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学预测的原则和程序

科学预测的原则和程序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预测对决策乃至对整个管理有着重大的影响,不断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就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由于预测对决策乃至对整个管理有着重大的影响,不断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就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为此,每一个管理者要十分注意抓好下列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和预测机构

进行预测要以掌握全面的系统的准确的信息为基础,因此必须建立上下结合的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设立能满足各方面需要的各种形式、规模不等的预测研究机构。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西德等国除政府都建立了一套专业齐备、服务周到的预测机构外,民间还有数量不小的专业性的预测公式和咨询机构。在我国,1979年成立了未来研究会,并进行了《二〇〇〇年的中国》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与外国比较,差距还很大,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使之成为一种网络状的预测系统。

建立综合性或专业性的预测机构,首先要有各方面的专家,形成一个集体外脑,分工合作,负责从事与预测有关的工作。预测人员除了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素质外,还必须善于学习,善于思索和假设,善于收集情报,善于总结经验,揭示规律,以推断未来。其次要有现代化的工具,如电子计算机、现代通讯设备等。再次要有一定的经费,以维持预测机构的正常运转。这些都是从事预测的先决条件。

二、遵循科学预测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预测工作者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一是一,二是二,有喜报喜,有忧报忧。预测中所用的数据、资料、情报等一定要可靠,要经过核实,要注意数据的时间,来源及其含义。预测工作既不回避问题,又不带框框去找答案,才能防止以个人主观愿望和感情色彩干预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判断。

2.系统性原则

预测对象都是一个系统,并处于一个更大的系统之中。因此,预测要从系统整体出发,全面考虑系统内部各种制约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同时要考虑系统所处的环境,综合运用各方面的资料,才能真正把握住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作出正确的预测结论。

3.连续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因而描述这一过程的预测也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应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建立常用的数据库,采取滚动式的预测,不断修正与完善数学模型,逐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4.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分析是对未来事件发展性质的判断与预见。定量分析是对未来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计算。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要认识事物,必须对质与量进行分析,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分析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过程的可能趋势,才能深刻揭示其本质特征和规律性。因此,必须综合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技术,并使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三、严格遵循科学预测的程序

预测程序是由相互联系、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的预测步骤组成的预测活动的全过程。预测的一般程序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确定预测目标

在预测开始的时候,首先必须明确预测的目标,即预测要说明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在预测中要遵循什么方面的总体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了解预测的范围、期限,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预测所需要的人员,经费、步骤和方法等问题,编制好预测的计划。

2.搜集分析资料

全面、准确、及时地搜集资料,认真分析资料,是了解事物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了解它的历史与现状、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依据和基础。只有全面深刻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才能准确地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搜集资料要尽量做到准确、及时、全面,资料不全、不准就必然影响预测的准确性。

预测所需的资料从范围方面划分包括预测对象本身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资料和影响预测对象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的历史与现状资料。例如,对国民经济增长情况进行预测,经济友展是预测的直接对象,社会文化的发展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预测所需的资料从时间方面划分为两大类:一是时间序列资料,即按时间顺序(如按年、月、日)排列的统计资料,如历年的国民生产总值,逐季、逐月的销售额等等。时间序列资料是反映某一方面客观事物发展的历史变化情况,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这方面的资料一般由政府按规定进行统计,因而获得这些资料应找政府的有关部门。二是截面资料,指某一时点上具有不同特征的统计资料,如某年各省、市、自治区国民收入的统计;某年、某月、某地不同等级收入家庭的消费情况统计等等。由于截面资料是同一时刻的资料,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单独分析某一因素对预测对象作用的大小的强弱,因此,按照不同的预测目的,搜集截面资料就能够反映不同因素对预测对象的影响。对获得这些资料,一般需要进行抽样调查,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经济社会结构比较稳定时,使用时间序列资料预测是合适的,在经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用近期的截面资料作预测一般比时间序列资料作预测更准确些。

搜集资料要广泛、全面,但也不是资料越多越好,而是要求准确、适应、有代表性。因此,在搜集和整理资料过程中,应对资料进行分析、鉴别和选择,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中选出真实可靠的、最有代表性的资料,以用于预测。

3.选择预测方法

预测的方法很多,选择什么样的方法,主要应考虑预测对象的性质、预测目的要求、掌握的资料多少、预测方法的特点,可投入预测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

就预测对象而言,不同的对象其发展的规律是不同的,表现的性质也各异。如有的事物发展的各个制约因素数量关系明显,则可用定量预测方法;而有的事物发展变化的各因素数量关系模糊,或很难用数量表示,一般只能选用定性预测的方法。

预测的目的要求不同,以及时间、费用、人力的限制条件不同,选择的方法也不同。一般来说,应在一定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精确度较高的方法。

掌握资料的多少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就不同。在时间序列资料较少,未知因素较多的情况下,一般采用经验推断法进行预测。如对未来20年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影响的预测,就很难用数学模型来计算,如用专家意见法则可达到目的。在时间序列资料较全的情况下,一般采用时间序列法进行预测。

就预测方法本身而言,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应范围,有其优缺点和局限性,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以一种方法为主,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预测。

4.推断或计算

选定预测方法之后,即可进行预测。一般而言,定性方法的预测过程叫“推断”,定量方法的预测过程叫“计算”,两者都要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如果选择定性的预测方法,要注意找准那些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人参加预测工作,因为定性方法主要靠人的经验和智慧推断未来。同时也尽可能运用过去和现状的大量资料,以一些定量化的分析作为推断的手段,对未来的发展状况作出判断和描述。如果采取定量方法,则要建立有关的数学模型。所谓数学模型就是用数学方程组的函数关系来抽象地表示已知现象和未知现象之间、原因和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正确建立数学模型,关键在于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抓住事物发展中各种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只有对经济、文化、社会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确实弄清影响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因素及其内在的联系,才能使数学模型比较准确地反映预测对象的实际。如果掌握的资料充分准确,逻辑推理比较适当,数学模型能反映预测对象的实际,就可以进行计算,求出初步的预测结果。考虑到数学模型中所没有包含的因素,对预测的数值还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并把数学计算与分析判断结合起来,以求出符合实际情况的预测结果。

5.评价和鉴别

预测过程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往往不可能完全准确,误差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对各种方法所求得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和鉴别,检验误差程度,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一般说来,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有:(1)依据的资料不准不全;(2)经济、文化、社会等活动中存在着偶然性,或客观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3)数学模型的局限性,不可能把影响事物发展的各种因素都包括在内;(4)人们对客观真理认识的相对性。因此对预测结果的检验,不仅要用数学的方法,如常数项调整法;而且要用主观判断的调整法,全面分析影响客观事物的各种因素,使预测结果符合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美国著名的经济预测学家埃克斯坦曾经说过他所作的预测,60%靠计算,40%靠主观判断。这种对预测结合进行调整的主观判断不是心血来潮的主观臆断,而是根据管理者或专家的工作经验和各方面得到的有关信息,根据对模型中一些没有包括的因素的认识和对整个预测对象的精心研究而作出的。由此可见,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说它是一门科学,是因为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推测和判断,说它是一门艺术,是因社会现象变化过程的随机因素很多,很复杂,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还不充分,预测的理论与方法还不完善,使得社会预测还没有固定不变的章法可循。预测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测者对社会发展形势的“领悟能力”,即主观判断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