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省循环经济科技工作总结

浙江省循环经济科技工作总结

时间:2022-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省循环经济科技工作总结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组建《浙江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科技实施方案》协调小组,由分管厅长任组长,有关市科技局分管局长和专家担任成员,统一协调实施方案的执行。

浙江省循环经济科技工作总结

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贯彻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纲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循环经济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全省有关部门以落实“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为指南,高度重视以科技创新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落实责任,加强合作,增加投入,不断加大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力度,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主要工作进展

(一)制定政策措施,统筹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工作

为实施好《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浙江省科技厅及时研究制定了《浙江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科技实施方案》、《推进节约资源科技进步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以企业清洁生产技术、企业间产业生态链的集成技术、各类废弃物再利用和资源化技术、生态农业技术、新能源开发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五个方面为重点,开展循环经济科技攻关,组织实施22项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工程。组建《浙江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科技实施方案》协调小组,由分管厅长任组长,有关市科技局分管局长和专家担任成员,统一协调实施方案的执行。成立专家组,具体负责示范项目主动设计和论证,遴选示范项目实施企业,指导示范项目实施、中期检查和验收,并负责协调和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

同时,把循环经济科技工作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内容,纳入《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与“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在循环经济科技相关领域,《纲要》确定了新能源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工业污染控制、农村及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安全预警五大优先主题,设立了高效节能技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绿色化工技术、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固体废物综合处置技术、海水淡化与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等6个重大科技专项。专项的设立为循环经济科技攻关项目的及时立项和大幅度增加科研投入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十一五”期间,6个专项安排专项重大重点项目逐年增加,投入省级财政科研总经费都在6000万元以上。如2007年,6个专项安排专项重大项目7个,重点项目84个,包括平台建设等,总经费达1亿元。

(二)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加强节材、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开发

重点面向冶金、建材、医药化工、纺织印染、造纸和皮革、热力发电、畜禽养殖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围绕“工业节能、建筑节能、照明节能、高效洁净燃烧、交通节能、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固体废物处置、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大力开展洁净燃烧技术,低品质燃料能源化技术,大功率变换技术,分布式、准集中式可控供电技术,建筑节能技术,LED器件设计、制造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低成本风能发电技术,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有毒有害原料和溶剂替代技术,高污染化学品的绿色催化、合成技术,节水及污水处理回用技术,工业废水处理新技术和设备,资源综合利用及各类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企业清洁生产技术,企业间产业生态链集成技术,燃煤电厂清洁燃烧技术,烟气脱硫脱硝及硫氮资源的回收技术,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技术,海水淡化技术,生活垃圾与产业废弃物能源化清洁利用技术,大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集成技术,企业物质循环和能量梯级利用技术等研发和应用,推进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经过多年大力实施循环利用和污染治理科技的攻关,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有的科研成果在相关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如:“化纤染整生产节能增效、水汽深度处理回用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项目,围绕聚酯装置节能增效技术、印染行业节能技术、印染废水分质回用集成技术以及多效节水节能湿短蒸关键装备等内容进行攻关,推动了印染生产的节能、降耗、减排和增效。“高效节能型电炉助燃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解决了预埋纯铜管护管技术、高导热铸铜技术和电炉助燃设备结构个性化技术等关键技术,技术产品经杭钢、宝钢使用,单炉每天节电12万度。“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技术装置的研制与开发”项目,突破了关键技术,有效降低了能耗,节能效率达到30%~60%,成果已在杭州、宁波等30多家宾馆饭店得到推广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新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通过各项节能技术的研发、集成应用,实现节能建材、节能空调系统、电耗统计和管理节能系统等的产业化生产和工程示范,完成示范面积50万平方米,部分面积实现节能65%。“功率型LED应用示范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对大功率LED照明系统的配光设计、驱动电路和控制系统等进行攻关,研制出了大功率LED路灯、太阳能庭院灯、草坪灯等,并已开始广泛推广应用。“1000MW超超临界锅炉低NO x燃烧器的研发”项目,针对电站锅炉燃煤存在的燃煤煤质差、煤质不稳定的情况,研制能满足1000MW锅炉设备需要的具有低污染物(低NO x)排放的高效燃烧设备,在有效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煤耗的同时,显著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新能源城市客车整车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开发电电混合动力和油电混合动力城市客车,为解决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大、能源消耗增长快等难题探索了新的途径。“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成功研发了新型的生物脱氮技术系统,示范工程每年去除COD、SS、总氨氮效果显著,推广前景良好。诸暨菲达宏宇环境发展有限公司研发水蚯蚓消减污泥排放新技术,为城镇污水处理污泥零排放开辟了崭新的途径,该新技术已引起国家、省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2009年年底,以“水蚯蚓原位消化污泥技术”为核心技术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过程减量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被列为国家环境资源领域“863”计划项目,国拨经费2136万元,计划在全国13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推广应用。“污泥干化、焚烧集成装置”项目,成功开发污泥高效、安全雾化干燥系统、新型雾化干燥系统与回转式焚烧炉系统集成技术、装备与对污泥干燥焚烧尾气高效处理技术,降低了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实现污泥干燥焚烧集成技术国产化。

(三)加强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发,推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减少资源消耗

针对本省人均一次性能源资源水平低,而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特点,为有效增加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产业,选择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四类可再生能源,加强深度开发和科技攻关。组织实施了“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部件研制与产业化”、“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太阳能电池生产关键设备”、“农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与生态工程示范”、“地源热泵关键技术攻关及示范应用”等14项重大技术攻关与产业化项目。“太阳电池多晶硅结晶炉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开发的太阳能电池硅晶片核心生产设备——结晶炉属国内首创,该炉铸锭的多晶硅与进口炉的产品质量不相上下,价格仅为进口炉的70%左右。

(四)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固体废物综合处置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科技专项、优先主题为载体,重点开展工业生产废弃物、农业生产废弃物、乡镇生活垃圾、电子废弃物等综合处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并建立示范工程,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组织实施了“PTA残渣回收方法研究与应用”、“萘系硫酸盐工业废渣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聚四氟乙烯生产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利用制革废弃物生产纺织用胶原蛋白纤维的研究利用”、“废弃煤矸石生产建筑节能自保温砖技术开发”、“聚四氟乙烯生产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示范”、“全湿法高效电解再生废铅酸蓄电池中铅资源利用”、“分子蒸馏再生轧制油设备研制及产业化”、“造纸废水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等”一大批项目。“生物技术控制生猪养殖废弃物的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养猪废物“零排放”技术的引进消化再创新,万头猪场年可节约用水1万多吨,减少排污3万多吨,产生有机肥料500多吨。“废蓄电池工业化无污染再生铅技术研发”项目,针对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及铅再生过程潜在的重大环境风险,重点开展废蓄电池无污染再生铅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建设绿色再生铅生产基地,实现资源再生与环境保护双效益。“新型回转窑危险废物集中焚烧系统”项目,每年可以处置医疗和工业危险废物近万吨,大大减少二恶英等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减少二次污染。浙江新都热电有限公司采用流化床燃烧新技术焚烧低热值垃圾燃料,全年可节约原煤97850吨,利用垃圾焚烧的废渣无害化制砖可节约黏土34675吨,减排二氧化硫1870吨,减排烟尘160吨。

(五)抓好科技产业化项目实施,加强科技交流,加快循环经济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

通过科技支撑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等的实施,加强循环经济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的推广应用。如浙江世友木业有限公司完成的“智能型环保高效节能木材干燥窑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其研究成果已在木材加工业中推广应用,木材利用率提高5%~10%,干燥效率提高15%~20%,而干燥成本可降低20%~30%,节能率达到40%以上,达到排放无黑烟、无火星、无有毒气体的效果。

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各种对外交流渠道,积极推动本省与有关国家、国际组织在循环经济领域的科技交流与合作。2007年11月,在杭州举办了“中德创新能源技术研讨会”,就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进行深入的研讨。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国家元素所合作,开发成功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物生产新工艺技术,大幅度减少了废酸水、废碱水的排放,减少大量蒸汽消耗,每吨水解物降低水消耗23.2吨,实现了清洁生产,经济效益明显。

(六)加强循环经济科技知识普及与宣传,提高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科技工作的认识

充分发挥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通过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把普及循环经济和生态科技知识的任务分解到各地和有关部门,在全省城乡广泛开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知识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循环经济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参与意识。

把循环经济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作为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度科普工作计划。在全省“科技活动周”期间,开展循环经济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的专题宣传,组织“循环经济在行动”进社区活动。在科技下乡活动中,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相关科技知识的普及作为重要内容。通过科普教育基地,向青少年普及循环经济保护环境知识。同时,充分发挥《浙江科技报》、《今日科技》、浙江科普远程教育网等各种媒体作用,开辟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专栏,普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科学知识。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主体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没有申请过发明专利,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产品。虽然浙江省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但发明专利偏少。

(二)科技创新人才缺乏,企业中的人才更缺

浙江缺乏大院大所和大企业,科技基础条件和科研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服务相对滞后,创新资源分布不均,科技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数量少。

(三)科技创新投入不够

近年来,浙江省科技投入水平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与先进省市相比仍然偏低。科技投入特别是企业科技投入仍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三、今后工作重点

全省将继续贯彻省委、省政府有关循环经济工作的精神,围绕循环经济总体目标,坚持不懈抓好循环经济科技攻关示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本省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作出更大贡献。

(一)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发展作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围绕纺织、轻工、装备制造、汽车、船舶等11个重点产业和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加强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以146家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联合高校院所和中小企业,组建30个左右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每年组织实施100个左右重大科技项目,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明显提高传统工业节能减排水平和产品质量档次与附加值。继续向21个重点块状经济派驻专家服务组,帮助、指导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技术咨询等服务,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围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管理水平,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信息化。加快推广“甩图板”、CAD、CAM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加快ERP、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先进信息管理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充分发挥科技引领未来作用,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培育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物联网产业、先进装备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开发LED、锅炉余热等节能技术和装备,生产生活废物综合利用等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脱硫脱硝等环境保护技术和装备。同时,加快发展动漫、创意、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到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力争突破2万亿元。

(三)继续实施循环经济领域重大科技专项,加大科技投入

“十二五”期间,在《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与“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实施5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高效节能技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绿色化工技术、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固体废物综合处置技术、海水淡化与海水综合利用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技术研究开发,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扩大示范试点面。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强节能降耗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培养循环经济科技人才

继续加快实施“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和“钱江人才”计划,支持以企业为主引进海内外高层次的循环经济创新创业人才,大力培养、引进创新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造就一支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人才队伍。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技术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博士后工作站,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五)加大扶持政策与配套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环境

在现有基础上,深化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导向。充分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进一步落实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措施,引导、支持和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努力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动力。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创新热情和创造成果。

(浙江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