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管理绩效评估创新的问题

社会管理绩效评估创新的问题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过分重视效率价值,破坏了政府追求的多元价值的平衡,忽视了其他绩效的考核,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全面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也是相违背的。因此,只有明确绩效评估的公民导向,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导向要求,有利于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

一、社会管理绩效评估创新的问题

(一)评估主体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社会管理绩效评估主体虽然已经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但仍然采用政府内部评估的方式,评估主体较为单一。绩效评估作为一种政府的内部行为,主要以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这样就将社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排除在评估过程之外,使得政府部门在评估中过分注重自身利益和局部利益,忽视了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从而不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满足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同时,由于社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等外部主体在整个绩效评估过程中的缺位,也使得社会管理绩效评估缺乏相应的监督与制约机制,导致评估的客观性受到一定的影响,评估作用的深度和广度缺乏公信力。因此,只有将全社会的力量都纳入绩效评估中来,才会有利于我国政府朝着服务型政府的方向稳步前进。

(二)评估内容的问题

目前我国社会管理绩效评估内容不全面,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经济化倾向明显,片面地将经济业绩等同于政绩,没有能够根据绩效评估的内涵和国际惯例建立起包括评估原则、指标设计、评估模型、评估技术和方法的整体架构,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如果政府只考虑经济的增长和繁荣,社会管理绩效评估过分重视效率价值,就会忽视社会民主、公平、环保等价值,不能满足民众的实际需求。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与西方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起步阶段应当首先发展经济,经济的发展优先于其他一切工作,是其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这适应起步阶段的社会情况,有效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但是在这种效率至上的价值观指导下,社会管理绩效评估过分地关注产值,注重实际取得的效益,这往往导致一些形象工程的出现,如马路、楼房的建造数量。至于看病、就业、弱势群体的生存等关系人民实际生活的问题却很少关注。这种过分追求GDP增长带来的后果不仅破坏了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公信力,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贫富差距等。过分重视效率价值,破坏了政府追求的多元价值的平衡,忽视了其他绩效的考核,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全面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也是相违背的。经济的增长并不能解决社会上的矛盾,并不代表社会的进步,也不能代替社会的进步,只有和其他价值相互协调、共同作用时,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和谐。

评估内容的另一个问题是缺乏公民导向。传统的政府“注重观感和意识形态而不注重业绩”(5)。新公共管理理论将政府部门绩效管理作为其核心内容,强调运用企业精神来改造政府,在政府工作中全面推行质量管理,追求公民导向,关注社会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在1993年美国国家绩效评价委员会的报告中就明确提出“顾客至上”,力求建立“一个完全不同的政府,一个真正为顾客——公众负责的政府……要求所有政府部门将顾客放在第一位,定期调查顾客对政府服务的看法和要求,保证每个顾客都有发言权,这样政府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心声”(6)。而我国长时间的计划经济造成了政府管理“官本位”思想过于浓重,政府对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消化吸收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只有明确绩效评估的公民导向,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导向要求,有利于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

(三)评估方法的问题

传统的社会管理绩效评估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一方面,偏重定性方法,对政府部门实行的绩效评估大多只有原则而笼统的规定,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这种方法既不能区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

不同岗位绩效的要求,也不能真正反映出政府部门及其管理人员不同的工作业绩、工作状况和工作作风等。结果是绩效评估只能凭主观印象、感觉、人际的亲疏实施,缺乏数据支持和科学的分析,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另一方面,过于强调定量分析。政府政绩评估制定了GDP、人均纯收入、引进外资额度、造林总数、处罚人数、破案数量及破案率、人流次数、罚没收入等指标,政府官员为完成这些指标,不断出现假报数据、虚报指数等欺上瞒下的行为,从本质上掩盖了社会管理实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