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日本农村工业的特点

日本农村工业的特点

时间:2022-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日本农村工业的特点(一)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规模企业为主为规范及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日本曾于1963年制定了《中小企业基本法》,并于1973年作了修改。表1反映的是日本长野县佐久地区工业企业的数量与规模。显然,佐久地区以小规模企业为主的事实是日本农村存在大量中小企业的有力佐证。

二、日本农村工业的特点

(一)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规模企业为主

为规范及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日本曾于1963年制定了《中小企业基本法》,并于1973年作了修改。根据这一法律,日本中小企业是指资本金在1亿日元以下或从业人员不满300人的法人企业,也指从业人员不满300人的私人企业。然而,在批发业,这一标准改为资本金在3000万日元以下或从业人员不满100人;在零售业和服务行业,这一标准为资本金在100万日元以下或从业人员不满50人。另外,日本将中小企业中从业人员在20人(商业或服务业为5人)以下的企业又专门定义为小规模企业。

表1反映的是日本长野县佐久地区工业企业的数量与规模。1983年,该地区共有企业1408家,从业人员24933人,平均每一家企业才1717人。若按从业人员规模加以分析,则9人以下的企业占65%,10—19人的企业占16%,而3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约0.15%。显然,佐久地区以小规模企业为主的事实是日本农村存在大量中小企业的有力佐证。

表1 佐久地区工业企业的数量与规模

img151

资料来源:井出策夫等編『地方工業地域の展開』、大明堂、1986年、289頁。

(二)布局分散与混住化

日本的农村工业因受所有制性质、经营方式、企业规模及土地数量与价格等的影响,布局十分分散,与农户居住区形成混住化状态。

日本的长野县是一个山区县。长野县佐久地区1408家企业中采取法人经营形式的有716家,采取个人经营形式的有692家。这些企业主要散布在千曲川流经的较为平坦的地区。然而,由于日本已形成包括县道、普通国道、高速公路在内的高等级公路网,且农村地区市、町、村的公路网络也足以使农户以车代步,因此,尽管农村企业的布局非常分散,但企业与外界的经济业务往来及物流并不会因此而受到丝毫影响。

由于农村企业以经营规模较小的居多,且大部分属于个人经营,如以拖鞋生产为特色的埼玉县南河原村,由个人经营的企业就占80%,企业经营者大多持有30—50公亩的农地,工厂往往利用闲置库房等起家,因而与经营者的住宅紧挨在一起,形成混住化。混住化促进了农村城市化的发展,但也产生了污染、噪声等问题。尽管日本各级政府及地方自治体为克服这一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法规,并将发展工业小区列入市、町、村规划,但鉴于小企业数量过多,相当一部分企业难以承担并消化必要的转移成本,因此混住化现象带来的问题尚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三)兼业化程度高

在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中,日本农业劳动力的兼业化程度是最高的。如表2所示,包括以农业收入为主、非农业收入为辅的第一种兼业和以非农业收入为主、农业收入为辅的第二种兼业在内,日本兼业农户在总农户中所占的比例在85%左右。日本农户的高兼业程度,既与农户持有土地少、经营规模小有关,也与农村中存在良好的兼业环境有关,即农村中大量存在的中小企业,为农业劳动力提供了在务农的同时兼业务工的机会。

表2 日本的专业及兼业农户  单位:千户

注:①根据1988年、1994年、1997年《日本农业年鉴》整理而得;②1993年及1995年的各项农户指标均指以销售为目的的商品性农户。

尽管中小企业中也有技术含量高的企业,但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仍占多数,且从事零售、餐饮、服务业的占了相当比例,这些企业录用员工时技术障碍较少,且多数不实行退休制度,为妇女、社会闲散人员及退休者提供了兼业、就业或再就业的机会,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老龄化社会中来自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压力

(四)重视技术领先,产、学、研相结合

日本农村中小企业所涉及的业种范围十分广泛,几乎遍及内陆型工业的所有领域,如上述佐久地区的工业企业就涉及食品、衣服、木材、家具、纸和纸浆、印刷、土石、钢铁、金属、一般机械电机、运输机械、精密机械等业种。随着农村工业的发展,农村工业企业的业种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企业及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如熊本县在经历了1965—1974年的大引进后,1974年前引进企业较多的纤维、钢铁、运输机械、橡胶等行业在1975年后就不再引进,进入1980年代后,引进企业较多的是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一般机械、电机、信息等行业。又如长野县坂城町部分中小企业已涉足尖端工业领域,能生产世界领先产品。另外,为了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本着在技术上不输给任何人的信念,坂城町由町内288家企业集资设立了“财团法人坂城町科技中心”。坂城町科技中心内的主要设施有研究开发室、试验检查室、大小研修室、技术实习室、交流沙龙、展示大厅、情报检索室等。科技中心邀请大学教授、专家讲课,传递最新技术信息,并对町内企业给予研究开发上的支持和技术指导。科技中心还定期向中小学生开放,进行产业教育。

为适应投资的国际化需要,提高综合经营能力,日本的部分中小企业也已开始为通过ISO9000认证而努力。如1996年9月1日,登记在册的已通过ISO9000认证的日本中小企业为3400家,是1994年3月已通过ISO9000认证的日本中小企业的4125倍。

(五)重视农村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举

日本农村实施町(村)民自治,由于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与町(村)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许多措施的出台都须经过町(村)议会的同意,并以条例、规定等形式公之于众。如坂城町曾于1957年设立以町长为委员长的坂城町工业引进促进委员会,制定了《工业引进条例》。《条例》规定,在坂城町设厂的企业,可在一定期限内享有减免町民税和固定资产税的优惠,并规定了其他有关奖励措施。1971年,坂城町在《工业引进条例》实施多年后予以废除,重新制定了《工业振兴条例》。为提高町内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向社会展示町的工业成果,坂城町于1970年举办了首届町内企业优秀员工表彰会,并先后于1985年、1988年、1991年举办了第一、第二、第三届工业展览会。另外,为在工业发展的同时保护町的良好环境,坂城町于1971年发表了《防止公害宣言》,并于1976年建立了县环境保护中心坂城事业所。同时,为使工业发展与町的建设更有规划性,由町规划建设的金井中之条工业团地、冢田工业团地分别于1990年、1994年顺利竣工。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的日益加深,以一部分设在农村中的大企业为首,农村企业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等也越来越重视。企业内清洁生产、污染物趋零排放、企业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等意识也已在一部分企业中引起共鸣,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为通过ISO14000国际环保认证而努力。

三、日本农村工业的发展动向

(一)传统的以提高收入为主的开业动机正在发生变化

一般而言,中小企业工资低、劳动时间长、休假日少等情形,使职工暗中滋生了自立的欲望,这是传统的形成新开业者的重要原因。年轻时先在别人的企业中工作,掌握了技术后再由原先的中小企业工人转变为以后的经营者,并由模仿开始,继而转向发明创造,这是明治维新以来许多日本人所选择的道路。但是,今天需要注意的是:新开业者并非全部来自劳动条件差的企业,脱离大企业转而自立的人也不少。他们往往是一些在大企业里受组织约束、较少获得机会以显示自己能力的人。他们追求能反映自己风格的工作方法或能充分体现自我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目前日本中小企业的新开业者而言,其开业动机主要可归结为如下四个方面:(1)提高收入水平。(2)发挥能力。(3)追求能反映自己风格的工作方法。(4)追求能充分体现自我的生活方式。与提高收入水平的动机相比,持有后两种动机者所占的比例正在提高。新开业者所具有的强烈的自立及创业精神,是日本中小企业能持续拥有活力的源泉。

(二)海外投资的组合性、配套性提高,投资回报率虽高,但风险增大

在日本,向海外投资的中小企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若对中小制造业企业在海外设置生产点的动机进行分析,长期以来位居第一位和第二位的一直是“海外市场有魅力”和“有低廉、丰富的劳动力”。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因母公司及贸易伙伴到了海外而追随其后的中小企业上升至第一位(参见表3)。首选动机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企业海外投资的主动性有所下降,但同时也反映了日本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组合性、配套性在提高。

表3 日本中小制造业企业海外投资动机的变化分析  单位:%

(续表)

img154

资料来源:中小企業庁長官官房調査課編『中小企業キ一ワ一ド』、財团法人経済調査会、1997年9月30日、63頁。

据日本中小企业厅1996年11月发布的“制造业海外发展的实态调查”,1995年海外生产点销售利润率的平均值为31.64%,而国内生产点的销售利润率为31.14%,两者相差0.15个百分点。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海外中小企业间的销售利润率差异比国内大,如:国内生产点销售利润率在0%以下的企业占15.19%,海外则占29.13%;国内生产点销售利润率在10%以上的占6.19%,海外则占13.18%。

(三)信息化、网络化将有进一步发展

中小企业在经营资源方面受到的限制比大企业多,因此,更多地利用外部经营资源显得十分重要,这已逐渐为日本中小企业所认识。正如表4所示,约70%的中小企业已使用计算机管理,并有约4.17%的中小企业已能通过网络获取各类信息、开展业务。

表4 日本中小企业所处信息化阶段(按业种分类)  单位:%

img155

(续表)

资料来源:中小企業庁長官官房調査課編『中小企業キ一ワ一ド』、財团法人経済調査会、1997年9月30日、79頁。

日本中小企业走的是一条“多生多死”之路,即每年都有一批中小企业歇业、破产,但同时又有一批中小企业开业。“多生多死”具有新陈代谢的功能,适应了经济发展中技术不断变化与更新的需要。战后,日本中小企业的开业率长期以来一直高于歇业率。然而,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平成年代”(1989年为平成元年),日本中小企业的开业率与歇业率发生逆转。在这一逆转的过程中,首先是4—19人的小规模企业的开业率、歇业率间的差距明显扩大,1991—1993年间20—299人企业的歇业率也开始高于开业率,并在以后的几年中逐渐扩大了差距。由于同期300人以上企业的开业率与歇业率基本持平,因此,开业率、歇业率的逆转现象主要发生在中小企业。

引起中小企业开业率与歇业率发生逆转的原因,除中小企业创业资金额逐年增大、资金筹措困难、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新企业交易成本大等因素外,创办者的创业年龄高龄化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原因。由表5可知,1954年以前35岁以下的创业者占60%以上,然而,1993年以后这一年龄段的创业者已降至20%以下。相反,1993年以后近一半创业者的年龄已过45岁。很显然,经济高度发达以后,当今日本青年的独立自主、艰苦创业精神已不及前辈。

表5 日本中小企业创业时的创业者年龄变化  单位:%

资料来源:中小企業庁長官官房調査課編『中小企業キ一ワ一ド』、財团法人経済調査会、1997年9月30日、79頁。

(四)中小企业经营者后继乏人,经营者世袭制遭到挑战

受老龄化、年轻人向往大城市及首选大企业择业、创业精神趋弱等的影响,目前,日本农村中小企业中的经营者接班人问题已经日益严重。根据日本中小企业厅1996年12月发布的“我国企业经营问题现状调查”,中小企业中经营者接班人问题尚未解决的占全日本中小企业的61.13%,占经营者年龄已经超过50岁的中小企业的52.17%。由于半数以上的企业未确定经营者接班人,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难以制定、衔接,规划的落实缺乏坚实的基础。

日本中小企业许多仍实行经营者世袭制,虽不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例子,然而,当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向第二代、第三代移交时,企业走向衰退的可能性却在增大。这是因为继承人并不一定是经营者的最佳适任者,从而使企业在第二代、第三代的继承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创业者的活力。因此,今天的日本中小企业家在选择接班人时,反传统的迹象日益明显,即更重视继承人有无旺盛的经营欲望、有无很强的经营能力、能否获得企业员工及交易伙伴的充分信赖,并已开始将挑选范围扩大到子女、亲属以外的人员。上述调查表明,希望从子女、亲属中选择接班人的比例已由过去的59.10%降至30.14%,而其他要求所占的比例均比过去有所提高。

显然,从非子女、亲属中选择接班人的做法极有可能成为一种趋势,但扩大接班人选择范围的做法,目前距被全体中小企业所接受尚有距离。因为同一调查表明,认为这一做法完全可接受的占28.16%,认为在某些方面还存在问题的占46.13%,认为几乎不可能的占17.15%,认为完全不可能的占7.16%。

(本文作者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日本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论文原载《中国农村经济》,1999年第8期)

【注释】

[1]井出策夫等編『地方工業地域の展開』、大明堂、1986年、323頁。

[2]引自笔者访日期间松山株式会社提供的《创业九十年》等介绍资料。

[3]王振锁:《日本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214—216页。

[4]百瀬惠夫等編著『地域産業とコミュニティ』、白桃書房、1986年、58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