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工业遗产的类型及特征

工业遗产的类型及特征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工业遗产的类型及特征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经济殖民势力在中国主要发展轻工业。特别是国防战备“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建设已成为中国工业化奠基的历史。边缘区的工业遗产多为污染相对较大的大型工厂、污水处理厂等。

第二节 工业遗产的类型及特征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达国家城市中传统制造业衰落,发展中国家的传统产业也正在从城市中向外迁移,于是在城市中留下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工业遗产关注的主要历史时期是自18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以来至今,但不排除前工业时期和工业萌芽期的活动。中国民族工业、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都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工业遗产,有着可歌可泣的历史和动人的故事。

作为城市规划工作者,所关心的不仅仅是旧工业建筑的保留,而是包括遗产地当中所遗留的人工环境和自然景观环境的改造利用方式。纯的历史建构筑物一旦离开了所赋予它的人工环境或者自然环境,就减少了人们身处期间产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工业遗产的类型及特征按不同方式划分有以下几类:

一、按时间分类

中国工业遗产存在的类型按时间段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近代工业遗产(1864~1949年)

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工业的众多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兴办近代工业的主力军是有兴国思想的民族资本家、清政府中有民族思想的洋务派官员。如外国资本独立经营船舶修造业;广州黄埔船坞耶松船厂;上海缫丝厂;上海自来水公司;开平煤矿;黑龙江漠河金矿;贵州青溪铁厂;英美烟草公司;清政府官办重工业(采矿、铁路);抚顺煤矿;江南船坞;京张铁路;上海中华第一针织厂;中外合营重工业阜新煤矿等。这一时期的工业资源以外国帝国主义掠夺为主,如英国、美国、德国、俄国等。其经济殖民势力在中国主要发展轻工业。由于当时是以水上航运为主导的交通方式,因此近代工业偏集中于资源丰富的东北和关内沿海六省。抗战时期,日帝国主义成立工业综合体,疯狂掠夺中国资源,供给侵华战争军需。由于华东地区主要城市沦陷,开展了一场由国民政府组织的由民族资本家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积极响应的工厂内迁的壮举,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工业开发和工业化进程。近代工业遗迹中具有典型代表的已成为了今天宝贵的遗产资源,它们不仅见证了历史,也随时告诉未来。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兴建了一批大型重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基础。如建成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机械、轻工、医药、汽车等工厂。特别是国防战备“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建设已成为中国工业化奠基的历史。1964~1978年,中西部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大大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留下许多宝贵的工业遗迹和工业遗留物。形成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十堰等城市更是因三线建设才得以出现。四川攀枝花钢铁厂、贵州铝厂、湖北十堰汽车厂、四川德阳第二重型机械厂、贵州六盘水煤矿、甘肃刘家峡电站、川黔铁路、成昆铁路、湘黔铁路等也是三线建设的成果。

“三线建设”对如今的90后来说已经是一个很陌生的词,但是这个词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在那片“特殊战场”上挥洒过青春和汗水的老一辈来说,却有着特殊的意义,那是新中国史上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工程。在这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中,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赴“三线战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将自己的一生甚至自己的家庭都献给了这项伟大的工程。1964~1980年,在中国中西部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它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投入资金2052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达400多万人,安排了1100个建设项目。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部署,对以后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改革开放以后的现代工业遗产(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经济共同推动了个体与私营工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崛起,国有工业比重下降,开创了多元化工业经济格局。由于改革开放最先在东南沿海城市和地区实行,因此这一时期的工业遗产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传统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活力降低,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过程中涉及大量工业用地重新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首钢搬迁等工业遗存都成为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按地理位置分类

工业区位论详细地阐述了工业地理分布的成因和最佳区位选择。

总体来说,中国工业遗产按工业区位论定位与城市的关系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郊野独立体系的工业遗产

位于远离城市的郊区和野外地带,由于建设地点都太过偏僻而分散,所以形成独立的工业生产和生活的区域多是由三线建设时期留下的老工业区,或是由于受到自然资源限制的工业废弃地。但是,三线建设也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重要助推器。如四川洛带的512厂区、重庆涪陵的816工程以及部分的矿场、采石场等。

三线建设改善了西部交通,改善了中国的国防工业体系;在西部地区建成一大批机械工业、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的重点企业和基地,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工业布局;先后建成一批重要铁路、公路干支线,改善了西部地区的交通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以后解决东西部发展差异,进行西部大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城市边缘区工业遗产

城市边缘区又称城乡边缘带、城乡连续区域、城市蔓延区、城乡结合部、城市阴影区。关于城市边缘区的划分还没有统一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意见:①“郊区”,即城市市政界线以内、城区用地周围的田园景观地带和紧密为城区服务的农副业经济区;②“城市边缘带”,即城市地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泛指城市建成区与广大乡村地区相联结的部位,城市环境空间向乡村环境空间的过渡地带;③“城乡结合部”,主要指城市市区与郊区交错分布的接壤地带。边缘区多是城市郊区和对外交通集散地。边缘区的工业遗产多为污染相对较大的大型工厂、污水处理厂等。

(三)城市中心区工业遗产

城市中心是城市中供市民集中进行公共活动的地方,可以是一个广场、一条街道或一片地区,又称为城市公共中心。城市中心往往集中体现城市的特性和风格面貌。城市中心区工业遗产多是城市早期工业化的产物,且位于城市交通便利地带的码头及仓储用地,或者说是由于城市工业生产的初期处于城市边缘地带。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张,这些工业区逐渐被城市所包围,并纳入城市中心地区。如上海黄浦江沿岸旧工业用地、武昌滨江区的工业遗产、成都东郊工业用地等。

(四)特殊工业历史城镇

城镇既是工业生产区也是工人生活区,工业活动与城镇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可以说,工业造就了城镇,而城镇承载着工业。同时,这类工业城镇也是资源型城镇,是由于自然资源的发掘才就地兴起了城镇。历史城镇的魅力少不了重要历史建筑的支撑,工业城市的魅力也少不了独特的工业建筑及其景观的支撑,但它们要与时代特色相结合才能长盛不衰。

如四川的攀枝花、湖北的十堰、黑龙江的大庆等。

三、按工业区聚合状态分类

工业生产是根据行业之间的生产需求关系链来形成规模化生产或独立个体生产的模式。因此,对于工业遗产的存在状态也可分成两种形式:

(一)基元型工业遗产

对于多数工业遗址来说,只有极少数的单元个体遗址有较高的保护价值。这类工业遗产是以独个单元的形式,或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或被改造使其与城市现代生活相适应。例如沈阳铁西区很多大型国有企业的单元个体遗址和遗迹,目前有一些已经作为文物保存下来了。

(二)聚落型工业遗产

在传统生产链中,各个生产工艺流程相互联系在更为紧密的群体性旧工业区。这类工业遗产群体组合比单个厂区的单纯保留更有价值,则应该将其更加完整地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例如辽宁阜新的海州露天煤矿、辽宁抚顺煤矿等。

四、工业遗产的特征

工业遗产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文化遗产部分共有的特征。由于其产生的历史短暂但创造的价值巨大,工业技术对人类发展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工业遗产具有以下特征:

(一)不可再生性

工业遗产本身具有不可再生性,同时工业遗产是一个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中的普遍的工业生产活动的代表,而具有普遍性。工业历史也记载了人类技术的进步历程,其特殊的工艺流程、先进的生产技术给遗产增添了特殊的文化气质,从而具有稀有性。中国习惯于把农业时代遗留的古建筑加以保护和利用,而对近工业时代的遗产缺少应有的重视。

(二)传承与开发创意性

工业遗产有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之分。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最集中的体现,它无形地记录着人类社会的伟大变革与进步,更延续了一座座城市的历史。工业遗产首先具有传承与开发创意特征,面对这些被视为“废弃物”的工业遗产,我们同样能强烈感受到,有必要继承和再利用这些厚重的历史、人文、经济、科技的多重珍贵价值。例如在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第六届企业开放日上,16处或具纪念意义、或具文化价值、或具教育内涵的电力工业遗产与电力标志工程,首次走入社会公众视野,其规模之大、价值之高,可在中国工业文明史上留下重彩一笔[1]

(三)旅游观赏性特征

旅游的灵魂是文化。文化元素的成功注入是解决工业遗址旅游现存问题大门的智慧钥匙。工业生产的流程和为工业服务的设施使工业遗产具有大量的景观视觉特征和可观赏性。近代工业文明创造的财富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是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的一页,它无形地记录着人类社会的伟大变革与进步,更延续了一座座城市的历史,是旅游资源中重要一景。将这些推介给广大旅游者,这不仅利国利民,更是利己利后代。

(四)生态性特征

传统工业绝大多数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污染物质,对本身土地的原生态环境带有一定的破坏性。人为的因素强烈地改变了自然生态过程,使工业遗产地的自然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西方国家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不急功近利,使工业遗产重新注入新活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既激活工业遗产的潜在价值,也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