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营企业对欧盟投资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民营企业对欧盟投资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民营企业对欧盟投资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并购、新建、独资和合资是当今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从调查的数据来看,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选择合资的占全部与欧盟有贸易往来企业数的6. 4%,占全部对欧盟投资企业数的31. 6%。目前学界在探寻影响企业投资方式因素方面的研究仍相对薄弱。战略也是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的因素之一。

第二节 民营企业对欧盟投资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并购、新建(直接投资)、独资和合资是当今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可以说,进入国外市场的方式是国际商务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但至今此类研究相对匮乏,基本局限于国际管理与营销范畴,对于相关投资方式选择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定性和典型案例的研究。结合目前的研究来看,4种投资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具体来看,跨国并购的优点主要在于能够迅速获取资产,灵活进入市场。跨国并购避免了在东道国进行厂房、办公用地的建设,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即使对原来的并购企业有所改造,项目的建设周期也会大大缩短,从而利于快速进入东道国目标市场。同时,该方式便于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多元化经营。近年来,跨国并购发展迅速,跨国公司为了跨越自己原有的经营范围,在缺乏有关新行业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时,收购东道国现有企业无疑是实现多元化经营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并购方式的投入较大,且企业文化层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加之东道国限制多,使得并购方式并没有成为最主要的投资方式。根据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2010年对外投资调查的相关统计,我们发现,在所有与欧盟有经贸往来的企业中,仅有2. 7%的企业选择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入欧盟市场,占全部对欧盟投资企业的13. 2%。

与并购不同的是,新建企业的优点主要表现为,投资者能在较大程度上把握项目策划各个方面的主动性。对于新建企业的工厂地理位置、经营规模等,跨国公司都能够独立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掌控着资本的运营情况。同时,在资金投入方面,跨国公司可以利用专利、技术、材料、设备等作为资本投入,以弥补外汇资金的不足。另外,在组织控制方面,不存在对原有企业制度的适应成本和并购方式下双方建立信任磨合等方面的适应成本。风险小,麻烦少,可以无障碍地实施自己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理念。但是采用新建企业的方式进入目标市场,必然涉及原有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问题,因此新进入的企业通常会遭遇来自多方面的狙击,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尤其是在进入初期,其生存竞争非常艰难,风险也较大。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调查资料显示:在所有与欧盟有经贸往来的企业中,有9. 7%的企业选择新建企业的方式进入欧盟市场,占全部对欧盟投资企业数的48. 2%。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外,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方式还包含独资和合资等。独资方式可使外国投资者独立进行经营管理,独资企业具有充分的自主权,而且能够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垄断技术优势,避免母公司在技术与经营战略方面的泄露,维护跨国公司的利益。但是,建立独资企业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且经营环境的风险也比较大。相比之下,以建立合资企业为方式能够减少出资额,降低经营风险。但合资企业方式对拥有技术优势的进入企业而言,容易造成其技术和其他商业秘密的泄露,从而带来不利影响。从调查的数据来看,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选择合资的占全部与欧盟有贸易往来企业数的6. 4%,占全部对欧盟投资企业数的31. 6%。

从上文的分析来看,投资欧盟的企业均根据自身的一些优势和对目标市场的理解做出投资决策。目前学界在探寻影响企业投资方式因素方面的研究仍相对薄弱。我们结合现有的研究,认为影响企业对外投资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企业优势(即企业所有权优势)。企业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性决定因素。海默(Hymer)和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er)的对外直接投资学说一直在寻求和阐述这类补偿优势。一家企业进入外国市场,就必须拥有企业优势;这些优势必须能够转移,并且足以补偿其与东道国企业相比在空间距离和市场上的劣势。凯夫斯(Caves,1971)认为,这类补偿优势源自企业从研究和开发中获得的产品异质优势。产品异质性体现在物理性变化、品牌、广告及售后服务等方面,这些特性使跨国企业的产品比其他企业的产品更受消费者喜欢,由此可消化出口企业在外国市场上较高的成本(Chamberlin,1993)。当存在产品异质优势时,企业将选择独资企业方式来控制和保护这些竞争优势,因为这些优势属于一种“自然性垄断”(Buckley&Casson,1979)。实证分析(Ding,1997)表明,研究与开发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与独资企业对外投资形式呈显著正相关。这意味着,随着企业优势流失风险的增加,跨国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独资企业方式(崔新健,2001)。

(2)企业规模。企业规模是企业拥有的一种适用资源指标,适用资源的增加为企业的国际性投资提供了基础。尽管中小企业也希望对国际性生产具有较大的控制能力,在外国市场能投入更多的资源,但由于其必备资源有限,只能更倾向于以合资企业或合作企业的方式进入国外市场(崔新健,2001)。

(3)国际化经验。国际化经验与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程度相关,企业可以在某个国家或在国际环境的经营中积累这类经验。巴克利和卡森(Buckley&Casson,1985)认为,经验可以减少对外投资的成本和不确定性,由此可以增加企业对外投入更多资源的可能性。一家企业积累的国际化经营经验越多,其在国外经营的规模就会越大(Anderson&Gotignon,1986)。

(4)企业战略。战略也是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的因素之一。选择某一进入方式并不是因为这一方式最适合外国的产品市场,而是因为这一方式最适合企业的长期战略或全球战略。产品仅代表企业渗透某一国外市场的第一步,一种产品在实现企业全球战略中相对其他产品的杠杆作用对投资方式的选择也有重要影响(Kim&Hwang,1992)。

我们采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2010年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到问卷题目的设计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将主要考察企业规模、企业所有制、包含东道国市场潜力等外在因素、包含国内鼓励政策等推动因素,对中国企业选择拓展欧盟市场方式的影响。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次问卷设计中企业对欧投资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4种,即新建(直接投资)、合作与设备改造、并购和独资。

由于问卷数据属于分类变量(本问卷数据是分为4类),属于离散数值,并不能直接采用最小二乘估计进行回归分析。基于此,我们的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计量分析。

Logistic回归方法适用于被解释变量为二元分类和多元分类的情形。由于我们分析的对象包含了4个分类,且类别间没有顺序差异,因此我们采用无序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方法。对于无序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模型首先会定义反应变量的某一个水平为参照水平(需要说明的是,SPSS软件默认取值水平大的为参照水平,参照水平的选择不影响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其他水平均与之相比,并建立一个“水平数—1”的广义Logit模型。由于我们的数据中包含了4个分类,也就是4个水平,反应变量的取值分别是1、2、3、4,分别代表企业选择直接投资、合资、并购和独资,相应取值水平的概率分别为π1、π2、π3、π4。假定决定投资方式的变量有p个,则可以拟合3个广义logit模型:

img59

img60

显然,与上面3个式子同时成立的还有:π1+π2+π3+π4=1。当然,也可以单独对比2类和3类之间的差异,此时直接将logit(π1)和logit(π3)相减即可。

如前所述,我们将具体考察以下因素在中国企业对欧盟投资方式中的决定作用:

(1)企业规模。就本次问卷获得的数据而言,企业规模涵盖如下几个方面:企业总资产(Ass)、企业雇员总数(Emp)、企业销售收入(Rev)等。

(2)企业国际化经验。我们将从企业首次进行对外投资开始计算企业国际化的经验(Exp)。值得说明的是,许多企业并不是在首次对外投资时就选择欧盟地区,但其经验仍然可以沿用在对欧盟的投资中。

(3)中国国内的推动因素。本次问卷调查包含了多种国内推动因素,且相互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基于此,我们选择中国政府的“走出去”政策(Pol_d)和国内劳动力成本压力(Cos)两个维度来度量中国国内的推动因素。

(4)东道国国内的激励因素。东道国的激励因素范围比较广,考虑代表性和独立性的要求,我们选取了东道国的市场潜力(Mar)、欧盟市场的研发能力(RD)、获取欧盟成型品牌(Bra)、东道国的优惠政策(Pol_h)和规避贸易壁垒(TB)五个变量进行度量。

(5)其他因素。本次问卷具有一个较明显的特点,即问卷调查是CCPIT主持展开的,因此是否是CCPIT的成员(Mem)也可能对企业对外投资的方式选择产生影响。该影响主要源于CCPIT可能会对成员企业提供相关协助。另外,企业是否接受过外商直接投资也将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方式选择。

我们采用SPSS软件进行无序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回归结果如表6-1所示:

表6-1 中国企业投资欧盟方式决定因素的logistic回归结果

img62

续表

img63

注:(a)无序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需要选择一个参照对象,为了分析便利,我们选择y=4,即“合资企业”为参照对象进行回归分析。

(b)此处表示模型在递推过程中为了使似然函数的极大值有效而自动设定为0。

表中***、**和*分布表示回归系数在1%、5%和10%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统计量采用Wald统计量,服从卡方分布)。

从回归结果来看,模型的政策拟合效果比较理想,整体的似然比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从回归系数来看,影响企业投资欧盟方式的因素不仅包含企业自身的规模,而且包含相关外界因素。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影响企业选择直接投资方式进入欧盟市场的主要因素有企业的国际化经验、中国政府的“走出去”政策、欧盟的市场潜力、欧盟市场的研发能力、企业自有的品牌价值以及规避贸易壁垒。由于表中给出的回归系数均为标准化前的估计值,因此无法比较相关变量的大小程度。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变量的显著性得出一些变量之间的相对关系。从表6-1的回归结果来看,企业的国际化经验、欧盟的市场潜力以及规避贸易风险这三个变量对企业选择直接投资方式的影响最为显著。相比之下,规避贸易壁垒和欧盟市场研发能力对企业投资方式的影响较为微弱。另外,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企业规模、企业雇员、欧盟东道国的政策、国内成本提高、是否有外商投资以及是否是CCPIT成员企业等变量,并不构成企业选择直接投资方式进入欧盟市场的影响因素。可以说,直接投资相比其他方式更强调东道国市场对企业投资成功与否的重要性,而东道国的政策、东道国的研发能力等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化经验在中国民营企业对欧盟的投资中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这种正向的积极作用也再次说明,直接投资需要企业拥有前期经验才能更好地进行。

其次,从影响企业合作方式选择的因素来看,企业的资产规模、欧盟更大的市场潜力、欧盟的研发能力、国际化经验、企业的销售收入、中国政府的“走出去”政策、企业的自有品牌、欧盟东道国的政策等因素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其中企业的资产规模对企业选择以合作方式进入欧盟市场有最显著的作用,且作用方向为负。也就是说企业规模越大,选择合作方式进入欧盟市场的概率越低。相比之下,企业国际化经验对企业选择合作方式进入欧盟市场起着积极的作用,尽管作用程度十分有限。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企业以合作方式进入欧盟市场还受到了欧盟市场研发能力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采取合作方式进入欧盟市场的大部分企业是基于合作研发,或者出于获取先进技术的目的。结合欧盟市场潜力对企业选择合作方式进入欧盟市场的积极影响,我们发现,企业获取技术之后一个重要的方向仍然是对欧盟出口,或者以欧盟为市场进行进一步的投资。当然,与采取直接投资方式进入欧盟市场不同的是,欧盟东道国的优惠政策对企业选择以合作方式进入欧盟市场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最后,中国民营企业选择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入欧盟市场主要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企业资产规模、企业销售收入、欧盟的市场潜力、企业自身的品牌以及是否曾接受过FDI。可以说,选择并购的方式进入欧盟市场的风险程度介于直接投资和合作投资之间,因此企业规模的作用便会凸显出来。比较上述3个回归方程不难发现,资产规模仅对企业选择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入欧盟市场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企业规模的另一个指标——企业销售收入——也对企业选择并购方式进入欧盟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企业选择并购方式进入欧盟市场还受到企业是否曾接受过FDI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是否曾接受过FDI对企业选择以并购方式进入欧盟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