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克拉克的经济思想

克拉克的经济思想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约翰·贝茨·克拉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有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是美国边际效用经济学的主要倡导者。克拉克的经济思想不隐讳上述目的,在他的最主要的代表作的序言中,他已经把它的辩护性直陈出来。克拉克认为,这些经济现象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发生的另一种力量所引起的。克拉克宣称,他的理论是静态的。克拉克的上述划分是十分错误的。

约翰·贝茨·克拉克(J.B.Clark,1847—1938)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有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是美国边际效用经济学的主要倡导者。他出生于罗德岛州的一个商业家庭,最初在美国布朗大学读书,主修哲学;后来转入安默尔斯特大学专攻政治经济学,1872年毕业后,到德国留学,在海德堡大学学习了三年。回国后先后在卡尔顿大学、斯密斯大学、安默尔斯特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大学讲授经济学。1893年后,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退休。美国制度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凡勃伦是克拉克在卡尔顿大学任教时的学生,前者正是由于批判克拉克的经济理论而出名。

克拉克的主要著作有:《财富的哲学》(1886)、《经济进步的理论》(1896)、《财富的分配》(1899)、《经济理论纲要》(1907)等。其中《财富的分配》是他的代表作。

美国到19世纪90年代,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垄断组织在广泛发展,劳资对立越来越尖锐,马克思主义在各国传播,所以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套新的理论来掩盖矛盾和粉饰资本主义制度,同时对抗马克思主义和抵制工人运动。克拉克的“新”的阶级利益调和论,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出笼的。

克拉克的经济思想不隐讳上述目的,在他的最主要的代表作的序言中,他已经把它的辩护性直陈出来。他的学说以分配论为中心,所以一开始就对分配观点做出结论。他说:“本书的目的在于说明社会收入的分配是受着一个自然规律的支配,而这个规律如果能够顺利地发生作用,那末,每一个生产因素创造多少财富就得到多少财富。尽管工资可以根据人与人之间自由的磋商来调整,但是由自由磋商而产生的工资标准,倾向于和产业中由劳动所生产出来的那一部分产品相等。这是本书的主张。尽管利息也可以根据同样的自由磋商来调整,但利息自然而然地倾向于和由资本所生产出来的那一部分产品相等。……如果这个方法没有受到阻碍,那末每一个人生产多少就得到多少。”[美]克拉克:《财富的分配》中译本,第51页。这是在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并不存在谁剥削谁的问题,各自取得自己应得的份额。

克拉克主张经济学应做新的分类,使之成为工资、利润和利息学说的基础。他把经济学划分为以下三大部类:

第一部类包括“财富的普遍现象”。他说明这类经济规律是不依靠经济组织而发生作用的,是一种普遍的经济规律,也是基本经济规律。意即不论在最进步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这类规律都起同样的作用,因为在任何社会,所有财富的取得和财富的使用的一切过程,都是相同而真实的。它不依赖特殊的经济组织或交易机构,仅只是从人类的本性和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演绎而来。所以,第一部类的研究范围应该是介绍财富的普遍规律:①消费品的效用递减规律。它是自然价值的基础。②生产工具的效用递减规律。它是自然利息的基础。③劳动的效用递减规律。它是自然工资的基础。克拉克认为,它们对任何社会形态都是适用的。

第二部类包括“社会经济的静态”。这是研究在一个社会组织已经完备,但是组织的形态和经济活动的方式并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分析财富如何生产、如何消费的问题。其中心环节是交换问题。克拉克认为,这些经济现象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发生的另一种力量所引起的。“不论在哪里,只要人们开始互相交换物品,这种力量就立刻发生作用,因而把社会组成为不同的团体和不同的产业。如果某些人专门制造食物,某些人专门建筑房屋,并且互相交换彼此的产品,于是,一些不是阐明人与自然间的直接关系的一般经济规律所能解析的问题便产生了。交换引起价值决定的问题,而价值则决定团体分配的条件。”[美]克拉克:《财富的分配》中译本,第20页。这样,静态的价值标准就决定静态的工资、利息和利润。

克拉克宣称,他的理论是静态的。这种方法最足以用来做纯粹的分析工具。他论证问题时,假设一切变动都已停止,劳动(人口)和资本的数量固定下来,即两者的数量没有增减;生产方式的改进不再进行,即技术没有变化,生产组织没有变化;消费者的需要毫不改变,即欲望无变化、嗜好无变化。然后去考察价格、工资和利息将倾向于什么水平。

他说,单纯研究静态规律是为了弄清在一个动态的社会中会发生什么。但是动态世界的真实性不会使静态的理论归于无效,因为这些静态的规律是真正的规律,在经过每一次动态之后,它们自己又会再得到说明。比如说,在这些变动中,自然价值的规律和自然工资、利息、利润的规律仍然丝毫不能违背。所以,克拉克虽然也进行了动态的分析,他所相信的几乎只是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用它来比较各种静态的均衡。

第三部类包括“社会经济的动态”。它所研究的是指在社会组织形态和经济活动方式常在变动的情况下,社会财富和分配将会发生什么影响。社会动态的力量有五:①人口的繁殖;②资本的增加;③劳动与资本组织形式的变革;④生产技术的改进;⑤消费者的欲望的增长。他说,动态就是上述要素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动仍然存在着“静态标准”,犹如尽管大海上风浪很大,但总是围绕一个水平面而波动,海的位置和深度都不可能有大的变化。

克拉克认为,经济动态的理论主要是探讨生产的动态,其中包括价值的变动和分配所得的变动问题。由于人类欲望的变化形成消费的动态,因此,这些变化及其影响也属于这个部类的研究范围。但是研究的重点是新的分配所得即利润和工资问题。在他看来,从一方面说,利润是一种动态所得,是社会变动的结果;然而从另一方面观察,利润推动社会发展,可算是社会变动的原因。克拉克的结论是:利润是社会进步的源泉,社会进步又是工资永久增长的源泉。所以,社会动态的力量往往能够改善劳动者阶级的现状。

克拉克还结合人类欲望的提高,谈到社会动态力量中的人口问题。他认为,人类有两种强烈的欲望:继续提高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地位。从这两者考虑,人类必将减退其性欲本能,使人口增加的速度低于资本增加的速度,这样才能满足两种欲望的要求。

克拉克的上述划分是十分错误的。他所谓的财富的普遍规律,不过是说在任何社会都共同存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只有人加工于自然才能把财富创造出来。这里显然只是在说明生产力的因素,而并不是在表述社会发展的经济规律。因为规律是现象间的本质的联系;人类进行生产时所产生的一定的必然联系和关系及其性质,才产生相应的经济规律。所以,克拉克说的普遍的经济规律并不是反映生产关系这一本质内容的真正的基本经济规律。

他的静态分析虽然谈到人与人的关系,但只是局限于流通领域的交换关系,由此他引申出价值问题,并没有去揭示价值的真正源泉。这种静态分析不过是使用一种形而上学的方法,他把资本主义描绘成经常处于静态或比较静态的均衡状态中,掩盖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他的动态分析,提出要探讨生产动态和分配动态问题,但是实际内容则空洞无物。并且还颠倒了随着“社会动态”的技术进步贫富鸿沟不断扩大的真实状况。

克拉克在他的《财富的分配》一书中,比较集中地阐述了他的分配理论。据说他在1880年,独立地提出边际效用及其对交换价值影响的思想。他没有读过杰文斯的著作,他不仅“创造”了边际生产力这个术语,而且还对边际生产力的分配理论做出明确的解释,由此他成了美国边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这个观点是建立在土地收益递减律的基础上,克拉克把它使用于各个生产要素领域。

克拉克以收益递减律为基础的静态分配理论,是在1888年美国经济学会第三次年会上第一次提出的。收益递减律最初运用于农业方面,它是说,任何更多的可变的生产要素加到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产量增加到某一点就开始成比例地减少。这个“规律”实际上就是说,各个生产要素不能完全互相代替;并基本上假定其余情况不变,特别是技术条件不变,只变动一个要素。这样,假定资本、土地和企业家的组织管理能力保持不变,而劳动增加,最后每个工人的平均产量必然下降,即使总产量在不断增加。同样,假定资本增加,其余情况不变,每一资本单位的平均收益最终必然下降。

他说:“如果一种消费品一个个单位连续不断地供应,它的效用就会越来越减少;同样,生产者的用具或各种形式的资本,如果是由一个人使用,那末数量越多,生产能力越降低,最后一个工具对人所能增加的效用,比先前那些工具来得少。假如一定数量的工人,使用越来越多的资本,那末,资本就受到生产力递减规律的支配。……在资本数量固定的情况下使用劳动,它的生产力是递减的,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个一般规律的这种作用,是社会经济理论中一个恰当的论题;在社会经济理论中,它成为分配论的根据。”[美]克拉克:《财富的分配》中译本,第36-38页。

在克拉克的静态经济分配中,劳动和资本被认为是基本生产要素。上面一段话是在说明劳动和资本的生产力(率)的递减规律。在追加劳动或资本造成每单位生产力递减情况下,他把最后追加的劳动或资本单位的生产力称为劳动或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克拉克承认,假如可变要素(劳动或资本)的追加单位会导致较好的劳动分工或者更完善的劳动组织,可变要素的递增收益也可能发生。然而,这个可变要素会继续使用,直到进入收益递减的范围。这时,最后追加的劳动单位的产量(即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便是决定工资的标准,也是决定这一要素的全部单位的工资标准,因为全部单位假定为同质的。最后追加的资本单位的产量(即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便是决定利息的标准,也是决定这一要素的全部单位的利息标准。于是克拉克认为,当可变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等于要素成本时,就会出现均衡,每个劳动单位和每个资本单位都获得相等数量的报酬。由于要素全部单位只得到边际单位的成果,最后单位以前各单位所生产的剩余就归其他生产要素所得。

克拉克用下图表达他的工资决定和利息决定的理论:

工资决定是:假定资本数额不变,而劳动单位连续增加。AD横线表示劳动单位数量;AB纵线表示产量;同时AB线又表示第一单位劳动借资本的帮助所创造的产量。AB线代表第二劳动单位的产量;AB线代表第三劳动单位的产量……CD线代表最后一个劳动单位的产量,即边际劳动生产力,它决定全部劳动的工资率。AECD即六个劳动单位的工资总额。图中BC线呈下降趋势,表示劳动生产率递减。工人生产出来的总产量ABCD被克拉克说成是劳动和资本共同生产的产量;劳动的全部所得被缩小为AECD。两者相减,其余额为EBC被认为是全部资本的应得数量,以利息形式归资本家所占有。至于利息大小如何决定,他又另做解释。

利息决定是:同样用上图来说明,只是假设情况颠倒一下。假定劳动量不变,而资本连续增加。AD线表示投入资本的单位数。AB线表示整个劳动队伍使用第一单位资本创造的产量,AB,AB…CD等线,表示逐次追加资本的产量,最后的CD线即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它决定全部资本的利息率。AECD为六个单位的利息总额。图中EBC被说成是“劳动和资本共同生产的”ABCD产量减去AECD利息总数的余额,它就是劳动工资总额。

克拉克认为,作为工资决定图中的EBC(利息部分)表现为作为利息决定图中的AECD(利息部分)。在这两个数目中,如EBC大于AECD,其余额就是企业家的纯利润(他把企业家和资本家区别开来)。同样,利息决定图中的EBC(工资部分)表现为工资决定图中的AECD(工资部分),如后者小于前者,也就有一个余额即利润归企业家所有。所以,在克拉克看来,利润是根据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支付工资和利息之后的残余部分;也是企业家(雇主)出售产品的收入超过自然价格(工资加利息)的余额。但是,他认为在一个完全竞争的静态社会中,利润会从两个方面趋于消失:雇主们互相争着出售商品,就使价格降低;雇主们争着雇佣劳动和借入资本,就使工资和利息上升。结果商品按生产成本即自然价格出售。

克拉克的分配理论只把社会总收益分为工资、利息和利润,把地租并入利息,视为利息的一部分,因为土地被看作特殊形态的资本。所以,在上述工资决定图中,如果是农业劳动,不考虑辅助资本,则EBC代表地租总额。但是,他认为地租与利息是互相依赖的:利息的计算是从地租资本化的百分比得来,由此地租率决定利息率;地租又受利息支配,因为如增加工具投资,会使每一工具的收益减少,结果利息率跌落,引起地价上涨,地租率下降;反之,如减少工具投资,每一工具的收益便会提高,结果利息率上升,地价跌落,地租率上涨。究竟应使用多少工具及其对地租的影响如何,考虑这个问题时,他认为完全受到市场上自然利息率的支配。

可以看出,上述克拉克的分配理论基本上是一个大杂烩,他不过是把以前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收益递减律”“边际效用论”“生产三要素论”“三位一体论”等汇集起来或加以改头换面,构成一套边际生产力的分配理论。它的辩护性和针对性是十分明显的。这表现在:第一,他宣称全部生产物是劳动与资本共同创造的,妄图以此推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第二,他用边际劳动所创造的产品决定劳动报酬的手法,妄图否定马克思所指出的劳动者遭受剥削的事实。第三,他把资本家从剩余价值瓜分得的企业利润(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偷换为企业家应得的工资,纳入工资范畴;把借贷资本家瓜分得的利息(平均利润的另一部分)说成是资本本身所创造的价值。他还把地租纳入利息范畴,旨在全面否定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第四,他只把超额利润算作利润,认为这是一种暂时的过渡现象,其目的是抹杀超额剩余价值的剥削;并且他还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原来属于利润(超额利润)的部分会转化为工资,所以,资本积累、生产技术提高的结果,不是工人阶级趋于贫困,而是生活日益得到改善,这是对马克思的资本积累与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直接挑战。

由此可见,克拉克的分配理论其矛头是指向马克思主义,反对社会主义革命。这一点,他在他的书中是公开叫嚷的。他说:“许多人指责现在的社会制度,说它‘剥削劳动’。他们说,‘工人常被夺去他们的劳动成果’。这种剥削是通过竞争的自然作用,并在法律的形式下实现的。如果这种说法被证实,那末,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当变成社会主义者,而他对改革产业制度的热情的高低,就可以表现和衡量他的正义感的程度。”[美]克拉克:《财富的分配》中译本,第3页。

克拉克对他的分配论做了概括性的总结。说社会收入区分为工资、利息和利润原则上是“公正的”,社会不能随意侵犯这个“固有的分配规律”。如果每个人取得他所创造的东西,各个阶级的人在有组织的劳动中把他们的力量联合起来,就不会彼此不满。私有财产已被伦理地证明是“正当的”,因为它是建立在伦理的收入分配的基础上。

的确,按照资产阶级的伦理哲学,一切依靠剥削行为榨取得到的赃物,都是“正当的”“合理的”,不能随意侵犯的。

克拉克对垄断组织的看法,从表面上看,先后态度似乎不一样。

他在1896年对企业垄断组织持乐观态度,这表现在他的《经济进步的理论》著作中。他认为,垄断组织的高价格会吸引新的竞争者,它们的巨额利润会使用于再投资,从而促进社会进步。他说,托拉斯从公众的勒索可以用算术方法来计算;但是它们通过积累和再投资会使生产果实长久地成倍增长,由此带来的进步要用几何学方法来计算。当大托拉斯互相侵犯各自的领域时,它们提高了效率,其中大厂商又比小厂商更有效率。这里,克拉克所歌颂的垄断是没有排除竞争的垄断。

后来,在1907年写的《经济理论纲要》中,论述到经济动态时,他对托拉斯又做出极力非难的样子。认为托拉斯是经济动态的产物。它们彼此经过猛烈的和代价高昂的斗争后,导致在组织上采取最后手段,使竞争结束,于是商品变得稀少和昂贵。

他说:“一个社会纵情于无希望的私人垄断统治,必然要带来难以形容的弊病。在这个包含内容多的名称下,我们将把那种不仅抵制而且损害自然经济规律作用的最重要的组织予以类聚。垄断阻止生产进步,并且给分配注入劫掠成分。它滥用保证个人全部生产的力量,使价格和工资反常,使工业结构模式变形。……价格与成本的水准不一致,工资与劳动的最后生产力水准不符合,利息与资本的边际产量不相称。工业集团和附属集团的制度由于劳动和资本在某方面使用过多,而在其他方面使用过少,被打乱了平衡。利润不是完全成为改进措施的暂时奖励——为给人类一种动力的刺激而奖励——而是部分地成为那些对进步有敌意的、有权势的人们的分赃物。”[美]克拉克:《经济理论纲要》,纽约,1907年,第375、377页。

这里,克拉克说的是排除竞争的垄断组织。这种垄断组织实际上并不存在,因为垄断从来没有消灭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所以,从现象上看,好像克拉克对垄断组织的态度是前后矛盾的,其实,他的真正意图是以非难绝对垄断为烟幕,达到为垄断组织辩护的目的。

在克拉克看来,如果绝对垄断受到控制,经济的发展是乐观的。他看到有五种力量会促进实业进步:①人口正在增加;②资本正在积累;③工业技术过程正在改进;④劳动和资本的组织形式变得更有效率;⑤人类的需要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更加追求讲究。认为由于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资本的增长速度,雇佣劳动者阶级将从社会技术进步中得到最多的好处。他的结论是:以竞争为基础的经济和谐应该成为普遍现象。

由于克拉克不遗余力地把资本主义社会描绘成经济利益和谐的社会制度,因此,他深受垄断资产阶级的恩宠,把他推崇为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经济学家的“泰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