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孔德的社会分工理论

孔德的社会分工理论

时间:2022-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孔德的社会分工理论孔德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它的每一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从而,孔德明确承认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的现实统一性。孔德还认为社会是人类生活的有机整体,即社会有机体。只有社会实行了正常的分工,社会状况才会稳定。孔德非常同意亚当·斯密的看法,认为分工的工业形式带来了特别有力的社会合作形式,无限地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

一、孔德的社会分工理论

孔德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它的每一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从而,孔德明确承认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的现实统一性。孔德还认为社会是人类生活的有机整体,即社会有机体。这种整体结构同它的部分与要素之间具有一种“普遍的和谐”,它表现为社会秩序。他认为社会秩序的重建需要遵循的原则应该包括六个方面:崇尚科学与自然法则;扩大博爱倾向;增加信仰与道德的一致性;实行分工与合作;增强政府权威与调节;在私有制基础上进行“社会改造”。

对于社会分工与合作孔德做了大量的论述。他认为:劳动专门化是先进社会的本质要素,社会秩序也依靠与其他社会分工有关的劳动分工和经济合作。他指出,个人需要进行经济活动以满足自己的需要。随着劳动分工的出现,每个人在参加经济活动中,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从而进行合作,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新的社会联系。高度发达的劳动分工所造成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使一个复杂的社会有了稳定的秩序。只有社会实行了正常的分工,社会状况才会稳定。所以,为了确保社会的安定,社会分工应该考虑到每个人的本性、教育、地位与专长,各得其所。

孔德也看到了过度分工所造成的弊病:社会分工一方面发展出一种有用的精细精神,另一方面也会抑制或限制我们所谓的总体的或综合的精神。同样,在道德关系中尽管个人需要紧紧依赖群体,他却由于自己的特殊活动的扩大而脱离群体;个人的活动常常使一个人想到自己的私利,并且不大考虑个人利益对公众的影响……分工所造成的不利方面与它所特有的有利方面一同发展起来。他指出,分工太过细密的坏处是,使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特定的方向上,将人们的理解局限在某个范围,而且也使得私利脱离公利。同时,人们的社会情感也因为分工的关系被限制在少数同行之中,而和其他阶层的人疏远。

孔德非常同意亚当·斯密的看法,认为分工的工业形式带来了特别有力的社会合作形式,无限地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但他也批判了亚当·斯密,特别是他的后继者,因为他们认为市场具有自动调节性。孔德认为,自由放任主义“使无政府主义制度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