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近代经济的初步发展

中国近代经济的初步发展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引发了中国一系列政治动荡和经济民族主义的兴起。在市场的刺激下,农产品商品化率日益提高,自然经济的解体加速进行,中国传统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总之,这一时期局部地区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的逐步近代化为西方工业品提供了市场、准备了新的出口货源,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引发了中国一系列政治动荡和经济民族主义的兴起。甲午战后,政治变动接踵而至,先有戊戌变法、接着是义和团运动、随后是清王朝的立宪运动,直至辛亥革命,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中国社会经济向近代化的道路上发展。1905年,中国废除了实行了一千余年的科举制度,仿效欧美的现代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开始为社会近代化培养人才。在此期间中国人自行创办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近代工矿企业约550家,修建了1万公里长的铁路,铺设了6万公里的电报线,开通了19万公里的邮路,初步建立起了近代中国的交通和通讯系统,为加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市场被迫开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输入大量的工业品,尤其是价廉物美的棉纺织品,逐步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诞生和发展。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工商业城市,西方工业品的消费市场被逐步培育起来,它们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区域中心,成为国际市场与中国经济联系的桥梁,同时也是中国新的近代经济中心地带。

伴随着对外贸易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国内工业生产及海外市场对农产品及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商品经济日趋活跃。在市场的刺激下,农产品商品化率日益提高,自然经济的解体加速进行,中国传统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不过,这种变化的程度在全国各地区差异巨大。总体来看,在沿海地区、大中城市及其附近城镇自然经济受到的破坏较为严重,而在内地,特别是北方、西北各地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仍广泛地继续维持。即使在沿海相对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也极低,如主产于江浙沿海省份的中国重要出口商品生丝,长期以蚕农手工缫丝为主,与日本近代化工厂的机器缫丝相比,工艺落后,质量难以保证,致使中国世界第一生丝大国的地位终于被日本取代。

总之,这一时期局部地区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的逐步近代化为西方工业品提供了市场、准备了新的出口货源,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是整体上自然经济的继续普遍存在又构成了对外贸易发展的巨大障碍,制约着对外贸易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