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民营企业投资欧盟市场的政策建议

中国民营企业投资欧盟市场的政策建议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中国民营企业投资欧盟市场的政策建议基于对民营企业拓展欧盟市场动因和模式选择的分析,我们认为,应该充分发挥我国民营企业的优势,培养适应国际化管理的人才,并选择正确的投资模式和投资路径。人才不足是制约我国民营企业成功实现对欧盟投资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中国民营企业投资欧盟市场的政策建议

基于对民营企业拓展欧盟市场动因和模式选择的分析,我们认为,应该充分发挥我国民营企业的优势,培养适应国际化管理的人才,并选择正确的投资模式和投资路径。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对欧盟差异化投资的重点领域。民营企业要尽量避免在进入欧盟市场初期实力尚不雄厚的情况下,盲目进行多元化扩张。同时,应注意扬长避短,避开与跨国公司直接展开竞争,重点关注欧盟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尚未注意到或目前尚无法涉足的领域或地域。通过自主开发、合资开发、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品牌形象。

第二,培养适应国际经营管理的现代化人才。人才不足是制约我国民营企业成功实现对欧盟投资的主要因素。开展国际化经营,不仅需要金融、法律、财务、技术、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更需要具备战略思想和熟悉现代企业管理的经营人才。在目前国内比较缺乏熟悉国际规则和欧盟市场法律方面人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吸引优秀的国际人才来弥补依靠自身培养人才的不足。另外,跨国公司经营人才本土化也是一种趋势,民营企业可以只派出少量的本国高层管理人员到欧盟国家,多雇佣当地人来经营,从而更好地融入当地的市场。

第三,加大对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支持。企业是否有能力进行海外投资,不是根据其所有制性质,而是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有比较优势。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一些民营企业已初具规模,有些已经具备了开展跨国经营和对外投资的条件,国内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如四通、万向、新希望、华为、科龙、东方集团等,都已不同程度地走向国际市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应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去国外投资,缩短“走出去”的审批程序,给予它们融资的便利或资金上的支持,让企业能在更短时间内以比竞争对手更低的经营成本开展对外投资业务。

第四,正确选择对欧盟的投资路径,即采取从圆周向圆心发展的投资模式。欧盟整体上属于发达地区,但其内部各国情况有很大区别,市场竞争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特别是东欧国家加入以后,其内部经济发展呈现一定的不平衡性。按照各国的发展情况,根据从圆心到圆周经济发展水平递减的规律,把欧盟各国分布在一个同心圆中,中心国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德、法、英、荷、比、意,而周边国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东欧和南欧等国。根据刘易斯和威尔斯的理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优势在于小规模制造的技术优势和接近当地市场的优势。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中国企业的投资比较优势也就是徐滇庆等人所说的“快半拍优势”,即同当地企业相比,投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处在相对领先的地位。显然,中国对欧盟投资的“快半拍”比较优势集中在东欧和南欧的广大国家,我国民营企业可以先在圆周上投资、然后逐渐进入圆心,循序渐进地打入欧盟核心市场。

第五,建立民营企业联盟。无论以何种模式进入欧盟市场,都需要企业有相当大的实力,国内民营企业普遍受规模较小、企业融资能力弱、对国外市场信息掌握不全等不利条件的约束,单独去欧盟投资,难成气候,同行业的若干企业若能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联合起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规模优势,然后进行对外投资,成功的几率将大大增加。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下,欧盟很多中小企业一夜之间濒临破产,这为我国企业采用并购方式进入欧盟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民营企业应该抓住机遇,根据企业的产品特点和自身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际化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Deng Ping. Foreign Investment by Multinationals From Emerging Countries:The Case of China.Journal of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Studies,2003,10,2:110-118.

[2] Hymer,Stephen H.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Cambridge:MIT Press,1976.

[3]Hwy-Chang Moon and Thomas W. Roehl. Unconventional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e Imbalance Theor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1,10:197—215.

[4]U NCT AD.World Development Report,FDI From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 New York and Geneva: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2006.

[5]陈凌,曹正汉,等.制度与能力:中国民营企业20年成长的解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曹玉书.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考[J].中国投资,2005(7).

[7]蔡根女,鲁德银.中小企业发展与政府扶持[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8]黄孟复.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9]刘克寅.我国民营企业的跨国投资问题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6(2).

[10]刘冀生,石涌江.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11]刘易斯·威尔斯.第三世界跨国企业[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6.

[12]刘国光.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13]石方正.台湾地区对外投资、侨外投资的发展探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12).

[14]谈萧.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5]汪忠明.关于政府在民营企业跨国经营领域定位的思考[J].经济前沿,2003(12).

[16]徐立青,严大中,唐方敏.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7]赵伟,等.中国企业“走出去”——政府政策取向与典型案例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8]张其仔,等.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面对新经济的挑战[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19]赵优珍.中小企业国际化——理论探讨与经营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0]张俊喜,马钧,张玉利.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1]张帆.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优势及政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2).

【注释】

(1)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简称贸促会)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开展了第四次“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77份。在所有填写问卷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69%,国有企业占12%,其他所有制企业(包括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占的比重都不足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