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民营企业与欧盟投资互动

中国民营企业与欧盟投资互动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在欧盟的投资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表现在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引进,以及研发能力的提高上。这不但提升了中国民营企业的研发水平及创新能力,而且有助于使国内民营企业紧随全球高新技术发展步伐。此外,一些在欧盟投资的民营企业还学到了现代企业所必需的管理经验。

第三节 中国民营企业与欧盟投资互动

一、欧盟对华投资

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入WTO后,投资环境更加完善,欧盟企业对华投资信心也逐年增加,众多国际知名的跨国企业相继进军中国市场,抢占先机,包括诺基亚壳牌、BP(英国石油公司)、阿尔卡特等实力雄厚的欧洲跨国集团都扩大了对中国的投资规模。1992年以来的绝大多数年份,不论是欧盟对华投资项目个数还是实际利用外资额,都呈稳步增长态势。2003—2007年间,欧盟对华投资项目每年都维持在2000个左右,2008—2012年间,由于受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投资项目数出现了明显下降。2012年,欧盟对华投资项目仅为1698个,但从投资项目所占比例看,欧盟对华投资在2012年有上升趋势(见表2-6)。目前,以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计,欧盟虽次于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居第五位,但发展势头良好。

表2-6 1986—2012年间欧盟对华投资情况

img11

续表

img12

数据来源:笔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历年外资统计资料整理所得。

欧盟对华投资项目以资本、技术密集型项目居多,多投资于生产领域,单项投资规模大,技术外溢效果较好。欧盟企业在投资我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谋求收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通过研发活动、直接技术转让、非股权形式转让以及技术溢出效应向我国转让技术,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获取最新技术尤其是某些关键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另外,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项目的平均规模是反映投资资金密集程度和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欧盟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项目平均规模始终高于其他各国(地区)。

欧盟对华投资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欧盟通过各种投资方式(如合资、合作、独资、共同开发、技术转让与援助等),投资于其具有比较优势且我国亟待发展的行业,如能源、通信、汽车、医药、环保、农业以及基础设施等领域,其中独资项目近年来增长较快,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增长迅速。欧盟的许多著名企业积极参与投资中国重大项目的建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如空客飞机、大众汽车、磁悬浮实验段、大亚湾核电站等已成为中欧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中国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源,加上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和巨大市场,给欧盟投资者带来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欧盟在华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如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地。

二、中国民营企业对欧盟的投资

目前,虽然我国对欧盟的投资占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比例较低,但近年来的确有所增长,且显现出较大的发展空间(见表2-7)。截至2011年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当年投资流量为75. 61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流量的10. 1%,同比增长26. 8%;中国在欧盟设立直接投资所的企业有1600多家,投资存量为202. 91亿美元,雇用欧盟当地员工达5万多人。

表2-7 2005—2011年间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状况

单位:百万美元

img13

续表

img14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整理所得,其中2005年的数据为中国对欧盟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

随着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规模的扩大及其形式的多样化,政府主导的对外投资政策也在不断地改进,并渐趋合理。我国商务部颁布的《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中明确提出:“国家支持和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赴境外投资开办企业。”这在政策层面上保障了各种所有制企业在境外投资开办企业过程中能享受同等待遇。各地出台的政策包括适当减少企业申报材料、取消不涉及现汇投资的境外加工贸易企业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取消境外投资的国内投资主体所汇回的利润保证金、简化民营企业人员出国手续等。总之,在实际操作中,虽然有一些政策法规尚不健全,仍制约着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但总体上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方面的阻碍正在不断减少,企业数目逐渐增加,投资规模也逐年扩大。

目前,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领域除了传统国有企业对欧盟投资的贸易、海运、银行等领域外,产业型投资也有所发展,显示出我国民营企业对欧盟投资的巨大潜力。有关统计数据和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民营企业对欧盟的投资主要分布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捷克、匈牙利、波兰等国,以贸易流通型企业为主,生产型、服务型和混合型企业也占有一定比例。对欧盟投资的行业涉及贸易、通信、服装加工、乐器、中医药等,大部分投资都实现了适度的盈利,盈利巨大和亏损的均在少数。

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在欧盟的投资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表现在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引进,以及研发能力的提高上。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所转移的并不是最新的技术,而是己标准化了的或即将被淘汰的技术,它们据此来维护自身在技术方面的垄断优势。技术是一家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保障和动力,而要想获得最新的技术,就要自主创新或到最前沿的地方去寻找。有的民营企业通过在欧盟建立合资、合作企业,招募到了很多高水平的研发人员,不仅实现了对先进技术的学习、消化和吸收,还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获得了自己的诸多发明专利。这不但提升了中国民营企业的研发水平及创新能力,而且有助于使国内民营企业紧随全球高新技术发展步伐。部分国内民营高科技企业通过到欧盟发达国家设立产品设计和技术研发中心,既直接吸收了欧盟的许多先进技术,又随时跟踪国际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欧盟市场渠道多、资源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有利条件,而且较快地提升了自身的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对提高中国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一些在欧盟投资的民营企业还学到了现代企业所必需的管理经验。欧盟人才资源相当丰富,我们的管理人员通过与他们打交道,自身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如何有效管理一家现代化的企业方面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而这些经验都是那些跨国公司用了若干年时间、经历了若干次失败才总结出来的。民营企业通过耳濡目染,获得这些现成的“财富”,可以少走弯路,节约大量成本。

总之,从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和现实情况来看,它们应该且必将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体。民营企业不仅具备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优点,更有自身的特点,在增加就业、税收、产值及其他方面为中国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民营企业是未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资本输出的主力军。政府应在WTO的政策框架下,扶持民营企业“走出去”,积极推进它们同更多国家的企业和相关部门开展商务洽谈并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我国可以参照国际惯例,建立国家投资风险基金和对外经济合作基金,以更好地支持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此外,应该积极发挥我国驻外领事馆商务处的信息收集和服务作用,使其能为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Hiro Lee and Dominique van der Mensbrugghe. Deep Integration and Its Impacts On Nonmembers:EU Enlargement and East Asia. Kobe University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No.184,2006.

[2]Jarko Fidrmuc. Trade Diversion in the“Left-Outs”in Eastward Enlargement of the European Union:The Case of Slovakia. Europe-Asia Studies,1999:633-645.

[3]Rolf,J. Langhammer and Rainer Schweickert. EU Integr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Asian Economies:What We Know and What Not.Kiel Working Paper No.1264,2006.

[4]陈支农.欧盟东扩对中欧经贸的影响[J].中国外资,2004(9).

[5]樊莹.中欧关系现状及前景展望:成就、特点与问题[J].外交评论,2008(2).

[6]冯仲平.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初析[J].外交学院学报,2004(3).

[7]高尚全.体制创新与民营经济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1(12).

[8]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9]海闻.融入更广阔的空间——我国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政策研究[J].国际贸易,2000(12).

[10]黎苑楚,等.中欧科技合作现状、基本经验及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7(3).

[11]刘迎秋.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2]刘曙光.中国—欧盟经济关系的特点及发展前景[J].外交学院学报,2002(2).

[13]马国芝.新世纪中欧贸易关系前景[J].国际贸易问题,2000(2).

[14]裴长洪.欧盟对华贸易投资与经济合作[J].国际经济评论,1999(5).

[15]裴长洪.欧盟与中国:经贸前景的估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6]裘元伦.欧盟对华长期政策与中欧经贸关系[J].世界经济,1999(8).

[17]裘元伦.欧盟对华长期政策与中欧经贸关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8]裘元伦.中欧关系现状和未来[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10).

[19]孙永福.中国—欧盟:中小企业的合作与发展[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0]孙春玲.2002年以来中欧关系研究主要资料信息[J].国际资料信息,2003(8).

[21]肖文,等.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及模式选择[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2]殷寿征.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3).

[23]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小企业发展——挑战与对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4]张建雄.90年代中国欧盟关系与中国的对欧盟政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4).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2》,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中年华人月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参与欧盟第五、第六框架计划情况调查报告》,2009年1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