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权激励政策采用什么方式

产权激励政策采用什么方式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六、产权的功能哈耶克在其《致命的自负》一书中谈到自由、财产和公正的起源,他把分立的财产与人类文明的进程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产权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产权会影响激励和经济行为,这是产权的一个基本功能。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商品交易的核心是产权的交易,而产权的交易归根结底体现为经济利益的交换与分配。如此一来,产权主体或当事人就会自我约束,这是内部约束。

六、产权的功能

哈耶克(Hayek)在其《致命的自负》一书中谈到自由、财产和公正的起源,他把分立的财产与人类文明的进程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哈耶克引用了亨利·梅因(Henry,Maier)的一句话:“谁都无权既攻击分立的财产又自称看重文明。这两种现象的历史是不能分割的。”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认为“作为一种社会形式的财产,和人类的生计是不可分的”。约翰·洛克(John Locke)的“所有权个人主义”不但是一种政治学说,而且是对给英国和荷兰带来财富的状况进行分析的结论,它是建立在这样一种见解上,要想保证个人之间的公平合作这一繁荣的基础,政权必须维护公正,而不承认私有财产,公正也就不可能存在:“‘无财产的地方亦无公正’这一命题,就像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任何证明一样确定:因为所谓财产的观念,就是指对事物的权利,而被冠之以不公正之名的观念,就是指对这种权利的侵犯或践踏。”

我们可以从一则有趣的故事引出产权的功能或作用。萨缪尔森(Samuelson)在1950年曾预言,经济发展最快的将是南美,因为那里资源丰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高,但后来他发现自己错了,因为他原先预计产权制度并不是经济结构最基本的问题。但事实上,战后欧洲以及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最快。尽管这些国家资源贫乏,但由于产权制度合作,产权管理得当,因而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这个故事说明,产权的功能和作用是非常大的。

在一个资源不稀缺的世界里,产权是不起作用的。但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是一个资源十分稀缺的环境,每个人的自利行为都要受到资源的约束。如果不对人们获取资源的竞争条件和方式做出具体的规定,亦即设定产权安排,就会发生争夺稀缺资源的利益冲突,以产权界定为前提的交易活动也就无法进行。因此,通过建立产权制度,能够让人们知道应该如何获取资源,以及在什么样的权利范围内可以选择资源的使用,在产权规则能够得到有效实施的前提下,每个交易当事人都将得到他应该得到的权益,同时也都将支付应该由他承担的成本。

产权这种制度形式,对于分工高度发展和社会生活高度复杂化的现代市场经济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得以顺利运行的重要法权或制度基础。

产权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激励功能

产权经济学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强调了产权、激励与经济行为的内在联系。产权会影响激励和经济行为,这是产权的一个基本功能。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商品交易的核心是产权的交易,而产权的交易归根结底体现为经济利益的交换与分配。很显然,离开了利益关系,就无所谓产权关系。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若当事人的利益通过明确产权得到肯定和保护,则主体行为的内在动力就有了保证,这时产权的激励功能就通过利益机制得以实现。反之,若产权不明晰,利益关系模糊,则必然导致当事人失去动力,失去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从而使得经济运行效率低下。可见,产权的激励功能是很大的,而产权激励又取决于产权明晰,产权越明晰,产权激励功能就越高;反之则越低。需要说明的是,产权激励并不等于行为主体的全部激励。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激励,如荣誉的激励、个人全面发展的激励等。

(二)约束功能

约束是一种反面的激励。约束与激励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知道,产权关系既是一种利益关系,又是一种责任关系。从利益关系说是一种激励,从责任关系说则是一种约束。如果说,只有利益而没有责任,或者只有激励而没有约束,那么产权的功能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个明显的例子,在产权没有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将导致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因为这里只有利益而没有责任。因此,产权的约束功能表现为产权的责任约束,即在界定产权时,不仅要明确当事人的利益,而且要明确当事人的责任,使他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使他知道侵权或越权的后果或所要付出的代价。如此一来,产权主体或当事人就会自我约束,这是内部约束。另外还有外部约束,即外部监督,比如机构或股东对经理的监督。通过外部监督,可以强化内部的自我约束,使当事人遵守产权边界和产权规则。总之,产权约束是产权的基本功能之一,它有助于提高产权运行的效率。

(三)外部性内部化

德姆塞茨指出:“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外部性最早是福利经济学家研究范畴,人们所熟悉的烟尘的例子就属于外部性的范畴。但对外部性的处理经济学家却有不同的看法。庇古主张对外部性(危害)一律实行政府干预。而科斯等产权经济学家则主张可以通过产权谈判和产权界定,使得外部性问题内部化。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究竟采取何种方法解决外部性问题,要看不同方法的费用孰高孰低而定。所以,在产权经济学家看来,只有当内在化的所得大于内在化的成本时,产权的发展才有利于使外部性内部化。一般说,外部性问题只有在非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才会存在。现实世界是非完全竞争的,因而存在着大量的外部性问题。所以产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在收益大于成本的前提下,尽量将外部性内部化。

(四)资源配置功能

所谓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是指产权安排或产权结构直接形成资源配置状况或驱动资源配置状态改变或影响对资源配置的调节。合适的产权安排,是生产资源得以有效使用和优化配置的先决条件。这一点已经得到经验和事实的证明。日本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发展初期,都重新进行过现代产权调整,对其经济复兴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国也是如此。因此,不难理解产权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这种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相对于无产权或产权不明晰状况而言,设置产权就是对资源的一种配置。设置产权不仅是依靠产权界定来配置资源,而且,与没有产权的情况比较,能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率。这种效率提高不是因为优化产权结构而优化产权的配置功能所导致的,而是产权产生或设置本身所引致的。

2.任何一种稳定的产权格局或结构,都基本上形成一种资源配置的客观状态(是否有效率是另外一个问题)。资源产权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不同主体之间的分布,也就基本上代表各种生产要素的分布——分布在什么地区、分布在什么行业、分布在哪些主体手中,特别是完全地界定了在不同主体之间的配置。如果假定:各产权主体的投资偏好和消费偏好都一定,那么,也就完全地界定了资源在地区、部门、经济运行环节等意义上的配置。如果没有这一假定,就只能说是“基本上”形成一种资源配置的状态。因为,虽然在产权主体既定的情况下,不管他如何运用其产权,如何使用其生产要素,产权的权能和利益(损失)都是既定的,不会超出既有格局,任何偏好变化所导致的资源使用方向上的变化,最终的结果都会反映在既有产权主体和产权格局上来,而且,这种资源运用的结果又界定了再使用资源、再投资或再消费的格局,也就是形成一种约束条件。但是,毕竟并没有完全界定资源的使用空间(尽管使用权是确定的)。例如,一个货币资本所有者,可以投资于不同地区不同部门,这至少使资源在实物形态上的配置格局不确定。

3.产权的变动也同时改变资源配置状况,包括改变资源在不同主体间的配置,改变资源的流向和流量,改变资源使用的分布状况。也就是说,产权的变化必然改变资源配置格局,至于这种改变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4.产权状况影响甚至决定资源配置的调节机制。总体上说,高度集中的产权状况决定资源配置的计划调节,分散的、多元的产权主体状况决定资源配置的市场调节。两者的不同组合决定两种调节方式的不同组合。企业内部的等级权利结构决定内部的资源是指令性的计划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