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标准

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标准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标准——EVA指标体系沈 彤本文运用现代“EVA指标体系”的理论,对历史文化遗产经济价值所应当建立的评价标准及其评价指标条件,以及揭示历史文化蕴含的经济价值的需求进行了探索。从文化遗产的内容来看,进行价值评价需要依靠定性与定量指标的相互结合。缺乏反映文化遗产价值多样化的整体目标的相关指标,违背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价值规范。

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标准——EVA指标体系

沈 彤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0049)

【摘 要】本文运用现代“EVA指标体系”的理论,对历史文化遗产经济价值所应当建立的评价标准及其评价指标条件,以及揭示历史文化蕴含的经济价值的需求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文化遗产;价值评价;EVA指标体系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价值已形成共识,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共同认定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传承、审美艺术、科学研究、旅游经济等多方面的价值。而衡量文化遗产价值的标准及其评价指标,引导人们更真实、更全面、更接近本原地去认识文化遗产蕴含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对于用什么标准来进行价值评价却并没有达成一致认识。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EVA(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可以担当这一重任。

一项具有经济价值的战略从制定到实施,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定期地对其结果予以评价,以确定相关人员履行责任的情况。从文化遗产的内容来看,进行价值评价需要依靠定性与定量指标的相互结合。

1 对现有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标准的分析

1.1 传统价值评价指标的缺陷

传统价值评价指标诸如实行价值评估,即仅对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含金量进行测评,完全依赖财务核算资料信息,测算权益资本的“利润幻觉”,忽略了历史文化遗产本身价值所无法计算的传承性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其结果必然导致评论价值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背离,甚至限制文化遗产项目的科研开发。

1.2 “平衡记分卡”的缺陷

“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简称BSC)”法也是目前流行的历史文化遗产评价的另一种方法。不过BSC存在以下缺陷:

(1)难以定量化。基于BSC的鉴定、评价、管理研究都只是停留于定性描述上,并没有给出定量化的框架来进行科学评价,且BSC并没有定量地综合形成指标体系。

(2)缺乏反映文化遗产价值多样化的整体目标的相关指标,违背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价值规范。BSC涉及成本、效益、内部业务流程、社会认同度等4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具体指标可达20多个,如果每个指标都成为被测评的目标,将会在这些指标出现冲突时无所适从。此外,多目标的评价压力会分散测评关键点的追踪,影响价值评价质量。

(3)包含了抽象的评价指标,如社会满意度、史料完好保持率等。这些指标由于技术难度和一些其他因素很难得到客观公正的结果。因此,盲目地应用BSC以后,往往会陷入指标难以分解甚至根本无法分解的困境,或者进行指标分解的时候,无所适从。目前国际上对遗产经济价值的研究偏向有形的文化遗产,而忽略遗产的双重价值,即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两个方面。例如一座教堂,如同博物馆里的艺术收藏品一样,它的存在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升值。它通过文化价值体现潜在的经济价值,通过它的社会影响力铸就它的知名度,都是要从经济和文化价值两个方面加以衡量的,不能像某些经济学家那样,认为文化遗产像机器和自然界物品一样更适于作为资产来进行评估和考虑。

其次,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可以说是文化价值的延伸,它是文化遗产的物质内容。19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和艺术批评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就曾强烈抨击古典经济学家用商业价值衡量任何东西,他强调艺术超越了世俗的衡量手段。经济学家常常无法估算文物的独特文化价值,这就是需要艺术史学家、考古学家等专业人士参与遗产文化价值的确定,从而有利于文化遗产的挖掘与研究的健康发展。从形式上区分,遗产的经济价值涵盖了直接使用价值和非直接使用价值两方面。具体体现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1972年联合国颁布的《世界遗产公约》,主要针对的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那时,人类对文化遗产内涵的认识还不完整。只看到了遗产的物质性,还没有看到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静态的,是实体。比如文物器物,经典古籍,大文化遗址、重要的历史建筑等等;相比较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得更广泛,这中间包括民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技艺等均有直接传承价值。如古琴艺术、苏州的昆曲等。

由于非物质文化大多是老百姓创造的,具有共识性,它是养育人们生活的一种文化,每个人都是在这共同的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它直接表达着各个民族的个性特征,还有各自的认同感、亲和力与凝聚力。比如中国人的民族性情,没有表现在颐和园和故宫上,而是深邃、鲜明地体现在春节的民俗之中。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能体现各个民族的本质,也最能体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由此可知文化遗产可以归为不可交易型产品,普通经济规律在该领域中也难以发挥作用。

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价值的独特文化个性和崇高的民族精神是世代相传沉积下来的民族的思想精髓。文化理念、心理结构、气质结构等是民族文化的本质和核心,不能在市场交易中变卖。然而,当文化遗产有直接的使用价值时,市场经济手段则可以刺激消费。人们的“文化消费”构成了遗产的直接使用价值。通过这些直接的使用价值,市场就会筹集资金来维护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对美术馆、博物馆和文化遗址的游客收取门票就是一例。其实,非使用价值或非市场效益是不能进行交易的,它可以分为这么几种:存在价值,例如人们通过旅游观光,目睹凡·高的画和泰姬陵的存在,观赏云南拉祜族原生态歌舞等,就会感到“外边的世界真精彩”;选择价值,例如人们对历史崇尚,至今传承的宗教信仰、风情人性,婚丧嫁娶的形式的变迁,不含有延续或禁忌等社会历史文化结构的选择与取舍。

例如民族传统历法,如果能较好地解决计时和指导农副渔业生产的问题,就一定具有相当的科学内容和价值。我国传统历法——农历,就较好地解决了计时和指导生产生活两大问题。农历又称阴历,实质是阴阳历,它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形成。农历根据天体运动规律计时,安排大小月、闰月、平年和闰年,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极高的科学性。农历中二十四节气的划分综合考虑了天文、气候、季节、物候、农作物生产等情况,反映了古人在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对自然界发展运行规律一定程度的科学掌握和认识,以及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对这些规律的合理运用,因而长期以来很好地指导了农、副、渔业生产。

2 EVA价值评估法

文化遗产评价运用EVA指标,可以克服传统评价指标和BSC的上述缺陷,更加符合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价值利用与经济开发价值的要求。

2.1 EVA指标体系的含义

美国斯腾斯特公司(Stern Wtewart)1982年提出EVA概念,同时建立了EVA的管理模式,并于1991年提出EVA指标,它是以经济价值的创造为核心,衡量经济增加值的关键性指标。如果EVA为正值,则表示经济价值获得的收益高于投入的资本成本,即创造了新价值;相反,如果EVA为负值,则表示现存的经济价值在毁损;如果EVA值为零,则说明价值升值的空间不大。EVA其本质是衡量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加权评价资本成本部分的价值,即经济学家所称的“经济增值”。

2.2 EVA的计算过程如下

经济增加值(EVA)=经济增值的净利-开发成本=经济增值的净利-投资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1)文化遗产最本质的属性应该是文化资源和知识资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教育、历史借鉴和供人研究、鉴赏上,至于经济价值,则是以上这些价值的衍生物。评价文化遗产的价值增值的净利的多少应当建立在其基本价值的基础上。因此,对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运用EVA计算其“经济增值”,必须遵循五项基本原则:①体现代际公平(即维护世代间继承)原则;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的原则;③城市建设规划与历史文化完善相和谐的原则;④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配套的原则;⑤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协调开发的原则。

(2)投资总额是指用于开发文化遗产的投资总量所获得的权益与有息负债之和。在实际计算时可以采用期初与年末投资总额的平均值。

(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开发资本比例×开发资本成本率+债权资本成本比例×债权资本成本率×(1-所得税税率)。

2.3 EVA价值评估的优势

(1)真实反映价值增值情况。EVA既考虑了文化遗产开发成本,又考虑了权益成本,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历史文化遗产无论是从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还是潜在的利用价值方面都基本是无边际替代性,在供应方面则具有完全的刚性。

(2)可准确获得数据指标,公平的衡量EVA计算的相关数据即可准确获得,比BSC指标更容易客观量化。它给予文化遗产价值评价的信息只有一个,就是从文化遗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增加EVA。

(3)注重文化遗产经济可持续发展。EVA指标不鼓励以牺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为代价来获取短期经济效益,而是着眼于历史文化的长远发展,精神物质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崇高民族精神研究和独特的文化个性开发等。

3 EVA价值评估法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中的应用

3.1 EVA绩效评估标准的建立

我国决定从今年开始,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从一定手段上促进了文化遗产价值与经济发展,但是这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予以落实和保障。将EVA经济评估法应用于文化遗产价值评价中,就是有益的尝试。通过EVA价值评估法使历史文化遗产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预测文化遗产经济后的EVA评价来评价文化遗产的经济的可行性;通过执行过程中不同时期的EVA值来评价文化遗产的附加值的适当性;通过执行后的EVA值来检测文化遗产的体验性情况并进行总体评价,EVA只能科学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任何时间段的文化遗产价值评价。因此,建立基于EVA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以EVA值最大化为标准,这对我国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有着重大的意义。

3.2 运用EVA价值评估标准的时机

作为文化遗产价值应该在什么时候运用EVA指标来评价?一般来说,用EVA指标进行文化遗产价值评价的时机有:

(1)当文化遗产项目确定为目标时。用EVA指标进行预测目标的可行性,通过EVA预测值选择较优的类型。

(2)当文化遗产功能在挖掘过程中,定期对EVA指标进行考核,通过EVA指标增长是否异常来观察支撑功能实施过程是否沿着既定的方向进行。

(3)对文化遗产市场前景进行分析,从而检验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性,为下一步的市场战略打下基础。总的来说,EVA指标体系可以应用于获取文化遗产经济效益的各个机会,作为衡量文化遗产原生性与价值增值的评价标准。

3.3 EVA价值评估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EVA评价标准建立后,应按照其标准建立保障体系,将价值评估标准具体落实在法律权威维护范围,由相应的专职评价人员负责对执行过程的EVA值进行评估,同时建立与之配套的制度。依据EVA的标准调整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机构,确保价值评估标准建立与实施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发挥较强独立性和权威性的监督作用。

3.4 运用EVA指标体系需要注意的问题

(1)关于EVA评价人员。EVA评价人员应当满足独立性与权威性的要求。在工作中要采取一种务实的、建设性的态度,为执行历史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保护的人员做好基础工作,同时应提高其职业素质,使其具备从事价值评价所必备的专业知识。

(2)关于EVA的准确性。EVA是基于数理统计数据调整而来的,因此不可能完全克服原有价值评价体系的缺陷。进一步来说,EVA调整的复杂性限制了它的应用,而且多达100多项的调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人为的主观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EVA评价的准确性。在把握时机时应注意减少主观判断的失误。

(3)关于EVA存在的规模差异。EVA是一个绝对指标,而不是相对指标,它反映了文化遗产价值评价的经济主观的大小,而无法同历史参照物等判断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实际运用中可以考虑参考其他附加值指标来弥补EVA这一缺陷。

由此可知,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标准的推进,不仅提升了文化遗产价值鉴定质量水准,而且通过EVA指标的张力支持,必将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标准化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国文化遗产编委会.北京:中国文化遗产年鉴.济南:英豪文化出版社,2006

2 斯蒂格里茨著.梁小民,黄险峰译.经济学.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 林凡军.畅游中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之旅.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

4 周叔敏,汤究达.美国评估行业统一操作规范.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 刘静,刘皓,王宏伟.走进中国的世界遗产.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6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资产评估行业规范.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7 刘京城.无形资产的价格形成及评估方法.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8

EVA Index System:the Economic Evaluation Standard of Cultural Heritage

Sheng Tong

(Zhongshan Vocation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49)

Abstract The author,with modern EVA index,probes into the evaluation criterion and evaluation index conditions that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the evaluation of historical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nomic evaluation system of historical culture.

Key words cultural heritage;evaluation EVA index syste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