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外中文报刊的初步发展

海外中文报刊的初步发展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海外中文报刊的初步发展19世纪70年代后,海外中文报刊才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这一切,为海外华文报刊的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海外中文报刊发展的新潮流,最先是在美国旧金山兴起。这一时期,海外中文报刊发展得比较繁荣的地区,还有夏威夷檀香山地区和新加坡等南洋诸国。继《叻报》之后,在新加坡出版的中文报刊,影响较大的有《星报》、《日新报》、《天南新报》。

二、海外中文报刊的初步发展

19世纪70年代后,海外中文报刊才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出版的中文报刊,绝大多数诞生在美国和南洋地区。

鸦片战争前,清廷严禁华民出洋,所有的内地劳工都是秘密招募、非法出口的,人数并不是很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被迫解除了禁止华工出国的法令,在其分别与英、法、美签订的《北京条约》、《蒲安臣条约》中,外国人招募华工和华工出国得以合法化。华工出洋人数由此激增并形成高潮。除华工之外,远涉重洋的还有一批日后成为华人社会中坚力量的商人和知识分子。这一切,为海外华文报刊的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海外中文报刊发展的新潮流,最先是在美国旧金山兴起。1874年7月14日(一说15日),《旧金山唐人新闻纸》(英文名为The San Francisco China News)创刊,由美国人主办,旅美华侨主编,每周出版石印1张,自称以“欲华人多闻广见”为办报宗旨,分各货行情、来往船期、上海新闻、花旗新闻、大埠新闻、羊城杂报新闻等栏。1875年9月11日,《唐番公报》(英文名为The Oriental或Tang Fan Kung Pao)创刊,周刊,由旅美华侨黄卓(Chock Wong的译音)与美国人霍夫曼(J.Hoffman)联合创办,翌年由旅美华侨林赞(Lim Danc的译音)接办并将改报名为《华番汇报》,逐渐使该报成为完全由华人经营的报纸。该报后几经改名,如《中西汇报》、《华洋新报》等,出至1903年左右停刊,是19世纪在美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中文报纸。1876年,《文记唐番新报》、《华人记录》和《金山新报》等3份中文报刊先后创刊。1878年,《中外新报》创刊,后改名为《翰香报》、《翰香捷报》。1883年,《华西申报》、《萃记华美新报》、《中外新闻》等创刊。

19世纪80年代后,旅美华侨在美国出版的中文报刊还扩展到美国中部、东部。1883年,《华美新报》在纽约创刊,由留美华侨黄清福创办,为当地出版的第一家中文报纸。1888年,《华英经报》在纽约创刊,月刊,中英文合刊,是一份以旅美华侨为读者对象的基督教教会刊物。1890年,旅美华侨黄清福又在芝加哥创办《华美新报》,为当地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纸。1891年,《瑞香华洋新报》在波士顿创刊。1892年,《华美字报》在费城创刊。1899年5月10日,《华美新报》在洛杉矶创刊,1900年迁至旧金山出版。

这一时期,海外中文报刊发展得比较繁荣的地区,还有夏威夷檀香山地区和新加坡等南洋诸国。

在夏威夷檀香山出版的中文报刊,最早问世的是《檀山新报》(英文名为The Hawaiian Chinese News),1883年3月16日创刊,社址在檀香山更街(King Street),初为石印周刊,后改铅印,1899年后改为周二刊,逢星期三、六出版,先后主持报务的有程蔚南、何宽、许直臣、张泽黎等。该报内容以当地各业行情为主,酌刊有关中国的消息。该报为隆记公司接办后,曾在报头中加标“隆记”字样,故又被简称为“隆记报”。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从事革命活动,并创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第一个团体———兴中会。在孙中山的影响下,《檀山新报》一度倾向革命,成为兴中会的言论机关。1896年3月前后,孙中山在檀山新报馆设立据点,联络同志,筹募经费,并组织兴中会员进行军事操练。除《檀山新报》外,其他在檀香山出版的华文报刊还有1893年创刊的《华夏报》、1895年前后创刊的《丽记报》等。

在新加坡,据说早在1858年就出现过一份名叫《日升报》的华文周报,但由于原报已佚,这份中文周报的性质、内容以至创刊日期等一切均无从考据,仅知该报的创办人是汤姆森·威廉·史密斯(Thompson William Smith)。因此,为人们所认同的“南洋第一报”,则是1881年12月10日创刊的《叻报》。报以“叻”名,是因为“叻”是马来语“Selat”(即海湾)的译音字,早期华侨称新加坡为“石叻坡”。《叻报》之所以成为“南洋第一报”,与当时新加坡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19世纪中期以后,新加坡的华人社会逐渐成长、壮大,华人人口增长很快,其中大部分是商人、手工业者和垦殖者,在新加坡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临近19世纪的末期,随着华人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出现了一批华人富商,从而为报纸的创办与出版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在这一时期,新加坡逐渐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转口贸易港,中西交往日益频繁,新加坡华商亟欲了解与商业有关的各方面的知识与信息,以便有效地从事经济、贸易活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叻报》应运而生。《叻报》的创办人是新加坡华人富商薛有礼,主笔一职则由原任职于香港《中外新报》的叶季允担任。叶季允为《叻报》服务达40年之久,因而有“南洋第一报人”之誉。《叻报》所刊内容包括社论、国内外新闻、政府公报和广告等,除本地新闻为自行采写外,其他要闻多转译自当地英文《海峡时报》和转载香港、上海报纸的电讯。该报还以较多的篇幅刊登各国洋行的广告,因此而受到外商的重视。《叻报》是新加坡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出现最早、寿命最长的中文日报,一直出版到1932年停刊。

继《叻报》之后,在新加坡出版的中文报刊,影响较大的有《星报》、《日新报》、《天南新报》。

《星报》于1890年由林衡南创办,是一份商业性的中文日报。1899年,参与戊戌变法活动的福州人黄乃裳流亡新加坡后受聘担任《星报》主编,宣传民主主义思想,与报馆主办人发生矛盾而辞职,《星报》也随之停刊。

紧接着,新加坡著名医生及侨商林文庆利用《星报》的印刷设备,于1899年创办起《日新报》。该报以较大篇幅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在政治上属维新派,主张变法,发表过一系列支持康、梁,拥护光绪,反对慈禧太后的社论及评论,后因经济困难而停刊。

《天南新报》于1898年5月26日创刊,著名侨商、文人邱菽园创办并自任出版人、总理和总主笔,另聘请陈德逊任总经理、林文庆任顾问。该报是在康有为、梁启超、欧榘甲、徐勤等维新派人士的推动下创办的,积极支持国内的变法维新运动,是维新派在东南亚地区的第一份机关报和在海外的重要舆论阵地。戊戌政变发生后,康有为于1900年流亡新加坡,在当地成立保皇会分会,邱出任分会长,该报的维新变法及保皇立场更加坚定。自立军失败后,邱宣布与康、梁脱离关系,并于1901年底辞去《天南新报》的一切职务,将该报股权转让给阮添筹。1903年3月,该报再度易主,由许山河承办。1905年4月29日,《天南新报》出版了最后一期后停刊,先后出版7年之久。

在菲律宾,影响较大的中文报刊有《华报》、《岷报》和《益友新报》。《华报》是菲律宾最早出版的中文报纸,1888年在马尼拉创刊,由闽籍华侨商人杨维洪(汇溪)独资创办并自任社长兼编辑及翻译。由于当时华侨中识字者少,能读报者更寥寥无几,因而该报销量很少,出版不到1年即停刊。《华报》停刊后,其主持人杨维洪等决心东山再起,于1890年又创办起《岷报》,出版1年后停刊。《益友新报》于1899年由粤侨、菲律宾保皇会领袖潘庶蕃在马尼拉创办,为保皇会在菲律宾出版的机关报,宣传康、梁维新保皇主张,出版1年多后改名《岷益报》,又出版了数月后停刊。

在马来亚,影响较大的中文报刊有《槟城新报》(英文名为Penang Sin Poe),1895年8月8日在马来半岛槟榔屿市创刊,创办人为点石斋印字馆主人林花簪及林成辉,初为石印周二刊,后改铅印,1896年7月21日改为日报。

这一时期,在世界其他地区出版的中文报刊还有:《华字新报》,1876年在日本东京创刊,在旅日华侨中发行。《中英商工机器时报》(又名《清韩英实业杂志》),1894年10月在伦敦创刊,季刊,伦敦白来公司(Pelham Press)发行,为一份面向中国、朝鲜发行的中文期刊,旨在推销机器,内容以介绍机器用途为主,并附刊大量广告。《日闻》,1895年在德国勃力门创刊,为德国人创办的中文报刊。《日新报》,1899年10月5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创刊,为保皇派在加拿大的言论机关。《东华新报》,1899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创刊,为保皇派在澳大利亚的言论机关。

【注释】

[1]引自魏源著:《海国图志》卷三十四《英吉利广述上》,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古微堂木活字本,第24页。

[2]洪仁玕:《资政新篇》,载《太平天国史料》,开明书局1951年版,第31—41页。

[3]王韬:《弢园尺牍》,第206页,转引自胡太春:《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6页。

[4]王韬语,转引自徐培汀等著:《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第142—143页。

[5]王韬:《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转引自《中国近代报刊史参考材料》上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2年版,第238—239页。

[6]王韬:《弢园文录外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7]同上,第171—172页。

[8]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45、346页。

[9]同上,第675、515页。

[10]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50页。

[11]同上,第346—348页。

[12]同上,第346、347、350、351页。

[13]《汉口创设昭文新报馆》,载《申报》,1873年8月13日。

[14]《本馆告白》,载《新报》,1876年11月23日。

[15]《本局布告》,载《循环日报》,1874年2月12日。

[16]王韬:《弢园尺牍》,第206页,转引自胡太春:《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6页。

[17]杨力:《海外华文报业研究》,燕山出版社1990年版,第215页。

[18]《总论新闻纸之便益》,载《飞龙报篇》,1866年1月14日,第一号,第一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