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海都市发展与商业功能再造

上海都市发展与商业功能再造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现代都市发展进程中,商业功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支撑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塑造世界级城市的过程,也就是商业功能再造的过程。从现实态势来看,上海商业功能再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现代都市发展进程中,商业功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支撑因素。一方面,现代都市发展要求商业功能的能级与之相契合,并起到相互依存、相互推进的作用。另一方面,商业功能直接影响到现代都市的结构、品味、形象、便利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并对都市能级的提升起到相应的权重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塑造世界级城市的过程,也就是商业功能再造的过程。

一、上海都市发展的特征与趋势

商业功能与现代都市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密切相关。从商业功能再造的视角出发,上海都市发展的趋势将会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一)都市功能的综合性

现代都市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都市功能不断完善的过程。其主要特征体现在:其一,都市的综合功能愈来愈显现出来,随着这种综合性体现得越强,都市的集聚与扩散功能也就越强。其二,都市的功能结构愈来愈完善,这就意味着都市的各项功能都要按照各自的发展规律持续增强,从而为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提供支撑。其三,都市的各项功能不仅要自成体系、自我完善,而且还需要相互融合、互相推进。

(二)都市形态的组合性

现代都市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是都市形态不断组合与完善的过程。从建设上海国际大都市乃至世界级城市的发展趋势来看,其都市形态的组合特征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在整个市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区、新城为核心的多层次城镇体系正在形成;在中心城区内,中央商务区、城市副中心以及各类功能分区逐渐形成的格局正在突现。在郊区范围内,由重大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所带动的城镇新格局也在形成之中。这一切都表明,上海都市形态完善过程中的组合性特征正在不断显露出来。

(三)都市生活的多样性

现代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都市人群结构的多样化以及移民人群和流动人口的规模化。如此态势就必然带来了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都市文化的精彩纷呈,从而使得都市生活的多样性表现得相当突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都市生活的演变过程可以充分印证这一点。在这种大背景下,就需要现代都市商业能够适应如此多样化的发展潮流,最大限度地满足都市生活多样性而对现代商业所带来的多样化要求。

(四)都市消费的层次性

现代都市不同于一般的城镇,都市结构的多层次引发了消费的层次性。都市消费层次性的主要成因在于:一是人口层次的集群规模,使得不同人群的消费出现了层次性;二是不同收入人群的存在,使得消费水平的差异比较明显;三是各类人群实际上存在着不同的消费偏好,从而拉大了都市消费的层次性。可以预见,随着都市人口的增加,都市结构的细化,将会使都市消费的层次性进一步显现出来。这种都市消费的层次性,必然要求现代都市商业能够满足各层次的消费需求。

二、上海商业功能再造的整体构想

根据现代都市发展的一般特征和上海都市未来发展的趋势,上海商业功能再造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从战略角度出发,上海商业功能再造的基本方向和整体构想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业功能的完整化

从上海都市商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来说,进一步完善商业功能是当务之急。其主要体现在:一是要适应上海都市发展的要求和都市功能的完善,商业功能应该与之相匹配。二是要充分体现商业功能的动态化发展趋势,从而使商业功能能够在整个市域内的全面渗透和全面覆盖。三是要从提升上海都市功能能级的角度出发,相应地使商业功能的能级提升上去。四是要充分体现商业功能在上海都市发挥集聚和扩散两个重要作用中的相应地位。

(二)商业结构的体系化

现代都市商业结构体系化的核心,是推进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的转变与升级。随着上海现代都市的发展,都市结构的体系化特征日趋明显,因而也就需要商业结构与之相契合。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商业布局的体系化,各类商业设施应在空间形态上得到合理布局,并形成互相支撑的体系与格局。二是商业业态的体系化,百货业、连锁业、批发业、服务业等业态都应在完善过程中呈现体系化的发展趋势。三是商业企业体系化,不同所有制结构,不同规模结构,来自国内外的商业企业应形成比较合理的商业企业体系。

(三)商业模式的多样化

从上海现代都市的发展趋势来看,都市形态、都市结构、都市产业、都市人群、都市生活、都市消费等都在向着多样化、细分化的方向发展。为此,现代都市商业模式的发展必须紧紧跟上这种发展趋势,并充分体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与格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传统的商业模式,或者要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强,或者要进一步创新与完善;对现代的商业模式,要进一步借鉴、消化、引进;对潜在的商业模式,要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创新。

(四)商业运行的效率化

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现代都市商业不仅应该担当起重要的角色,而且也应该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以如此的要求来衡量,现代都市商业必然要求高效率。其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高效率,从而为上海都市商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二是市场的高效率,从而为上海市场功能的发挥作好必要的铺垫。三是企业运作的高效率,从而为上海商业的繁荣繁华提供支撑条件。四是商业营销的高效率,从而适应上海现代都市快节奏、多变化的市场氛围。

(五)商业环境的便利化

现代都市商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都市商业环境的便利化。从这个角度来审视,上海都市的商业布局、商业结构、商业业态、商业氛围等还必须以人为本,充分提高都市商业消费的便利程度。按照如此的战略目标,上海都市的商业网点数量与商业从业人员的配置,就应该同都市发展与人口规模的增长密切相关,从而使现代都市的商业便利化得到充分体现。

三、上海商业功能再造的基础条件

上海商业功能再造,是一个必然而又动态的历史发展进程。当然,商业功能要再造,也就需要相应的再造条件。从现实态势来看,上海商业功能再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一)开放式发展环境已形成

从国际环境看,以信息技术、网络经济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国际经济分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后,上海市场的开放度将进一步提高,上海商业必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之中,直接面对国际跨国集团的激烈竞争。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商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上海商业面临着以创新为动力,壮大规模,增强实力的挑战。

从国内环境看,宏观经济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为进一步加快上海商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贯彻实施西部开发和服务全国的战略,对上海商业提高辐射能力和服务能级,发挥国内商业领头羊的作用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上海环境看,上海经济发展步入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持续增长的新时期。2002年上海人均GDP达4909美元,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将进一步推动消费需求增长、消费能级提高,使消费心理、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给上海商业发展综合消费创造了宝贵的机遇。

(二)发展目标已确定

“十五”期间上海商业发展的三大奋斗目标:一是把上海建成国际化的“购物天堂”;二是基本建成网络化的流通体系;三是基本建成信息化的现代商业。

到2005年,上海商业发展的主要经济目标:一是商业增加值750亿元,年均增长10%;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0亿元,年均增长8%;三是批发贸易总额6700亿元,年均增长10%;四是连锁商业销售额10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五是商业平均利润率提高0.3~0.5个百分点,国有大中型商业亏损面控制在20%以下。

(三)商业布局已勾勒

围绕建设国际化的购物天堂的目标,以发展特色、增强功能为重点,全面推进市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居住区商业、郊区城镇商业和商业专业特色街建设。

一是市级商业中心。“十五”期间,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南京西路、徐家汇商城、豫园商城、新客站不夜城、浦东新上海商业城将成为市级商业中心街区。

二是区域商业中心。“十五”期间,五角场、老西门、曹家渡、中山公园、虹桥、大柏树、提篮桥、打浦桥、上海莘城、武宁新城、彭浦、昌里重点发展成为区域性商业中心。

三是居住区商业。“十五”期间,重点建设三种类型的居住区商业:沿街式居住区商业、团组式居住区商业、多点式的居住区商业,形成配套齐全的商业网络。

四是郊区城镇商业。“十五”期间,以“一城九镇”为突破口,以点带面,积极发展郊区城镇商业。松江新城的商业建设与新城建设和人口导入相配套,到“十五”末基本形成以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和两条商业街为主体的基本框架。“九镇”及其他中心镇的商业建设按照产业主导型、交通枢纽型、旅游主导型、现代居住型的不同特点,形成各自的经营结构、业态结构和布局结构。

五是商业专业特色街。“十五”期间,雁荡路、衡山路、福州路等10条市级商业专业特色街继续调整经营结构,扩大专业特色经营规模,提高专业经营容量和经营水平,到“十五”末,全市有规模、有影响的市级商业专业特色街达到20条。

(四)业态调整已谋划

“十五”期间,上海商业将以建设现代化的国际购物天堂为目标,加强城市零售商业功能开发,进一步调整完善零售业态结构,推进传统零售业向现代零售业的转变与升级。

其一,积极稳妥地推进大型购物中心和大型综合超市(大卖场)的建设。“十五”期间,在交通便捷、人流集中、辐射区域广阔的地方,建设3~5座融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文化功能于一体的15万平方米以上的现代化大型购物中心。根据人口密度、交通条件以及周边地区商业环境,有控制地建设发展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卖场。按每20万人口或以半径3公里商圈配置一个。“十五”期末,大卖场的发展数量控制在60家左右。

其二,调整超市结构,鼓励发展食品加强型超市,在缺少商业网点的地区,继续发展超市门店、便利店和副食品零售网点。按每1万人口配置一个超市,每300人或300米为半径配置一个便利店,“十五”期末市内门店分别达到1300家和3000家左右,按每万人设置1200平方米副食品零售商场(含超市、大卖场中的副食品经营面积),500米为半径的居住区域内配置一个规范经营的副食品商场的标准、加快副食品零售网点建设。

其三,进一步发展品牌消费、特色消费,加快百货业调整和专业店、专卖店发展步伐。到2005年,基本形成品牌专卖、系列专卖与特种商品专卖的连锁经营体系,专卖店网点数达到3000家。通过细分目标市场,大力发展不同规模的专业和特色经营,形成100种以上的连锁专卖系列、专业店网点数达到5000家。按每7000人配置一个药店的标准,建立发展起零售药店网络。

(五)结构调整已现成效

近年来,上海商业发展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得到了逐步的缓解,并开始显露成效。其一,企业结构逐步完善。通过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资产联合,重组形成了一批主力业态集中,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其二,业态结构逐步完善。全市连锁商业网点发展到7700个,占全市网点2.1%,年销售规模超过700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30%。其三,布局结构逐步完善。经过建设发展和调整改造,形成了以“四街四城”市级商业中心为核心,以地区商业中心和居住区商业中心为支撑的多层次,多心化、团组式的商业布局,商业经营设施和购物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凸显了上海城市的繁荣繁华。其四,所有制结构逐步完善。通过改革开放,已初步形成了国有、外资、民营、个体以及混合型等兼容的商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其五,管理结构逐步完善。通过积极实施“科教兴商”战略、信息技术、冷藏链技术、生物医药技术在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全市500多家大中型商场建立了MIS系统,近千家连锁超市、便利店实现了计算机和联网管理。

(六)主流商业实体已呈框架

从上海商业发展的现实结构来看,三大主流商业实体已经初成框架。这三大主流商业实体:一是主要商业集团;二是主要超市公司;三是商品交易市场。目前,这三大块商业实体总体上对商业的贡献为(个别超市又属某一集团,汇总数据可能少些重复,但对总量判断影响不大):销售收入2784.79亿元,占全市国内商业商品销售总额的82.22%;布施网点占全市商业网点9.53%;从业人员占全市商业从业人员的21.22%。

四、上海商业功能再造的对策路径

从本质上来说,上海商业功能的再造,也就是要使上海商业实现新一轮的发展与跨越。为此,必须在适应上海现代都市发展的商业功能再造的对策路径上实现新的突破。

(一)制定商业功能再造的行动纲领

上海商业功能再造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周详的规划与实施。因此,有必要结合上海新一轮发展的整体战略和行动纲领,进一步深入研究上海商业功能再造的目的、方向、目标、抓手以及具体的推进政策与措施,从而使上海商业的功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进一步提高商业的国际化程度

现代都市商业应该形成“百花争艳、百舸争流”的格局和氛围,这就要求进一步提高上海商业的国际化程度。为此,一要引进国内外著名商业企业,尤其是商业跨国企业的入驻,从而改善商业结构。二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商业业态,从而适应现代都市消费需求的变化。三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从而对优化整体商业环境起到联动效应。

(三)进一步增强都市商业集聚力

商业集聚力是现代都市商业功能发挥的重要标志,也是上海商业功能再造的重要目标之一。从这个战略高度出发,上海商业应该对照国际上世界大城市商业集聚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特征,在上海著名商业街区、著名商业活动场所、著名商家、著名流行发祥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以充分体现上海现代都市商业的特色风貌以及国际大都市的整体形象。

(四)营造现代商业运行的技术支撑

现代都市商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必然是现代化和电子化。上海商业功能的再造,同样离不开必要的技术支撑。为此,一要采取针对性的相应政策,鼓励商业企业使用商业现代化的支撑技术,从而抵消商业企业短时期内成本上升的压力,推进商业企业化与电子化的进程。二要积极创造条件和市场氛围,加速推进电子商务,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网上交易、网上采购、网上服务等。三要尽快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商业人才高地,从而为现代都市商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五)构筑批发业、物流业、服务业相互融合的产业体系

现代都市商业应该起到集聚和辐射两大功能,这就需要上海都市商业功能能级的进一步提升。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就必须重振上海的批发业,发展上海的物流业和服务业,并把其融合于整体产业体系内。这是因为上海批发业、物流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辐射功能的发挥,并最终影响到都市的整体发展和地位作用。

(原文刊于《国际商业技术》,2003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