:灰(img128)。

(4)部件的调整,主要是精简合并部件,像“冒”的上部,“青”的下部,“鹏”的左部,“肥”的左部,“前”的左下部等部件本来都不是“月”,新字形合并为一个部件“月”(“冒”字上部又有些变形)。

(5)结构的调整,如一些上下结构的字改为左右结构:群(img129)、略(畧)、默(黙)。

新版的字典、词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在正文之前均有“新旧字形对照表”,可参照学习。

(二)使用规范的简体字

《简化字总表》公布的简化字是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除文物古籍,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题字或招牌的手书字等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下都应该使用规范的简体字,既不乱造《简化字总表》中没有的简化字,也不要乱用繁体字。

简体字的标准是《简化字总表》,因而,使用简体字首先必须熟悉掌握《简化字总表》,掌握类推简化的范围,了解一些形近简化字的细微差别以及笔画数和笔顺。具体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了解《简化字总表》的结构。1986年新版的《简化字总表》分为三个表:第一表收不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350个,第二表收可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132个和简化偏旁14个,第三表收应用第二表所列简化偏旁得出的简化字1753个(其中“须”、“签”跟第一表重复)。三个表共收简化字2235个。由于第一表所收的字不可作类推偏旁用,因而需注意类推的范围。如“兒”、“”简化为“儿”、“干”,但以“兒”、“”作偏旁的字“倪”、“霓”、“睨”、“鲵”、“擀”却不能简化其偏旁“兒”、“”。再如:

灯(燈)、邓(鄧):登、瞪、凳、嶝、噔、蹬、磴、镫、澄、橙

还(還)、环(環):擐、寰、鬟、缳、圜

阶(階):皆、偕、揩、楷

兰(蘭)、栏(欄)、拦(攔):阑、谰、澜、镧、斓

仅(僅):谨、勤

以上各组冒号右边的字不能按左边的字来类推简化。再如“節”简化为“节”,而“癤”却简化为“疖”;“盧”简化为“卢”,而“蘆”、“廬”、“爐”、“驢”则简化为“芦”、“庐”、“炉”、“驴”。当然,第二表中的132个简化字都可以作为简化偏旁去类推第三表中没有收入的其他未简化的字,如《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鲋”、“镵”、“鳤”、“鳡”等字就是《简化字总表》中没有的简化字,是用简化偏旁类推出来的。

其次,使用《简化字总表》要注意有些简化字跟繁体字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如“钟”对应“鐘”和“锺”两个繁体字,再如“复”、“获”、“纤”、“坛”、“团”、“脏”、“只”、“当”、“发”、“汇”、“尽”、“历”、“卤”、“摆”、“弥”、“恶”、“签”等字都是一对二的,“蒙”、“干”、“苏”、“系”是一对三的关系,“台”则是一对四的关系。因而这些简化字在还原成繁体字字形时就必须注意字义和词义的准确对应,如“复印”对应的是“複印”,而不是“復印”,“肝脏”对应的是“肝臟”,而不是“肝髒”。再如“皇后”、“台甫”、“邻里”的“后”、“台”、“里”不是“後”、“臺”、“”的简体。

再次,要充分利用“注解”。《简化字总表》共有56条注解,这些注解的作用,一是具体说明简化字的规范字形的,二是具体说明如何正确使用简化字的。如“临:左是一短竖一长竖,不是一短竖一长撇”,“蚕:上从‘天’,不从‘夭’”,“尝:是嚐的简化字,不是賞的简化字,賞的简化字是‘赏’”,“借:藉口、凭藉的藉简化为借,慰藉、狼藉等的藉仍用藉”。再如“乾净”、“乾燥”的“乾”简化为“干”,而同字不同音的“乾隆”、“乾坤”的“乾”没有简化。

最后还要注意1986年新版《简化字总表》跟1964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的不同,1986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对1964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作了个别调整,如:删去“迭[叠]”,“叠”不再作“迭”的繁体字;“覆”不再作“复”的繁体字,“复”字字头下删去繁体字“覆”;删去“象[像]”,“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囉”不再作“罗”的繁体字,“囉”简化为“啰”,“瞭”读第三声简化为“了”(了解),读第四声不简化,仍作“瞭望”;“在‘余’和‘馀’意义可能混淆时,仍用‘馀’,如文言句‘馀年无多’”;“雠:用于‘校雠’、‘雠定’、‘仇雠’等。表示‘仇恨’、‘仇敌’时用‘仇’。”这样,按照1986年新版的《简化字总表》“象”和“像”就是两个不同的字,如“表象”、“象征”、“抽象”、“现象”、“印象”、“映象”、“意象”、“血象”、“天象”、“景象”、“幻象”、“物象”、“征象”、“形象”等的“象”是“形状、样子”的意思,而“像差”、“录像机”、“像章”、“摄像”、“音像”、“肖像”、“图像”、“遗像”、“铜像”、“影像”、“偶像”、“胸像”、“画像”、“好像”、“活像”、“标准像”、“四不像”、“儿子像父亲”、“像亲人一样”、“像小狗”等的“像”是“比照人物做成的图形;相似;比方,如同”等意思。“象”、“像”跟“相”不同,“相”有“样子,容貌”的意思,如“相貌”、“本相”、“扮相”、“亮相”、“露相”、“面相”、“破相”、“色相”、“洋相”、“站相”、“喜相”、“长相”、“照相”、“可怜相”等。不过“相片”和“像片”可以通用。

(三)不用异体字

异体字是文字使用的赘疣,应当加以规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把那些通行时间长、使用范围广、笔画少的字作为规范字形,把不大通行、笔画比较复杂的字作为异体字淘汰了。除姓氏外(如姓“仝”,不应改用“同”,再如“喆”作为名字用字,也不应改为“哲”),一般不要使用被淘汰的异体字。

(四)纠正错别字

错别字包括错字和别字。错字指写得不成汉字,是规范标准的字典中查不出的字。如“长”写成“img130”,“典”写成img131,“丧”写成img132,“茫”写成img133”,“熙”写成img134。别字是把该写的甲字写成了乙字,如把“已经”写成了“以经”,把“病入膏肓”写成“病入膏盲”,把“粤剧”写成“奥剧”,把“欣赏”写成“欣尝”,把“安排”写成“按排”,别字也叫白字。实际上,写别字,也是写错了字,因而错别字可以统称为“错字”。写错别字也是有一定类型的,了解错别字的类型有助于纠正错别字。常见的错别字类型有(括号内的字是正确的):

(1)增减笔画。如:

工具(具)   县长(县长)   喉咙(喉)

圧迫(压)  门(澳)     淘汰(汰)

(2)形近误写。如:

膛目结舌(瞠)   竭见(谒)   潜然泪下(潸)

抵掌而谈(扺)   瞻养(赡)   断壁颓桓(垣)

(3)音同音近误写。如:

孤柱一掷(注)   遗笑大方(贻)   计日成功(程)

调以轻心(掉)   如法泡制(炮)   杯盘狼籍(藉)

(4)受上下字影响而误写。如:

清淅(晰)     糢糊(模)     辉煌(煌)

脉膊(搏)     绉纹(皱)     沾污(玷)

要纠正错别字,首先必须端正写字态度,认识到写字的重要性,认真对待写字,养成一丝不苟的写字习惯,并勤查字典,多向人请教,写完字后能认真核查。其次,必须了解汉字的形音义,掌握常用字、通用字的写法、读法、用法,学会区别形似字,辨别同音字。只有从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去仔细辨析,才能尽可能地少写或不写错别字。

1.从字形上分辨

不少形似字是音符相同,意符形似的字。如“盲”和“肓”、“瞠”和“膛”、“睑”和“脸”三组字,每组字内的两个字音符相同,不同在于意符,而且意符相似,分别是“目”和“月”。以“目”为意符的字跟眼睛有关,以“月”为意符的字跟肉体有关,“月”是“肉”的楷书变形。区别了意符,才有可能掌握字义,因而意符的字形字义可以用来区别各组形似字。再如“弧”、“狐”、“孤”三个字,音符相同,意符形似,意符“弓”、“犭”、“子”分别跟弓箭、兽类、小孩有关。再如以下各组字也都是意符形似:

梢—稍    桔—秸    枇—秕

棵—稞    抢—枪    扬—杨

有些字误写是由于某些部件形似(不一定是意符)而误,如“步”往往误写为“”,这是把部件“”误为“少”;“劣”、“省”往往误写为“”、“”,这是把部件“少”误为“”。“尧”、“侥”、“烧”往往误写为“”、“”、“”,这是把部件“”误为“戈”。再如“禹”、“禺”往往误写为“”、“”,这是把部件“”误为“”。再如“针灸”的“灸”跟“炙热”的“炙”不同,区别在于部件“久”跟“月”的不同。

有些字形似可以通过字形分析来区别,如“戊”、“戌”、“戉”、“戍”、“戎”、“戒”等字极容易相混,这可以结合古文字的字形来分析它们的不同,以加深印象。

“戊”是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像一种斧头,一种武器,第一笔是“丿”,字的中间是空的,“茂”字下面是“戊”。

“戌”是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像平口大斧头,一种武器,字的中间有一横。

“戉”也是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像大斧头,一种武器,第一笔是竖钩。“越”、“钺”、“樾”中的一个部件是“戉”。

“戍”是会意字,一人持戈,原义是守边,楷书字体使“人”部件变形,中间是一点。“蔑”、“篾”等字的下部是“戍”。

“戎”也是会意字,从戈从甲(甲胄),原义是武器,引申为军队、军事。现代汉字中的“贼”、“绒”、“狨”等字右边是“戎”。

“戒”也是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像双手持戈,原义是警戒。“诫”、“械”等字的右边是“戒”。

“戊”、“戌”、“戉”、“戍”、“戎”、“戒”等字通过字形和来源、原义的分析,加深了对字形、字义的认识。还可以利用口诀突出字形的不同之处,以进一步巩固这些认识,如“横戌点戍中空戊,十字交叉便是戎,双腿立地就是戒”。还可以通过组词练习来说明用法,如“戍边”、“戍守”,“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申酉戌亥”,“投笔从戎”、“戎马一生”,“警戒”。像“巳”、“己”、“已”等字也可以通过口诀来学习和识记,“封巳不封己,半封是个已”,可以组成“辰巳午未”、“自己”、“已经”等词语来帮助记忆。

2.从字音上分辨

有些形似字字音差别较大,如“亨”和“享”,一笔之差,但“亨”读“hēng”,凡由“亨”组成的形声字,韵母是“eng”,如“哼”、“烹”,字数有限;“享”读“xiǎng”,由“享”组成的形声字,韵母一般是“un”,如“谆”、“淳”、“鹑”、“醇”、“犉”、“埻”等字。利用形声字的音符相同、相近或相关,可以类推的特点,可以帮助学习和掌握同音符的一组字。如:

艮:跟、根、茛、哏、佷、拫、鞎、很、狠、恨、痕、恳、垦(以上字韵母为en),银、垠(以上字韵母为in)

良:良、粮、踉、莨、娘、酿(以上字韵母为iang),浪、狼、廊、郎、朗、榔、琅、啷、啷、锒、稂、螂、蒗(以上字韵母为ang)

段:锻、缎、椴、煅(以上字韵母为uan)

叚:假、葭、瘕、嘏、婽、霞、暇、遐、瑕、溊、煆、蕸、睱、赮(以上字韵母为ia)

舀:稻、蹈、滔、韬(以上字韵母为ao)

臽:陷、馅、埳、錎、焰、阎(以上字韵母为ian),谄(韵母为an)

仓:沧、舱、苍、伧(以上字韵母为ang),枪、抢、戗、呛、炝、跄(以上字韵母为iang),创、疮、怆(以上字韵母为uang)

仑:论、轮、抡、伦、沦、纶、囵(韵母为uen)

勺:芍、豹、趵(以上字韵母为ao),药、尥、钓、约(以上字韵母为iao),灼、酌、妁(以上字韵母为uo),的(韵母为i)

勾:沟、钩、购、构(以上字韵母为ou)

3.从字义上分辨

了解字义等于了解字的用法,因而有助于纠正错别字。如“栗”和“粟”常常有人用混,如果了解了两字的字义,就不会写错了,“栗”是一种树,如板栗树,故下面是“木”字;“粟”是一种粮食,即小米,故下面是“米”字。再如“颗粒归仓”的“颗”容易被写成“棵”,这是不了解字义的原因。“颗”意符是“页”,本义是小头,引申为量词时,一般用来计量圆形或粒状的东西,如“一颗红心”、“一颗珍珠”、“一颗子弹”;“棵”的意符是“木”,作为量词主要用来计量植物,如“一棵草”、“一棵树”。还如“眨”、“贬”、“砭”三个字容易相混,实际上“眨”跟眼睛有关,如“眨眼”,所以是“目”字旁,“贬”跟钱物、财货有关,“贬值”,所以是“贝”字旁,“砭”是用石针扎皮肉治病,如“针砭”,所以是“石”字旁。

实际上,如了解字义或字义来源,就不会把“汗流浃背”写成“汗流夹背”,把“一唱一和”写成“一唱一合”,把“草稿”写成“草槁”,把“提纲”写成“题纲”,把“规矩”写成“规距”,把“变本加厉”写成“变本加利”,把“天崩地坼”写成“天崩地折”,把“一筹莫展”写成“一愁莫展”,把“玷污清白”写成“沾污清白”,把“滥竽充数”写成“烂芋充数”,把“一鼓作气”写成“一股作气”。

可见,纠正错别字要从字形、字音、字义、字的来源等多方面入手。

(五)积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同日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颁布了这部法律,于2001年1月1日起执行。这部法律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该部法律在“总则”的第三条中明确提出“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并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行业以及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信息技术产品、广告、招牌、企业事业组织名称和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等方面的使用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

第九条: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第十一条: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二条: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第十三条: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

第十四条: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三)招牌、广告用字;

(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第十五条:信息处理的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八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第十九条: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第二十条: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这部法律还为方言和繁体字、异体字等非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给予了特别的规定。

这部法律的制定和公布、颁行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利于确立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事实上的“全国通用”地位,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其次,它有利于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再次,它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有利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最后,它有利于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贯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的基本精神,使得我国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管理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今后,语言文字工作者应当以这部法律为依据,积极宣传这部法律,进一步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代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积极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思考题

1.汉字的整理在过去取得了哪些成果?你是如何看待这些成果的?汉字能不能不断地简化?你是如何看待汉字拼音化问题的?

2.在目前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加强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工作?怎样才能做好现代汉字的标准化?

3.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你是如何积极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