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的我国邮政快递企业战略分析

基于的我国邮政快递企业战略分析

时间:2022-06-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我国邮政快递企业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分析1.我国邮政快递企业的内部优势中国邮政EMS的实物运送网络十分发达。在客户忠诚度、快递服务中的低误差率等已成为影响电子商务快递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的今天,中国邮政的信誉和品牌对邮政EMS的作用可谓价值连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EMS邮件在分拣和封发两个环节仍基本依靠手工作业完成,既造成邮政快递处理速度缓慢、工作效率较低,又容易产生差错,影响快递服务的质量。

二、基于SWOT的我国邮政快递企业战略分析

(一)我国邮政快递企业的外部机遇和威胁分析

1.我国邮政企业发展的外部机遇(O)

(1)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对国内快递市场有着强大的拉动作用,快递市场与全社会商品交易总量、国内生产总值等宏观指标存在着高度正相关关系,国内快递市场规模的增长与GDP的增长密切相关,增长比例约为2.93∶1[2],即如果GDP增长1%,快递市场规模增长2.93%。

(2)外贸进出口的增长促进了国际快递业务的发展。十多年来,我国进出口总额一直以世界平均增长率两倍以上的速度增长,由2000年的4 742.9亿美元到2007年2.17万亿美元,由世界第8位上升到第3位。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为我国快递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条件。据统计,1990—2004年,全国铁路里程增长速度为1.8%;公路里程增长速度为4.4%,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增长速度为35.2%;民用航空航线里程增长速度为10.5%;民用汽车拥有量增长速度为23.7%。

(4)全球信息技术(IT)发展迅速,尤其是电子数据交换(EDI)和互联网的出现、应用和普及,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在运输领域,电子商务的兴起促进了快递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同时也改变了快递行业的运作模式,快递作业方式和管理手段向现代信息化方向迈进。

(5)国家政策和邮政体制改革有利于快递行业的发展。2006年国家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提出推广快递服务,2007年3月国务院通过颁布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议程,对于快递行业的发展是场及时雨。邮政体制改革有利于EMS进一步按市场化要求进行经营,邮政EMS公司将进一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运作。

(6)航空业竞争加剧,有利于邮政快递运输成本的降低。以前,邮政快递在和民航的谈判中处于很被动的局面。一方面,民航内部虽然存在多家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但民航管理局起着统一协调的作用,这使得航空业的内部竞争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也使得中国的快递公司仅仅拥有很少的价格谈判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快递市场规模有限,各个快递公司的业务量均难以与货运类客户相匹敌。同时,由于速递业对速度的高要求使得快递公司无法使用汽车运输来取代铁路和民航,而只能接受他们的高价格和低服务。近年来,航空运输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各大航空公司在中国纷纷开始使用价格手段来吸引客户,这使得邮政快递也相应在价格上获得了优惠。

2.我国邮政企业发展的外部威胁(T)

(1)专营权遭到削弱。虽然在新《邮政法》中明确规定,快递企业不得经营由邮政企业专营的寄递业务,不得寄送国家公文。但是,国内快递行业反垄断的呼声始终没有停止,并且越来越高,很多快递公司都提议国家有关部门降低邮政专营的重量。

(2)外资准入屏障消失。按照中国2001年11月11日加入WTO的相关承诺,2005年12月11日,国外快递公司可以在中国全资设立分支机构或经营机构。于是,强大的外国公司以其资本、技术和效率等优势更多更快地进入中国快递市场,邮政EMS将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3)国家扶持、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该政策为民营快递企业和非公经济所有制体制的改革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这一政策的落实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营、国际快递公司的发展,从而加剧市场竞争。

(4)替代服务的质量提高。除了实物传递,用户使用邮政快递业务传递的主要内容是重要文件、资料、单据类物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技术不断提高,延伸出的替代服务为那些有特殊要求的客户提供了更多选择的空间,对实物传递的威胁越来越大。

(二)我国邮政快递企业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分析

1.我国邮政快递企业的内部优势(S)

(1)中国邮政EMS的实物运送网络十分发达。中国邮政EMS通过与各国邮政合作,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关系。国内通达城市近2 000个,“全夜航”飞机组成的邮政航空快速网连接了全国各大城市,实现国内200多个城市次日递。拥有6万多个营业服务网点、200个快件处理中心,8个海关监管中心。全国邮路总长度达到340万千米,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立体运输体系和独立的快递邮政运输网络。

(2)中国邮政的信誉与品牌是邮政快递拥有的一笔巨大的财富。2005年5月,在中国货运质量跟踪查询调查暨第四届中国货运业大奖评选活动中,中国邮政EMS四项指标进入快递行业前三甲之列;2005年7月,中国邮政EMS被评选为“中国消费者(用户)十大最满意品牌之一”。2006年,中国邮政EMS获得美国《读者文摘》评选的快递行业“信誉品牌奖”和“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奖”。邮政快递的品牌价值,在电子商务经济时代,将会进一步凸显。邮政企业一直以来都是本着服务大众的原则不计成本地推行邮政普遍服务的。许多年以来,民众对邮政递送业务也非常放心。在客户忠诚度、快递服务中的低误差率等已成为影响电子商务快递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的今天,中国邮政的信誉和品牌对邮政EMS的作用可谓价值连城。

(3)中国邮政EMS具有较强的通关能力,邮件享有优先通关权。海关在邮政派驻专门的人员进行快件监管,加快了快件的运输效率;而海关对邮政快件的抽检比例要远远低于其他民营快递公司,使邮政快件的通关速度大大加快。除通关速度优势外,邮政EMS还能够为客户提供出口快件业务报关,以及在进口快件的报送和清关方面给客户以帮助,满足“一站式”服务需求。

(4)百年邮政经营经验和20多年的快递经营经验,使EMS在从收寄到投递各个环节紧密相连、顺序作业,保证了快件的安全传递,这也是一些国内民营快递公司所无法比拟的。

2.我国邮政快递的劣势(W)

(1)营销观念陈旧。邮政速递营销观念陈旧主要体现在以老大自居,重自身而忽视竞争对手,市场意识淡薄,不重视消费者需求分析,没有认识到市场细分和定位的重要性,营销手段单一等方面。

(2)技术相对落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EMS邮件在分拣和封发两个环节仍基本依靠手工作业完成,既造成邮政快递处理速度缓慢、工作效率较低,又容易产生差错,影响快递服务的质量。其次,中国邮政EMS只能在收寄、较大中转站和投递端监控到快件的传递信息,快件传递信息的反馈在每个环节主要靠半人工录入,在快件传递的高峰期很容易出错。

(3)邮政EMS在网络控制能力方面存在隐患。对于国际快递服务,中国邮政EMS是通过万国邮联与各国邮政的合作而实现的,对对方邮政服务水平知之不多,对合作传递国际快件不能完全控制。在国内市场,由于主要运输渠道航空和铁路行业自身都从事快运业务,所以邮政与两家的关系是既合作又竞争,在运输高峰期间,运输质量往往不尽如人意。

(4)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的运行机制。作为邮政EMS的专门管理机构——中国速递物流服务公司是中国邮政集团的下属机构,对各省市分公司没有直接考核权,对有关快递业务的财务、人事管理权及价格、宣传等方面只有建议权而没有最后的决策权,实际上许多职能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下属的职能部门相互重合,不仅没有起到专业化管理的作用,反而人为地增加了一个管理层次,使决策的效率大大降低。组织结构不合理是影响邮政快递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邮政快递在应对市场竞争时,经常出现反应慢、适应能力差、缺乏灵活有效的应对策略的现象。

(5)邮政电子商务速递业务(e-EMS)成本比较高,“e邮宝”速度较慢。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e邮宝”业务的运输基本上是以铁路运输为主,虽然很安全,但是无法保证时效性。目前该业务主要用于送往偏远地区的递送服务。而现在e-EMS基本上全部采用航空运输,以保证用户对快件递送服务的时限要求,但是价格却比较高,差不多为民营快递公司的2~3倍。

(三)我国邮政快递企业战略构建

通过上述对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邮政快递企业的SWOT分析,可以得出邮政速递的SWOT分析表,如表7-2所示。

表7-2 我国邮政快递企业的SWOT分析表

img72

通过以上分析,就我国邮政EMS的发展战略,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邮政必须建立适应快递业务发展要求的专业化经营体制,并不断完善公司化的运营机制。

第二,邮政快递拥有健全的国内配送网络和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外资企业准入限制放开不久,邮政快递在国内的快递市场竞争中仍具有较大的优势,增强国内业务的竞争力是中国邮政EMS进一步提升其整体实力的关键。

第三,邮政有较好的通关优势,但由于国际干线网络不健全,与国际快递公司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邮政EMS也可以采取联合的战略弥补网络的不足,以进一步提升业务的竞争力。

第四,中国航空业竞争加剧,航空运输质量得到提高。相比之下,邮政干线网络的运行不够稳定,同时运输成本偏高,因此邮政可采取后向一体化的策略,与航空、铁路部门进行战略联盟,或组建联合企业以扩大干线网络的能力,提高干线运输能力,减少干线运输成本。

第五,随着替代企业服务能力及竞争对手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邮政快递服务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邮政快递应尽快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在邮政EMS运营中的作用,提高快递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六,随着邮政信件专营权利的减弱,来自国内外快递企业的竞争又在不断加强,邮政快递在守住现有领地的同时,还应积极拓展新的业务,发挥自己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在流通领域寻求更大的市场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