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外出版教育思想比较

中外出版教育思想比较

时间:2022-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培养思路:我国秉承“专才培养观”,国外倡导“通才培养观”我国在人才培养上,一直倾向于培养对某一专业或领域有专深研究的专门人才,使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这一“专才培养观”在各校办学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1.培养思路:我国秉承“专才培养观”,国外倡导“通才培养观”

我国在人才培养上,一直倾向于培养对某一专业或领域有专深研究的专门人才,使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这一“专才培养观”在各校办学中体现得十分明显。我国高校出版类专业成立之初都是按出版、编辑、发行、印刷分别设置,将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出版各环节割裂开来,分置于各个专业。虽然1999年以后,教育部已将出版类专业统一合并为编辑出版学专业,但各高校出版专业的培养思路与教学内容都与合并之前没有实质性变化,还是没有真正的将出版、编辑、发行、印刷等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这种人才培养的思路,是与我国出版业长期按计划机制运行、行业内部分工明确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连的。按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不仅所培养的人才难以达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素质要求,而且还造成了高教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我国出版教育应该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将高校的编辑学、发行学、出版管理学等专业合并作为一个出版专业设置,按“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合格人才,各高校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再根据自身特长办出相应的专业特色。

国外出版专业在“通才培养观”下,教育培养的是精通出版业各领域知识,具备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侧重于训练学生对出版业知识技能的全面掌握及工作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的培养,要求学员掌握出版学的全面知识(包括编辑、印制、设计、营销等)。这种“通才培养观”与西方社会文化与经济状况有关,西方社会主张个人价值与个性自由,自由教育被理解为文理兼备的普通基础教育,强调在个人能力发展的前提下兼顾社会需要。另外,西方国家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幻莫测,对学生来说,获得更扎实的基础训练,在较宽的学科领域或职业领域内掌握相关的科学方法和一般职业能力,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2.培养重点:我国以编辑人才培养为主,国外以营销人才培养为主

长期以来,我国的出版业由于其思想宣传的作用被重点强调,所以对出版物内容的重视也远胜于对其他因素的重视,再加上中国出版业是垄断行业,缺乏竞争,出版者市场意识和营销观念淡薄,这种思想在出版教育上就表现为以培养编辑人才为主要培养重点。目前我国高校所设的出版类专业中培养编辑人才的专业占了绝大多数,而培训市场营销人才的专业则太少。在我国出版业与市场接轨运作已成必然,出版社也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的今天,出版业人才需求的重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出版类专业的建设应根据这些变化迅速进行结构性调整,将出版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向强化经营人才的方向转变。

国外高校所设的出版专业中,绝大多数以培养图书市场营销的人才为主,只有少数专业侧重培养编辑及印刷技术人才,这种培养重点导致在课程设置上,经济类、管理类、营销类的课程占很大比例。国外出版业竞争激烈,出版家不仅看重出版物的质量,更在乎如何将产品推销出去,因此对出版人才的培养重点是以营销人才为主,在要求学生具有综合素质的同时更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和市场营销的意识。

3.教育方法:我国采用“教师主导”的教育方法,国外采用“学生主导”的教育方法

我国出版专业教育主要采用“教师主导”的模式,知识的传授主要依靠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以口授形式灌输,在这种教育模式里面,老师的地位是占主导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师生之间互动性不强。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够透彻进而导致无法将所学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国外的出版专业教育主要采用“学生主导”的模式,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实践,在参观、实习、独立研究、研讨会等实践性课程中逐步归纳、总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地位是占主导的,老师只是起指导和点拨的作用,学生在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中发现各种问题,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索和实践解决,另外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留待老师来指导,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或者在各种研讨会上通过互相交流找到解决的办法。这种教育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和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充分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