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省知识产权状况概述

甘肃省知识产权状况概述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甘肃省知识产权状况概述知识经济的兴起,预示着仅仅靠体力劳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状况已成为历史,主要靠自然资源来支撑经济发展的时代即将结束。甘肃知识产权保护疲弱的成因直接源于教育、经济、技术基础和法律基础的落后程度,还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薄弱。甘肃知识产权事业要加快发展,目前还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

一、甘肃省知识产权状况概述

知识经济的兴起,预示着仅仅靠体力劳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状况已成为历史,主要靠自然资源来支撑经济发展的时代即将结束。这对经济发展中一般劳动力资源相对过剩、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发展相对滞后、智力资源相对缺乏的甘肃省来说,不努力发展知识经济,与发达地区的差别将会拉得更大。甘肃省受到双重的挑战和压力,既要努力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奋力追赶东部和中部地区,又要面对知识经济兴起更加拉大差距的可能。这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国际经济环境下由地域差异带来的困惑。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滞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从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的现代视角来看,东西部经济实力的差距,也是一种文化观念上的差距。东部的发展有着明显而深厚的文化背景,这就是文化上的开放性、变动性、灵活性、进取性、现代性。而西部文化则因其地域和历史原因,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封闭性、凝固性、保守性,据2000年《甘肃年鉴》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甘肃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计394345人,其中高校出版科技专著245种、发表学术论文5049篇、获奖成果2217项、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9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获国家发明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全省成果水平国际领先6个、国际先进64个、国内领先356个、国内先进438个。领先领域:工业(交通、邮电、建筑、地质),农业(林、牧、渔、水利)。各类技术合同签定及执行情况,包括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合同数共计6390项。合同金额51632.92万元;技术交易额48014.86万元。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成果获奖总计213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部级91项,而专利申请仅40件,专利授权36件。全省专利申请合计583件、授权494件。其中包括发明专利,申请143项、授权48项;实用新型,申请385项、授权373项;外观设计,申请67项、授权61项。综合看来,许多指标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甘肃知识产权保护疲弱的成因直接源于教育、经济、技术基础和法律基础的落后程度,还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薄弱。由于存在着知识产权保护的梯度差距,甘肃将面临国外和发达地区的双重知识产权“侵入”的尴尬局面。

甘肃地处中国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信息比较闭塞,经济发展滞后,人们对知识产权的认识还十分淡薄。由于大部分人对专利知识知之甚少,发明人或企事业单位总认为申请专利手续繁杂收费高,而不愿申请专利;加之管理机关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不到位。所以,甘肃专利申请量多年徘徊不前。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现状,我们结合甘肃实际,提出了“营造社会氛围、构筑服务平台、动员社会力量,以申请专利为突破口,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工作思路。省、市、县三级管理部门联动,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力度,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内,培训人数达4000人。深入基层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组织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中介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发明人实行互动,开展上门服务,手把手地教发明人如何申请专利。为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消发明人认为知识产权保护难的顾虑,省局加强与公安、工商、版权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工作思路和工作作风的转变,使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全省掀起了多年未见的专利申请高潮。2005年1~5月全省专利申请总量达到607件,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长了56.8%。天水星火机床厂在管理部门和中介机构的热情服务下,专利申请实现零的突破,一次就申请17项发明专利。事实说明只要我们的工作思路对头,把工作扎扎实实的沉下去,甘肃知识产权产权事业发展的空间还很大。从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尽管我国实施专利法已经有20多年,但对于地处欠发达地区的甘肃来说,无论是全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的理解,专利保护知识的普及,还是专利代理队伍建设,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等,都仅仅是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对甘肃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状况不能估计过高,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甘肃知识产权事业要加快发展,目前还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我们认为,省、市知识产权局在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中职能的转换是首要的任务,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产权登记注册管理机构,转型为以用户为中心、能为地方和企业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的外向型服务机构。为此,地方知识产权局的发展必须适应以下新的职能需要和社会需求:

从产业结构看,支柱产业不明显。农业基础脆弱,林、牧、渔业发展缓慢。工业结构初级化明显,原料工业和初加工工业占产值比重大,除有色石化行业外,其他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第三产业中总量不足,内部结构不协调,服务的专业化与社会化水平低等问题仍较突出。从产品结构看,陇货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低,普遍存在“六多六少”现象,即:大陆产品多,名牌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低档次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配套产品多,主机产品少;劳动密集型产品多,技术密集型产品少;平销产品多,畅销产品少。

从组织结构看,一方面,全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优势企业、骨干企业群体较少,规模经济效益差。另一方面,中央与地方工业融合度差,隶属于中央的大中型企业的主要工业产品调出比例大,对省内地方经济的辐射力和扩散效应微弱,地方经济劣势得不到弥补。从地区结构看,地区之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雷同化,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牌产品少。以上结构状况的问题与目前世界经济的区域化、一体化极不相称,与国内许多大企业、大集团和名优产品的竞争较难抗衡。受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呈现出的严重不平衡、政策不适时、观念滞后的影响。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平衡。科技与开发实力雄厚的院校早就成立了专利事务所,调动了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促进了科技成果申请专利、转化为生产力,使高科技产业化、规模化。例:1999年,清华大学向社会企业转让科技成果682项,合同金额达2.8亿元。天津大学开发的“高效填料塔技术”应用到全国1000多个大中型企业,创经济效益5亿多元。拥有清华同方、清华紫光等33家公司的清华大学企业集团,1999年经营总收入32.4亿元,利润3.69亿元,连续5年主要经营指标平均年增长33%以上。其他重点院校也有大量的专利技术,比较重视专利技术的保护。而普通省级院校,特别是甘肃省的高校没有任何形式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也没有自己的科技产业,更谈不上创利润,为地方经济技术服务了。

政策困扰,管理混乱。其一,关于科技成果申报专利,专利权的归属问题困扰了许多人的行为。在工作中的发明是职务发明,专利权属单位,个人付出的劳动没有收到劳动报酬,打击了发明者的积极性。其二,有了发明创造无人问津,发明者花费很大精力研究的成果无法实现其价值,发明创造变成个人行为,面对经费困难及无需求或转让信息难的现实,拿到专利证书自动放弃专利权。其三,缺乏对技术成果的保密制度。院校与有关人员无保密合同,有关人员调出或在外兼职可随便把科研成果或专利技术让调入或兼职单位使用,使知识产权流失严重。科研与市场需求脱节,创新程度达不到专利申请的标准。长期以来,甘肃省科研评价体系,把科研成果鉴定及论文发表情况与科技人员或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晋升捆在一起,误导他们围绕职称晋升开展科研,追求科研项目级别和高层次奖励、顾不上企业或市场对技术创新的需求。使他们依靠专利制度或市场需求去研究创新的意识淡薄,所以研究的成果多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重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管理落后。由于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受侵犯,市场被侵占、竞争力下降,造成企业多方受经济损失。重视科技、工程、企业经营人才,而对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培养、重视、严重不足。

经济不发达,教育落后。由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历史发展中诸多因素的制约,甘肃省近代以来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导致了多年来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投入乏力、劳动力文化素质低、观念陈旧,妨碍了科技在生产中的普及和应用。尽管1999年全省动员31.31万文盲半文盲参加扫盲学习,全省教育经费总支出达46.73亿元,比往年有所提高,还有“希望工程”和社会各界“献爱心”救助失学儿童等活动的帮助。但现实中还是由于文盲半文盲数量多,限制了当地人民群众主体素质、创新精神、进取精神的发挥。要知道,一个文盲半文盲数量占人口比重过大的地区是绝对无法实现经济腾飞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