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循环经济

创新循环经济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江苏鑫缘:创新循环经济 创造生态环境鑫缘集团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茧贩子”不断发展壮大成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的过程。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行,完成了企业商号与产品商标的统一。实行产业化经营战略后,鑫缘的销售收入比改制前增长了6倍以上。

江苏鑫缘:创新循环经济 创造生态环境

鑫缘集团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茧贩子”不断发展壮大成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的过程。从一名公务员转型至企业老总的储呈平,通过不断的中摸索,经受挫折的洗礼,不断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今天,他和他开创的鑫缘茧丝绸集团成就了海安茧丝绸产业,引导着中国的纺织行业。

一、鑫缘集团发展历程

大体上,鑫缘集团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蚕茧的收烘和转卖阶段(1989—2002年)

鑫缘集团前身是成立于1989年的海安县丝绸公司,当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蚕茧的收烘和转卖,说其是个“茧贩子”一点不为过。虽然早在90年代,海安县桑蚕茧丝绸业在江苏省内外就小有名气,但也仅仅是以收烘蚕茧、缫丝,卖白厂丝为主。离产业经营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过去只到收茧、干茧这一步,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发现这样做,无论蚕农,还是企业,每到收购蚕茧时都处于焦虑之中。”鑫缘集团老总储呈平说,卖原料时受国内外供求影响大,行情好时供不应求,一旦市场有变,就会出现高价收低价卖的现象,企业反哺蚕农的能力就会受到严重制约,企业发展也会步入困境,而蚕农也因此处于提心吊胆之中,总在想明年还要不要栽桑养蚕。

1999年,因茧价大跌,全县曾发生了较大面积挖桑毁桑现象,蚕农弃管弃养,叫苦不迭,企业也因遭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责难百般委屈,当时作为乡镇党委书记的储呈平深有感触,“蚕农栽桑养蚕没保障,企业靠卖原料没底气”,而这样靠运气似的养蚕方式,对茧丝绸产业来说,必然会造成产业发展极不稳定。

(二)第二阶段:企业改制阶段(2003—2007年)

为寻求自我救赎和突围,2004年,在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鑫缘公司大刀阔斧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构架,公司从此由国有变身民营性质。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行,完成了企业商号与产品商标的统一。

通过改制,鑫缘集团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工厂+研发中心”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从深加工来谋求应变市场的竞争和变化,并用后道的盈利反哺产业基地的建设,目前每年用于产业基地的投入均在1200万元左右。实践证明,鑫缘这条路走对了,走出了一条越走越宽广的丝绸之路。

企业改制后,一方面,收购上来的蚕茧实现了100%就地消化。过去是倒买倒卖,现在加工成生丝,形成30%对外销售,70%进入后道深加工,生产成面料、服饰等产品进行销售。崔世明算过一笔账,蚕茧收购的利润率目前只有2%左右,几乎无利可图,缫丝环节毛利率在10%~12%,通过深加工后变成产品毛利率可达30%~35%。实行产业化经营战略后,鑫缘的销售收入比改制前增长了6倍以上。2004年销售额5个亿,2005年一下子超过10亿元,2006年突破20亿元。另一方面,集团与农户签订了蚕茧产销合同,合同中承诺技术服务、实行保护价收购、每亩给予100元的新品种桑苗补助等条款,同时通过技术培训,宣传和贯彻桑园速成丰产、省力化“快乐养蚕”等配套蚕桑生产技术标准,首批农户第二年亩桑收入就达到2850元,是种植常规农作物收入的1畅6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利益,消除了村民们的疑虑,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随着鑫缘出台的一系列利好举措,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改栽桑养蚕,新丰村逐渐成为了鑫缘农企利益联接、发展产业基地的一个缩影,海安每年更新扩栽桑园面积1万亩左右,到2007年,桑园面积达到15畅8万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三)第三阶段:转型升级阶段(2008年至今)

在2008年那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内茧丝绸业经历了大喜大悲,行业重新洗牌,一大批出口依赖型的丝绸企业纷纷倒闭,而鑫缘立足内需成功转型,屹立如松,活力四射,成为严峻现实背景下一道耐人寻味的风景。经过多年的培育,鑫缘自身已由单一型企业成长为集桑蚕良种繁育、栽桑养蚕、蚕茧收烘、缫丝、绢纺、捻线、织绸、制衣、家纺等于一体的现代企业集团,形成了功能完备、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精品产业链。在鑫缘集团的支撑抱团发展下,带动全县涉及49家相关企业的共同配套发展,2011年海安桑蚕茧丝绸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8畅5亿元。根据海安“十二五”规划,海安茧丝绸产业要目标打造百亿以上经济板块,鑫缘要占据半壁江山。

作为鑫缘转型升级的重要部分——丝绸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已开始显山露水。该项目采用高新技术开发生产高档丝绸字画(摄影作品)复制到丝绸、文化创意丝绸服饰、丝绸家居装饰丝绸品、墙壁画个性化丝绸壁纸(画)等新产品,在本地区开发应用高档丝绸艺术系列新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并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着力建成全国最大的新型丝绸数码印花高档生态丝绸文化艺术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这一融入数码技术的丝绸产品甫一问世,即风靡市场,备受消费者的追捧。储呈平说,鑫缘通过发展丝绸文化产业,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产业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探索出一条发展新路,提升本地区茧丝绸产业核心竞争力,创造出国内领先的丝绸文化艺术产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鑫缘已经在产业转型升级上迈出锵铿有力的步伐,除了做精做深丝绸主业、国际国内贸易板块外,已大踏步进军丝绸文化创意、旅游和金融物流板块,四大经济板块的产业架构已经形成。

近年来,集团先后新上了国内最先进的缫丝、捻丝、绢纺设备,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真丝绸织造设备、意大利剑杆织机,建成真丝服装、家纺、蚕丝被、床上用品的生产丝线,配套引进热风循环式烘茧机组,建成国内一流蚕茧收烘站,提高江苏省原料茧质量。在海安县经济开发区建成了鑫缘丝绸工业园和科技园,形成了年产桑蚕生丝3600吨、真丝绸2000万米,真丝服装700万件、真丝家纺产品100万套的生产能力。建成了桑蚕生丝、真丝绸、服饰和真丝家纺产品生产基地。

img34

图1 鑫缘集团的完整产业链示意图

二、鑫缘产业化经营模式

(一)“鑫缘模式”产生背景

“鑫缘模式”的产生主要有两个背景:

一方面,鑫缘没有稳固的原料基地。在没有龙头企业支撑的时候,蚕桑业恰似“过山车”:年景好时,培桑养蚕;市场低迷时,抛荒弃养或挖桑改种,如此周而复始,蚕农也感觉养蚕在玩心跳,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受市场环境影响严重。早在1999年冬季,在海安县原隆政乡(今合并为海安镇)兴隆村好不容易落实几户村民搞栽桑现场,结果白天栽、夜里就拔掉了,弄得第二天现场会没开成,镇村干部尴尬无比。“本指望通过现场会造势,在全县形成栽桑养蚕的共识,没料到,一盆冷水浇头。”经过入户了解,原来习惯以种粮棉为主、小而全多种经营的海安农民普遍有一种担心,就是大面积栽桑养蚕,人吃什么?究其根源,人们还是对养蚕有担忧,怕担风险。没有稳固的原料基地,茧丝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鑫缘主营蚕茧收烘,后道加工乏力,长期扮演“茧贩子”的角色。加上僵硬的体制和机制,导致企业机制不活、指挥不灵、效率不高、作风松垮,企业缺乏竞争力和活力等国企通病。而这样的单一经营,除了企业影响力小,利润微薄外,还影响了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从蚕茧收烘到缫丝阶段,企业只是原料型的,利润率低。”“没有深加工,企业永远没有好的效益!”储呈平说,只有通过深加工,才能实现资源的更大价值,企业才能掌握各个环节的增收点在哪里,才能发现和掌握市场规律,向蚕农提供更准确的市场信息,指导其应变千变万化的市场。

(二)“鑫缘模式”内涵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鑫缘以强化与基地蚕农的利益链共享为目标,以“完善中间,延伸两头”为战略导向,实施三大转变(即产品经营从传统粗放出口为主逐步向精深加工出口跨越,新品研发从借外智为主逐步向自主创新跨越,产品类别从委托加工为主逐步向自主品牌产品输出跨越),完善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工厂+研发中心”的产业经营模式。形成了以利益为纽带、以合同为依托、以技术服务规范管理为保障的产业化运行体制和稳固的利益连接机制。

(三)“鑫缘模式”剖析

1.做强产业基地,实现茧丝绸产业化发展

(1)补贴蚕业,夯实产业基础

基地说起来容易建起来难,早期因为农户对养蚕有担忧,怕担风险,养蚕农户很少,严重影响了原材料的供应。经过一番比选后,鑫缘选择了有栽桑养蚕传统习惯的海安镇新丰村作为蚕桑规模经营试验田,从这里寻找发展的突破点。集团与农户签订蚕茧产销合同,合同中承诺技术服务、实行保护价收购、每亩给予100元的新品种桑苗补助等条款,同时通过技术培训,宣传和贯彻桑园速成丰产、省力化“快乐养蚕”等配套蚕桑生产技术标准,首批农户第二年亩桑收入就达到2850元,是种植常规农作物收入的1畅6倍。这种合同中承诺技术服务、实行保护价收购、定额补贴等方式,让农户感觉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消除了村民们的疑虑,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夯实了产业基础。

img35

图2 鑫缘集团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图

(2)健全服务体系,增强产业向心力

鑫缘创造了组合制的服务新机制,以20户左右蚕农为一个生产组合,在每个组合中推选一名群众威信高、生产技术好的蚕农担任组合组长,从小蚕共育、大蚕饲养,到鲜茧交售,为周围的蚕农提供技术指导和组织服务工作,建立了县、镇、村三级联动的一套完整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同时,推出“组合售茧”模式,使蚕农在家门口就可以轻松出售蚕茧。

在推进产业发展过程中,鑫缘引导蚕农建立了蚕业合作社,提高蚕茧组织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程度。蚕业合作社由村干部、蚕农、组合组长、蚕桑指导站、蚕茧收购站等多方共同参与。合作社对入社的蚕农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服务,发挥了很好的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作用。鑫缘每年直接用于扶持合作社发展的经费达到百万元,为茧丝绸产业的优质高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推广栽桑养蚕科技,提高源头产品品质

科技创新成为茧丝绸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为把茧丝绸产业做大做强,海安在完善生产技术服务体系的同时,大力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工程,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有力地拓展了产业内涵,促进了产业升级。蚕农新扩桑园、老桑更新、推广使用桑蚕新品种都能获得补助,桑园基地内的道路建设、蚕桑保险、新技术推广等,均由鑫缘“买单”,蚕桑专业村和重点村基本实现了路渠沟配套硬质化、交通主干道黑色化。

(4)优化品种结构,壮大产业基础

广泛进行栽桑养蚕新技术的研究和适用技术的配套推广,研制建成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智能化调控蚕种催青配套设施。通过产学研合作,大力试验、繁育推广优良桑品种育71-1、农桑系列桑品种和优质高产蚕品种。鑫缘与苏州大学合作,利用天然彩色基因种资源,研发选育出黄、绿、红三对天然彩色茧蚕品种,向蚕农收购时以高出普通种蚕茧10%左右价格收购,使蚕农得到更多的实惠,集团利用天然彩色茧进行产业化精深加工经营,提高了丝绸产品附加值

(5)改造传统收烘设备,保全蚕茧质量

鑫缘茧丝绸集团结合桑园布局调整和收烘设施更新,逐步引进更新先进收烘设施,新扩建现代化茧站12座,新上国内领先的热风循环式烘茧机25组,改传统的静态烘茧为动态烘茧,努力提高原料茧的质量,同时扩大收烘和库存能力,蚕茧主要内在质量指标大幅度提高,满足了缫制5A以上高品位桑蚕丝的要求。茧质的提高,带来了后道加工效益提高,集团通过鲜茧收购环节,坚持优茧优价,增加了蚕农的栽桑养蚕收入。

(6)发挥龙头带动功能,加大反哺农业能力

鑫缘茧丝绸集团形成了以利益为纽带、以合同为依托、以技术服务规范管理为保障的产业化运行体制和稳固的利益联接机制。鑫缘茧丝绸集团通过反哺蚕农,实现了农企双赢。一是资金贴补蚕农。集团每年拿出百万元直接补贴蚕农推广优良桑、蚕新品种,投资近200万元进行示范桑园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为蚕农桑蚕“买保险”。集团针对蚕桑生产容易受到环境条件和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建立和完善了农业生产灾害补偿机制,减少生产经营风险,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从2007年开始,海安县在江苏省率先推行桑蚕保险,为海安县11畅4万户蚕农桑蚕保险“买单”。三是实行利益返还。从2000年开始,鑫缘茧丝绸集团与海安县11万多户蚕农签订了蚕茧购销合同,以保护价收购蚕茧,将蚕茧收烘、丝绸产品经营环节中的部分利润依据“公司+农户”方式返给蚕农,实现农企双赢,产业稳步发展。

2.着力发展深加工,实施产业大跨越

(1)实施科技创新,增强产业竞争力

科技创新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茧丝绸产业发展。鑫缘茧丝绸集团注重发挥科技裂变和催化作用,实行资源依存型向技术依存型的转变。科技创新是集团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鑫缘茧丝绸集团把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引进、推广和应用放在首位,提高集团及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推广天然彩色蚕种饲养,研究制定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的饲养技术体系;参与国家级桑蚕茧、丝织物等标准的讨论修订;加强烘茧设施技术的技术改造,研发茧处理自动调向技术,引进、应用自动化烘茧技术,最大限度地保全和补正茧质,促使蚕茧各项指标均位于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

(2)研发先进工艺,引进先进设备

鑫缘茧丝绸集团注重科技攻关,制定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蚕茧烘干、制丝、丝织、服饰、真丝家纺产品等企业标准和先进工艺路线,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或独立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殊规格的桑蚕丝和用新材料、新工艺生产的真丝绸产品。

同时,集团先后引进和新上飞宇系列自动缫丝机、意大利产剑杆织机、整经机、真丝倍捻机、真丝针织圆机等国内外一流的生产设备,这些先进设施为研究、开发生产高质量、高档次、高附加值且达到现行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档面料真丝服装及真丝针织服装提供了硬件支撑;为研发丝绸后整理配套工艺技术,开发新产品,实现海安丝绸加工后道整理跨越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3)实行研企对接,提升产业竞争力

鑫缘茧丝绸集团与科研院所挂钩,建立集团科技创新平台,组建了一支以专家为主体的集团科技创新中心,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推广应用新的科研成果。针对原先持续创新能力不够强的实际,鑫缘茧丝绸集团与苏州大学联手建立了“丝绸新技术(产品)研发中心”,建立起紧密的深度产学研合作关系,制定了远景规划和近期及年度研究目标,发挥各自优势,优化科技创新要素,进行茧丝绸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技术研究走在国际丝绸的前沿,通过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系统集成彩色茧种质资源的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开发生产天然彩色茧丝新品及人工皮肤等高技术产品,攻克了国际上天然彩色茧产业化难题,在全球率先建立了天然彩色蚕茧的烘干、缫丝、织造及精练生产加工体系,天然彩色丝深加工技术研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天然彩丝产品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提升了我国茧丝绸产业核心竞争力。

(4)加强创新服务,科技引领产业

鑫缘茧丝绸集团重点立足于在缫丝工艺技术改进、高档丝绸面料生产技术、服饰新品种开发、鲜茧快速烘干、桑蚕新品种的培育推广、蚕茧饲养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等领域寻求突破,将自主开发和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创新活力的技术创新基地。加强蚕茧综合利用,延长茧丝绸产业链。鑫缘茧丝绸集团科技创新中心组织对桑叶、蚕蛾、蚕蛹、下脚丝、桑枝条等的开发利用进行研究,并进行推广应用:一是综合利用下脚茧生产绢丝,双宫茧生产高弹性蚕丝被,蚕蛹生产蛋白粉、蚕蛹油;二是利用蚕砂生产保健蚕砂枕;三是以桑椹、桑枝副产物提取色素,对丝绸进行天然染整,改变以往用化学染料来染整天然丝绸为用天然染料来染整;四是通过对废弃桑叶进行利用,生产出桑茶、饲料添加剂等;五是对缫丝用水进行处理,提取丝胶进行循环利用。力争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工增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综合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

3.实施卓越管理,创优鑫缘品牌

确立中国丝绸第一品牌的理念,建立国际质量、环境、测量管理体系,引入精益生产、零缺陷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品牌动态管理评估分析综合指数及品牌监控体系。鑫缘茧丝绸集团确立“忠诚守信、自强不息、快速应变、世界一流”的核心价值观,实施精品工程,力求集团整体质量争创同行领先,单项产品质量全国争第一。在产品质量上,积极导入ISO 9001和ISO 14001国际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卓越业绩管理模式和企业标准行为准则,严格执行国际先进标准和国家标准,组织实施“高档丝绸标志质量手册”。建立健全质量动态管理评估分析综合指数及质量监控体系,追求“鑫缘”牌桑蚕丝产品的高品质、零缺陷。通过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和绩效质量考评机制,把工作立足点由数量经济转向质量经济,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从关注总量转向关注质量。对产品的质量检测采取班组自检、工序互检、车间巡检、厂级抽检的四级管理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改进;对产品的生产、检查、验收严格执行国际、国家、行业、用户以及企业五大标准;严把生产原料进货关,实行货比三家、优中选优,确保“鑫缘”牌桑蚕丝产品生产需要;制订了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考核细则,根据质量管理考核细则严格奖惩兑现。桑蚕茧、桑蚕丝、真丝绸、蚕丝被等产品质量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img36

图3 鑫缘集团的原料丝茧与蚕丝被产品

4.营造企业文化,树立名牌企业形象

鑫缘茧丝绸集团通过营造企业文化来提高企业运行质量,通过编辑出版《鑫缘之声报》等形式,向国家、省、市主管部门和广大客户及时展示企业管理风格和精神风貌,反馈企业发展动态,发布科技信息,引导和塑造鑫缘员工爱岗敬业,通过企业文化把员工和集团公司的追求紧紧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集团公司形成规范的行动准则,员工和集团公司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做大做强做优了海安茧丝绸产业,营造了积极向上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鑫缘茧丝绸集团在发展集团经济的同时,还注重增强“企业公民”理念和慈善理念,以“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的积极心态,与社会大众分享。

5.创新发展思路,保持产业持久竞争优势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鑫缘茧丝绸集团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创新自主创新的机制,集聚科技创新要素,实施科技支撑品牌经营,强力推进茧丝绸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继续保持集团在国内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和持久竞争优势。一是做强产业基地,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桑蚕茧丝生产基地;二是做深产业深度,建成全球真丝绸、真丝服饰、真丝家纺研发生产基地;三是实施资源利用,建成中国茧丝绸循环经济创新示范基地;四是集聚创新要素,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天然彩色茧丝绸研发生产基地;五是放眼全球贸易,建成中国最具增长潜力的丝绸出口基地。开发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新产品、新技术,增强中国丝绸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确立中国丝绸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争当全球茧丝绸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带动农户增收最多的示范企业。

(四)鑫缘模式的意义

1.服务三农,辐射带动能力强

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鑫缘始终把“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产业发展”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历史重任,把这一指导思想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之中。在海安225个村建立了170个蚕业合作社,带动蚕农11畅4万户,并通过蚕业合作社与11畅4万户蚕农签订了桑蚕鲜茧产销合同,对蚕农按规范生产的桑蚕鲜茧保证全部收购,不打白条。以契约的形式向蚕农承诺:在行情正常时,以高于国家当期鲜茧收购指导价和国家规定的其他农副产品比价,不低于周边地区收购价格收购蚕茧。在行情低迷时以保护价收购蚕茧,增强了蚕农应对市场行情波动、抵御和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解决了蚕农的后顾之忧,调动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巩固了基地建设。

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培育蚕桑生产基地,扶持蚕农栽桑养蚕。以每亩50元标准补助蚕农,对老桑更新推广良种桑园;对村企结对帮扶的经济薄弱村以每亩100元的标准补助蚕农;对每个高标准示范桑园基地给予50万元的补助;在推广优良桑蚕品种、办理蚕桑保险等方面,都给蚕农直接的资金补贴。“十一五”期间,鑫缘投入生产基地,扶持农户的资金近6000万元,平均每年超1000万元。集团带动农户数近20万户,有效巩固和发展了蚕桑生产基地,保护和提高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切实保障了蚕农收入的稳定与提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海安桑蚕产业得到稳定、持续、有效发展,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多年来一直居全国之首。全县茧丝绸生产加工企业,有5万多人从事茧丝绸产业,拥有国内最为完善的栽桑养蚕、蚕茧收烘、缫丝、绢纺、捻线、织绸、印染、制衣、家纺、桑蚕生物制品和副产物综合利用产业链,拥有国内领先的茧丝绸产品生产加工、科研开发和综合利用能力,拥有广泛的丝绸出口贸易渠道,形成了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颇具特色和规模的茧丝绸产业集群。

2.坚持科技创新,转型升级起点高,发展动力更持久

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集团与苏州大学、中国农科院蚕研所、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围绕茧丝绸产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目标国际前沿,共同商定科研课题,共同组织技术攻关。依靠产学研合作,集团现已打造了一系列技术先进、成果突出、领先国内丝绸行业的科技创新平台。

二是积极实施科技项目,积极组织新品研发,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集团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了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循环经济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国家富民强县项目、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和省市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部分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多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以上鉴定验收,并认定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集团多次荣获江苏省和国家纺织行业的科技进步奖,其中天然彩色桑蚕茧丝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荣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三是在企业内部积极鼓励和实施科研攻关、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营造了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并在集团内部员工中培养了一批国内行业中知名的技术和管理专家。“十一五”期间,集团员工发表论文46篇,获得国家专利168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集团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9项。四是积极提升桑蚕茧生产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引导蚕农依靠科技提高收入水平。通过产学研合作,大力试验、繁育推广优良桑品种育71-1、农桑系列桑品种和优质高产蚕品种。鑫缘与苏州大学合作,利用天然彩色基因种资源,研发选育出黄、绿、红三对天然彩色茧蚕品种,向蚕农收购时以高出普通种蚕茧10%左右价格收购,使蚕农得到更多的实惠,公司利用天然彩色茧进行产业化精深加工经营,提高了丝绸产品附加值。

3.打造丝绸精品,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茧丝绸产业是外向度较高的产业,一些地区主要是以桑蚕丝原料出口,附加值较低,国内一些企业主要为国际品牌进行贴牌加工。鑫缘以国际丝绸先进水平为目标,实施精品工程,争创同行领先,实现中国丝绸中国制造。首先是争创自主品牌。在国内和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注册了防御性商标20多个,建立商标维护保障体系,“鑫缘”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其次是实施卓越管理。确立中国丝绸第一品牌的理念,建立国际质量、环境、测量管理体系,引入精益生产、零缺陷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品牌动态管理评估分析综合指数及品牌监控体系。作为起草单位对《蚕丝被》行业标准和《生丝》国家标准进行修订,通过标准来引领全国丝绸行业发展。三是建设营销体系。注重公关化,强化对品牌统筹设计、控制和传播;注重终端化,采取专卖店、加盟式和区域化代理制等营销策略,在全球建立起60家品牌经营连锁店,市场份额逐年呈倍增速度发展,2007年自营出口6018万美元,2008年1-10月份自营出口额达到7360万美元;注重精细化,将市场做深做透,产品畅销日、韩、欧美和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重公益化,品牌价值反哺12万户蚕农,品牌价值奉献社会公益事业,品牌价值富民强县,鑫缘叫响国际市场,使中国制造的终端丝绸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由此鑫缘也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蚕种繁育、蚕茧生产收烘、缫丝、绢丝、织绸、服饰及真丝家纺产品等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

4.循环经济呈现新亮点

茧丝绸产业是附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鑫缘积极建设区域层面茧丝绸产业生态循环经济体系,大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循环产业链,积极推进以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为重点内容的生态产业富民强县工程,综合利用桑蚕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生产绢丝,双宫茧生产高弹性、远红外、香囊保健功能性蚕丝被,蚕蛹生产蛋白粉、蚕蛹油,蚕砂生产保健蚕砂枕,桑叶生产桑茶、饲料添加剂,桑椹、桑枝副产物提取天然色素,用于丝绸产品染整生产高档丝绸。通过对桑蚕茧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桑蚕资源利用效率,桑蚕副产物经济效益增加40%。主要约束性指标在国内丝绸行业处于领先水平,打造国家级桑蚕茧丝副产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2007年,鑫缘茧丝绸集团在全国丝绸行业率先被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成为我国丝绸业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的国家级示范企业。2008年以来,鑫缘茧丝绸集团通过实施国家循环经济项目来推动茧丝绸产业生态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和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产业新的突破和发展。

三、鑫缘模式的启示

(一)实施品牌战略,突出竞争优势

始终坚持质量兴企的方针和品牌发展的战略,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赢市场,走出了一条传统产业品牌化发展的成功之路。围绕“质量卓越”,“整体产品国内领先,主打产品同行第一”,努力打造精品产业链。

品牌王者之道,品质是基础。“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竞争力”的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到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严格执行国际、国家、行业、用户以及企业五大标准,追求产品高品质、零缺陷,不断完善质量追溯制度和绩效质量考评机制,保障产品质量指标达到一流水平。

在蚕丝被生产车间,从面料进厂到生产、包装,整个流程都在严格的质检监控中:生产车间实行无尘操作,面料进厂须先经过甲醇和物化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到下个工序,生产和包装过程均在紫外线消毒中进行。“像加工食品一样制作蚕丝被!”鑫缘集团近乎完美的生产流程令许多来访者不由自主地发出感慨。

鑫缘产品畅销日韩、欧美和东南亚等地区,出口量居国内同行业前列,蚕丝被的品质国际领先,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鑫缘以其突出的影响力赢得了全球茧丝绸市场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二)发展循环经济,追求可持续发展

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产业发展的立足点。绿色、环保、生态、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理念与实践,始终贯穿于鑫缘生产经营和产业链拓展的全过程。在集团,缫丝企业均利用秸秆替代煤炭作燃料,年减少煤炭消耗3万吨,相应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60吨,减少烟尘排放800吨,同时也较好解决了农村秸秆焚烧影响环境这一难题,全县农民每年因此获得收益750万元,企业节约成本570万元。缫丝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已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并通过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起到了显著的节水作用。在鑫缘的率先示范带动下,减排治污的一系列措施,已在海安全县的十多家缫丝企业中得到全面推广。草木染、天然彩色茧等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是纺织丝绸行业的重大突破,有效减少了丝绸印染环节的化工原料污染排放,对改善长江、淮河、太湖流域水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桑蚕茧丝副产物综合开发利用方面,更是有许多可圈可点的成果。桑叶制茶、加工食品,桑枝条培育桑璜,蚕蛹提取蚕蛹油、蛋白粉,蚕砂制作保健枕,缫丝废水提练丝素护肤品,缫丝下脚料加工绢丝,双宫茧生产功能性蚕丝被等等,通过对桑蚕茧丝副产物和深加工废弃物的高密度、高强度、高起点的综合利用,鑫缘自主开发了一系列产品,变废为宝,产业链的延伸,附加值的提升,无不与生态、环保、健康紧密相联。鑫缘模式下的循环经济既保护和改善了环境,也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延伸了茧丝绸产业链,丰富了茧丝绸产品结构,满足了市场消费需求,企业的转型升级有了更多的载体,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创新和谐发展机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茧丝绸产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在国际上占有垄断地位的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名声做出了较大贡献,海安是全国茧丝绸生产第一县,鑫缘茧丝绸集团作为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担当产业发展重任,做到了产业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和谐发展,从而推动江苏茧丝绸产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和我国茧丝绸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农户”的茧丝绸产业经营机制,把集团与农民、丝绸企业实行紧密型利益连接,巩固壮大和提升了产业发展,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鑫缘茧丝绸集团的理念是海安的蚕农收益了,集团才是真正发展了,茧丝绸产业才能发展。以富民强县为己任,建立以集团为龙头,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16家分公司、15家丝厂为主体,数千名科技示范户为辐射点,12万户蚕农为基础的蚕业技术服务网络,健全的先进技术服务体系为蚕农栽桑、养蚕、售茧各个环节提供良好的服务,为农民科技致富增强本领,为茧丝绸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至今此,鑫缘茧丝绸集团蚕茧生产经营总量连续28年居江苏县级第一,连续7年居全国县级第一,已成为海安茧丝绸产业长期稳步发展壮大和12万户蚕农增收致富的强大支撑。

实施科技富民项目,扩大辐射力。鑫缘集团投资实施了首批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加快茧丝绸产业科技创新步伐,通过做强做大产业,不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向政府缴纳税收。集团辐射带动当地50家丝绸企业发展,带动12万户蚕农增收,带动3万名农村城镇劳动力就业。2007年全国蚕业工作会议专题在海安召开,推广了鑫缘的经验和做法。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农业部、商务部等部委领导及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士专程视察集团。

紧密利益联接,加大反哺力。集团通过以利益为纽带,以合同为依托,以技术服务规范管理为保障的运行机制,通过茧丝绸深加工形成的利润来反哺到前道蚕业生产,实现了农民和企业双赢。

专家评议

“鑫缘茧丝绸集团模式”是中国农业产业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代表。它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推行“公司+工厂+基地+农户+科研院所”的茧丝绸产业化经营模式,得到国家商务部茧丝办和中国丝绸协会的推崇,在全国多次作为经验介绍推广,集团在江苏、广西、山东等地建有近40万亩的高产优质桑园基地,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近30万户,被国家农业部等八部委认定为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鑫缘茧丝绸集团以“科技为先导”,建有全国丝绸行业唯一的国家级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部国家星火龙头企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部国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企业技术创新平台。集团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实施单位。集团先后与苏州大学、中国蚕研所、江苏省农科院等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了国家、省、市科技项目30多项,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利。如天然彩色家蚕彩丝系列产品、功能性真丝家纺系列产品、功能性桑蚕绿色保健系列产品等处于国内首创、国际领先。

鑫缘茧丝绸集团以“品牌质量为核心”,倡导“忠诚守信、自强不息、快速应变、世界一流”的价值理念和“精品人品同在,诚信创新永恒”的品质追求,以“创造需求,引领潮流”为目标,建成了国内规模较大、装备先进、体系完整的蚕种繁育、栽桑养蚕、蚕茧收烘、缫丝、绢纺、织绸、服饰、真丝家纺、蚕桑保健品等研发、生产和加工出口重要基地,成为桑蚕丝、蚕丝被、天然彩色茧丝品种国家标准制定单位之一。“鑫缘”桑蚕生丝、真丝绸面料、蚕丝被被授予为“中国名牌”产品,“鑫缘”牌蚕丝被、蚕丝毯、真丝家纺产品、真丝服装、丝绸面料被授予“中国免检”产品。集团以“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三块中国名牌、五类国家免检产品”的佳绩名列中国丝绸行业品牌榜前茅。

(楼晓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