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青岛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及保护策略研究

青岛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及保护策略研究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价值是青岛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的首要价值,是历史赋予青岛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2.评价标准根据前期研究,本课题组确定青岛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的标准为代表性、稀缺性和完整性。表2 青岛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之生产建筑表3 青岛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之民用建筑建立评价对象的模糊综合评价影响因素集合。

山东科技大学课题组

近代工业的兴起对于青岛城市的建立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见证青岛近代工业发展历程的近代工业遗产是青岛城市宝贵的历史财富文化资源,对其进行保护与再生利用是青岛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青岛近代工业特殊的发展轨迹赋予青岛近代工业遗产独有的特征和风格,这构成了青岛近代工业遗产保护的主要根据和内容。青岛近代工业遗产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要尽快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制度进行完善,建立登录制度并使其与指定制度协同运作。工业遗产不同于文物,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再生利用是工业遗产的必由之路。

二、青岛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状况分析

(一)青岛工业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青岛自开埠以来,100多年的工业发展历史中遗留大量近代工业遗产。但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旧城改造的推进,大量近代工业遗产或遭到破坏或缺乏保护和修缮,工业遗产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不一而足,但总的来说可分以下四种。

1.缺乏发现

青岛尚未开展工业遗产的普查工作,很多工业遗产由于闲置而无人问津,破败严重,如青岛市北区某处厂房,由于产权不明及其他原因闲置多年,建筑得不到日常维护,日渐破败。“摸清家底”是进行保护的前提条件,只有广泛发现,并建立工业遗产的动态档案,才能及时了解和监控工业遗产的保存状况,对于破坏严重的给予抢救式保护。

2.缺乏价值认定

青岛尚无专门针对近代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对于什么样的工业遗存可以算作工业遗产,什么样的不能算作工业遗产没有统一标准,这就使得一部分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它们或被拆除或仍在使用但没有被作为遗产对待,如青岛总督府屠宰场的一处建于德占时期的锅炉房,多年来一直作为普通的锅炉房使用,并未采取任何保护和修缮措施。

3.政策层面的原因

青岛近代工业遗产大多位于城市的核心区域,有的工业遗产,政府已认识到其所具有的遗产价值,但由于所处地段涉及多方利益,拆迁难度大,致使一部分工业遗产在种种不合理的使用中遭到持续破坏。还有的工业遗产早已被私搭乱建遮蔽了原貌。

4.保护的方式方法单一

由于青岛尚未制定对于工业遗产进行分级保护的政策,青岛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方式较为单一,一般由文物部门确定文保单位,划定为文保单位的工业遗产则像其他类型城市遗产一样挂牌标示,圈定保护范围。在这些列为文物的工业遗产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挂牌之后就被闲置,没有发挥其作为城市遗产的价值,如青岛葡萄酒厂。

(二)青岛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状况

2006年青岛啤酒厂的改造揭开了青岛工业遗产改造的序幕,在青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战略的背景下,一批市北、四方、李沧等老城区的工业遗产得到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改造再利用。其中建于1949年前的近代工业遗产占绝大多数。

表1 青岛近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状况表

(续表)

二、青岛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方法

(一)青岛工业遗产价值构成

历史价值、科技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工业遗产的基本价值,涵盖了工业遗产价值的各个方面。

历史价值是青岛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的首要价值,是历史赋予青岛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青岛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的历史价值指的是工业建筑遗产见证了从青岛开埠至今,青岛近代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了在此期间的某一历史阶段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和产生的重要人物。简言之,历史价值就是青岛近代工业建筑遗产在青岛近现代的时间轴上承载的值得记忆的重要的历史信息。

科技价值是青岛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的核心价值,它指的是在青岛近代工业建筑遗产中凝聚的科学技术的价值以及这些科学技术在建筑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艺术价值是青岛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的突出价值,它指的是青岛近代工业建筑遗产在建筑艺术水平和产业风貌特征方面所具有的价值。

(二)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方法与保护策略

本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基本思路,课题组构建了青岛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并运用综合模糊评价法进行建筑遗产价值的具体计算。

1.指标体系

青岛近代工业遗产厂区内的建筑按照其使用功能可分为生产用房、仓储用房、动力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等类型,在进行价值评价时需要区别对待。根据建筑功能与工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将青岛近代工业遗产厂区内的建筑划分为生产建筑和民用建筑两类,而后针对这两种类型分别建立价值评价指标体系——青岛工业遗产之生产建筑价值评价体系和青岛工业遗产之民用建筑价值评价体系。

2.评价标准

根据前期研究,本课题组确定青岛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的标准为代表性、稀缺性和完整性。

代表性指一处工业遗产见证的信息所具有的典型性和权威性,是否能够代表青岛同类型的工业遗产的普遍情况,即该处工业遗产的价值在青岛工业遗产中是否具有典型性。如果一处工业建筑遗产见证的信息能够充分、集中、有效地说明青岛近代工业文化中某一部分的重要内容,则该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无疑具有代表性。代表性这一价值评价标准反映的是工业遗产所见证的信息的质量。

稀缺性指一处工业遗产见证的信息,承载的价值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即该处工业遗产某方面的价值在青岛工业遗产中是否是稀有而独特的。如果一处工业遗产见证的某方面信息在青岛工业遗产中甚至更广泛的范围中是罕见甚至唯一的,那么该工业遗产的价值无疑具有稀缺性。稀缺性这一价值评价标准反映的是工业遗产所见证的信息的数量,且其程度高低与数量成反比。

完整性指一处工业遗产见证的信息以及作为价值载体的建筑实体本身的整体性和无缺憾状态。青岛工业遗产价值的完整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工业遗产作为“物”,其本身的完好程度;二是指工业遗产所携带或见证的信息的完全程度。

3.计算方法

(1)构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

表2 青岛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之生产建筑

表3 青岛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之民用建筑

(2)建立评价对象的模糊综合评价影响因素集合。

(3)确定指标评价等级集合。

(4)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集。

(5)单因素评价。

(6)模糊综合评价。

(7)评价结果分析和总结。

4.基于价值评价的保护与再利用策略

根据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方法,遗产的价值分为超一级、一级、二级和三级4个级别。针对不同遗产的不同价值级别和价值分布,遗产的保护和改造策略也不尽相同。本课题组初步提出了基于遗产价值级别的保护和再利用策略。当某处遗产经过价值计算得出结果后,可根据其结果运用相应的保护和改造策略。

表4 青岛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之民用建筑

(续表)

三、青岛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建议

(一)完善保护制度

国际上尚无专门针对工业遗产制定的保护制度,大部分国家都将工业遗产作为历史性建筑的一类进行保护。国际上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制度主要分为两种:指定制度(Designate)和登录制度(Register)。我国主要采用指定制度,但在工业遗产的保护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不利于及时发现新的遗产、保护范围有局限性、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不易处理等。因此有必要完善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制度,建立登录制度,使其作为指定制度的有益补充,为工业遗产的保护提供完善可靠的制度保障。

1.建立登录制度

登录制度起源于西方国家,是对近现代文物建筑进行保护的主要方式,针对未纳入指定保护体系的建筑遗产。其基本做法是遗产申请人提交申请,经过相关部门的认定,将该建筑进行注册、登记为建筑遗产。通过登录,大量未受到指定保护的建筑遗产获得了遗产资格,其历史文化价值得到确定,并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所有对这些建筑遗产进行损害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登录制度除给出有关登录建筑的定义、获取登录资格的法律程序以外,还包括对登录建筑遗产的拆除、改建、再利用、产权关系、公众参与、财政资助以及对其进行舆论宣传等内容。登录制度是一个涵盖建筑遗产保护多个方面的遗产保护制度,它在指定制度之前建立了一个建筑遗产保护的新层次,使建筑遗产的保护更加全面和广泛。

登录制度的完善是城市遗产保护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我国的文物保护机制审核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复杂,并且多采用冻结式或标本式的保存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物保护的发展。工业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遗产类型,其突出的再利用价值使其与文物具有很大区别。因此,文物保护中常用的“福尔马林”式保护方式对于城市中数量庞大的工业遗产并不适用。登录的目的是为了对尽可能多的工业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是一种在更广泛层面上灵活而积极的建筑遗产保护方法,将其运用于工业遗产的认定、保护和管理亦是一种必然趋势。作为指定制度的有益补充,登录制度可以在更为灵活的保护控制下,拓宽保护的范围,抢救出更多富有保护价值的工业遗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由经济利益驱动的工业遗产的错误开发,使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与工业遗产的保护协调发展。

2.登录制度与指定制度的协同运作

工业遗产的登录制度是指定制度的基础和补充,二者的协同运作主要涉及以下程序和内容:

(1)组织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文物保护和管理的主体机构为各级政府和文物部门。对于工业遗产,各级政府和文物部门亦是保护与管理主要的组织机构。青岛工业遗产的登录组织工作应由市政府、区政府牵头,文物局、规划局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在企业、民间组织和市民的配合下进行。

(2)普查和申请。指定制度和登录制度的协同运作很大程度上在于“自上而下”的普查和“自下而上”的申请相结合。由市文物局、市史志办及专家学者为主体参与的普查(调查)领导小组,根据历史文献资料,梳理出青岛主要的近代工厂名单,编制调研表并下发给相关工业管理部门及企业。企业根据调研表的相关内容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工业遗产提出登录申请。牵头单位组织专家对申报对象进行踏勘核查,包括物质文化遗产部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具体包括建(构)筑物、机器设备、厂史厂志、工艺流程及各种与该处工业遗产有关的文字、图像、影音资料等。对申报对象的调查并非一次完成,而要经过多次细致核查才能搞清遗产的真实状况及价值。

(3)评选和登录。在完成对申报对象的多次核查后,即对其进行评选。评选的依据在于工业遗产的本体价值。工业遗产的价值分本体价值和再利用价值两方面。本体价值是区分工业遗产和一般工业旧建筑的依据,因此工业遗产本体价值的评估是登录制度的关键环节。操作过程是:首先指定兼具信度和效度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而后根据该评价体系对申报对象的各项指标逐一评分,确定其价值。如有的申报对象的价值难以明确或存在争议,则应组织多次论证,直至达成共识。最后,通过价值评价的申报对象将进入工业遗产登录名单,成为下一步指定保护的备选项。

(4)指定保护。纳入工业遗产登录名单中的工业遗产根据其价值高低和价值分布,可分若干层次。其中符合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业遗产由文物局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通过者将按照文物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保护。不符合文保单位条件但具有较高价值的工业遗产可确定为优秀工业历史建筑,根据历史文化名城管理保护条例进行保护。对于未纳入指定保护范围的工业遗产,将作为登录遗产进行保护和管理。登录遗产的保护非强制性保护,但不得擅自拆毁和破坏,并接受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5)编制工业遗产专项保护规划。指定保护和登录保护的工业遗产的保护都应落实在青岛城市规划中。规划局及相关部门应理清青岛工业遗产分布格局,编制青岛工业遗产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其中应明确各处工业遗产的保护范围及要求,提出工业遗产保护要求和再利用的指导意见。青岛工业遗产专项规划将作为指导编制各工业历史风貌区和工业历史建筑详细保护规划的依据。

(二)青岛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选择

青岛已有一定数量的近代工业遗产完成了多种形式的再利用,课题组通过对20余处具有代表性的青岛近代工业的实地调研,参考其他城市的典型案例,结合理论研究指出博物馆保护与再利用模式、景观公园再利用模式、综合物业开发模式和创意园区利用模式是青岛近代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切实可行的文化产业模式。

1.工业博物馆保护与再利用模式

工业博物馆保护与再利用模式能较好地保护与呈现工业遗产的技术价值,是工业遗产保护中的经典模式。它与一般意义上的博物馆文物展示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展示主题上,工业博物馆展示的是工业生产的建筑和场所、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各种生产设备,保护的是历史上某个时期该类型工业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和物质见证物,这些标志和见证物在青岛整个近代工业发展进程中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和重要的历史地位,具有很高的工业考古价值。这类工业博物馆常采用整体保存的方式,在工业遗产的原址上建设展览馆或博物馆,博物馆建筑主体依托原有的工业生产空间和场所,保留工业活动原有的工作条件和区域环境。这样的展示方式将人们对城市记忆的展示和表现锁定在青岛近代工业的大背景下,突破了传统的展览空间,使人耳目一新。从微观角度上看,工业博物馆的改造与再利用模式可以使工业文物得到更方便生动展示,弥补普通科技类博物馆在传递技术细节中有所失落的弊端;从宏观角度上看,工业博物馆从多个侧面对青岛近代工业文明的风貌进行原真性再现,整体反映青岛的城市历史、产业工人文化,殖民工业、民族工业历史以及近代产业发展变迁轨迹,凸显城市印象,发挥城市文化品牌效应

工业博物馆的以上特征决定了其对工业遗产的“品相”要求较高,即适合此种再利用模式的工业遗产必须具备较高的本体价值。首先,此类工业遗产要在青岛的近代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或具有典型性,具有自身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次,此类遗产应具有较为完整并保存较好的建筑实体,能为展品的展示提供可用的物质空间。同时,在改造再利用时,对建筑的修复要注意保持或再现其原始风貌,尽可能地体现遗产的真实性。第三,遗产内应具有展现完整生产流程的机器设备。对于活态保护的工业遗产,应保持生产的连续性;对于静态保护的遗产,应按照生产流程布置各机器设备。第四,在运营模式上,要紧扣工业遗产的技术价值,充分利用富有趣味和知名度的生产线向游客提供互动式、体验式服务,一方面可以加深公众对该类型工业技术的理解,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知名度。

从社会角度来看,工业遗产博物馆的再利用模式与青岛经济传统和社会环境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具有很强的后发优势。国内外的很多成功经验显示,工业博物馆正从单纯的保护模式转向与工业旅游开发相结合的配套模式,政府和企业的思路与意识一旦受到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启发,其对青岛近代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的执行力与创造力更强。

青岛近代工业遗产中博物馆再利用模式的成功案例非青岛啤酒厂莫属。作为活态保护的经典案例,青岛啤酒厂通过青岛啤酒生产流水线的展示,成功地向公众呈现了青岛啤酒工业的技术价值。作为青岛食品工业的另一个代表品牌——青岛葡萄酒厂,现已停产多年,原生产厂房已作为市级文保单位被保护。对于青岛葡萄酒厂而言,尽管已无法进行活态保护,但由于其厂房质量较好,生产线保存完整,仍然可以改造为工业遗产博物馆,进行静态保护。

2.景观公园再利用模式

企业停产的直接结果是工业废弃地的形成。工业废弃地遗留各种工业建构筑物、工业设施和地表痕迹,对待这些工业遗迹,处理方法无外乎两种:除旧和利用。相比较而言,后者的方式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有利于青岛城市的长期稳定发展。工业废弃地的利用最为有效的方式是将其开辟为工业遗址景观公园,既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市民广场,亦是综合性的城市开放空间。

工业遗产景观公园对工业废弃地上的各种自然和人工要素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运用富有创意的艺术加工手法,将烟囱、井架、高炉、气罐、油罐等遗存进行再设计,使之成为公园中主要的景观构成元素或新景观。同时,景观公园还融合城市公共活动功能,成为既能为公众提供工业文化体验又能使其实现休闲娱乐、运动等活动的综合性的城市公共空间,达到环境更新、生态恢复、文化融合和发展经济的复合效果。

理论上,景观公园的改造模式反映的是在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对抗。作为一种工业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弥合方式,景观公园改造模式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建筑和景观本身,达到一种以全新世界观看待人类生存问题的层面。景观公园改造模式通过公益性的再利用使工业废弃地成功转型,用相对经济的手段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对国内外实际案例的调研与分析,可以发现景观公园改造模式的三个要素:公众、生态和艺术。

第一,公众代表的是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因此,市民的社会公共利益是景观公园改造模式的直接目的。景观公园一头连接着青岛的近代工业文明,一头连接着青岛现代城市生活。景观公园不仅仅是改变工业废弃地的荒凉面貌,更多的是融入市民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并且,这一公益性的改造模式的受益群体广大,涵盖青岛社会各个阶层。

第二,生态着眼于青岛近代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在景观设计中,将工业遗产保护的理念和生物技术与工业基础设施的再利用相结合可以使工业废弃地成为后工业时代的生态景观。在此类设计中,废弃地上原有的物质和能量得到良好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遗产的经济价值。

第三,艺术在于开发青岛近代工业遗产的美学价值。青岛近代工业遗产的美学内涵为工业景观公园提供了艺术价值的基础,现代和当代艺术则为其提供了展示艺术价值的途径。它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废弃的工业遗存的美学价值和意义。它通过一系列艺术处理手法向公众展示出工业废弃物的技术之美,有的工业废弃地甚至还具有大地艺术的潜质。

3.综合物业开发模式

并非所有的青岛近代工业遗产都适合博物馆改造模式和景观公园改造模式,对于城市中大量本体价值一般、建筑保存程度不佳、不足以支持博物馆改造模式的近代工业遗产和有大量价值较低的工业厂房遗存的厂区则适合采用综合物业开发的改造再利用模式。基于此,作为一种城市更新策略,对停产和搬迁的企业进行综合物业开发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策略。运用经营开发的运营理念,通过合理的改造与再利用,可以转化和提升工业遗存的价值,更多地发挥其再利用价值,为青岛贡献更多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效益。

综合物业开发模式具体表现为在开发传统的工业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与工业遗产主体不直接关联的内容,如休闲、娱乐、购物、旅游等活动,用以增加工业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提高游客重游率。

综合物业开发模式与工业博物馆再利用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工业博物馆以保护为出发点,兼具经济利益的考虑,而综合物业开发模式则主要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兼具保护。较之景观公园的再利用模式,综合物业开发模式也不是以公益服务为目的,而是以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为目的。可以说,综合物业开发模式主要是以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利用为手段实现其创造经济效益的目的。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综合物业开发模式具有其他模式所不具备的连带效应,其发展能够吸引投资,带动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发展,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解决很多工业城市面临的城市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从遗产保护的角度来讲,运用这种再利用模式需要格外谨慎,在确定利用方案前必须对工业遗产的价值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估,并采用严格的政策制度约束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损害工业遗产价值的情况下实现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目的。总之,工业遗产的综合物业开发模式如能在遗产保护、生态修复、经济复兴和可持续发展诸多方面实现利益平衡和共赢,则将极大促进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的全面发展。

4.创意园区利用模式

博物馆改造模式对工业遗产的本体价值和建筑空间的要求较高,只有少数青岛近代工业遗产适合此类保护与再利用模式。景观公园和综合物业开发模式则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对于青岛大量工业废弃地来说,如大量采用这两种模式,在经济效益上难以维持收支平衡。对于不适于前三种改造模式的青岛近代工业遗产,创意园区的再利用模式可谓最佳选择。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将创意产业与工业遗产相结合可获得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文化产业的骨干产业,创意产业对于优化城市布局、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近年来国内外涌现了大量以创意园区为再利用方式的工业遗产改造案例。青岛已有多处改造实例,并有几处工业遗产即将改造为新的创意园区。

创意园区的改造模式主要是利用工业厂房、仓库等工业生产的巨大空间,展示大型艺术作品,包括现代艺术、大型雕塑、装置艺术等。由于租金相对低廉,使用空间巨大,建筑形式具有的机器美学的艺术性,创意园区常常成为艺术家聚居区,这对于营造街区艺术氛围,提升城市文化艺术内涵具有重要作用。

艺术与文化是青岛城市的精神食粮,近代工业是青岛近代城市化的驱动力,在后工业时代的大背景下,创意园区将青岛的近代工业文明与当代艺术和文化结合,成为二者交汇融合的场所。创意园区的改造模式不同于20世纪90年代对工业遗产的简单化的商业再利用。这些商业再利用以出租和自我开发为主,一般改造为家具城、建材市场、餐饮娱乐场所等低端业态。这类改造模式不以工业遗产的本体价值为依据,带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工业遗产的建筑风貌,进而损害了其遗产价值。至今,青岛老城区内尚有大量此类改造模式的工业遗产,如始建于1916年的青岛火柴厂被改造为利津路小商品批发市场,青岛丝织厂和印染厂改造成天幕城、青岛颐中烟草公司的部分厂房改造为家具城等等。如能对这些工业遗产进行价值评估,结合地段特点,选定适宜的创意业态,对于青岛近代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城市发展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青岛近代工业遗产特点和青岛城市特色,青岛近代工业遗产改造为创意园区具有如下优越条件:一是青岛近代工业遗产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或交通便利区域;二是工业建筑具有高大宽敞的内部空间,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多种空间变换的可能性,同时,建筑的采光良好,照度均匀,适合进行艺术创作;三是建筑形式多样,不同产业类型的工业厂房形式不尽相同,不同时期的建筑具有的风格特征各有特色,这些建筑较之民用建筑,其结构牢固,经过艺术家的再创作,建筑本身就可成为一个艺术品;四是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集聚化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特点,工业遗产具有相对集中的场地条件,可使各种创意企业教育研究机构等相关业态在空间上形成集聚,产生群体竞争优势。同时,青岛近代工业遗产依港路而生以及形成的同类企业产业链使得其分布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遗产群,这对于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创意产业的产业集聚具有特殊的优势。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保住青岛工业遗产文化之根,传承工业文明之脉,增强青岛城市文化内涵和个性形象,建设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城市,这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课题,将引领城市建设者不断的探索和追求。

课题组组长

初 妍 山东科技大学

课题组成员

王润生 青岛理工大学

吕京庆 山东科技大学

刘 敏 青岛理工大学

房 辉 山东科技大学

冯 巍 山东科技大学

安伟强 山东科技大学

孙照栋 山东科技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