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外中文报刊的出现

海外中文报刊的出现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海外中文报刊的出现在国人自办报刊在神州大地兴起的前后,海外中文报刊也开始问世。在此情势下,创办以中国人为主要读者对象的中文报刊以沟通新闻与商业信息,就中、英双方而言,都是当务之急。《飞龙报篇》的发行量,大约在数百份至数千份之间。其发行范围,根据报

一、海外中文报刊的出现

在国人自办报刊在神州大地兴起的前后,海外中文报刊也开始问世。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因其为当时华人华侨旅居之地而最先出现中文报刊。19世纪40年代后期,金矿在加利福尼亚被发现。由于急需大批采金的劳工,而当地的黑人矿工远远不敷所用,因而矿主们纷纷来到中国南方沿海地区,诱拐走大批“契约华工”去充当苦力。加利福尼亚的华人人口猛增,1848年尚不满800人,但1852年时已高达25000人。为了使华工安于艰苦的劳动和贫困的生活,当地基督教会创办起以华人华侨为读者对象的中文报刊,以作为向华人华侨宣教与安抚的手段。

1854年4月22日,第一份以华人华侨为读者对象的中文报刊《金山日新录》(英文名为The Golden Hills’News)在华工众多的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创刊。该报为周刊,由美国基督教会主办,威廉·霍华德(William Howard)为发行人,其创办目的“是为了解决华人在宗教上的无知,向华人解释美国法律,是为了解决华人的需要,并使华人的人格柔和、有尊严并得以提高”[17]。该报每期出4版,第一版为新闻,第二版刊登中西商业广告,第三版为国内外船期,第四版2/3为新闻并杂以广告,1/3为货物行情。自1854年6月起,第一版左边1/3用以刊登英文言论,讨论诸如人权、政治、宗教等问题,题目有《在加州的中国人是没有帮助的吗?》、《七月四日与中国种族》等,但所占版面不足1/10。可见,《金山日新录》虽为教会所办,但本质上是一份以报道新闻、反映舆论为主的新闻综合性报纸,具有浓重的新闻性、商业性色彩。在形式上,《金山日新录》完全具备现代报纸的各种特征,其版式与西方报刊无异。就发行方式而言,该报不再免费赠送,而是明码标价,公开发行。《金山日新录》仅出版了几个月后即告停刊。之后,中文《东涯新录》(英文名为Tung‐Ngai Sanluk或Oriental)于1855年1月4日在旧金山创刊,由基督教长老会牧师威廉·斯卑尔(William Speer)创办,中国留美学生李根(Lee Kau的译音)担任华文编辑。李氏是第一批旅居美国的华侨知识分子,曾经与容闳一起在澳门马礼逊学校读书,被称为“美国第一位华人编辑”。《东涯新录》初为双日刊,几个月后改为周刊,其内容、形式与《金山日新录》十分接近,出至1856年底停刊。

《金山日新录》和《东涯新录》,虽然是为旅美华侨服务的报纸,但其创办人都是美国教会人士。在美国出版的第一份由旅美华侨自己创办的中文报纸,则是1856年12月创刊的《沙架免度新录》(英文名为Chinese Daily News)。该报由旅美华侨、广东四邑人司徒源集资创办并担任主编,在当时旅美华侨聚居地之一的加利福尼亚州首府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当时译为沙架免度)出版。《沙架免度新录》初为日报,不久后改为周二刊,是以刊登与华人社会有关的新闻为主的报纸,出至1858年停刊,出版时间不满两年。《沙架免度新录》之所以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是因为它不仅是第一份中国人在海外创办的中文报纸,同时也是中国以及世界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日报。

综上所述,《金山日新录》、《东涯新录》和《沙架免度新录》于19世纪50年代在美国西海岸的先后出版,揭开了海外中文报刊史的第一页,但终究因华侨人数尚少、市场不大而无法长期生存与发展,出版时间最长的也仅有两年而已。

海外中文报刊在美洲消失了8年后,一份名叫《飞龙报篇》(英文名为The Flying Dragon Reporter)的中文报纸于1866年1月14日在英国伦敦创刊,不仅重新续写海外中文报刊的历史,而且还揭开了欧洲中文报刊史的第一页(图4.2)。

img8

图4.2 《飞龙报篇》

作为欧洲最早的中文报刊,《飞龙报篇》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逐步扩大、商业活动日趋频繁的情况下问世的。当时的英国,由于工业革命的成功,经济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和“世界工厂”。为了打开中国大门,进一步开发远东市场,以倾销工业产品和实行殖民霸权,英国已先后发动了两次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并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了一系列特权,基本实现了它向中国大肆倾销工业品以掠夺巨额利润的目的。与此同时,中国清朝政府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也开始发起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内容的“洋务”运动,最初主要引进军事装备和军工生产,后进而建设近代工矿交通企业和发展科学技术。一言以蔽之,一个有大量工业产品急需出手,另一个急需引进大量以生产设备为主的工业产品。在此情势下,创办以中国人为主要读者对象的中文报刊以沟通新闻与商业信息,就中、英双方而言,都是当务之急。虽然当时外国人已在中国境内创办了一些报刊,但对于远在英伦的企业和商家来说,在自己家门口办一份中文报刊,用来向遥远的东方传递商业等各类最新信息,也十分必要。这就是《飞龙报篇》诞生的主要原因。

《飞龙报篇》的办刊宗旨,是为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生产厂商在中国以及其他东亚地区推销产品服务的,其终极目的是想通过广告来兜售商品。因此,该报刊载的内容以广告为主,一般有3/4以上的篇幅用于刊登广告。该报所刊登的新闻报道,大多是传递欧洲新近发生的事件和社会变动,“以达外事与中华”[18]。《飞龙报篇》还刊有言论以及其他有关科技知识的介绍性文章。为提高读者的英汉双语水平,以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现存的《飞龙报篇》还刊登过6篇介绍英汉双语知识的文章。就形式而言,《飞龙报篇》是一份报纸形式的月刊,每月14日出版。两面印刷,初为雕版印刷,后改为铅印。在版面编排上,《飞龙报篇》采用竖排分栏的编排法,较之同时期大多中文报纸采用竖排一栏到底的编排法,不仅美观大方,而且更符合视觉科学规律。

《飞龙报篇》的读者和服务对象,主要在中国等东亚汉语通行地区,应以中国等东方国家的官僚、商人阶层为主。该报取名“飞龙”,其意就在于契合东方文化之神韵,能为东方民众所接受和喜爱。《飞龙报篇》的发行量,大约在数百份至数千份之间。其发行范围,根据报上刊载的中、英文启事所云,主要是中国各地,包括香港、澳门、上海、广东、汕头、福州、宁波、汉口、天津、北京,此外还有日本的长崎、横滨,以及新加坡、暹罗(泰国)、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吕宋(今菲律宾)乃至美国的旧金山等地。在香港、上海、新加坡、宁波、长崎、横滨、巴达维亚等地,该报还设有代理处等分支机构。向国外发行的手段主要是邮寄,每年邮寄费5先令,并要求提前付资。《飞龙报篇》的创办人和主编申雅客(又译心麻士、心玛士,Mr.G.Street),是一位英国年轻人,曾经在中国学习汉语4年,有一定的中文基础,对中国有较深感情。《飞龙报篇》何时停刊不详,但现存的最后一期即该报的第二十八号出版于1868年4月14日,因而该报至少出版了3年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