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外管理思想萌芽

中外管理思想萌芽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1.1 中外管理思想萌芽1.中国的管理思想萌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就包括丰富多彩的管理思想。本节仅从先秦至汉代的诸子百家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儒家、黄老道家、法家、兵家和商家,对其管理思想进行扼要阐明,以见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一斑。依法治国的行政管理思想。《孙子兵法》中的系统管理思想和管理职能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事”和“七计”之中。

2.1.1 中外管理思想萌芽

1.中国的管理思想萌芽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就包括丰富多彩的管理思想。由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管理思想有些支离破碎,这些思想虽然不成体系,但是,我们探索管理思想的渊源,发展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都有必要对中国历史上的管理思想进行发掘。本节仅从先秦至汉代的诸子百家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儒家、黄老道家、法家、兵家和商家,对其管理思想进行扼要阐明,以见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一斑。

(1)以“仁”为核心的儒家管理思想

儒家的特点是关心人生、社会问题,他们在伦理道德方面建立了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政治管理及人事管理思想。儒家有四部经典之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其中,《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孔子的一系列思想和主张都记录在其中。孔子的管理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仁”是整个儒家理论体系的核心。孔子说:“仁者,爱人。”(《论语·颜渊》)其核心是尊重和关爱人。孔子强调,在内为仁,在外为礼,即内在的道德情操和外在的行为规范相统一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孔子主张“和为贵”。孟子进一步明确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把“人和”的理念推到管理准则的最高位置上。“和”就是和谐统一。相互有差异的事物组织在一起,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就是“和”。

儒家管理思想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讲究“度”。如何实现“和”的理念?在方法论上孔子提出了“中庸”之道,以哲学的观点来认识的话,实际上是对“度”的把握与灵活运用。这种对“度”的灵活运用是管理的极高境界,在孔子一系列关于为官、从政、治家、治国的言论中,我们都能找到这种强调“度”的理念和方法。

儒家管理思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伦理道德观念。“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述·为政》)这段话就是强调伦理道德的巨大价值,一个人一旦有了仁德,就像天上的北斗星一样,满天的星辰都会围绕着你,听从你的指挥。所以修德是树立领导权威的关键所在。只有制度权力是不够的,必须有道德感召力。

在人事管理上,强调人本、识人、用人。所谓“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中庸》)看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子,要看他行为指向什么目的,这个目的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他现在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如何。通过这三点,就可以清楚地掌握一个人的品性。在用人上要有战略眼光,用人所长而不是求全责备。

(2)以“无为”为最高原则的道家管理思想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老子》一书。《老子》又名《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两篇。《老子》有丰富的管理思想,既有“治国”,又有“用兵”;既有宏观战略管理,又有微观战术管理,它被称为“君王南面之术”的重要著作。其主要思想如下。

无为而治的管理原则。老子认为,实现“无为”的管理原则,是要使社会上的所有人,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无为”。“无为”是一个普遍适用于任何管理过程的原则,不论是政治管理、经济管理,还是军事管理、社会文化管理,都概莫能外。从这种认识出发,老子在治国问题上一贯强调“政简刑轻”,反对以严厉的政治、法律手段治国。主张国家对经济活动采取不干预、少干预的态度。

以弱胜强的管理策略。老子提出“抗兵相加,哀者胜矣”的观点。这里“哀者”既指战争的弱势一方,全军、全民对强敌同仇敌忾;又指它得到交战双方以外势力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又提出“以正治国”,要想在战争中取胜,首先要做好内治工作来加强自己的实力;“以奇用兵”,提倡后敌而动,伺机制敌的原则。

“善下”的用人思想。老子说“知人者智”,“善用人者为之下”,“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就是说,认识人才,发现人才,才称得上有智慧。领导者应当时时处下,事事居后,不要显示自己的高贵,更不要把自己摆在前面,而应该永远谦恭、温和。“善下”的用人思想,对现代管理中如何识别人才,使用人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3)以“法治”为基础的法家管理思想

法家是战国时期形成的一个重要学派,它是代表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一个政治派别。在历史上先秦法家对封建地主阶级生产关系的产生,国家的统一以及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韩非等。其主要管理思想如下。

依法治国的行政管理思想。法家依法治国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严刑厚赏,即一是强调刑法,二是注重赏罚。法家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天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因此实行严格的赏罚制度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

“以农富国”的经济管理思想。法家是极端的重农主义者,他们把农业看做是富国的唯一途径,甚至看做是国民经济的唯一部门。此外,商鞅还提出“国富而贫治”的思想,即富国要当贫国来治理。还有“国贵少变”,即治理国家要注意相对稳定和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切不可朝令夕改。韩非也同样指出了“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这个道理。

用人唯贤的人事管理思想。法家反对单凭个人喜怒好恶用人的人事管理原则。韩非认为,真正精明的管理者并不在于他个人的才能有多高明,而在于他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来管理。

(4)兵家的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是一部含有丰富管理思想的重要著作。它的许多基本观点,对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具有启迪意义。《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它的管理思想包括系统管理、管理职能、人的管理等方面。

《孙子兵法》中的系统管理思想和管理职能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事”和“七计”之中。所谓“五事”是指道、天、地、将、法。道——使民众和君主愿望一致,同心同德,不怕牺牲;天——讲究昼夜、阴晴、寒暑等自然天气状况;地——指路途的远近、险恶平坦、广阔狭窄、死地生地等地理状况;将——将帅的才智、诚信、仁慈、勇敢、威严等;法——讲部队的编制、指挥信号、将帅的职责、粮道和军需及军械的管理制度等。在孙子看来,上述五项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一个整体,必须综合考虑。

在“五事”的基础上,还要探求和对比敌我双方的强弱优劣,称为“七计”:“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即要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哪一方的君主开明?哪一方的将帅贤能?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政令畅通?哪一方的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公正严明?我们根据上述情况,就可预知谁胜谁负了。

孙子在对人的管理问题上,强调上下协调一致:“道者,令民与上同欲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他提出“上下同欲”作为“知胜有五”中的一条。为此,孙子主张要有“赏”。因为“赏”是满足士兵的欲望,激励士兵士气的重要方法,而“利”则是“赏”的主要内容。但是,也不能滥施奖罚,要注意量度。

(5)商家的经营管理思想

商家是先秦至西汉前期的一个颇具特色的思想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子贡、计然、范蠡和白圭等。

子贡,卫国人,孔子著名的七十二弟子之一,他在商业经营方面的思想可概括为:囤积货物,待价而沽;贱买贵卖(如,丰年买粮,灾年卖粮);了解行情,善于判断,提出“物以稀为贵”的主张。

计然,又名计倪、计砚,学识渊博,曾为范蠡之师。计然根据谷物丰歉的自然规律,来预测一切商品行情的变化。计然提出“积著之理,备完物,无息币”(《史记·货殖列传》),“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史记·货殖列传》),认为商品的价格决定于供求关系,供过于求时,价格低就买入,求过于供时,价格高就卖出。

范蠡从事经营活动。他“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史记·货殖列传》)。意思是说,能够充分理解作战与战前准备的关系,能够及时了解季节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则天下货物的供需行情,就看得很清楚了。这是范蠡从事商业经营的基本原则。他注意加速商品和资金的周转,增加利润,“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史记·货殖列传》),“无敢居贵”(《史记·货殖列传》)。

白圭是战国时的大商人,他“乐观时变”,根据年岁丰歉和商品供求规律的预测,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弃”的商业经营原则。当年岁谷物丰收,多而价贱时,出售丝漆大量收购谷物;待蚕丝大量上市时,则购进帛、絮而出售低价收购的谷物。这样他每年的利润达百分之百。因此,白圭在当时被尊称为“治生之祖”。可见,在上述思想中,已经包含有商品市场管理、预测与决策等理论。另外还有如管子、吕不韦、桑弘羊等人的管理思想也十分丰富。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专门的管理学著作,但古人在论述人生观、社会观、兵法之类问题中,都涉及管理学的重要原则。

2.西方的管理思想萌芽

西方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各大文明发祥地,在早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了深刻而丰富的管理思想。下面主要就国家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宗教管理等三方面的管理思想简要介绍。

(1)国家行政管理思想

①《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2000多年的古巴比伦王国,就有了古代较为成熟的行政管理形式,具体体现就是制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它共有280多条,内容涉及贸易、工资、奖励、责任、奖罚等问题,甚至对会计收据的处理也作了一些规定。

②《圣经》。《圣经》不仅是基督教的一部宗教经典,也是世界文化和知识宝库中的一部杰作,是迄今为止在全世界印数最多、流行最广、翻译语种最多的一部书。《圣经》中涉及关于制定法令、建立等级、分权与授权、管理宽度等管理思想,例如《圣经》中记载,针对摩西事必躬亲,其岳父向他建议,应当把优秀的人才挑出来,让他们充当千夫长、百夫长、十夫长,对每一件日常小事,他们可以作出判断,但对于每一件大事,他们应向上级汇报。

③《政事论》。《政事论》是古代印度公共行政管理的奠基之作,亦译作《利论》或《治国安邦述》。梵语意为“国王利益的手册”。它包含有丰富的政治、经济、法律和军事、外交思想。相传为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开国大臣考底利耶所著,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3世纪初。全书共15卷,150章,180节。《政事论》系统论述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种种问题。它分析了当时国家关系的基本状况,提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法则,以及自强争霸的种种方略。战争是扩张势力的基本方式,建立强大军队,灵活机动地作战,夺取敌人的土地和城市,是其军事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该书也论述了行政管理人员的选拔、培养与使用办法等。

④《君主论》。15世纪初,意大利早期政论家、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一书中,提出了君主的权力来源于群众、维持组织的凝聚力、领导者的生存意志力和领导技术等4大管理原则。这些指导思想对于现代管理还有着深远的影响。

(2)生产管理思想

①胡夫金字塔的建造。胡夫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560年,这座巨大的陵墓高146.5米,边长232米,用230万块巨石堆砌而成,动用了数十万奴隶,历时20余年建造而成。如此巨大的建筑工程,离不开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思想的指导。

②有关简单的劳动分工思想。在公元前370年,古希腊学者色诺芬,提出朴素的劳动分工思想。他认为,在制鞋过程中,一个人只缝鞋底,另一个人进行剪裁工作,还有一个人制鞋帮,再由一个人专门把鞋底、鞋帮等部件组装起来。这样做,一定能把工作做得最好。

③威尼斯造船厂。15世纪管理思想的中心在意大利。威尼斯造船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厂,该厂占有60英亩水陆面积,雇佣1000多名工人。造船厂在各方面的管理经验,已体现出现代管理思想的雏形。例如,装配线生产,威尼斯造船厂在工作中采取了类似于流水线作业的装配生产制度,船舰所需的各种零配件都放在一条运河的两岸,并按安装顺序排列,工人按部件和装备的种类分配在各个部门,并进行分工,一条战船从运河一端进来,走到另一端,从武器、用具、食物、船员都配备完整,整装出发,效率极高。

(3)宗教管理思想

罗马天主教是西方文明史上最稳定、最持久并且最有效的正式组织之一,它之所以能够历久而不衰,除了其追求的目标和宗教信仰的因素之外,其管理组织的严密性、管理技术的有效性,无疑也是重要的原因。它所实行的既分级又分领地,而且又分部门的一整套管理体制,使它能够控制全球各地的几亿教徒。难怪现代企业中职业经理人称赞说,罗马教廷是一个高效率部门化的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